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皇城御苑之北海(15)[终结篇]

[游记]皇城御苑之北海(15)[终结篇]

2007-12-09cncn.com

九龙壁。在北岸天王殿之西,是一座仿古结构彩色琉璃砖照壁。建于清乾隆年间。全壁用424块彩色琉璃砖砌成,高6.9米,长25.5米,宽1.4米。底座为筒瓦四坡式。全壁上下、前后、左右共有三十条形态各异、出云入水的飞龙,其中南北两面各有九条,故名九龙壁。壁北原有真谛门,门内为大圆镜智宝殿,殿北有宝网云亭,嘉庆年间改建楼五楹,为后佛楼。在其北及左右有屋室四十三间,内贮四藏经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该处为侵华八国联军焚毁,仅存九龙壁,后曾修复,民国八年(1919年)又为火焚,再未重建,现辟为北海体育场。


(九龙壁)


九龙壁  我国有三座著名的九龙壁: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一座,在山西省大同市内,为辽代所建;建筑最精、构图最美的一座,即此北海的九龙壁;第三座,在故宫的宁寿门前。后两座均是清代乾隆年间所建。

北海九龙壁建于公元1756年,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全部用彩色琉璃砖砌成,长25.86米,高6.65米,厚1.42米。壁的两面各饰有九条蟠龙,戏珠于波涛云雾之中,造型生动,色彩艳丽,工艺高超,为我国琉璃建筑中的珍贵作品。它是大西天经厂门前的影壁。建造这样一座影壁,据说是为了镇慑火灾和辟除邪祟。门内为"大圆镜智宝殿",现已修复,巍峨壮丽。

九龙壁之西有澄观堂、浴兰轩、快雪堂等。
快雪堂。在九龙壁西北处,坐北朝南,清乾隆皇帝曾在此赏阅“快雪时晴”帖。共三重大殿,进门依次为澄观堂、浴兰轩、快雪堂,除浴兰轩为硬山卷棚顶外,余均为歇山顶、前出廊;浴兰轩前有东西配房各三间,澄观堂有东配房三间;三重殿均面阔五间,快雪堂的东西走廊壁上嵌有“快雪堂法帖”石刻40余块。民国十二年(1923年)将此处改为蔡公祠,纪念民国初年的云南都督蔡锷。澄观堂为“松坡图书馆”阅览室(蔡锷字松坡),浴兰轩为藏书室,快雪堂为蔡公祠。“快雪堂”、“浴兰轩”匾为乾隆御笔,“蔡公祠”匾为梁启超题写,“澄观堂”匾为徐世昌题写。

我上一次游览的感觉,此处景区无特色,过门而不入。


铁影壁。在北岸澄观堂前。系元代遗留的艺术品,两面浅雕云纹、异兽的形体,手法古朴雄健、苍劲有力,壁体其实不是铁,而是铁褐色中性火成岩。壁宽3.6米,高1.9米。该壁原在德胜门内铁影壁胡同的铸钟楼内,1947年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将其移至北海内,供观赏。

阐福寺。在铁影壁之西,五龙亭之北。始建于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仿正定兴隆寺规制进行改建。民国年间,大殿被焚于火。解放后屡经整修。现保存有山门殿三间、天王殿五间、钟鼓二楼、东西配殿各五间等建筑。其内,现为北海经济植物园。

阐福寺山门紧闭。

从院外看,该寺规格相当高。我几次到此处都吃了闭门羹。

继续西行,来到北海北岸最西侧的建筑群——小西天:

观音殿。又名极乐世界、小西天,俗称海岛,位于五龙亭之西。清乾隆年间所建。殿为黄琉璃筒瓦绿剪边重檐四角攒尖顶,方形,每面面阔七间,35.6米见方,平身科为重昂七踩斗拱,和玺彩画。四周有回廊,共有外檐柱36根,内檐柱28根,外金柱20根,内金柱4根。内顶为井口天花,正中有八角二层藻井,藻井中有座龙。殿内原有八百罗汉山和仙山悬塑。殿外四周引水为池,每面正中有小石桥跨上,桥外各有琉璃牌坊一座,牌坊之间以短墙相连,短墙四角各有小亭一座。
万佛楼。在观音殿之北,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所建。坐北朝南,黄琉璃筒瓦重檐歇山顶,楼共三层,均面阔七间,每层四周均有回廊,和玺彩画。前有汉白玉石月台。万佛楼是乾隆帝为其母祝寿所建,正面有普庆门,门内南北有坊二座,正中为万佛楼,楼内原有一万个木质佛龛,装有一万个金质无量佛,光绪二十门年(1900年)全部为八国联军抢走。楼东为宝积楼、西为鬘辉楼。左右各有门,东门内有澄性堂,堂北有湛碧亭,堂西有致爽楼。西门同有一座八角攒尖方亭,其内有汉白玉石幢,刻有贯休所画的十六罗汉图。再后面有“真实般若”殿等,上述建筑多有所拆改,已非原貌。

