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内蒙古呼伦贝尔3/满归与根河

[游记]内蒙古呼伦贝尔3/满归与根河

2008-09-02cncn.com

虽然手表上的指针已经指向了下午六点,但因为满归镇被誉为中国的“第二个北级村”,所以,这里的天空依然是明亮的,空气也同样清爽舒适,太阳的余晖洒满了两侧林海的缝隙,为整个森林穿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


我们的车继续在大兴安岭的林海中行驶ING。(注:大兴安岭位于祖国的最北边陲,她东连绵延千里的小兴安岭,西依呼伦贝尔大草原,南达肥沃、富庶的松嫩平原,北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

朴实的内蒙古司机对我们的问题总是有问必答,没有一句废话,好奇的我想起女同事也是蒙族,她的第二代身份证上面都是奇特的蒙古文字,我问司机是否也是蒙族,司机毫不犹豫地拿出他的身份证复印件让我们看,呵呵,原来他是汉族,叫杨伟雄……都是大兴安岭的子民,素质咋就那么不一样呢?。

听到我们大家议论两边的林海似乎比黑龙江的林海要高大密实些,司机笑着解释:“这条路我走了N次,林海都是一样的大小的……”可能是我们的心情好吧,看到什么都觉得和原来的景色不一样了?原来,心灵曾被折磨成这个样子,看来,无论多美丽的景色,如果遇人不淑,美景也会大打折扣的。

“哎呀……停车”,当我还沉醉在夕阳的梦境里,团长一声大喊,车嘎然而止,大家第一个反应就是她有什么东西丢了吧?紧接着是她兴奋的大叫“彩虹……”,接着,是全车人一片忙于取相机的声音,我离车门最近,迅速开门,大家如听到了紧急集合号一样,下车后各自抢选最有利的地形……团长摊开双手做了一个拥抱林海的姿势,抬起头面朝天空发自内心地高喊:“内蒙古人民太厚爱我们了……”

是啊,刚出黑龙江没多远,我们就意外地遇到彩虹飞渡,真令人激动,拍照时,又出现了一道彩虹,双彩虹……但第二道彩虹却半掩半露,犹抱琵琶半遮面地探着头不肯展露自己的全貌,又似天上的仙女,羞涩地掩着面纱,探寻着人间的秘密……

傍晚的大兴安岭早已有了凉意,我们6个人排成一排,将大家的背影印在这金色的林海中,印在永生的记忆里……

中途,司机去泉边取水,我们也想想尝尝泉水的甘甜滋味,教授抱着几个香瓜去洗……我马上换上凉鞋,小风一吹,哇!脚立刻舒服了许多,呵呵,几天都没给脚放风了,我把袜子扔掉,就像扔掉所有的不快,光着脚打算在水里洗一遍,没想到刚把脚刚放下一半,就被一股刺骨的寒气逼得收回了脚,老天,水好冰呀!

我还发现泉眼深处放置着一只铁桶,便探头张望,发现桶里放着几斤白豆腐。这一带修路的工人很多,当地人已经把泉水当成了天然大冰箱了。

车快到满归时,司机指着不远处修得像北京北海公园五龙亭一样的亭子说这个检查站花费了上亿元人民币,而对面的卫生间设计得像一座辉煌的坟墓,也花了亿元……我们都发出了惊叹,这个地区的经济真富……由于天暗,没来得及留下图片,有机会有朋友们再去时留个影吧

晚上8点半,司机把我们送到了满归镇的“珍荣旅店”(20-30元一个床位,条件一般),满归镇不大,大多是小旅店,因为这里只是一个中转站,每天早上5点15分有一趟火车从满归开往海拉尔,车票不提前出售,只在开车前30分钟才卖。听说从根河到满归一直到内蒙与黑龙江的交界都在修路,这趟火车也就成了当地人主要的出行方式了。

我们放下大包第一件事就是冲向公共浴室去洗澡,洗去一身的疲劳后,心情顿时惬意了许多……再想吃饭时已是9点半了,街道的商店大多关门了,四周漆黑一片,我们只好买了些方便面就着罐头热热乎乎地一边商量着后边的行程一边补充营养……

虽然住宿条件一般,但这一晚是我出来几天睡得最香得一夜。

正在做第N个梦时,校长来了叫早电话,4点半,我们踏着清晨出发了……步行五分钟到了满归火车站。

站前的小广场上出售了一种叫树塔的东西吸引了我的目光,就是可爱的小松鼠们常抱着吃的东东,当地人将期整个煮熟了出售,价格一元三个,我们买了尝尝,很新鲜。车站候车室里挤满了出行的人们。因为是奥运会期间,车站的工作人员还煞有介事的检查我们的大包,看到这,我举起相机拍了两张,一位乘警指着我严厉地大喊:“公共场所,不许拍照……”,无语,公共场所却不让拍照,什么逻辑呀?但身在人家的江湖人家的地盘,我只能收起相机一起坐等火车到站。

