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一个人的旅行之伊朗(4) |
[游记]一个人的旅行之伊朗(4) |
2009-03-04cncn.com |
第五天 上午我便退了房,让前台把伊朗旅馆翻译成波斯文写在纸上,打的的时候就给司机看。旅馆地处伊斯法罕著名的林荫大道边上,出行方便。安顿完毕后,我便照着书上推荐的 先是沿着大街走,路中央在造地铁,这是伊朗第二个建地铁的城市。八点多的街道上行人不多,看见一个卖烤馕的店,人人都是买4、5个,由于饼很大,估计超过 正如书上写的,老城里的小路很容易迷路。将近一个小时时,我最终还是迷路了。看见一个场院在小巷深处,便也不顾不管往里冲。看看果然是死胡同,忽然看见旁边有扇门,有人进出,便钻了进去。想不到里面是个漂亮的庭院,很多包头巾的伊斯兰教徒站在那里交谈。刚转过一个水池,我就被一个正在打电话的小伙子叫住了,因为他对我用中文说你好。他赶忙挂了电话,然后交谈了几句,我很惊讶他的中文,他很高兴我能听懂他的中文。然后他邀请我去他的宿舍小坐,我欣然前往。 原来这里是一个伊斯兰学院,包头巾的是伊斯兰教师。这里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免费提供住宿。他的中文名叫Wu Su,中文是他在业余学校学习的。他拿出书本给我看,还叫来一个会英语的同学来和我交谈。于是我们3个人相互之间用中文、英文和波斯文开始交谈。看着他意犹未尽的样子,我只能抱歉说,我还要继续我的游程。然后他问我可否今天晚上8点到他学习汉语的班级去聊天,我慨然允诺,并抄下了学校的地址。 出了正门,我才发现这是步行线路上介绍的那个伊斯兰学院,女性游客是不允许进入的,而且也不能拍照。哈哈,我又找到了路。 接下去,就是在市场里面穿行。下一个景点是一个清真寺,一个店主告诉我,只要沿着市场有拱顶的路走到底。但是市场好像没完没了地往前延伸,没有尽头。我凭感觉转了个方向走出市场,而事实证明这是个错误的决定,因为我走到大街上就更没有了方向。好吧,就此往右手方向开始逛街吧。最终,在东问问西问问中,找到了著名的JAMEH清真寺。 它是伊朗最大的清真寺,有800年的历史,所以在这2万多平方米的建筑内,可以领略历朝历代的伊斯兰风格的装饰。但还是这样的感觉,伊朗人到清真寺的人没有象新疆喀什那么多。游客远远多于礼拜的人,而礼拜的人是寥寥可数。对于这个清真寺,LP上有详细的介绍,说要2个小时的参观,我好像只花了半个小时。也可能伊斯兰风格的建筑看多了所以也就不以为然了吧! 出了清真寺,LP上说要经过一个鸟市场。结果在鸟市场里鸟没有多少,都是卖鸡的。想来伊朗人也没有错,都是有翅膀会飞而且不时也会被人吃掉的。 随后跨过一条热闹的大街,经过 时间将近中午时分,本想找书上介绍的咖啡馆歇脚吃饭,但是都在停业装修,于是找了边上一条小马路去找吃的。 看见一个小店里有一群妇女在用餐,门口锅里煮着什么。我上去问了一下,锅里烂糊糊的是汤,我要一碗;边上一个铁板是烤饼的,这回我学聪明了,知道旁边盘子里放的是夹心,也要一个。5分钟后我的食品上来了,天啊!汤里放的是饼,浇了酸酸的奶酪,混合着膻味的汤,任你捏住鼻子也难以下咽,得算我出钱买个门票观赏一回吧! 另外的盆里是一大张薄饼,里面的羊肉泥经过加热后,也是阵阵膻气。好了,就饮料合着白饼吃吧。旁边的一群女人吃完后还要了一个带回去,呵呵,看来我是不会品尝美食哦。 回到广场,继续观光。广场上有3个景点,一个是Sheikh Lotfollah 清真寺,没有宣礼塔,是专门给妇女祷告用的,据说天花顶上有孔雀图案,在下午阳光照到某一点时,会呈现孔雀开屏的图案。 再往前到了广场的另一端就是伊玛目清真寺,书上说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清真寺,在我看来这些繁复的伊斯兰装饰都很漂亮。这也是16几几年的建筑,原先是国王使用的清真寺,尽管大门与广场垂直,但是里面的建筑却转了个角度,因为要朝向麦加方向。 参观完在门口一个小青年拉住我热情地向我讲故事。这是我遇到的英语讲得最好的2、3个伊朗人之一。他先拉住我说门上门环的故事(就是长棒和心形环),我说知道了。然后他只给我看清真寺大门两边下部一边有雕刻,一边没有。哦我说大概是发不出工资,雕刻工回家了,或是雕刻工发生意外了。他笑了起来,这是雕刻的一棵植物,从左边开始生长,然后长到右边,形成门框的装饰。 然后他又拉我到外面的大门,这回,两边都有雕刻了,但是左边的上端是光滑的圆柱,右边的是有花纹的圆柱。这回我也不再妄加猜测,让他直接告诉我,原来复杂图案表示富人, 简单图案表示穷人,然而两边一同往上升,在大门顶上交汇,表示无论贫富,人人最后都是通往天国,殊途同归也。 