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春花秋月何时了台北镜花水月-游记攻略 |
[游记]春花秋月何时了台北镜花水月-游记攻略 |
2007-09-10 wankee.cn |
作者:震平 《红楼梦》里薛宝琴有句话:“天下的风景十停看了有七八停了。可还是这么眼饱肚馋的。只有自己知道,那边是梦里的另一处家山。”这话用来形容大陆游客眼中的台湾再合适不过。如今,旅游打开了那扇尘封60年的大门。门那边,忒多风景,略选几味,聊以解馋。 一半思念——台北“故宫博物院” 台北“故宫博物院”背负青山,远瞻绿水,黄墙绿瓦,巍峨壮观。整座建筑仿照北京故宫博物院形制设计,原名为“中山博物院”,坐落在台北市西南的士林镇外双溪。 自外双溪孔子铜像前拾阶而上,“天下为公”六柱牌坊立在院前的广场上。走过题有“博爱”字样的铜鼎,即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正门了。这里的展览陈列多在一至三层。四楼辟出名为“三希堂”的休憩茶座。院子左侧有“至善园”,融合了中国传统园林理念,楼台入画,片石生情,小桥流水,灵沼曲径,一派朴实悠闲的情趣。 台北“故宫博物院”70万件藏品堪称中国文化艺术之宝库。迁台的学者当时认为金石最为重要,鼎为国家之象征,君子有佩玉之说,故而青铜器、玉器南运不少。文人重视书画,加之书画本身较易运载,书画作品也大量南运。 乾隆皇帝最爱的“三希堂法帖”,指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 这三幅字帖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现在的“三希”真迹中有“两希”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而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还有让人惋惜的是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此画是绘画作品中的精品。可惜原作被烧成两段,前段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后部则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离散之事尚多。更加之这些书画正在日复老去,有的甚至已无法再行复制。耳边常听到:这些书画每看一次就老一次……每次看到都很难过……而最大的遗憾还是几十年来一宫国宝分两岸的现实吧。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数量巨大,展览每3个月至半年更换一次。有人说若要全部看完,需近30年的时间。尽管这里展出的文物是常换常新,但是有三件宝物始终没有换过。这就是有镇院之宝美誉的毛公鼎、翠玉白菜、东坡肉。 气象庄严——中山纪念馆 中山纪念馆位于台北市仁爱路四段(忠孝东路、仁爱路、光复南路与逸仙路之间)。落成于1973年,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百年诞辰而兴建。建筑形式为仿中国宫殿式建筑,巍峨宏伟,不见雕琢之气。 中山纪念馆外观典雅朴实,庄严肃穆。正门高敞轩宏,门内是一长方形的纪念厅,安置着孙中山先生的纯铜坐姿塑像。中山纪念馆坐落在绿草如茵、花木扶疏的中山公园。园内有翠湖,湖内植睡莲,湖畔杨柳青青,并有香山桥蜿蜒其中,环湖小径每每看到三五人或闲坐,或倘佯,或观鱼。绿地植有樟树、凤凰;每季更换的花草更将中山公园衬托得生趣盎然。中山公园内有著名艺术家曹崇思教授所塑的中山幼年铜像“根”及孙中山立像。 今日之中山纪念馆除了满足游人基本的“纪念、追悼、省思”需求之外,在休闲娱乐空间缺乏的台北市,还为市民们提供了忙碌之余的散心、游憩之地,更有假日休闲的大型音乐、舞蹈、艺文表演场地。而不同功能的组合下,又没有沾染上丝毫的商业气息,还能在空间格局中散发出庄严、隆重的追悼气氛。建筑使用了简单的材料来代表孙中山先生朴实、友善、真诚的人格特质,并采用了中国古典建筑中稳重的圆柱、精巧的黄屋顶及出檐翘角、雅致的格子窗、自然不造作的斗拱、意象苍翠的檩子、寿梁,以及稍具流动感的楼梯及台阶扶手,蓝天白云下,展现出特有的庄严气象,从朴质简单中体验到先生爱国精神的伟大。 如今在生趣盎然的泉林间盘桓,不由想到,当年先生负笈西游。可谓“归来不负西游眼,曾识人间未见花”。先生要种的花,今日看到似乎开亦复开,只是不知可是先生当年看到的“人间未见花”呢? 有不为斋——林语堂纪念馆 林语堂1958年第一次到台湾。1966年决定定居台北,安享晚年。他在阳明山的房子就在台北的后花园——阳明山的半山。顺着仰德大道上去,在永福站下车,绿树掩映中,就能看见这处白墙蓝瓦两层楼的建筑。整座房子以中国四合院的架构,结合西班牙的设计,兼具现代感与古典美。林语堂曾经这样形容这座宅院:“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 林语堂去世后,其夫人廖翠凤女士捐出了林语堂的藏书、手稿、用品等大量遗物,在1985年成立“林语堂先生纪念图书馆”对外开放。访客尽可以从藏书、手稿和几个厅堂卧房的摆设中,窥到林语堂的生活和创作习惯。紧临阳台还有个小厅,访客可以歇脚,泡壶茶或叫杯咖啡,再挑一本书,享受慵懒的山间情调。 林语堂先生把自己的书斋称为“有不为斋”。有所为,有所不为。墙上那块“有不为斋”的横匾,当年挂在他上海寓所里,后来被他带到美国,最后带来台北。 故居后院的林氏墓园,绿树蓊郁,芳草萋萋。午后的山岚蕴聚,清风徐来。那景象仿佛“中国文化”在云气间时隐时现,乍明还暗,若有所指。回望脚边地下这位“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大师,再对照中国人百年来的际遇,还真堪玩味呢! 台北后花园——阳明书屋 阳明山位于台北北面,旧称草山,后为纪念王阳明先生,故名阳明山。台湾人把阳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山指中正公园,后山则是阳明山公园等地方。草绿花红的阳明山,有蒋介石官邸多处。从山下依次往上数,有著名的士林官邸、建筑讲究的阳明山书屋和蒋氏初到台湾时的草山行馆。位居山中的阳明山书屋,是蒋介石生命中最后3年的居住地。 “阳明书屋”原名“中兴宾馆”。游客通过别称“总统路”的中兴路进入,再经由阳明园花钟旁顺坡蜿蜒而上,即可达这座“阳明书屋”。书屋由七星、大屯、纱帽等绿意青山及淡水、基隆两河所簇拥环绕。阳明书屋不愧为一座风光绮丽的花园。这里分有西园和梅园两部分。西园遍植台湾的特有树种;梅园是密密的森林,曲径通幽。这阳明书屋,古木繁花、绿树掩映,朝露夕照、山风伴随。小桥穿行于水光叶影摇曳间、奇石累累仿若天成。新春、热夏、深秋亦或寒冬,随着时序的转换,新蕊争吐,百花齐放,继而落英缤纷,绿叶转红,终至化红为泥,回归大地。 在阳明书屋里漫步,大可随便听听解说员诉说的前尘往事。看着屋内所陈列的相片、字画,还有当年蒋氏所用的八仙桌与圆桌等红木家具与桧木家具,只怕你会错觉自己变成了蒋氏所邀请的贵宾。若天气晴朗,行至二楼阳台,可同时俯视纱帽山和台北盆地,视野颇为辽阔。
|
转自:http://www.wankee.cn/news/news_detail.asp?nid=452630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