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湖南略记-玲珑望秋月的网络日记本-玲珑日记 |
[游记]湖南略记-玲珑望秋月的网络日记本-玲珑日记 |
2007-09-09 diarybooks.com |
对于湖南之行,因韶山是主要目的地,一直不敢随便记下些什么。因为那个地方,由于伟人的缘故,成为一块红色圣地,神圣而庄严,只能仰视。 我们最先到的地方是刘少奇故里。穿过一个江南明清门楼,从牌门沿着百级花岗岩台阶而上,少奇同志铜像巍然矗立在广场的中央。顺着铜像后的参观道往下,陈列馆在青松翠柏、古树鲜花中若隐若现。陈列馆陈列着丰富的图片、资料和实物,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着少奇同志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镜头和珍贵画面。从陈列馆出来,往左,沿着林荫道往前约二百来米,转过树林隘口,刘少奇故居隐现于乡樟和绿篱之间。这是一户典型的农家,刘少奇故居是一栋土木结构的四合院房子,前面有一口水塘,树林环绕在房子周围。院子里有30多间茅瓦房,除了居室外,有很多是农具室、猪栏屋、烤火屋,此外还有专门供孩子读书用的书房。 在毛泽东故居前,我们见到广场上停了很多车,有很多的游客。广场上矗立着毛泽东的铜像。毛泽东的故居也是一户典型的农家,和刘少奇故居一样,土木结构的房子,屋里陈放的东西也很相似,不过房子好像比刘少奇故居的房子少些。在毛泽东的故居前,也有一口池塘。据说当时7岁的毛泽东坐在塘前读书,被塘中青蛙的叫声絮聒的心烦,做了一首诗(可惜这个我没记下),诗的大意好象是说,我都不出声,你们这些虫儿倒敢叫个不停。他此诗一吟,塘中的青蛙就真的不叫了(下次一定把原诗找来)。这个传说无非是想说此人小时就有王者之气, “天赋异禀”吧,也不知是真是假,不过这样流传下来,也是为了更加增添神秘色彩。毛泽东故居旁有一条小道,和其它的旅游景点一样,旁边摆满了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小摊。我们走过去,这些摊主就积极推销他们的商品:大多是毛主席像章、塑像之类。有一个小摊前写着‘米雕”,这个倒有点特色,有人在摊前看店主怎样在一粒大米上刻字。我和J在前面的一个隧道口停下来等同伴,旁边有一位老婆婆迎上来。她和气地告诉我们,再往前去是毛泽东父母的墓地,墓前说话可以听见回音。她说:“你们要去拜拜呢!”我们正谢了她的好意,她却象变魔术一般,原本空空的手上立即多了一束香,“要去拜没有香怎么行呢?买一束吧。”她的脸上立即掩饰不住了小商贩的狡黠,很可爱,又立即赶着拿出一叠像章、雕像。又有游客过来了,她又立即迎上前去,告诉别人:前面是毛泽东父母的墓地,墓前说话可以听见回音。然后就又变出一束香来,看着她做生意的方式,我们都忍不住笑了。 从毛泽东故居出来,西行3公里,是滴水洞,是韶山风景中一个著名的景点群。这里的游客也很多,前来参观的络绎不绝。我们跟着导游员走上去,一边问她滴水洞在哪,导游员笑着解释说:不要以为取名滴水洞,就是个山洞,滴水洞是没有洞的,就象中南海并没有海是一样的。滴水洞一号楼是滴水洞景区的主体建筑。它是一栋青砖青瓦的平房别墅,看上去朴素大方。导游员介绍说,这栋别墅很出名的原因就是1966年6月18日至6月28日,毛主席曾隐居在此,住了11天。说他此次的行程颇为神秘,而且个中原因至今不清楚,这种神秘因素就促成了目前游客络绎而来的状况。一号楼现为展室,我们在这里看见了毛主席当年住在这里使用过的办公室、卧室、会客厅、会议室、娱乐室等。在一个小屋里,里面陈放了毛主席的照片和像章。一位导游员正引着大家看一张毛主席的照片:“你们看他这颗痣,看他年轻时的照片上,原来是没有的,后来的照片上就有了,因为这是一颗扭转乾坤的痣。”看的人立即表示惊叹。看来这样的神秘因素确实能激发人的好奇心。在一个卖商品的小店里,店里不停地放映着一段影视,屏幕上显示的是毛主席铜像揭幕时,天空中的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在空中,叫作“日月同辉”。店主借机推销碟片、塑像。 此行中的韶峰风景区,由于我一向偏爱自然景观的缘故,成为此行中我的最爱。 我们从岳麓书院出来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记住了“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道南正脉”、“学达性天”这些词。岳麓书院是中国最古老的书院之一,历史已逾千年。“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这是书院千年来人才辈出的写照,也看到了湖南人的骄傲。二门---匾:“名山坛席”;联“纳于大麓 藏之名山”。二门背面----“潇湘槐市”,潇湘泛指湖南,此四字意为岳簏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聚集的场所。讲堂----“学达性天”康熙御赐(仿),意为“知识不是赚钱谋生的手段,人通过对天理(知识)的学习体悟,可以穷尽心理、恢复天性,上达于天命,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讲堂挂有乾隆皇帝赐手书“道南正脉”匾。讲堂两侧挂有“忠、孝、廉、节”字样。作为来去匆匆的游客,我们在书院内只停留了一个多小时。但它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极深的印象。这里书香墨艳,桃柳荷桐,泉沼花竹,赏心悦目,晨可观鱼,夜好赏月,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沿湘江顺流而下,经长沙再向前,一片烟波浩渺的大水映入眼帘,那就是“水天一色,风月无边”的洞庭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在一首题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诗里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所说的岳阳,西临洞庭,北扼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交通的咽喉之地。从洞庭湖上向岳阳远眺,最引人注目的是屹立于湖畔的一座三层的城楼,被蓝天白云衬托得十分壮观。那就是著名的岳阳楼。但是,我们在岳阳楼的游览实在很潦草,对于这个“天下水”和“天下楼”的领悟实在很空白。时值中午,天气甚热,洞庭湖上一片苍茫。“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个我实在没感觉到呀,至于“霪雨霏霏”、“春和景明”,就更加没感觉了,实在只能算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范中淹的《岳阳楼记》的著名,首先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于这个思想,就更加惭愧了,还是做个普通人吧,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快乐。 湖南的饮食看起来和湖北差不多,主食也是米饭。菜以辣味为主,纯粹的辣,不用花椒。席上必有一碗豉椒鱼头,红辣椒就鲜剁成辣椒酱,拌入蒜头、刀豆、豆豉等,再倒入适量的酒和麻油,用来当作佐料。还有大名鼎鼎的“红烧肉”,一连吃了好几顿,最后实在吃不了,听说主席当年最爱吃这个,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啊。一路上的吃也还算是颇有当地特色,这个要感谢同行的X,他在这方面的选择颇有眼光。最后一晚在长沙,他带我们去火宫殿。事后我才知道火宫殿是真正的百年老店,是一家弛名中外的“中华老字号”企业,被誉为湘风小吃的源头、湘菜的主要代表,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火宫殿”以前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庙宇,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50余年,现在它是集民俗文化、火庙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众场所。我们在这里品尝了长沙的臭豆腐、发丝百页等,还有的菜我都记不住了。另外在洞庭湖边的那一顿午饭也很不错,洞庭湖的鲜鱼做成汤,味道鲜美。 |
转自:http://www.diarybooks.com/article/2007/8/10/1655655.html24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