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前年的歙县,记忆中的歙县

[游记]前年的歙县,记忆中的歙县

2009-02-18cncn.com

这两天忽然想起距离去年去歙县的一游已经近两年了,当时的行色匆匆,没片言只语,只留下了照片,还只是数码的,不由地感叹如今的世界真的是数字化生存(尼葛洛庞帝语),是否我们的世界真的只能用数字来描述,而文字、映象是苍白无力的。或许时间是不会欺骗,隐隐的,水墨画般的美丽、真诚的情感和无间的快乐日益涌上心头,渐渐清晰起来,心灵颤动让沉睡的记忆渐次清晰……

这是一段始于南京的旅程。我们一行15人(15人中13人来自南京,1人来自金坛,1人来自上海,各行各业,多数人已有了子女,平日里忙碌中早已忘怀了尘世中的美丽)此次能够得以成行,完全得感谢“带头大哥”。“带头大哥”为了完善这两天三夜的旅程,独自一人提前对该行程作了先期实地的考查及安排。

(可能是流水帐式的记录最贴近原始状况,决定了我此时只能以这种方式描述。)

2007年3月30日晚,我们15人汇聚在南京火车站,每个人的情况各异,也许生活中都有各自的烦恼,但此时欢快的心境是相通的。我们乘坐南京发往歙县的2521次列车,晚上十点半左右发车(南京西发往厦门,由于火车提速了,现在的时间与那时略有区别。)由于我们提前购买,我们15个卧铺全靠在一起,大家这一夜睡得并不多,好友相聚的兴奋,家长里短的絮叨让这一夜为旅程作了个好的铺垫。

3月31日晨大约不到五点的时候,火车到了歙县。带头大哥说事先联系好了辆中巴车,此时室外依然是黑暗一片,歙县火车站很小,我们很快找到了那辆车。车辆似乎不大整洁,大家有些睡意惺松,迷迷糊糊就上路了,车行到霞坑镇一带时,尤其是离石潭村不远处时,路崎岖狭窄起来,发现这种中巴还是挺适合我们的,路上遇见两辆大巴步履维艰,进退维谷。

车到石潭村,停在了事先约定的吴朱康家(此人在驴友中颇有名,为石潭山区摄影之家联络站之一,联系方式:安徽歙县霞坑镇石潭村 吴朱康 邮编:245212 电话: 0559-6957117),大家已是饥肠辘辘,农家的早餐很是对胃口,稀饭、馒头、咸菜,所费不贵(带头大哥说价格已涨了太多了)。四周的墙上挂着摄像师、画家在石潭村留下的作品。

休整后,大家开始上山。上了山坡后,回首望,石潭村已在脚下,此时山底的炊烟缭绕,山林间的野趣洋溢出来。过了早春时节,山间的各种花绽放起来了。扑鼻而来的清新空气让人身体不由得伸展开来,

约摸半个多小时,我们到下太(形为“土”+“太”)村,我们将行李堆放在这里事先约定的一户人家(吴佑民,电话:0559-6957589)中,略作调整,继续上山。

天气甚是晴朗,山间各种色彩夺目而来,配合若水墨画般的山村、老屋,炊烟袅袅,“此中有真意,欲辨已难言”。正是油菜花盛开的时节,无奈两三天前的一场大风,吹落花如雨,黄色漫山的景象无缘得见了。

映山红、桃花点缀其间,去除了单调,更见情致。茶树也颇引人注目,这里的新茶也是挺好的,同行中有人从位老太处买了些刚出锅不久的茶,清新。

美景向来是谋杀菲林的,可如今数码世界,谋杀是不成立的,随行的两部佳能5D承载了太多的美景。

对于我们这些惯于城市里办公室里端坐的,这样的山路已是颇使人狼狈了。同行者有时已开始手脚并用了。行不甚久,就有呼唤着要歇息的,队伍渐次拉开来,我们几个体力尚佳的,走在了前头。市木太、上太、北山村这些村子在行程中堪堪而过。

印象深刻的是北山村,同许多村子一样,里面没太多人,房屋大多破旧。残缺石径、老屋旧灶、林中炊烟,视线模糊中隐约的山村,由近及远,层叠出来的风景,夹杂着各种花香、饮烟味、米饭香、炒茶的香气,不由地迷醉。在这里也看到个摄影之家联络站,这时当然也明白了摄影师来此处的缘由。

旧屋有废弃不用的,我们因而也得以方便进去鉴赏一下山村民居,同行的“大叔”竟从阁楼上翻出了本76年版的《红旗》,这本业已泛黄的杂志、山村民居、竹影婆娑——一起成了它的道具。

同行者有落队的,没到达北山村,后来有了些许遗憾,但他们流连在菜花、茶树中也有他们的快乐。返程中,路过一避雨处,我们五条汉子,已走得汗澟澟地,大家一字排开,坐在石凳上,聊着天,忽然间一起大笑起来,来自心底深处的欢快是那样的自然迸发。

中午我们还是回到了下太的吴佑民家里吃农家饭。老实话,没有想象中的可口,但也还是过得去,这里的游客这些年已多将起来,山村的商业气氛也渐浓了。

下午最主要的行程就是步行前往昌溪古镇。

一路沿溪流而下,步行了约近三个小时。沿路也路过些村落,大家歇歇脚脚。这里山间的油菜花尤其好,似乎没怎么受两三天前大风的肆虐。正流连处,已催发前程了。沿途的河流,岸边总有些游客遗弃的垃圾,与周遭的环境极为不配,这似乎也成了新起的旅游景点的寻见问题了。

一路上遇到多队背包客,带头大哥忽然省悟过来,我们的队伍似乎有点慢。于是我们这里三人就作为先遣队,快速前行。

待赶到昌溪村,果不其然,众多的游客已经拥挤在小巷上了。我们还是比较幸运,找着了家庭旅馆,大约四五人一个房间。而后享用这里的土菜,许是步行腹中饥肠辘辘,大家觉得十分美味。

饭后天已黑将下来,我们出去走走。走到周氏古村外,发现正处于整饬过程中,似乎要围而收费(果不其然,现在已收费25元了。)。到是在祠堂外的小广场上看到了久违的露天电影,同行者有的颇为兴奋。

再往前行,没什么灯火,暗了许多,昌溪有周邦头水坝,岸边有水碓,这里是周邦头村民加工粮食的地方。夜里水车的吱呀声,颇有几分恐怖的意味,还摸黑走到坝上的石柱上,有了几分别样的体验。

尽兴回去,睡时突然下起大阵雨来,突然想起在龙凤樟下露营的那些背包客,他们该怎样渡过这一夜呢?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8520/20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