小青年的最终目的是要带我去他的地毯店,我盛情难却,只得跟在后边往市场里去。我一边走一边在想着脱身的办法。在店里草草浏览了一番后,转身看见几个女的也进了店里,她们和小青年说了些什么。原来是要我的中文签名哦!哈,明星哦,又遇到追星族了哈!一共有5个。来到院子里的水泥板前,让她们一个个把名字报上来,用中文写下来,然后再签上我的大名,加上中国上海,加上日期。呵呵,她们可能会保留一辈子的奥。当然我也不客气地要求与她们合影,结果有2个临阵脱逃了。 继续转到广场的另一边,那里是阿里卡普宫,也是16几几年的活,有个很高的阳台,当年就是国王在这里观看广场焰火或表演的看台。可以一览广场的全貌。我在上面逗留了一段时间,用长焦镜头把广场上的女穆斯林一网打尽。据说原先地下还有通道,方便皇家女眷到对面的通向对面的Sheikh Lotfollah 清真寺。 下来后,便去前面的路口看几个警察在干什么。原来是骑摩托的与行人有了纠纷,警察已经处理完毕。穿黑衣服的警察看我好奇,他对我更好奇,伸出手和我友谊了一把,然后上车走了。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街上的警察是白衣服,而现在看见了黑衣服的警察。原来是警官,街上有了纠纷,白衣服就把黑衣服叫来处理。而黑衣服有专门的白衣服警察车夫为他开车的,看上去都是很气宇轩昂的样子。 就在这个位置,地图上标示的是邮政局,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开门。所以,我也放弃了要买明信片的念头,然后按照LP上的指示,从边上的人行小路穿了出去,去40柱宫参观。它是1706年的建筑,正前方是20根柱子的门庭,然后前面的水池倒影出门庭,便成为40根柱子,于是便成了它的通俗名称。柱子后面的穹顶是玻璃装饰,非常漂亮。很多壁画也非常值得欣赏,有些中国唐朝的风格。里里外外兜了一圈,四周环绕的园林倒也吸引了我不少的时间。在门口看见一个出售明信片的小亭,便挑了一套。 建筑的一边是自然博物馆,有小学生们在门前的草坪上围坐,不去也罢。另一边是现代艺术馆,都是一些伊朗现代画派的艺术作品,包括用阿拉伯艺术字书写的革命口号。 傍晚时分,我到了33孔桥。晚霞把湖面染成了红色,宛若一块巨大的红宝石,成群的鸥鸟在上面滑翔。河边的人们不顾寒冷,三三两两坐在那里欣赏落日的余晖,等待着入夜后桥上的灯光。桥洞里或恋人、或朋友、或家人站在那里观日落,而河边的人们则观望着桥洞里的人进进出出,不断变换,活象看一场真人秀。 桥洞下面是卖小食的,收银员听不懂我要吃什么,就把我领到橱窗前,我要一碗煮蚕豆。当我坐下吃了几颗豆子后,发现伊朗人是连壳一起吃下去的,所以他们的桌面很干净。而我正在犹豫着壳吐在哪里好。收银员倒是个细心人,他立即拿来一个空纸盆,以解我的需要。 一会儿,旁边来了6个人。我边吃边观察,老男人是家长,女的应该是老婆,2个年轻的是儿子,一个年幼的是小女儿,多出来的一个老女人,莫非是大老婆哦?正想着,老男人来打招呼了,还主动要求与我合影,完了乘机与我行了一个伊斯兰的吻面礼——胡子好扎人哦。他大概看出我的疑惑,指着老女人和一个男孩说,sister,brother。我明白了,原来是一对夫妻带着儿子,由姐弟俩带着另一个或是女儿或是孙女,陪同来的。大叔主动要与我交换地址,以便我把照片寄给他。 等他们走后,我也准备离开。不料另一个桌上的一个老头叫住我,开始了另一轮交谈。老头告诉我,他30年前曾经到过中国,是个厨师,好像是专门跟着伊朗的一个什么援建团或是在中国实习的一帮人。随后我赶紧与他告别,去往约好的语言学校,去见见学习中文的伊朗人。 地址写的是一个旅馆的名字,我找到这家旅馆,以为学校就在旅馆楼上或隔壁,然而不是。前台的一个女士很热心地接待了我,当弄明白我要找的学校后,马上推测出就是前面的一个学校,并且要正在前台聊天的一个人送我过去。到了 正在此时,那个约我的学生开着摩托过来了,看见我兴奋地叫了起来。说他已经在门口找了我一会儿了。于是在他的引导下,我到了他们的教室。 教室里有近10个学生,大多数是包头巾的教徒打扮。教师是个在伊朗核工程相关公司工作的人。在中国实习期间他学会了一点汉语,回来后就买了北京大学的汉语教材来开班级扒分教学生了。但看起来效果还不错,学生基本上都能说些简单的汉语,进行简单的交谈。对于能够听懂我说的话,他们都显得兴奋异常,而老师也显得很有成就感。他们要求我朗读一篇课文给他们听听正宗的普通话,我兴之所至,还用上海话给他们读了一遍,引得他们哈哈大笑。他们其中几个人都准备到北京大学去进修中文。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09859/16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