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黔之行8(第六七天)荔波观音峰.贵阳.青岩.花溪

[游记]黔之行8(第六七天)荔波观音峰.贵阳.青岩.花溪

2008-08-03cncn.com
  旅行车很快出了县城绕上了山边的公路,车长吸取了昨天来时的教训,绕过荔波这一段隔三差五就有减速带的“高速公路”,改走县级公路,而且今天我们的时间是充足的,这样我们的旅行车有大半天时间是在群山和田野间行进,足可以让我们饱览贵州的田园风光。中途车长在观音峰观景台停车让我们边观风景边作小小的休息。


(这就是观音峰景区大自然的点题之作——观音峰。看到这尊观音,你不得不叹服在自然鬼斧神工之作品,不但整体很形象,连观音娘娘手上净瓶中的仙草都安排得那么神奇。)

  立在观景台的官方简介摘录如下:荔波观音峰,形成于上百万年前,是中国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奇观。观音峰座(坐)落在壁立千仞之荔波灵山,因有一峰独秀,伟岸屹立,十分形象观音三十二变像中之大丈夫像而得名。这尊观音立像,拔地齐天,头顶英雄花,手捧吉祥树,显现迎客说法之态,可谓宝像庄严,会心慈祥,无不令人叹为观止,肃然起敬。据无数旅行家考评,荔波灵山观音,其天生自在,不假人为之形神风采,可谓尽止雄、奇、险、秀之天地妙蕴,堪称中国乃至世界最大天然石观音……。

  车行一段路程之后,在一处名叫甲度的地方停车加油(这都是托荔波翻天覆地改造油站封闭所赐),我们也下车小休一下。我们的团长欣自早上起来就和旅行社方面取得联系,要求今晚改宿贵阳(下图右下图打电话者),经过一番磋商,完美地完成了行程的变更,在贵阳订下了紫林宾馆。赞一个!

  中午来到一个叫独山的小县城,在路边的一家民族餐厅(凯里苗乡侗寨鱼头王)吃午饭,饭菜做得算是中规中矩啦,反正大家也饿了,反倒是席间一位有长长眼睫毛服务员MM引起某些同志很开胃的吃多了几碗。我们当中的一位同志也在其它个别同志的引导下很贪心地把人家一蓝子的油泡玉米全倒在保鲜袋里打了包,其实我感觉那东西不太好吃,用来喂驴还是可以的(玩笑!),打包回到车上之后大家也没有碰上几口。

  旅行车离开独山之后走不多远就在一个叫良亩乡墨冲站的地方重上贵新高速(贵阳——广西新寨),经都匀龙里于傍晚回到贵阳入住紫林宾馆,宾馆是三星级的,相对来说是比不上原来定下的龙腾度假村酒店,但胜在地处贵阳市区,明天出发去青岩和花溪会比较近。

  入住停当之后,由生活委员带领之下决定徒步一边逛街一边往青云路寻找好吃的去处,这次目标是“清汤鹅”。一路沿瑞金北路瑞金中路直到瑞金南路,没有找到!再转入遵义路,又转入青云路!怎么越走越离谱的,好象走到农贸市场里了?问路边大排档两吃客,一个说三五分钟就到,一个说十分钟才到,一边晕一边谢过之后还是由团长欣逮到一个MM,正好MM方向就适合,欣就立马把对方“控制”住,前后不离左右一边跟人家谈心一边往目标方向靠近,反正情形跟保镖或绑架差不太多,两人的距离也就是能感染H5N1的距离。

  出了青云路来到纪念塔路口(这里是青云路、新华路(南北)、市南路、神奇路的交汇口),在贵阳大剧院旁算是找到清汤鹅的地界(袁记花溪鹅肉馆)。

  大家徒步走这段路都走得很累了,但这有好处,饥肠辘辘之下大家都胃口大开,一锅清汤上来放进鹅肉,不久香味扑鼻而来,大家放开肚皮东西任吃饮料任加,满意之中三百元钱搞掂了。


  离开人民广场,我和安哥就按之前的计划往东走去看看甲秀楼的夜景。在一位下班回家的沃尔玛员工带路之下沿着流经广场的南明河向东,十多分钟后到达甲秀楼。(这位给我们带贵州同胞,我们不知他姓什名谁,只知道他自我介绍是遵义人,前几年曾在东莞长安镇打过工,后来回家结婚现在在沃尔玛上班。)

  离开甲秀楼,我俩直接就打车回到酒店,睡上一觉准备明天整个行程中最后一天的行程——青岩古镇和花溪公园。

  今天是贵州游的最后一天,一大清早我们就来到位于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的贵州著名文化古镇——青岩古镇(2006年成为“贵阳八大景”之一)。到达古镇时天开始下起了小雨,满街湿湿的,我们基本是在雨中游览古镇风貌的。(牌坊上也是如甲秀楼牌坊那样的“下山狮”形象。)(☆点击图片看大图,更精彩!

