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那些云上的日子——那些美景 |
[游记]那些云上的日子——那些美景 |
2008-09-24cncn.com |
那些美景 去西部,最好的季节是初秋,雨季已经过去,天气还不太冷,山体植被覆上色彩斑斓的外衣,那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或者是暮春,雨季还没有来,正是山花烂漫的时候,高原会短暂地呈现饱满艳丽的风姿;冬季也还不错,尽管大雪封山、道路难行,但至少有明媚的阳光普照人间,能让阴郁的气息从身体的每一个角落偷偷地溜走。最不好的季节应该就是夏季了,或大雨滂沱或细雨连绵,脚下是山路塌方,天上是云遮雾罩;即使不下雨的日子,也难得见到纯净的蓝色天空,总是有铅灰色的云堆积在天边,随时准备扑到头顶上拉开雨幕。然而,我们恰恰就在这恼人的雨季到了西南。 其实,上了路你会发现,事情不是真的那么糟糕。毕竟是在西部,不管天气有多坏,那些巍峨雄峻的大山还在、那些沉静安详的高原湖泊还在、那些在峡谷中一泻千里奔腾不息的江河还在,这些就是鲜活的风景了;即使没有春秋季节丰富的色彩妆点,即使没有冬日和暖的阳光照耀,西部高原也被雨水滋润出了恬淡、柔和的色泽,这一刻的动人就是雨季留下的标签。何况,在路上的时候,还有许多饱含了异乡风情的画面,不经意之间就撞到眼里来了。 在成都,我们逗留了一个白天,去了春熙路和锦里。春熙路的市井繁华没给我们留下太深的印象,美女似乎也寥寥可数,倒是衣着装扮确实比较热情,透着股大大咧咧的神气劲儿;“粉子”们脸上略显冷漠孤傲的神情,成了她们区别于外地女子的显著标志。锦里的红灯笼是去年甘南之行驴友镜头中的绝佳精致,但是现在看来已经略显陈旧;古戏台往里那段黛青色的石板路平整如镜、润泽如玉,在蒸腾的热浪中兀自透着点清凉,让人想在上面打着滚儿撒欢,可惜这也是个人头涌动的地方。 在西昌,我们到达的时候正是清晨,火把广场对面的客运站还没有开始营运,等待的那段时间里,我把手中的相机当成记录旅途点滴的工具。镜头里,有如同甲骨文一样线条简洁的彝族文字;有坐在台阶上安静地给孩子喂奶的彝族妇人;有手里牵着孩子、背上还背了一个的年轻妈妈,尚显青涩的脸上已经有了些岁月风霜的痕迹。作为凉山州的首府,西昌的城市建设相当不错,宽阔的马路与玻璃幕墙建筑相映生辉,这和沿途看到的山里人家粗陋的土坯房有鲜明的反差,想来此地的繁华和近在咫尺的卫星发射基地不无关系。 在泸沽湖,草海中的草有些参差不齐,草色倒是青翠欲滴,和湖水一起在落日余晖下闪着粲然的光。新建的走婚桥看起来非常坚固,有工整的桥栏,而一旁的旧桥显然破落了许多,部分桥面已经朽成烂木,和铭刻其上的摩梭儿女爱情童话一起,渐渐隐没于湖中。路经大鱼出水处的那天,正是摩梭人一年一度的“转山节”,一些十七八岁的彪悍少年在湖边的经幡下燃起松枝,虔诚的愿望藏在升腾的烟雾里飘散而去。过了尼赛,从高处远观,里格半岛的窈窕身姿就在眼前;走近了看,发现岛上又多了不少房子,有一幢甚至是庞大的钢筋水泥建筑,和周围的木刻楞房屋风格迥异,颇有些鹤立鸡群的意思。尽管是雨季,里格也是人满为患,这个昔日藏在深山里不为人知的僻静村落,如今到处游走着身裹披肩、优雅地夹着烟、脸上带着莫名忧伤或风尘味道的都市女子。倒是落水这个早已开发成旅游目的地的大村子清静了许多,在旅游大巴到达之前的大半天时间里,整个村子都静悄悄的,湖边的路上只有几个当地人偶尔经过;阴郁的天气里,泸沽湖远山苍茫、水天一色,对面里务比岛的轮廓都有些模糊不清,静谧中湖水拍岸的声响清晰可闻。 丽江,这个已经被无数驴友、网友甚至路人甲乙咀嚼得口沫横飞的地方,到处散发着魅惑人心的迷香。湿润光滑的条石路、淙淙流过的溪水、大水车旁密密匝匝的许愿风铃、沿街店铺喧嚣的叫卖、夜晚绚丽的灯光、震荡耳膜的舞曲、摩肩接踵的男男女女;在这个边陲古城,空虚和欲望如同相互缠绕的藤蔓,疯狂滋长、无处不在。 相对于丽江,大理落寞了许多,只有古城中轴线和洋人街上能看到一些游客。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三月街,白天还发挥着集市的功能,到了晚上就成了夜店集体营业的声色场所。通往才村码头的路上,新建了一批白族民居风格的商业用房,暂时还都空着,看来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两年前在洱海边看几个当地人分解一艘破旧的木船时,洱海的水还是清的,如今靠近岸边的水体中除了厚重的浮萍和水花生外,还有青绿色的粉末状物质,让人担心它有朝一日是否会成为另外一个滇池。 (那些云上的日子——那些长路、那些美景、那些故人、那些趣事、那些醇酒、那些爱物。未完待续……)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98073/17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