小西天景区全封闭修缮中,游人止步。

最后来到五龙亭:

五龙亭,在阐神寺南面水中,有石桥与北岸相通。原为明天顺四年(1460年)所建太素殿前的会景亭,后经修饰,改名为龙泽亭,并在东西各增修二亭,东为澄祥、滋香,西为涌瑞、浮翠。五亭之间有石桥相加接,均为绿琉璃筒瓦黄剪边,龙泽亭为圆攒尖重檐四方亭,澄祥、涌瑞为四角攒尖重檐四方亭;滋香、浮翠为四有攒尖单檐四方宁。五龙亭是明清皇室钓鱼及观赏焰火的地方。

五座亭子里座满了许多当地的“歌唱家”和京戏“票友”,轮番登场表演,全然忘记了外地游客的存在,这真是北京人的悲哀!

北海北岸游览过之后,时间已是正午12:00.

我沿着清光绪年间西苑内小火车铁路的线路南行,最终来到北海公园西门:


(公园西门)

出西门后过文津街到路南,东行来到北海大桥中部,东北方向的古建群就是皇城内的“城中城”————团城。

团城在西城区北海公园的南门西侧,矗立着一座城砌城台,这就是国务院1961年3月4日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团城。
团城是明、清两朝皇家园林西苑的组成部分之一。因其俯视平面为圆环形,周围以城砖垒砌,成为一座带雉堞的砖城,故俗称为“团城”。其占地总面积为4500平方米,城高约5米。
团城东、西两侧城墙下各有随墙门一座(现因路面垫高,故墙门低凹),东为昭景门,西为衍祥门,两门形制相同。进入门内,可沿回旋式城砖蹬道到达城顶台面。在两条蹬道的上出口处,各有形制相同的罩门亭一座,均为黄琉璃筒瓦绿剪边单檐庑殿顶,三踩斗拱,旋子彩画,面阔一间,进深一间。
城台顶面的建筑不多,但布置得体,在保持了传统的对称建筑中杂以园林景物错落有致。承光殿为全城台中心,殿南侧有玉瓮亭,殿北侧有敬跻堂,三座建筑构成整个城台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的两侧对称地排列着几组建筑。东侧由南至北依次为:昭景门楼、东庑殿、古籁堂等;西侧由南至北依次为:衍祥门楼、西庑殿、余清斋等。此外,亭廊假山杂置其间:余清斋西有回廊与其西侧的沁香亭相连通;敬跻堂东西各有假山,山上各置一亭,东为朵云亭,西为镜澜亭。综观整座城台,在黄瓦红墙、规整对称的古建筑之间,穿插植种着数十棵已有几百年历史的苍松劲柏,遮荫蔽日,虬枝各异。衬托得整座城台既庄得幽静,又自然大方。
承光殿是团城的主要建筑,其平面为十字形,即:正中为一正方形歇山顶重檐大殿,在四面正中位置各推出单檐卷棚工抱履一间,平面成为形式别致、富于变化的十字形。正中为边长为14.5米的方形歇山式大殿,黄琉璃筒瓦绿剪边重檐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为三间,上檐为重昂七踩斗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拱,额枋为大点金旋子彩画。殿内金砖铺地,中央立四根巨大的井口柱以穿插抹角梁与四周柱子相联系。抱厦为黄琉璃筒瓦绿剪边单檐箍头脊,殿南正中有月台一座,有石阶梯发置月台三面供上下之用。殿的东、北、西三面正中亦设有石阶梯。月台周围及石阶梯两旁均砌以黄、绿琉璃砖瓦宇墙以代石护栏。
承光殿内,供奉高1.5米的玉像坐像一尊,全身系一整白玉石制成,洁白无瑕,光泽清润,头顶及衣褶嵌以红绿宝石。据说,此佛出自缅甸,清光绪年间运抵北京,即供奉此处,观其雕刻风格亦属缅甸风格。玉佛左臂上有一明显刀痕,是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所为。
玉瓮亭。位于承光殿南,蓝琉璃筒瓦庑殿顶,系彩色琉璃仿木结构建筑,汉白玉石柱,拱形门,面阔、进深各一间,边宽3.75米。亭内供一玉瓮。瓮为整块黑玉精雕而成,杂以白瑕,直径约为1.5米,高约0.65米,周长约4.5米,体态宏巨,雕制精美,是难得的艺术珍品。据《元史·世祖纪》载:“至元二年(1265年)十二月渎山玉海成,敕置广寒殿。”指明玉瓮名“渎山玉海”,原来是放在北海琼岛顶上(今白塔位置处)的广寒殿中陈列,后来经元、明变乱而流失于外。《金鳌退食笔记》有详细记载:“广赛殿在山顶,……中有小玉殿,内设金嵌玉龙御榻,左右列从臣坐床。前架黑玉酒瓮一,玉有白章,随其形刻为鱼兽出没于波涛之状,春大可贮酒三十余石(今在西华门外真武庙中,道人作菜瓮)。”后来,清乾隆皇帝知道后,复制一石钵换回玉瓮,置于团城承光殿前,建亭遮护,并亲作玉瓮歌刊刻其内又命词臣四十八人应制作玉瓮诗各一首刻在石柱亭上。
