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京、甘南十月游——北京篇 |
[游记]北京、甘南十月游——北京篇 |
2008-03-06cncn.com |
也许是为了AL的那句话:跟我去北京吧,这样你的人生就完整了。 北京,这个我呆了四年的城市,在那里我渡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大学时代,在来上海工作后曾经无数次想过,什么时候才会再回北京看看,一晃我迎来了工作后的第六个年头,一晃我离开北京已经五年了。 金秋的北京最美,踏上Z14,憧憬、激动以及多年的渴望。 我的第一天 背包——实在太重了,厚度是我身体的两倍,很后悔当时怎么没有称称实际的份量,日上的牌子,还买到了我最喜欢的红色。 KFC——我想这是我每次从火车站出发旅游都会吃的一餐,没有办法,火车站附近没有更多价廉味美的选择,所以去扬州、武夷山,还有这次去北京,都选择在这里搞定上火车前的一餐,只是每次的KFC都不同,可见火车站附近的KFC有多少了=。= 不管怎么样,这次我们很按时、准时地到达了车厢,没有象去武夷山那样惊险。软卧车厢十分舒适,毕竟钱(499元)不是白花的。本来还希望对面的两个人能够凑对打八十分,结果那是一对情侣,而且绝对是十分“恩爱”型的,看他们尼尼喃喃的状态,我还是知趣地……。 我的第二天 7:00到达北京站,好冷啊,短袖外面套了件西装外套,背上大包土哩吧唧地我就出站了。 天上白云一朵朵,那真是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我又看到了空旷平坦、一览无遗的站前广场,连当时被我认作破旧不堪的北京站,这时也仿佛高大威严起来,人心情好的时候看什么都顺眼。留影一张——我又回来了,蓬头垢面于北京站前。 北京地铁——不可否认地铁是非常破旧的,无论是站内的装修,还是一列列来往的地铁列车,都分明“写着”年代久远、年久失修。北京站地铁的天花板是没有吊顶的,有些像大卖场,可以刷卡的闸机很少,一般不超过三个,临时购买的地铁票是纸制的,不可回收再利用,统一票价三元一张。下楼梯至地下候车,候车厅很高,以多根圆柱支撑,总体比上海地铁候车厅宽敞许多。列车来了才发现这里是没有屏蔽门的,每次停车的位置也不同,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地铁的每节车厢都是分开的,不能在相邻车厢间走动。上车后看整体车饰,仍然可用破旧来形容,座位很窄,虽已经过改装,但仍然没有空调,头顶呼呼地吹着风扇,现在这样的天气也罢,若是在盛夏,实在令人难以接受。不过最令人欣慰的是北京的社会风气是很好的,拥挤的地铁上很多人都主动让座给老弱病残,稀松平常,然而在同样拥挤的上海地铁车厢里这种让座的现象却少太多了。 宽阔笔直的长安街,稀疏的高大建筑物,一切熟悉也又陌生,面对军博,右边是军委大楼,左边是中华世纪坛、央视大楼,后面是北京西站。兴奋中发短信给妈妈和老公:我到了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了! 话说我到北京有三个愿望:第一,参观中华世纪坛,也不知为什么偏偏是想去那个地方,大概是因为读书的时候就已建成,但是到毕业都没有去过,北京俺没有去过的旅游景点也为数不多,于是……第二,我的母校,很是想念,几度梦回理工大啊!第三,天安门,我一直固执地认为这是最能代表北京的地方,相信绝大多数人也不会反对这个看法,那是我上大学的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在那里我能切实地感受到我在北京,我的祖国很伟大^_^ 北京钱柜——看到传说中的北京钱柜了,音响效果自不必说,价格也低到让人发傻的地步,39元/人/3小时,加一个小时9元/人,自助餐免费,终于知道上次AL在上海时说要去钱柜唱歌,看见令人咂舌的价格是什么感觉了。 我的第三天 睡到自然醒,窗外传来学校的喇叭声,最舒服的事情莫过于别人都在工作学习,你在睡懒觉,多么美好的一天啊!北京的早晨,干燥中带着些许凉意,我们慢悠悠地梳洗打扮,也不知道啥时候出的门。 永和豆浆——永和的第一杯冰浆是馊的,我们向服务员反映后,他居然拿起杯子就尝了一口(挺强的),然后说,嗯,是有问题=。= 终于前往我的第一站中华世纪坛了, 30元入场,印象中世纪坛是千禧年的时候建成的,在我看来就是为了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没有导游没有讲解,所见即所得,进入坛区,首先是圣火广场。圆形圣火广场下沉地面 往前走有一“圆盘”,周围是金龙戏珠的图案,中间是“中华故土地图”,上书“XXXX,情系故土”。通往主坛体是的大道两边正在施工,走了一段才发现脚下的路也有“学问”,记录了从公元前至公元后每一年发生的大事,拍下了公元年的交界处,1947爸爸的出生年丁亥年(恍然发现原那个时候还是民国),1951妈妈的出生年辛卯年,1978老公的出生年戊午年,1981我的出生年。 