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寻石记(三) |
[游记]寻石记(三) |
2008-06-02cncn.com |
寻石记(三) 看过朝阳市内的化石博物馆和建于宋代的南塔;北塔,朝阳的朋友问我们还想去哪?其实他早就惊奇我对朝阳的兴趣和了解。我说还想看看“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和去凌源的热水汤洗温泉。因为这两地虽在同一方向,但距朝阳大约一百九十多公里。我们坚决的谢绝朋友百忙之中的陪同,在朝阳一起吃过丰盛的小杂粮农家饭后,坐长途车前往:凌源市。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凌源市与建平县交界处,因牤牛河源出山梁东麓而得名,呈半山地半丘陵地貌。虽为山区,并不闭塞。101国道、锦承铁路贯穿其间。其实我们对红山文化并不陌生,去年“五.一”长假我们去内蒙的赤峰一带就是看的红山文化带。但这次可没那么顺利了,当我们要在建平与凌源市的交界处下车时,司机告诉我们这里在修路,而且刚刚下过大雨,很难往里走。同车的一位凌源文化局的人告诉我们,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为配合全国迎奥运的景区大规划正在重新装修(就象我们在四合屯看到的装修),我们只能在路边遥望一下:这个在50平方公里范围内连绵起伏的山岗上,有规律地分布着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并由它们组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宗教祭祀中心。想像一下:在方圆有致的积石冢内,以大墓为中心将墓葬分为若干等级,随葬品只有玉器。以写实又神化的猪龙、熊龙、凤鸟、龟等动物形玉饰、上下贯通的马蹄状玉箍和装饰着随光线变化而若隐若现花纹的勾云形玉佩为主要类型,它们与竖立在积石冢上成排的彩陶筒形器都是墓主人用以通神的工具。这些积石冢位于山冈之巅又层层迭起,具有后世帝王山陵的景观。于是,我们和这个距今六千年前的母系社会群的神秘文化遗址擦肩而过,只有遥望和想象的份了。但我还是不甘心,我的旅行运气向来都很好。于是我们直奔凌源市的热水塘。想不到在这里竟有意外的发现。 我每次旅行最得意的;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意外发现。而且每一次旅行总会有意外发现让我惊喜之余倍感旅行的乐趣。 我们到凌源市的万元店乡热水汤已是下午三点多。天下着小雨,老公埋怨我:“为什么每次出门旅行非要遇温泉就进呢?而且比愚公挖山还固执,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温泉。”我说:那当然,这叫旅行投资收益的最大化。你想,出门旅行路费;住宿费和饭费是固定的。有人算过大约平均每天一百五十元。你去的地方越有价值;看到的东西越多;体验的感受越多,成本就降的越低。老公一撇嘴:谬论。 凌源的热水塘不错,是我洗过的温泉中水质最好的。这也难怪,当年康熙爷就称赞这里的温泉:宝地灵泉热水汤。就是当地人洗温泉的习惯不太好,洗着洗着大包小包的衣服就开始一起洗了,让我望脏衣而逃。在温泉住了一夜,美美的泡了半宿。第二天一早,又去泡。这里有四家温泉,我去了两家:电力宾馆和温泉疗养院。各有特点,电力宾馆的温泉房间里太热,空气太闷,但设施不错。疗养院的温泉,房间到是挺大,但人员太杂;便宜,卫生状况不好。 洗过温泉,在镇上瞎溜达。老公卖关子似的告诉我,趁我一早洗温泉的空,他在镇上发现一处文物:一个清代名人的碑。我惊讶的忙同他一起去看。沿着一条泥路我们来到一个有青砖瓦房的大院,院子一边树有一个新碑,碑上写有:“罗布桑却丹故居”。“这是个新碑嘛!,罗布桑却丹是何许人也?”我不解的问老公。这时从青砖大瓦房中走出一对老夫妇,他们热情的让我们进去坐坐。并给我们讲了这碑上的人物。罗布桑却丹是中国近代蒙古族早期哲学家、杰出的反帝反封建进步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博学多闻的民俗学家、著名学者。1875年(光绪元年)出生于卓索图盟喀喇沁左旗阿日山乌苏(今凌源市万元店热水汤)一个贫苦的蒙古族农民家庭,蒙古名叫宝音陶格陶,汉名为白云峰,字罗子珍。家中兄弟4人,他排行老三,又从小当喇嘛,乡亲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白三喇嘛”。1921年卒于沈阳。他幼年即聪慧好学,但因家境贫寒,断断续续地读了几年私塾就辍学了。为了生计,只好到乾隆年间修建的“江善寺下院”喇嘛庙里以看守汤泉为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一边劳动,一边自学。也许就是那流淌了千百年的温泉“神水”赋予了他超凡脱俗的灵性,因此他很快就掌握了蒙、满、汉文,在家乡一带很有名气,刚满16岁就被喀喇沁左旗扎萨克任命为苏木章京,步入政界。从此,罗布桑却丹被无情地卷入了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的社会斗争之中。他虽然学识渊博,思想深邃,精通五种语言文字,但他报国无门,于是发愤著书立说,从1915年至1918年,青灯黄卷,埋头笔耕,呕心沥血,花费4年心血,写出珍贵的蒙古族志书《蒙古风俗鉴》这部蒙文长篇巨著。共10册,60章,计约20余万字是蒙古学研究的珍贵历史文献。 现在看守这老宅的是罗家的后人,管罗布桑却丹叫叔公。老两口有两个女儿都在外地城里工作。老人十分的纯朴直爽,真不愧是名人之后,一边给我们讲罗布桑却丹的故事,一边拿出许多资料和照片给我们看。老人早些时候还是县里的政协委员呢。呆了一个多小时我们从罗布桑却丹的故居出来,谢过老人让我们在他们家里吃午饭的邀请,我们在细雨中离开热水汤踏上了返回大连的路程。 真没想到,在这万元乡热水汤不仅感受了辽宁地区最好的温泉,还寻得一块以前不知道的石碑.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90243/19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