敬跻堂。在承光殿之北,其平面为半圆形,是一组沿团城北缘环列的廊屋十五楹,黄琉璃筒瓦绿剪边单檐歇山顶,廊带坐凳栏杆。
昭景门楼与衍祥门楼。位于承光殿南侧分东西对称而列,形制完全相同,均为黄琉璃筒瓦绿剪边单檐歇山顶,一斗二升交麻叶头斗拱,旋子彩画,内顶为井口天花。衍祥门楼在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为八国联军侵略者所毁,1953年由文化部照原样修复,在其脊下有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为重建所书题字。
东、西庑殿,位于承光殿前东、西两侧,形制相同。均为黄琉璃筒瓦绿剪边硬山顶,各面阔七间,背后居中各有抱厦五间。
古籁堂、余清斋,位于承光殿与敬跻堂之间分左右对列,形制相同,黄琉璃筒瓦绿剪边硬山箍头脊,前后带廊。面阔三间,通宽为10.7米。余清斋背后有抱厦一间。
古籁堂、余清斋与敬跻堂之间,各以一道墙相连接,每道墙的居中处各有一座门。
沁香亭。在承光殿的西北侧。有回廊将沁香亭与科清斋相连通。亭为黄琉璃筒瓦绿剪边重檐四角攒尖顶,亭为正方形,每边面阔6.2米,上檐有一斗三升斗拱,额枋均为旋子彩画。
在敬跻堂的东西两侧因地势各置一座假山,山上各建一亭。一在东侧山上,绿琉璃筒瓦八角攒尖顶,名朵云亭;一在西侧假山上,黄琉璃筒瓦绿剪边圆攒尖顶,名镜澜亭。
古树,遍植于团城城台顶面,错落于各座建筑之间,仅承兴殿前就有45棵。承光殿东侧有一棵高大的栝子松,爵封“遮荫侯”,顶圆如盖、苍翠雄劲,传为金代所植。另有白皮松两棵,名曰“白袍将军”。城台西侧有探海松一棵,钦封为“探海候”。古松古柏,疏密相间,每一棵都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团城的历史与这些古树一样久远,辽、金时代,它已是帝王的“御园”了。元代时,还是叫作“瀛洲”或“圆坻”的一个小岛,“洲”和“坻”在古汉语中的含义为“水中的陆地”或“水中的小块陆地”,名如其实。小岛上建有仪天殿。元代的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详细地记载了它的形制和位置,指明仪天殿东、西侧均有木桥。到了明朝,把小岛东岸填为平地,取代原来通达内宫的木桥(1986年,取代原来通达内宫的木桥)1986年曾在该地即今经海南门外处的地下挖掘出一东西向的石桥,大约是在陶宗仪之后,木桥曾改为石桥,又被填为平地),并在元代修建的基础上,对团城进行了修建改造,重建了仪天殿,并更名为“承光殿”,但仍保持其圆形,此外,还将圆坻周围用大城砖砌起环形城墙,基本上形成了今天团城的局势。明代韩雍正在《赐游西苑记》中写道:“圆殿观灯之所也,殿台临池,环以云城。”清初的高士奇在《金鏊退食笔记》中也有记载:“承光殿在金鏊玉栋桥之东,围以圆城,设以睥睨。自两掖洞门而升,中构金殿,穹窿如盖,华榱绮牖,旋转回环,俗称‘圆殿’。”可见,清初的团城尚是明代的模样。康熙七、八年间时,承光殿等建筑毁废了,直到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方重建,其时,将圆殿改建成十字形平面的重檐歇山式建筑;乾隆年间又曾进行过全面的修建,这就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基本模样。
现在,团城不仅是北京市城内最优美的园林之一,也是研究北京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实物。


(参观简介)

北海大桥南面就是中南海。征得哨兵的许可,向团城方向拍了两张,结束了这一景区的游览。


(团城)


(团城)

6个多小时的游览,腰酸背痛,腹中空空;带着美好的记忆,我离开了北海—团城。

谢谢您的观看。

全文完。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0950/18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