满归到根河的硬座是13元,上午5点15分开,9点多到根河市。

火车上座满了当地去根河上高中的学生和家长,因为满归没有高中部,所以当地人都把孩子送到根河去上高中,当地人的人均收入很低,一个孩子一年高昂的学费几乎是一个家庭全年的收入,虽如此,家长们还是乐此不疲托关系走后门将孩子送往根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全国人民的做法都一样……

来满归后,听到当地人谈得最多的是今年的“4。19”火灾,满归的这场大火烧毁了一千多户的房屋,而当地政府对上面瞒报了一半数字……。政府给每户拨款2.5万元做房补,还发了不少救济品,因为很多救济品都曾在电视上播出过,但市民发现分到自己手里的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很多日用品不知道被发到哪里去了……当地人说起这件事来神态平静,似乎早已接受了人生的任何安排……

据说,因为当地光照好,基本上年年都会发生火灾,原因大多是自燃,而且县城里的住房都是连在一起建的,这里的房子又大多为木制建筑,所以一有火情,燃烧速度极快,人们只能心疼地看着……

9点多到了根河,我们在火车站包了一辆面包车去莫尔道嘎(350元6人,后多加了100元的费用),司机吕师傅(年轻、朴实,电话是:13904707751)长得有点像小张国荣,只是皮肤黑些,朴实中透着机灵。

路上,校长向他打听能否带我们看看当地少数民族的原始驯鹿点,司机想了想说,是认识一个驯鹿点,但能否看到当地的少数民族要看我们的运气了,因为当地人放牧没有时间概念,我们决定碰碰运气,给司机又加了些钱后上路了,所有人的内心都有了一份期待。感谢这位司机,让我此行看到了比国宝大熊猫还珍贵的少数民族----雅库特人,让我觉得不虚此行。

史料显示,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居住着一个靠放养驯鹿和狩猎为生的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他们终年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里游荡,也是我国现今惟一可以有枪的少数民族,他们就是鄂温克人中的雅库特人。而鄂温克的意思,就是“住在大山中的人们”。

我国境内的鄂温克人有三部分:定居在海拉尔两岸、从事农牧业生产的被称为索伦;游牧于陈巴尔虎旗的被称为通古斯;在森林中放养驯鹿的这部分人叫雅库特。来之前听我一个看过凤凰卫视的朋友介绍说:雅库特人最早生活在外贝加尔湖沿岸和勒拿河流域,上世纪中叶为躲避战争,迁到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大兴安岭地区。1973年,满归成立了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根河大概有5个雅库特人的猎民点,距乡里最近的有60公里,远的猎点上没有通信设备,生活必需品只能靠乡里每月用车送。  

车行了一个小时后,慢下来,左侧路边有一个不起眼的木牌子,上书:“阿荣部落”。

我们向左驶去,路上碰到一位采蘑菇的大叔,颠覆了小时候童话故事中采蘑菇的只是小姑娘的浪漫说法,呵呵。那个司机说当地的路基蘑非常好吃,湿的每斤可以卖到二三十元,干了以后可以在集市上卖到上百元左右,这可是当地人贴补家用的最好方式。

路越来越狭窄,几乎不是汽车能走的道路,两旁是高高的林海,深不可测,路伸向远方,似乎永无尽头,开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有看到任何建筑,我向四周张望,两旁不少树干都东倒西歪呈不同样子的倒在道路两旁。司机说因为当地没有文字,通讯不畅,当地人总是把倒下的树木摆放成不同的模样来提示前来拜访的朋友他们在哪里,我看着那些不知名的大树,就像看《达芬奇密码》一样乱猜着树木所表达的意思。

司机说,这家一共母子三人,两个儿子都是单身,一个四十岁左右,一个三十岁多点。由于我在车上说过对30-40年龄段的男士感兴趣,大家都笑着说要把我留在阿荣部落,我也热情的同意每人可以牵走一头驯鹿作为见证友谊的象征……

司机还介绍说,夏季,雅库特人饮用的是河水。而冬季,则是从附近的河里先取冰,然后再把冰切成30-40厘米大小的块儿,运回来摆在房外。等到要用的时候,就把它们砸碎、加热、化开,然后饮用。雅库特人的食品,主要是列巴和兽肉。列巴是用发酵好的面做成圆形,然后在火上烤熟的一种面食。

车在一个有些开阔的地方停下来,我看到一座新建的外面漆成深黄色的小木屋,上面写着“敖鲁古雅”四个字,旁边还能看到电视转播设备,这两样让人觉得这个部落很是现代化。

木屋四周空无一人。一会儿,一只黑色的大狗跑过来迎接我们,我们有些不知所措,司机说,别低头,也别看狗,放松下来,直接往前走就行了……

我走在了最后,没走几步,突然发现眼前站着一个男生,他头发有点长,没有认真梳理过,上身套着一件普通的牛仔上衣,下面穿着一条迷彩裤,整个形象有点像位进城打工的民工。他笑着伸出手来欢迎我,我也去握他的手,感觉他的手掌有些粗厚,脑海里猜想他每天要干多少粗活呀?