主坛体分三层,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台阶中间用红黄两色的鲜花拼成了“国庆”两个大字,当天可能还在拍摄宣传片,许多穿着各民族服装的女孩们分两排站在花丛中,摄像机上上下下地移动着,我们也站在旁边卡喳了两张。最遗憾的是因为施工我们没能登上第三层坛体,无奈之下去了坛体内部的“世界艺术馆”。门口两张古代丝绸之路的地图,左边为陆路,右边为水路。总算里面的展品还是比较吸引人的,分别是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的文物,我最喜欢古埃及,无论是器皿、石像还是饰品,做工精美,真不敢相信是公元前几千年的创造,她的文明就像尼罗河神秘悠长,有机会一定要去那里看看!! 今天还要实现我的第二个愿望——母校,出了世纪坛直接打车到学校南门,因为早先就知道YCX刚好在北京学习,当天还是他的生日,一年多没见了,今天请我和AL吃饭是跑不掉了。下午1:00学校南门的雕刻时光,一家很有特色的休闲餐饮店铺,有很多免费取阅的书籍,有老旧的留声机装饰品,有又高又窄的窗,还有午后很好的阳光。YCX发福了不少,看来事业稳定、即将建立家庭的男人心宽体胖是必然现象,只是油嘴滑舌依然如故,随他讲吧,见到老同学还是很开心的。饭后是参观我亲爱母校的时候了,从学校的南门走进,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小卖部如今叫做“日日和商店”,,不知是否早就是这个名字了,不管怎样,换了个漂亮的招牌,醒目不少。一路走来,学校的变化并不大,只是有点翻新而已,7号宿舍楼,这幢原来全校最破的宿舍楼,如今也装上了塑钢窗。我校的宿舍管理向来严格,也就不做进去看看的打算了,绕到背面,遥望432,嗬嗬,永远的432。还有那楼边的电话亭,AL极力推荐我在此留影,我打电话的频率之高和持续时间之长是寝室公认的,在寝室还没装上201电话之前,在这个小小的黄色电话亭里,不知道花费了我多少“青春”,吃掉了我多少票票,最夸张的一次是在这里打长途电话给我妈,询问某个在家没有看完的连续剧的剧情。再次拿起电话听筒,里面却早已没有了熟悉的“嘟嘟”声,是啊,现如今寝室有了201,又人手一部手机,这黄色电话亭Maybe早已废弃了。 游泳池的大门依旧紧闭,大学里唯一的一节游泳课请假没去,九年了,我依然不知道里面究竟是什么样子。三食、二食、一食,中间夹着西园东园两家地下餐厅,远志楼,工商银行,穿过篮球场,新盖的体育馆果然壮观漂亮,可也失去了平易近人的“姿态”,貌似不是随便可以进出的,那就门前留影吧,居然还隔着一道道的围栏。我坚持要到男生宿舍楼前绕一圈,不为什么,那里也有我记忆的一角。也许最令人怀念的是红楼,这座刚进校就被定义成鬼楼的两层红色矮房,四年来刻苦学习的日子都是在这里度过的(四年里非刻苦学习的日子在各处游荡),当然还有恋爱的短短美好时光,红楼依旧,人已非。 酒吧——以前的三里屯,现在的后海,华灯初上的时候,那天AL对我说,去了那里,这趟北京是真的值了! 打车至后海,也是地安门的所在,想起“北京一夜”的唱词,地安门外的某某某,缝着绣花鞋,等着~~呵呵,真是one night in Beijing,期待看到它的真容。夜幕下的地安门没有亮灯,看不真切,倒是牌坊上“烟袋斜街”四个大字引人注目,很特别的名字,想必也有它的典故吧。斜街不宽,两边都是工艺品、饰品小店,虽然商品并不比上海的城隍庙有特色,但给我的感觉是这里的建筑比较古朴一些,没有太多雕琢,店门前的红灯笼一串一串,真有点像走在古代的夜市上。Ps:外国游客很多,两天的感觉,北京的外国人真的比上海多:) 街的尽头是一座石桥,过了石桥,真正的后海酒吧一条街开始了,一边是灯红酒绿的酒吧,一边是静静的后海,不时有小船飘过,远处的亭阁树木依稀可辨,这种创意真是妙极了。忽然又想起了上海的新天地,是将老上海石库门的房子改建成了一片酒吧区,可是还是比不上这后海啊,因为有古韵与现代的融合,因为有水,这里的一切有了灵性!AL说,早晨的后海是另一番景致,另一种感觉,非常的清新,非常的安静,和晚上的华丽截然不同。是啊,退却浮华,依然美丽,不知何时才能一睹后海之晨~~ 我的第四天 这是我们睡得最晚的一天,因为前一天实在太累了,梳洗完毕打点去甘南旅行的行李,再次背上沉重的包打车至军博,首次参观了ZZ的办公区域,一个很大的房间,几十个座位,彼此之间只有隔板,好一个透明办公,AL说,她真不容易,在这样的条件下,还坚持每天上网与我们聊天,一天都没落过^_^ 15:15我急着完成我的第三个愿望——天安门,坐地铁至天安门东,出来就是广场,国庆前的天安门广场,长安街上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红旗飘扬,华表耸立;国家博物馆前奥运倒计时牌、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喷泉、鲜花、横幅,还有那为节日特别装典的“绿色长城”。北京一行无憾!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5320/18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