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行走在斯德哥尔摩(四) |
[游记]行走在斯德哥尔摩(四) |
2008-05-23cncn.com |
行走在斯德哥尔摩(四) 一天我沿着梅拉伦湖穿过中央大桥一直往前走,经过Slussen地铁站,一会就见到了维京码头(Viking Line),这里是去芬兰邮轮的出发地点,听说到了冬天淡季,平常要1000多克朗的船票可能只卖0-99克朗。岸边停靠着巨大的邮轮,很多开车的旅客也开着车排着队等待登船。 听说邮轮码头上面的坡上就是著名的峡湾街(Fjällgatan),距离水面有10层8层楼的高度,是观看斯德哥尔摩诸岛风光的另一个制高点。爬上去看了看,也可能是我没有找对地方,我见到是草木遮住了视线,还有些私人住宅也不敢随便进入。如果峡湾街真是这里,我觉得作为制高点,这里视野不如市政厅塔楼,也不如Gondolen高台酒吧。 在Slussen的一个主要路口,我发现一个写有Cykelpump的装置,我正在研究它的功用时,一个骑车的人来到这里打气,原来是一个电动的给自行车打气的装置,任何骑车的人都可以无偿使用。这个城市骑自行车锻炼的人很多,有了这个装置,骑车人方便好多。
德罗特宁王宫(Drottningholms Slott)离市中心大约有10公里。从市政厅坐船可以直达,由于有7天交通卡,我坐地铁到Brommaplan站,再倒巴士还快过乘船。德罗特宁王宫从1981年起成为了当今皇族的寝宫。王宫的背面是一个大湖,奶油色的法式建筑倒映水中,十分优雅细致。 王宫正面是法国园林,有一点像凡尔赛宫。绿色的松树被修建成标准的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好象一个个巨大的几何形体,草地被剪得平平整整,好像一块硕大无比的绿毯子。草地上的道路笔直,交叉的地方全是严格的直角。当中有4个喷泉,喷出的水柱也是完全一样。花园正中最大的喷泉上的海格力斯(Hercules)铜像,出自荷兰文艺复兴大师Adrian de Vries之手,听说是从丹麦腓特烈城堡抢来的战利品。 法式园林右边是英国花园,英国花园十分随意,绿油油的草地上散布着粗壮而高大的橡树,一片片水塘上,大雁野鸭子等野鸟自由自在的游弋,好一派英式的田园风光。我觉得园林的设计者把英国式的浪漫发挥到了极致。 法国园林和英国园林间的黄杨木林荫大道看起来也十分有味道,为了雪天防滑的铺着碎石子的林间大道,走起路来沙沙的做响。还有个荷兰园林我没有找到。德罗特宁王宫是斯德哥尔摩最早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点之一。
王宫内需要由导游带领参观,可能是当天游人不多吧,导游也没有了,可以自己随便看。可惜也是不准拍照。王宫里面有很多壁画和生活用具,说实在的,里面的历史文物并不十分丰富,由于没有导游,说明文字又都是瑞典文,我看了半天也不知道谁是谁,只是对那几个高高的瓷砖壁炉发生了兴趣。我觉得这个王宫内部的展览,远远不如她外部的景色吸引人。我在德罗特宁王宫也遇到了卫兵换岗,服装一样,但规模比皇宫那边的就差远了。
瓦萨博物馆(Vasamuseet)位于尤尔格丹(Djurgarden)岛上,我从Slussen地铁站经过老城,经过过皇宫,过桥后经过著名的大酒店(Grand Hotel),再经过皇家话剧院(Kungliga Dramatiska Teatret),全程也就需要半个小时。 当天天气不错,一路上迎着阵阵吹来清风,我沿着水边道路前行,正好可以饱揽两岸诱人的风光。湖上的白色的快艇在游弋,埃斯泰尔马尔姆区的岸边建筑更是十分赏心悦目,一排排带尖顶的建筑在湖水和岸边帆船游艇的衬托下,好像一幅幅明信片图案。过了一座有雕像的大桥,就到了尤尔格丹岛了。好象只有在这个区域,才可以见到斯德哥尔摩的古老的电车。 要去瓦萨博物馆一定会经过北欧博物馆(Nordiska Museet),这座博物馆的荷兰式的文艺复兴式的建筑外形像一座古堡,正门前面还有瑞典的开国元勋古斯塔夫瓦萨皇帝的雕像。这是一座展示瑞典人生活实景的博物馆,它将自近代以来至今的瑞典人的工作和生活情景真实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整个博物馆大楼共4层,一层展出瑞典农、牧、渔等方面的实物,有农民的居室、捕鱼、打猎、农耕和手工作坊的日用器具,还有少数民族拉普人的生活图景。二层展出显示各地奇风异俗的有关物品和家用家具。三层展出物品较杂,有乐器、木偶、玩具、上流社会人物的衣饰以及食品和饮料等,还有瑞典和挪威两国的民间工艺品。四楼为家具陈列厅,展出北欧文艺复兴时代、巴罗克式、洛可可式、法国路易十六时代式等各种家具,共有25个展室之多。北欧博物馆与斯康森博物馆是同一个人创立的,这个人就是瑞典著名民俗家Artur Hazelius。
