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那一季的风情(甘南青海纪行之一)兰州篇 |
[游记]那一季的风情(甘南青海纪行之一)兰州篇 |
2008-10-02cncn.com |
我对于甘南的最初了解其实仅限于夏河拉卜楞寺。想象中的夏河是那么的偏远和遥不可及,但是心中对它始终不离不弃,一方面想满足自已走遍黄教六大寺的愿望,更大程度上是缘于几年前旅途中结识的一位画家对它的不吝赞美。 七月初试着在携程上找网友同行,居然出奇的顺利。十天后,我们出发了,一路上的幸运和顺利也就此开始… D1( 下午四点三十二分,T116次,上海到兰州。 网友是个美丽的女孩,带着她的年轻而精力充沛的妈妈同行,又找了她的一个朋友,后者成了我青海之行的同伴。为方便区分这两位朋友,后文中分别以我的网友和我的同伴来称呼。由于我们对住宿的要求较高,加上又有妈妈同行,我们选择了甘肃青旅地接。兰州当地还有两个南京的旅友同行,后来又加入了一对连云港的母女。我们一行八人包了一辆金杯车,另配司导。因为想充分利用双休日我们选择了周五出发,似乎稍稍晚了点… D2( 行程第二天,也是网友的生日。 我们的火车晚点两个小时到兰州,甘肃青旅的王姓主管来接我们。乍一见,全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种豪气冲天的西北大汉,似乎有点失望,不过姐姐倒是叫得挺甜。打车送我们到五泉下广场的宏润达酒店住宿。那家酒店是六月份刚开张的,设施还不错,但是一股甲醛味太重。稍事休整,王就带我们去吃兰州小吃(这是我在火车上和他联系时要求的)。去的是杜维成灰豆王,吃了灰豆、甜醅、高担酿皮、油炒粉等,不太好吃。有网友说灰豆是红豆,应该不是。回来后查了书,兰州灰豆是由黑豌豆加入三奈、桂皮、苹果等调料,先在铁锅中熬至半熟,再加水入锅中,放入红枣等调料,小火慢煮成糊状,吃时再加入白糖。灰豆煮得很硬,又有点苦味,吃不惯,浅尝辄止。甜醅不错,就是我们的酒酿,但是上面撒了层青稞,别有风味。吃完小吃,又去了隔壁的茹记烤肉,吃了烤羊肉串、烤羊排、烤羊腰等,味道不错,因为我们都是食肉一族。烤鱼就不怎么样了,外面的调料味道还行,鱼肉淡而无味,远不如在新疆布尔津吃的烤冷水鱼。点了杏皮水,上一年在敦煌喝过,当时暴晒在鸣沙山的烈日下,觉得杏皮水又凉又甜,好喝极了。不过这次再喝就有点变味了,环境不同了。几天后当我们从甘南回到兰州后又喝了一次,那时我的同伴又热又累,也觉得又凉又甜又爽了。还叫了一扎生啤,听王说兰州人啤酒喝得很厉害,路上经过一个叫万人坑的地方,据说能容纳一万人在那喝啤酒,光是那里的厕所一晚上就收入不菲,可我们无缘领教了。吃完晚饭,信步到黄河边上,等待中山铁桥开灯,看黄河夜景。看到了,不过如此,当然是远不如上海外滩的夜景的。不过绝不应该做这样的比较的。黄河又岂是黄浦江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呢!黄河是兰州的灵魂,如果没有黄河的映衬,这个城市就有点乏善可陈了!胡乱拍了两张照,两次来兰州,都没拍中山铁桥,人太多了,有点像集体照,就只能留点遗憾了。王请我们坐快艇从中山铁桥到黄河母亲像。晚上的黄河风高浪急,很有味道,我们还想夜漂黄河,但老河工拒绝了。他让我们明早再来,估计河中暗礁多,晚上不安全,我们只能作罢,悻悻然回到岸上。黄河母亲像前聚集了大量的游客,其中还有一个非洲的旅行团,在我同伴拍的黄河母亲的照片里留下了一位黑皮肤的“黄河父亲”的留影。这时我们的两位南京的旅友也到了,他们的火车也晚点了。是一对年届六十的夫妇。走到水车园随便逛了逛,我们要回了,他们两人还要逛,我们就分头走了。兰州比上海凉快,海拔也不算高,我来过一次,还病了一天,但也没感到有什么不舒服,这次却觉得有点闷,有点燥热,有点说不出的感觉。应该不是高反,但可能还是有点兴奋,晚上拖着同伴说话直到他坚持不住,结果落了个折磨他的骂名。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98658/17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