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金泽古桥甲天下-游记攻略

[游记]金泽古桥甲天下-游记攻略

2007-07-16    ctrip.com

“获泽如金”古金泽
和朱家角相比,金泽少了些胭脂气,古朴得让人欣喜。刚到古镇,便下起了厌厌的小雨,整个古镇笼罩在蒙蒙的烟雾里,街上一个人也没有,真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金泽距青浦城区22公里,是上海的西大门,与江苏浙江两省交接,北枕淀山湖,西傍元荡湖,南依太浦河。古镇还保持着明清时的格局,一条金泽巷贯穿全镇,境内湖泊星罗棋布,河港纵横交错,水域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1/3以上,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金泽人视水为宝,有“获泽如金”之说,这也是金泽镇名的由来。
金泽水乡,自然离不开桥。事实上,金泽古镇最著名的,也的确是数量众多的古桥。在0.6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内,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10余座古桥,据清乾隆年间撰写的《金泽志》记载:“金泽四面巨浸,内多支河,桥梁尤多于他镇,古称四十二虹桥”。因此金泽享有“江南第一桥乡”的美誉。金泽古桥不仅多,而且大多是历史名桥,现在上海地区仅存的宋代石桥不过三四座,小小的金泽就有两座,因此又号称“金泽古桥甲天下”。
自宋元以后,古镇金泽的寺庙越建越多每座桥的边上都有一座庙,形成了“桥桥有庙,庙庙有桥”的格局。这种庙桥相连的做法来自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曾带兵经过这一带,因为这里河汊纵横,就下令士兵遇水搭桥,而为了保佑军队的安全,又在每座桥头各建一座庙宇。传说终归是传说,但这种庙桥相连的做法确实由来已久,它体现出水乡居民对桥的尊崇和爱护。

座座古桥细雨中
雨仍然淅淅沥沥地下着,镇上的小石板路泛着清冷的微光。四周有雨烟若隐若现,几个行色匆匆的人在雨中迈着轻巧的脚步,一眨眼的功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抬头看见入口处高耸的牌楼,借着微亮的光看上面的对联,上联是“古镇古迹古香古色”,下联是“水乡水景水秀水清”。用这样的语句来概括整个金泽,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按图索骥,一路南行,终于在镇子的南端看到了镇里最古老的石桥——普济桥。这是一座单拱石桥,整个桥体呈弧状,桥身不高,仅5.07米,但拱洞的跨度较大,有10.5米,因而桥面不是很陡。远眺整座古桥,形如月牙,纤巧飘逸,风姿绰约,富有色彩。雨水的冲刷使古桥“原色毕露”,那些紫色的石头清晰可见。
在普济桥畔有座颐浩禅寺,它的历史最早也可以追溯到宋代。据说名字还是南宋皇帝赵构所赐。颐浩禅寺规模宏大,鼎盛时期曾有僧人1000多名。后来寺院毁于兵祸,到上世纪初,仅存3棵银杏树和1块条石。这块条石全长40多米,上面有元代大画家赵孟頫的手迹,还有雕刻着云朵的图案。因为这些石雕的云朵看上去层层叠叠、连绵不断,因此得名“不断云石”。如今的寺院正在重修之中,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对游客完全开放了。
从普济桥往南200米左右,是金泽最南端的迎祥桥,那里的“迎祥夜月”是金泽八景之一。月亮和小桥相依是古镇最典型的画面,如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张继的《枫桥夜泊》都描绘了那些美景,这些景色在夜色中的迎祥桥上就能看得见。
如今,虽然没有月亮,更不见星星,但是细雨中的迎祥桥也别有一番滋味。这是一座建于元代的六柱五孔梁式拱桥,桥身由砖,石,木组合而成,是上海地区仅有的两座砖桥之一。整座桥很长,有30.75米,桥面由青砖侧铺而成,石柱与桥面之间有楠木为檩,显得高贵风雅。桥身没有桥栏,据说是为了方便蒙古骑兵驰马而过。
桥下是潺潺的流水,雨点正在水面上画着许多变幻莫测的圆圈。更有周围的青翠树木,古瓦粉墙倒影在水中,在支离破碎的水面上形成道道白绿相间的波痕。游人若能在这桥下放舟永驻,那也是今生最大的福气了。

长街不长
金泽古镇保留了格局完全不同的两条长街。镇南是明清风格的商业街,因金泽有许多古庙,所以旧时商业很盛,最多的是茶馆店,酒菜店,香烛店,南货店和百货店。一条狭窄的石板小街,两旁是平矮的商店,小店后面就是自家的作坊。如今,昔日的繁华已经不再,这条长街也成了普通的小巷,不过明清商业街的模式却在这里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走过下塘街的天王阁桥,一路往北,就进入了镇北的长街。长街不长,只有200米左右。街上保存着比较完整的明清宅第建筑,其中许宅是规模最为宏大的。许宅前后共六进,沿中轴线由南向北展开,纵深60多米,有大小居室近100间。第一进是门楼;第二进的天井门楼上有花卉,走兽等砖雕,栩栩如生;在第三进的仪门上,脊角飞扬,屋檐下还有“春华秋实”四个大字;第四进是大厅,略成正方形,厅中有“行素堂”的匾额。第六进是堂楼,是佣人和女眷的居室。整个许宅还有窄窄的小弄连接各个厅堂,供佣人行走,体现主仆尊卑和长幼礼仪。
从老街中走出,回首烟雨中的“桥乡”,已经模糊一片,看不真切。忽然想起当年坐在小船上向故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6578022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