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30年不曾圆的中秋月 |
[游记]30年不曾圆的中秋月 |
2007-07-25 diarybooks.com |
父亲只有伯父弟兄两个,好多年前,他们便人各一方,各自组建家庭,娶妻生子。父亲还没结婚前便孤自过中秋了,而今我已经27岁了,那如此算来,父亲和伯父该有30多年没在一起过团圆节了。 在人们的意识里,年长了的兄弟两个不在一起过节是很正常的。但是父亲和伯父不同,他们是那个年代被政治风波席卷且受到损伤的一代,他们跟着下乡的爷爷来到那个贫瘠的小村庄。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政治氛围下,兄弟两个本惟相依才能安命。然而,风过后,爷爷死了,伯父走了,只将父亲孤自一人留在了那个地方。后来,父亲和母亲结了婚。从此,兄弟两个被剥夺了在一起过节的机会。 分在异地,自然少了相聚的机会。总要找个由头见见面,不然好像见面没理由似的。在家的时候,父亲时常念叨伯父,哥哥姐姐们都成家了,嘱咐我平时要多去伯父家坐坐,经常打个电话。每次从家里回来,也总弄些花生、板栗、甚至是花椒调料什么的让我带了来。每逢过节的时候,父亲也总要给伯父打个电话的。只我们小辈从没问过,若干年前他们和爷爷在一起过中秋节时的情形,是否也会坐在天井里看月亮,是否他们爷仨共享一个月饼。 伯父大父亲10多岁,分散异地的兄弟两个神情秉性却异常的相似。或许血缘关系是最好的解释。很多时候,看着伯父抽烟,甚至是笑起来的样子,我常常像见到了远在家乡的父亲。他们都属于寡言型的,打电话也总聚集在儿女身上,似乎只一句这些天身体还好吧,代替了彼此间真正的关切。接着,又围绕着儿子女儿的学习工作展开。有时候,逢工作不忙的时候,父亲也会来看望伯父,每次他们兄弟都在一个房间休息,不知道关起门来的他们是否能够敞开心扉只谈他们自己。反正每次清晨起来,打开房门,迎面来的总是浓郁的香烟味道、更黄的指尖,还有那少眠的双眼。不知道他们就着多少话,才燃尽了那一烟灰缸的烟蒂,没有人问过。 今年中秋,单位发了10斤鸡蛋。因家在异地,而寝室又不能做饭。于是打车将鸡蛋送到了同在本市的伯父家里。吃过晚饭,和伯父边看电视边聊天。伯父谈到了父亲的病。前些日子,父亲右脸的面部神经麻痹,治疗地差不多了。伯父突然提到听父亲说左脸也感觉不适,听了之后十分震惊。伯父神色凝重地要我回家的时候一定要陪父亲去医院彻底检查一下。他说,你爸今年也53岁的人了,已经往老年上迈了。你们现在长大了,也得学着好好关心关心他了。听了这些话心里酸溜溜的,一直不愿直视父辈的老去,甚至是回避。然而岁月不饶人,父亲再不是在水库边上的俊俏模样,伯父也不再是英俊潇洒的中学校长,他们真的老了。 我们的祖籍在青岛。但父亲是在那个山村出生的,而伯父自成年便来了滨海。如今,对他们漂泊异乡的兄弟俩来说,故乡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都说,月是故乡明,但对他们来说,亲情所在的地方就是故乡了吧。本来今年二哥农历8月12日结婚的,他们兄弟有个有机会在一起过个中秋夜。但临时改变婚期,父亲也便推迟了日期。明年吧, |
转自:http://www.diarybooks.com/diary_public.asp?id=85312226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