  偷懒一下,摘录网上一段古镇革沿:
  青岩古镇历史悠久,自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设青岩堡至今已有600多年了。明初,中央王朝为了控制西南边陲,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因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贵(阳)番(定番,今惠水县)主驿道之中段,在驿道上设传递公文的“铺”和传递军情的“塘”。驻军于双狮峰下驿道旁建屯,史称“青岩屯”。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屯“逐渐发展成军民同驻的村寨,“青岩屯”演变为“青岩堡”。天启四年至七年(公元1624-1627年)时领青岩土守备,领72寨,控制八番十二司的班麟贵在离青岩堡约1公里的“四只把”坡(地名)建土城,时人称为“王城”音译汉语为“兵城”或“营盘”之意,这是今青岩城的雏形。土城居高踞险,原青岩堡内寨民为避兵祸,多搬入土城居住,使土城渐具规模,成了南下定番(今惠水),此上贵阳,西入平坝(县),东走龙里(县)的十字交通要寨。经数百年历史沧桑,多次整修扩建,由土城而至石砌城墙、石砌街巷。于今青岩城成了一卒座明清风格的文化古镇。


青岩城门

万寿宫,门壁上雕塑为“八仙贺寿”。我还记下了道观正门木屏风上的一副对联:仁厚远交好,虔诚危转安。屏风中央就是大大的一个“缘”字。俗语话:佛教修来世,道教修今生。从一副对联就可以很显然体现这种意思

  查资料附带找到一个近代发生在古镇的历史事件——“青岩教案”,摘录如下:

  【反帝的青岩教案】在当时的形势下,发生了震动海内外的“三大教案”事件:即青岩教案、开洲教案、天津教案。赵国澍是青岩教案关键人物:所谓轰动中外的青岩教案过程是这样的: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分子披着宗教外衣,以传教为名,在贵阳地区进行种种侵略活动。他们勾结地方势力,强占民田,强征百姓服劳役,他们的种种罪行,激起贵阳人民的无比愤怒,贵州官府 同样十分厌恶。贵州官府曾发出"秘密公函",禁止用传教煽动人心。咸丰十一年,辛酉(公元1861年),赵国澍任青岩团务总理。贵州巡抚何寇英与提督田兴怒暗地发起“厌教”运动,向各地发出公文,敦促全省文武官员驱逐洋教士,并以此作为考课和奖惩的标准之一。当年端午节下午,青岩百姓按照习俗出门“游百病”,游至城郊姚家关天主堂大修院时,儿童们高唱“火烧天主堂,洋人进班房”,习教人员冲出教堂与群众争吵不休,纠缠撕扯。赵国澍闻讯命团兵驰往,包围天主堂大修院,五天后,查抄了大修院,将为首闹事的修士张如祥、陈昌品及天主堂佃户罗老二抓至龙泉寺看押。并火烧大修院,天主教主教胡溥理得知后,一面抗仪一面派专人进京向法国驻京公使申报。北京一时闹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而贵州提督田兴恕却下令赵国澍将闹事者秘密处死。赵国澍于七月二十九日命刑丁将三人绑赴城外谢家坡斩首,谁知路遇天主教堂女佣王玛尔,赵国澍怕走露风声,下令将其抓到刑场一并斩首。随后率兵查抄捣毁了才建好两年的大修院。田兴恕即将赵国澍擢
升为全黔团务总办。然清廷软弱,在外国联合势力压迫下,妥协赔款,赵国澍亦被革职。慈禧太后派了好几位重臣至黔查办此案,历时四年方算了结。