再往里走,地方更加开阔起来,里面搭了不少帐篷,有的放置着农具,有的堆放着粮食,还有的放着炊具……我在不远处几个“撮罗子”下停住了脚步:多少世纪以来,鄂温克猎民住的是冬不防寒、夏不遮雨的“撮罗子”,也有人叫“仙人柱”“撮罗子”为圆形尖顶,用25-30根落叶松杆搭建,高和直径都约为3米左右,每根落叶松杆都要去皮,把一头削尖,形状很像标枪。上面还有小孔,成为自然烟囱。里面拢上火后可以煮肉、做饭、取暖,铺上兽皮可席地而坐,非常适合于猎民动荡不定的生活。看来,他们如今已不住撮罗子,而住进了拆卸方便的帐篷里。

最大的那个帐篷外面,一位四五十岁的老妇人站在那里无神而又漠然地看着我们,后来才知道她不太会讲汉语,无法和我们沟通。老妇人身边还站着两只巨大的狗,其中一只白色的狗脸极像狼的模样,表情异常锐利,一看就是深山里出没的动物。喜欢狗的我本能的拿出相机想给它照张相,但其中略小的一只看到我的举动后,马上起身,那样子像是要把我这相机一口吞下似的,只不过它最后还是看了一眼旁边的主人,发现她没有发话,狗在离我最近的地方停下来静静的望着我……

听说有一只小驯鹿刚出生一个月,我好奇地走过去想给它留张影,脚还有站稳,一只大驯鹿飞也似地跑到小驯鹿前,眼睛里充满了不安,这肯定是小驯鹿的妈妈了,为了不使她产生不良情绪,我转身走到另一群驯鹿前面。

驯鹿是一种半野生动物,它的造型十分古怪,长着马一样的头,鹿一样的角,驴一样的身躯和牛一样的蹄子。鄂温克语称“鄂伦”,俗名“四不象”。不论雌雄均生茸角,又叫角鹿,善于在沼泽塔头,枝丫茂密的森林中穿行,又能驮运东西,不用精心饲养,用时抓回,不用纵去,是鄂温克猎民在原始森林中游猎的动力,被誉为“林海之舟”。它既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又是难得的观瞻动物。据说这个乡是我国驯鹿唯一的产地,尚存一千头左右,是国家二类珍贵保护动物。

刚才在门口迎接我们的男生叫“以列”,他介绍说他家有34头驯鹿,每年政府都会来统一割一次鹿角,每公斤大约2000元左右,小驯鹿长到三岁以后就可以每年割一次了,最多的时候他们大概要卖掉六七十头驯鹿。

他家的驯鹿灰色的比较多,只有七八只白色的驯鹿,以列说白色的驯鹿是神的象征,非常受人尊重的。驯鹿们围成一圈,中间点着几堆烟火,轻烟飘飘荡荡地散向林中,以列说这些烟火是为了给驯鹿熏蚊虫的。每天晚上五点左右驯鹿们就出去自己找食,第二天早上再回到主人旁边来。我看到一头鹿的角长得不太好,还有一丝丝带血的伤口,以列说因为这头鹿角割早了,所以到现在都没有长好。

以列很热情,汉语说得还算可以,牵来一头最漂亮的驯鹿让我们依次照相,由于当时我穿了一件橙色的外衣,非常鲜艳,那头驯鹿总是不给我正脸,而且相当的不配合,让我很是尴尬。以列笑着说:“它不稀罕你。”不知我们谁提了一句香港名星刘德华,以列的反应很快,作了一个漂亮的摔头动作说:“我比刘德华还帅呢……”我想,关于刘德华这个功劳应该记在门口那台电视转播机上吧。

临走时,我们打算买些东西作为礼物送给以列,好心的司机问以列需要什么?以列不好意思地说要一箱方便面,然后又小声嘀咕了几句“皮拉”这个词,后来我们才知道这那是啤酒的意思。有趣的是,雅库特人特别喜欢饮酒。听有的猎民点上的人说,有一次,有人为他们拿来了50斤白酒。结果,一晚上几个人就全喝光了。

回来的路上,司机介绍说,如今,雅库特人数量最少,只有五十多人。每个猎民点大约6-8人,大多是男性,由于男人常年在野外居住,好喝酒,有些人的生育功能已经丧失了。很多当地的女性都愿意同汉族通婚,很少与本族人通婚。我们感叹:五十年后,这个民族可能将从地球上消失了。

(注:回到家后,我从网上下了一首鄂温克民歌——《大兴安岭,我的家乡》:大兴安岭绿葱葱,染绿了云彩,又染绿了风。鄂温克人踏遍了兴安岭,震落了原始森林中绿色的梦,啊……啊……牵着驯鹿,又背着猎枪,绿色的兴安岭啊……我的家乡……)

中午,我们在得耳布尔镇一家开张大吉的店里午餐。师傅的菜做得非常的地道,教授推荐的大头菜也非常好吃,我们要了4个菜只花了100元,而且还给我们打了8折,这是在内蒙古土地上吃得最好的一顿。

下午两点多,我们又转车去了室韦。



(通往满归的路上)


(驯鹿)


(以列家的大白狗)


(政府为修建的小木屋)


(以列和家里的驯鹿)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96398/22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