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览-盛唐长安的国际外交街区-“大唐长安城的漫哈顿” --西安学习巷

[游记]游览-盛唐长安的国际外交街区-“大唐长安城的漫哈顿” --西安学习巷

2008-11-23cncn.com

游览-盛唐国际外交街区-“盛唐的漫哈顿” --西安学习巷

西安.千年古街“学习巷”
据《唐史》和《唐长安城区街坊全图》记载“学习巷”位于盛唐长安城皇城之内,北望皇宫正门承天门(莲湖公园南端),紧邻承天门殿前朝会大典广场,“学习巷”全段处在大唐礼部主客司衙署(唐.外交管理机构)和鸿胪寺(唐.外交礼仪机构)之间。中宗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在该坊内建立了“清教寺”(现大学习巷清真寺),唐玄宗开元年(公元713年)亦改称“唐明寺”以彰显中华民族对文化多样性、文明多元化的包容态度。这里也曾经是西域各国外交使节的驿馆驻地和对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高端平台,唐朝政府在此设置了培训外国使节习用汉儒文化的学馆,当时皇城内礼部主客司衙署周边街坊内,不同文明、多种文化相互间习用学研蔚然成风,主客司驻地的这条街巷便由此得名--“学习巷”。
另据相关文献记述,西域各部族军队曾协助汾阳王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唐代宗广德年间(公元763年),郭子仪从甘肃泾川返归长安之时,有西域各部将官等200余人随从班师回京,被安置于唐皇城内礼部衙署所处坊内,同时还为其重修了长安“西大寺”(大学习巷清真寺)。他们在长安居住生活期间,学习唐朝的一切法令、制度和汉儒文化礼仪,所以该坊被称为“学习巷”沿袭至今。
盛唐的辉煌为“学习巷”夯实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学习”两个字在这条街坊里精彩连绵,名得其所,宋、元、明时代社会的进步发展让“学习巷”的传奇和文化魅力华章迭起。宋代宫廷画师、艺术大家米芾在此留下墨宝,为古街留下了深邃的时代印记。元代中统四年咸阳王赛典赤与元平章政事伯颜先后在此建寺立学,并奏请忽必烈恢复“万善寺”(大学习巷清真寺)唐代冠名“清教寺”。明洪武十七年朱元璋下旨钦命兵部尚书铁铉督办大修学习巷“清教寺”,复兴古街的文化传统。明代文化大家董其昌也曾数次造访“学习巷”洒下文墨佳句。明代航海家郑和曾到访“学习巷”祭祖赛典赤.赡思丁,同时招募下西洋的翻译人才。公元1413年明成祖永乐帝下令重修“清教寺”(大学习巷清真寺),同时敕书御制《重修清净寺碑》碑记(原碑被毁,新碑重刻于嘉靖二年、嘉靖二十四年,并存《礼部创付碑》两款)真迹现存于大学习巷清真寺〈省心亭〉内,清雍正、乾隆、光绪年民间集资对该千年古寺多次翻修并附碑文篆记。古街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发展,无数璀璨的艺术光芒从这里闪亮划过,然而更多文化精神却融入到了这条街巷谦逊质朴的名字里,她就是千年古街----“学习巷”。

附录:(陕西省西安市最完整的唐代古街巷就在北院门地区,尤其是学习巷社区周遍,这里曾经是我国唐代国家外交中心,从民风习俗上来说他们有传承了近一千三百多年的陕西关中和西域特色的原生态文化,这也是中国西安独有的一块历史文化“活化石”,从他们的建筑上看不到西域的风格,但传统中式古建筑里的雕刻纹饰上映衬出西域文化特点。虽然这里的民宅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古老结构和外观,但居民的生活行为,习尚和保存完整的阡陌小巷,以及鳞次栉比的古老寺院依然在历史的沧桑中定格下来。古寺院的密集更是北院门历史街区的一大特色,从历史的久远程度,文化原生态的价值以及地域面积上,这里应该在全国都是最大的历史街区之一,.作为唐朝对外交流中心,这里无疑是丝绸之路起点的核心位置,丝绸之路是联合国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从旅游观赏价值上评价他最大的看点是东方的起点唐长安城,而北院门区域的学习巷就是承载这个文化内涵的一个历史地标。


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古都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在明城墙内纵横着无数历史悠久的阡陌小巷。人文西安、和谐西安、魅力西安的城市发展设计理念,使许多古老的街巷文化、民俗风情得到了重焕光彩的历史机遇。位于西大街的学习巷在大家以往的印象里是回民街里一条在普通不过的街道,然而对于学习巷的历史却鲜为人知,学习巷自盛唐以来就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高端平台,这里完整保留了陕西关中民风与西域文化特色的生活情调,传承了千年的历史文脉,作为当时大唐礼部外交机构驻地的学习巷,也成就了他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地位。特别是在明代学习巷已经成为了中外交流的一面旗帜,大航海家郑和作为明代使臣七下西洋,他数次造访学习巷求贤、祭祖(郑和先祖为咸阳王、元代政治家:赛典赤,赛典赤曾经在学习巷建寺立学。 赛典赤的陵墓曾经在西安韩森寨、东郊广泰门一带,其规模宏大,大部建筑毁于战火,最后的残冢于民国时期彻底消失),郑和下西洋的功绩博得大明永乐皇帝和嘉靖皇帝的赞赏分别赐御制碑两款立于学习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还钦命兵部尚书铁铉督修学习巷清净寺,并赐盘龙金匾。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到学习巷为中外交流所作的贡献。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民俗、民风基本保留了历史的延续,无论是在饮食文化、生活习俗上都能看到中外交流所留下印记,堪称我国古代外交史遗迹的“活化石”。)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2844/18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