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爱的丽江 |
[游记]我爱的丽江 |
| 2009-03-20cncn.com |
到丽江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刚刚经历撞车的丰田海狮带着惊魂未定的我们在朦胧夜色中来到了丽江。在古城口转悠好几圈却找不到那个著名的黑山羊火锅,最后同行的一朋友下车打了一辆车,我们的车跟着出租才算找到,原来就这么近。不过也不枉我们这么执着的找,“黑山羊”味道很棒! 早来的一个朋友已经帮忙联系到了住处,在丽江古城木府附近的自由生活驿栈,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客栈的院子,一个很适合发呆的地方,丽江最美是阳光,在这享受一整天的太阳然后喝茶聊天是很惬意的事情。客栈老板石头是个很热情年轻的小伙子,难怪我的朋友会每年都要丽江来自由生活驿栈找石头,而且哪里也不去,在客栈里晒太阳打牌喝酒聊天,现在终于明白了。 安顿下来后就跟着来过丽江的朋友走,这就是丽江古城?我完全惊呆了,这完全是小说里和电影里的场面啊,脚下是光滑精亮的五彩石的路面,岸边杨柳垂垂,路边过道是木板搭起来的,河水潺潺流着,像路人诉说着古城的历史。怎么感觉到一种不真实,可丽江古城就这么真实这么近距离的呈现在我面前。同行的朋友一个劲问我,美吧?美!高兴吧?高兴!激动吧?激动!我知道我就这么爱上了丽江。 很晚了,我不想睡,我想看看丽江古城,索性去了一家叫做“小巴黎”的酒吧,小心翼翼的踏着木板走上二楼,人很多,我们找了一个角落,我静静的从窗户看着古城。外面还下着雨,人不是很多,雨夜的丽江,朦朦胧胧,不远处的一个一个红灯笼,暖洋洋的灯光温柔的守望着每一位路人。 第二天一早,我跟朋友在古城转悠,临来之前已经有朋友给我看了古城的手绘地图,可我依然没有概念,直到我终于站在四方街。古城是以四方街为中心的,流水贯穿了整个古城,古城很小,却四通八达,除了木府四周有墙以外,大街小巷都是相通的,连我这个不分东西南北的人也不会迷路,顺着河水走,转来转去就会回到出发地。街边都是店铺,卖工艺品的,银器的,木刻或者木雕,丽江古城好象是专给游人准备的,当地人逛街的很少,偶尔有勤劳的纳西族妇女走过,她们肩挑日月,身披七星,她们背上披的羊皮披肩上有七个小圆孔,代表天上的星星,称为披星戴月,据说纳西族的男人心灵手巧,这种说法在我后几天的生活里完全得到了验证,很多纳西族的男人种花养鸟、棋琴书画样样精通,就是不干家务和农活,所有的重活都压在女人的双手和双肩上,她们一年只睡一天懒觉,是她们支撑起了每一个幸福的家庭和纳西族美好的明天。 随意走进一个小店,木鱼铃,没想到我就这样跟他们结下了丽江情缘。一个纳西族的小伙子在做木鱼铃,就是用木头做成铃,再涂上纳西族的各种图案或者东巴文字,最后在底部挂上一个铃或者核桃。虽然不响,但也别具风格,我觉得适合放在车里做个挂饰。看他递过来的名片,知道他叫阿全,他还开着一个与他同名的阿全客栈。还有一个男孩子在拿着一个木头做成的人型做最后的加工,似乎他更爱说话,我蹲下来帮他,跟他随便聊着,他说等我把这个刻好了,带你们去泡吧吧,我以为只是随便说说,等我们转回来的时候,他告诉我们在“风的颜色”等他。我们去了,这是一间很平常的酒吧,甚至没有音乐,我们上了二楼,望着傍晚的古城和依旧闲散的人群,随便聊着什么,我才知道这个酒吧就是他开的,也才知道他叫木少,东北人,大学一年级就辍学了,喜欢画画,来丽江一年多了,闲时在木板上画上几笔,找些木头雕成木人。墙上挂着一些照片和他的画,很大胆很有创意的作品,桌子上摆放着他刻的木头“儿子”。聊聊天喝喝茶,我肆意享受着舒适愉悦的小资生活。 第二天木少带我去了他的“小木府”,纳西族的民居都是木结构的,而且都是两层,小木府也不例外,这个房子上下共6间,推门而进,一张长桌子上是木少收集来的古瓷器或者陶器,木少告诉我他住在上面,我跟他上楼,简简单单的摆设,甚至没有任何电器和家具,只是摆着一些艺术方面的书和杂志。如果喜欢你就住我这里吧,书和杂志随便看。他说。刚刚认识而已,他就这么信任我。我诧异着,直到看到他若无其事但自然而真诚的眼睛我才相信了他的话。中午又转到了阿全的“木鱼铃”,正巧他刚要回家吃饭,我说我去你家看看好吗,他答应了,其实我是想了解纳西族的生活,他家很近,几步路就到了,首先迎接我的依然是盆栽的各种花草,这也充分体现了纳西族人的闲情雅致,打量了一下他们的房子,阿全看我不讲话,说,失望了吧,古城里边好多地方都被汉化了,包括我们这房子。不过还好,阿全亲自下厨给我做了正宗的纳西炒饭。 同来的其他朋友继续前行,我留下了,我哪也不想去。丽江太舒服了,我在丽江继续我的糟粕生活。