  从青岩古镇出来,顺道就可以去游览一下有“高原明珠”之称的贵阳“花溪公园”。还要去尝一尝花溪有名的小吃“花溪牛肉粉”。

  关于花溪公园,我知道的不多,在找资料当中让我找到一篇《花溪公园七十年》的文章,完全可以作为花溪公园的历史简介,我把它放在本辑贴图之后。


花溪百步桥


花溪

  《花溪公园七十年》

  郭千里

  对于花溪来说,1937年是值得一提的:那年的冬季,宁静花溪河畔突然喧闹起来:在草木葱茏的山水之间,一些人铺路搭桥,筑亭建榭……花溪公园的建设在这个冬天正式启动了,主持策划这一工程的是时任贵阳县长的刘剑魂。
  当然,那时是没有“花溪公园”这个提法的,甚至连“花溪”这个地名称谓也不存在。人们把这里叫作“花仡佬”——这是一个颇有些奇怪的地名,对其由来学者看法尚不一致,但较为普遍地解释是,一个叫仡佬族的民族曾在这一带生活过,花仡佬是仡佬族中的一支。清人严庆祺《花仡佬》一诗中,即有“地以种人名,是曰花仡佬”的诗句。

  
  花溪风景自是天成。然而,其巧夺天工的布局,也并非从来就为人们所认识。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距刘剑魂策动花溪园林建设之前300年——有一个叫徐弘祖的人就到过花仡佬,此人是中国古代大名鼎鼎的地理学家、大旅行家,我们一般称他徐霞客。可是他在《徐霞客游记》中对花溪仅写下:“……大溪自西南峡中来,至此东转,抵东峰下,乃折而北去。有九巩巨石梁,南北架溪上,是为华仡佬。”或许是当时的花仡佬还过于冷僻,这里的山水没能引起这位“游侠”的留意,他跨过济番桥(俗名花仡佬桥),在桥头一鸡毛小店小酌一餐,便又匆匆赶路去了(“乃饭于桥南铺肆中,遂南向……”)。不过,我们还是得好好地谢谢这位徐弘祖,因为他毕竟在那部影响深远的《游记》中,记述了花仡佬的山形水势,向世人张扬了“华(花)仡佬”这一地名。徐弘祖算得上是花仡佬历史上的“外宣第一人”。而他行走到线路“太慈桥——花溪——青岩”,今天可是一条热门旅游线路。
  时间到了清嘉庆年间,也即徐弘祖离开花仡佬约150年后,一位叫周奎的文化人终于开始刻意挖掘花仡佬山水之灵秀。周奎是清乾隆年间进士,教书为主业,55岁时才当上县教谕——有些相当于县教育局长,算得上是个科级干部。不过,可别小瞧了这位“科级”,从他开始,周家几代人不仅出过二举人三进士,还点过两个翰林。值得今人提及的是,他怀着“我死了以后有儿子,儿子死了有孙子”的信念,带着家人先后在麟山(当时叫狮子山)等山及沿河一带植树、垒坝、建阁、立亭,花仡佬山水风韵初显。

  
  按照开发建设花仡佬风景区的整体设想,刘县长还有一件重要工作得办——给花仡佬改一个名字。估计当时更改地名没有太多程序,他采纳了当地一位姓罗名浮仙的人的建议:去掉“仡佬”保留“花”,“花”后添上一个的“溪”——代表碧水。刘氏亲笔书写了这“花溪”二字,让人刻成石碑,立于济番桥头,“花仡佬”由是更名为“花溪”,济番桥也改作了花溪桥。
  刘氏卸任,其风景区建设规划尚未完全实现,好在他的继任者李大光依然看重此事。只是不久李县长便郁闷起来,因为他面临着经费短缺的困扰,甚至一度停工。幸得有包括黔人何应钦在内的社会各界的撮合,民国28年(1939年)4月,以吴鼎昌为省主席的黔省政府批准成立公园建设筹备委员会,公园名同时敲定为“中正公园”。1940年3月,公园建设基本完工,吴鼎昌亲自主持落成典礼。次年,何应钦为公园大门坊额题写了“中正公园”四个字。
若干年后,大师刘海粟来花溪小住,亦道:“花溪很美……青山一发,碧水横成,光虹攒叠。柳影毶毶,芳草遥碧。一群牧童,牛背对歌。桃源咫尺,使人神怡。”(刘海粟《花溪语丝》)