瓦萨博物馆顶部呈深红色,是一座桅杆状装饰的建筑物,远远望去就像停泊在水中的一艘战舰。由于这座建筑是一座半地下建筑,所以和北欧博物馆比较起来,它并不显得十分高大。但进到内部则会感觉它的巨大的空间。这个7层的博物馆就建在当年建造瓦萨号的海军码头旁,共分地下3层和地上4层(入口就是4层)。博物馆入口的四楼,除了设有餐厅、纪念品店、电影厅及讲课厅等服务设施之外,展示区介绍着这艘国王战舰建造的目的、海上权威的彰显,以及沉没时的情形。以幻灯片播映方式说明瓦萨号沉没的原因,并以模型来说明瓦萨号的沉没与沉没后的找寻与打捞过程。
瓦萨战舰是当时最大的战舰,建于380多年前,以瓦萨王朝第一个国王的名字命名。由于构造上的问题,下水没多久就沉没了。此后,瓦萨战舰在海底停留了333年,到了1961年才打捞了出来。瓦萨博物馆于1990年6月开放。这个战舰有5层甲板,配备64门火炮,这艘复原的战舰是用13500块碎片拼凑合成的,船上有很多精致的木雕,尤以船尾的最为精彩。栩栩如生的雕刻有戴盔披甲的威武骑士,有婀娜多姿的美人鱼,有挥剑砍杀的罗马士兵,有希腊神话里的各色人物,有形形色色的纹章,还有象征着美好和纯洁的裸女。雕塑品的最上部则是护卫瑞典皇家盾形纹章的两只雄狮。还有当时瑞典国王自比齐肩的20位罗马皇帝的雕像。 瓦萨博物馆利用三面突出面积不同的楼层展区,展出不同的主题,像是瓦萨船场基地的二楼,以模型复原的布拉谢岛船场,与多媒体工作站并行描绘瓦萨的建设背景资料、建造过程;三楼以幻灯片呈现17世纪瑞典王国的辉煌时代;四楼是关于着瓦萨号沉没的原因,沉没时的情形,沉船的探寻与营救打捞过程的讯息;五楼为体验战舰的实际船体内部构造、考古发现的各式展览品的日常生活细节,和17世纪早期瑞典与船有关的历史等信息;六楼则最适宜贴近观看船尾处丰富雕刻群所叙述的权力象征;最高点的七楼眺望全场,一览无遗,是最佳的观景台。由二楼绕行至七楼一圈后,各展示主题以时间轴环绕着庞大的瓦萨主体而行,不仅看见这艘来自海洋底部而著名的北欧海盗船,也可从任何角度观看瓦萨号船体及透视各层楼的展区情形。这种安排,对参观时间短暂的观光客来说,真是快速又方便的博物馆浏览。 为了减少灯光和热能对这座战舰的损耗,博物馆内的灯光很昏暗,也不许使用闪光灯,拍起照片来很难取到全景。博物馆很多的地方出现了中文的解释,看来随着我国的旅游人数增长,中文也会更多的出现在大雅之堂。瑞典人对这件300多年历史文物,从打捞到保护到展览,做到了淋漓尽致。在保护文物的同时,他们是否也有一丝丝对300多年前瑞典帝国辉煌过去的怀念呢? 瓦萨博物馆另外有一个通道通往户外,展示着另外4艘浮动的博物馆船:Sankte Erik破冰船(1915) , Finngrundet号航标灯船( 1903 ), Spica号鱼雷艇 ( 1966 ) 以及Bernhard Ingelsson号救援船 ( 1944 )。这些舰船可提供另一种不同的体验,可惜的是因为开放的时间有限制,不是随时可以参观到的。 瓦萨博物馆是我见到最多人参观的地方,去的时候人不多,出来的时候见到好多辆的旅游大巴,外边排起了长长的人龙。从瓦萨博物馆到斯康森公园只要走路几分钟就行了,路上还有一个小小的植物博物馆可以参观。 从斯康森公园出来,再经过那座连接尤尔格丹岛的大桥,就到了埃斯泰尔马尔姆区(Östermalm)。这里街道整齐,没走多远就是这个地区有名的奥斯卡教堂,再往前走左手边就是历史博物馆了。在一直走就可以见到那个著名的红色尖顶的埃斯泰尔马尔姆集市了。这一带是北部很热闹的地区。 更多照片请见:http://photo.163.com/photos/annnl/155795132/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89829/21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