直到又认识了尼雅画廊。尼雅画廊绝对是个我喜欢的地方,它位于大石桥的下游一点,大石桥也是古城的一个标志,据说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门前的河水缓缓流过,小小的阳台从画廊伸出,正巧在河水的上边,独具魅力的阳台因此吸引了好多游人来此拍照。画廊店面不大,却到处充斥着我喜欢的艺术气息:油画、版面,古琴,木吉他,树根做的小桌子,桌子上的一套茶玺。画廊的主人是一对好朋友,云南艺术学院毕业,其中一个叫李世瑾,在昆明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画家。我喜欢静静的看他做画,或者听他弹琴,他的“渔舟唱晚”或者木吉他的声音经常会引来游人推门而入,坐下来听或者进来聊天,这么随意的认识也许就会成为很好的朋友。我喜欢这种感觉,自然,随意,轻松,不设防。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吧,我想。 早晨起床,看看古城,看看闲庭信步的游人。或者去万古楼看看鸟儿,万古楼位于古城的狮子山上,是古城的最高点,可以俯瞰整个古城。每天早晨古城的老人会去万古楼遛鸟,随着老人与鸟的陆续来到,古城也在鸟鸣中睁开惺忪的睡眼,鸟鸣之间,一眼望去,东边天际透亮,西边隐约看的见拉什海,南边是文华山,北边则是玉龙雪山。或者什么都不作,就坐在门槛,晒晒太阳。或者站在阳台上望望玉龙雪山。认识了几个朋友,都是经营着自己的小店,自己一边劳动一边享受着古城的阳光。有时候我哪也不去,就跑到他们的店里,看着他们干活,坐在一旁,听他们聊着纳西族少年的故事,一个下午就这么悄然逝去。什么都不想,任时光流淌,逝去的是光阴,我拥有的是幸福。在丽江,我才知道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过。 杜尚说,艺术为什么不是生活本身?在都市,我们都活得紧张、充实、有目标。在丽江,你的生活可以极其简单但十分放松。在这里,你可以像杜尚一样宣称:我喜欢呼吸甚于喜欢工作。 来的时候朋友交代我去看看布拉格的猫猫狗狗,在大石桥旁边,我找到了布拉格咖啡屋,一只大黑狗趴在门前,但是很温柔的望着我,我蹲下来轻轻抚摩他,他依旧乖乖的坐着,向店员小妹打听了猫猫狗狗的情况,发短信告诉了北京的朋友:小黑小咪们幸福的生活着,希望你在北京也一样生活幸福。从现文巷出来有个大院,就是丽江孤儿院。孩子们正在跟老师做游戏,这里的孩子都是1996和1998年丽江地震后的孤儿,他们都穿着纳西族的民族服装,我从口袋里拿出糖果给他们,出乎意料的是,没有一个孩子拿我手里的东西。老师解释说,每个人都有的东西他们才会要,哦,小小的孩子居然知道了好东西要大家分享,而不是独享。 晚上,可以到四方街或者剑南春广场去打跳,大火炭在广场中央燃烧着,纳西族的男女老少围成圈圈拉着手跳舞,好多游人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愉快的跳着,轻松的舞着。晚上,可以去泡吧,新华街翠文段的上半段基本都是酒吧,所以我们已经习惯称之为酒吧街,甚至有个酒吧的名字叫做“三里屯”,原来真的是个北京的小伙子开的。这里的酒吧明显和北京的酒吧有所不同,吧都很小,装饰都很有特色,吸引人的不再是音乐,而是朋友间的温暖。晚上,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你应该去大研纳西古乐会去听听古乐,每天晚上宣科先生在此主持,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讲话很幽默,还能用不地道但很流利的英文介绍纳西古乐,还经常把他27年的牢狱生活挂在嘴边,或许你不喜欢这些源自唐朝宋朝的古乐,或许你对那些老人手里有着几百年历史古董乐器没兴趣,但你绝对应该去现场感受一次,或许它会对你了解纳西族古老文化有些帮助吧。 丽江古城是个不让人寂寞的地方。人多的时候,游人也成为了你的观赏对象,你可以冷眼旁观众人百态,人少的时候,整个古城又仿佛成了你家的后花园,你可以尽情的享受古城的阳光以及一切。你还可以到各个店里,跟店主或者游人聊天,这里随处体现着人与人最原始的关系:自然、淳朴,简单,不做作,不矫情。 在丽江,心灵得到了回归,每一刻都是大都市黑夜才会拥有的心情,在这里,你可以真实的面对一切。我爱丽江!
|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11095/17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