  
  公园落成后至今数十年里,其方位格局和主景点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动。
  公园大门位于花溪大桥北桥头,诸景点错落于花溪河两岸,一直点缀至平桥。主要景点有放鹤洲、坝上桥、飞云阁、旗亭(棋亭)、西舍、小憩(东舍)、跳蹬等 。贵阳解放后,公园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先由贵阳市直管,1985年划花溪区管理),河流林木得到保护,亭台楼阁得到修葺,道路桥梁得到改造,园内布局更为合理。花溪公园为此赢得了“高原明珠”之美誉。

  
  1940年前后,花溪因多所学校、机构的迁入和贵州大学的落户,人气陡升,公园名声远播,不少社会文化名人慕名而来。著名作家陈伯吹先生曾在他那题为《花溪一日间》的文章中说道:“过贵阳不上花溪,如入宝山而空手归来。”
  也许我们应该留心一下下面这段文字:
  “我们结婚的那天晚上,在镇上的小饭馆要了一份清炖鸡和两样小菜,我们两个在暗淡的灯光下从容地夹菜、碰杯。吃完晚饭,散步回到宾馆。宾馆里,我们在一盏清油灯的微光下谈着过去的事情和未来的日子……”对这段文字,可作如下注释:
——“我们”中的一位叫李芾甘,如果提及他的笔名“巴金”,相信大家都会肃然起敬;另一位便是萧姗女士了。
——“那天晚上”是1944年5月8日晚。
——“镇上”即花溪街上。
——“宾馆”系花溪公园里的小憩(东舍),位于跳蹬侧。
——写这段文字的是巴金本人(有兴趣的读者可阅他的《 关于<第四病室>》)。
  巴金和萧姗在花溪举行了只有他们两个人的婚礼,从此搀扶着走过几十年。巴老肯定没有料到,几十年后他的“粉丝”们将东舍一角辟出,建成巴金纪念馆——可惜不少的旅行社导游都忽略了。1960年4月底,总理在出国访问中途,回国作短暂休整,就下榻于花溪公园坝上桥旁的西舍。总理和邓大姐漫步在公园小径,荡舟于花溪河上,跟游园的群众亲切招呼,和下乡劳动的学生合影留念……为花溪山水增添了段段佳话。

  
  吟咏山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花溪一向是人们吟咏的对象。
  任过清代云南巡抚、云贵总督的吴振棫也赋诗赞曰:“始觉田园好,村烟带阁斜。”清末进士、礼部主事、民国年间出任过贵州文献征集馆馆长的杨恩元为花溪写有130句的长诗,诗中云:“筑垣更恢奇,随处堪游钓;近郊三十里,花溪名久噪。”
  前文提到过的吴鼎昌也写有好些吟花溪的诗,其《坝上桥》一诗中有这样的诗句:“彩笔新题坝上桥,驻看飞瀑卷回潮。一堤游屐春秋盛,万亩溪田雨露浇。”刘海粟大师则从花溪的自然山水,想到了海峡对岸的故人,吟出了“举世乡音最有情,花溪飞瀑唤归人”的诗句。
  上世纪50年代后,花溪公园曾迎来了多位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朱德、董必武、陈毅等均为花溪留下了他们的诗篇,成为花溪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陈毅元帅在花溪住的时间较长,留下诗作也最多,共7首,总题《花溪杂咏》。其中最常为人诵的有两首,一是:“花溪旗亭位山腰,多人聚此费推敲。劝君让他先一着,后发制人棋更高。”大师刘海粟以“精彩的绝句”5字评价之。(《花溪语丝》)另一首即:“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农田。”几十年来,凡有关介绍花溪的文字几乎都引用过这首诗。不过,不少人据此以为花溪的特点就是“真山真水”,而“真山真水”就是花溪的特点,这实在是极大的“误读”!陈老总明明说的是“真山真水到处是”——到处都是,花溪弥足珍贵之处恰在于“布局更天然”(请特别注意这个“更”)。后人应在这个“布局更天然”上做足文章才是啊!


游览了花溪公园当然要一尝有名的“花溪牛肉粉”,而且我们还特别找到“飞碗牛肉粉”,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人来了一个最大的,男同胞都撑下去了,女同胞都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份量。

  经过七天的贵州旅游生活,我们又回到了龙洞堡机场,大家收拾好行李准备登机,但愉快的心情和美好的回忆,还有贵州的山山水水……全部都要带回广州去。

  放下工作,以轻松的心情领略大自然,还有什么奖励比这更好?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94223/29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