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在成都(六)新的惊喜 |
[游记]在成都(六)新的惊喜 |
2008-03-07cncn.com |
在成都判断是否是美食,有一个不成文的方法——看店里的人多还是人少。据说,成都人好吃,只要是味道好的店,再破再烂再脏,都会有很多人光顾。有一个段子就是说某卖串串的小破店,有人开着豪华车去光顾。对此我不敢恭维,反正脏乱的环境我是吃不下的。
常规的店面,一层肯定是最好的,摆上餐桌,顾客盈门就是最好的广告。可是在成都一些大的馆子,如果总共有二、三层楼的话,一层往往不是餐厅而是空出来给顾客等位的大堂。而且和别的地方不同的是,成都人对等位很习以为常,饭馆提供免费的茶水瓜子黄豆等,他们就安安心心的打牌、摆龙门阵。
有一年正月十五的晚饭时间,我经过玉林,几乎每家馆子都在等位,最离谱的是清华坊的红杏酒家,大堂里有近百号人在等位,据说非典肆虐的时候一样要等位,由不得你不相信它不好吃。念叨了几个月,再次到成都出差,总算吃到了这家红杏,的确是巨好吃。虽然那天中午已经过了午饭时间,整个馆子只有我们一桌,可是食物还是非常可口、精致,服务也好。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那天点菜的龚水平高,后来偶然知道他很擅长吃喝玩乐。
当然,要说到成都美食,首推还是火锅。真正意义上的川味火锅起源于道光年间,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据传是船工的发明,原来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的,可是现在很多川味火锅店已经很上档次而且都连锁上了。我比较欣赏的是,这些店的桌子下面都是封闭起来的,虽然不大好放脚,可是把煤气罐或管道什么的都挡起来,而且灶都是嵌在桌子里的,锅底刚好和桌面平,这两点很重要,一举为改变火锅店的脏乱提供了可能。
川味火锅的历史虽不长,而且广受欢迎,可是一直在不断的创新。离我们近的,就是上世纪末,发明了鸳鸯锅,吸引到了不能吃麻辣味的食客。鸳鸯锅中的白味锅(四川管不辣的、没调味的都叫白味,例如炒过可是没调五香等味的瓜子,叫白味瓜子),并不是一飘白水,而是精心熬过的汤。麻辣味的更不用说,一条路上有没有火锅店,不用看,靠嗅觉就行,有一种独特的特别吸引人的香味。所以,冬天吃过火锅后,一定要把从内到外的衣服换掉、洗澡洗头,因为浑身都是浓郁的香味。
让我念念不忘的火锅还有一个——倪家桥的三只耳。那天去吃,照例也是要等位,还来得及顺便到附近去看了刘家琨的一个作品。在三只耳,我吃到了自认为最好吃的白味火锅——番茄底的。红色、橙色会增进食欲,这就赶追了原来白味不如红味在色上的劣势,而且又是浓汤,所以我们每个都喝了好几碗番茄底的汤。我估计,番茄汤底火锅的发明者,一定是借鉴了西菜的做法,因为挺象罗宋汤,洋为中用。那天吃的是冷锅鱼,就是点好的鱼马上由厨师烹饪,然后再放入食客的锅里,锅不再需要加热,故名冷锅。这样一方面是厨师烹饪的水平比较高,另一方面,自己涮的马上吃容易烫伤,厨师做好的拿到锅里温度刚刚好。据说,这都是近两年的创新。 所以啊,川菜好吃不是没有道理的,除了在传承,还在不断在创新、兼容并蓄,它是那样的生机勃勃。期待吧,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谁知道又会有什么新的惊喜呢。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5383/16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