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二近基诺族

[游记]二近基诺族

2009-03-21cncn.com

本人亲身游历,有转载到其他地方者,请先联系,谢谢!

对基诺族很陌生,也许学生时代的地理课上有学过,但是已经年代久远的事了。在对西双版纳失望之余,而我又因护照的关系不能马上离开。无奈之下,还是选择了西双版纳地图上的一个地方,去消磨掉半天的时间。原本选择勐泐园,又看到基诺山景区,是中国唯一一个在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也是最后一个确认的民族,人口不多。

已经去过不少少数民族的地方了,有苗族、藏族、回族、傣族等等,感觉商业的浪潮冲刷了书上的那些特色。冲着再次去看看少数民族的地方,听说离景洪市区也就40分钟左右的车程。去了汽车站,买了票,虽然票上是1130开车,不过车满就发,所以不到时间就走了,以为可以早到,却没想到在路上又载人、超载,一个小时候才停在了基诺山寨景区的大牌门前。317

看到了售票、验票处,又看到价格,竟然是120/位,黄金周周末100/位,70岁老人没有免费,65/位。感觉就想又被抢劫了一样,但是既然已经在这里了,那么还是被抢一回吧。

带着不是很好的感觉,走上了装饰满牛头骨的上山小道。据说每个男子的成年礼上都要亲手杀牛,代表着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狩猎了。牛头代表着财富和好运,所以哪个寨子的牛头多,就表示那个寨子越富有。

走完牛头上山道,就看到有两个雕像,那是基诺族的祖先。基诺族人自称是“舅舅的后代”或者是“尊重舅舅的民族”,导游和我们讲了来历,我又在网上查了一下,引用传说如下:

创世传说《阿嫫腰北》: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宇宙间全是茫茫大水。一天,水中突然出现一个庞然大物,漂浮很长时间后,突然裂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力大无比的女巨人,她就是阿嫫腰北(注:阿嫫即母亲;腰即大地;北即翻或造。全句译为“造大地的母亲”)。

阿嫫腰北出来后,把那庞然大物一分为二,造出天与地。用9根巨绳把天吊起,再用9根巨柱支撑在天地间,把天地固定下来。接着造出了太阳、月亮、星星、高山、峡谷、江河、平原。

为了使大地充满生机,她又造出了树木、鲜花、小草及动物和人类。但这些动物、植物都像人一样会说话,且相互都想征服对方,大地一片混乱。阿嫫腰北便造出七个太阳,想晒死动、植物。七个太阳射下,许多植物、动物都晒死了,但还有一些动物躲起来了。阿嫫腰北便决定发洪水淹死它们。在世间万物中,阿嫫腰北唯独钟爱人类。为留下人种,她把一对刚出生的孪生兄妹玛黑和玛妞放在鼓里,装上食物。于是,她呼风唤雨,让倾盆大雨足足下了七天七夜,洪水把大地万物全部淹死了。

创世神话《玛黑玛妞》:大水不知淹了多少天,玛黑玛妞在大鼓里把东西都吃光了,洪水终于退去了。兄妹俩走出大鼓,这就是“生杰卓米”(注:这是基诺族祖先最先居住的地方)。

后来,他们遇到一位“阿匹”(注:老奶奶),其实阿匹就是造物主阿嫫腰北。她给了兄妹两九颗葫芦籽,并让他们分三窝种下,最后只长出了两棵。其中只有一棵开花结果,兄妹俩靠吃葫芦瓜为生。后来,他们发现了一个奇大无比的葫芦。这个葫芦熟落后,裂为三块,第一块滚下山,长出了花草树木;第二块滚下山,变成了各种水生、陆生动物;第三块里面飞出了各种鸟禽,鸡鸭也跟着出来。

玛黑玛妞长大后,为繁衍后代,他们成了亲并生育了六个儿女,三男三女,长大后又相互婚配,形成了基诺族乌优(老大)、阿哈(老二)、阿西(老三)三个胞族。基诺族的后代便繁衍下来了。

两个神话和传说相互关联,讲述了基诺人所理解和认同的女神诞生、宇宙万物产生、基诺人繁衍过程。

以上文字引自于《中国网》-《认识中国》

因为祖先是从鼓里走出来的,所以鼓在整个民族的地位都很高,鼓也是基诺族的图腾之一。差不多在每个家里,都会摆一个鼓,所以去做客的,要注意,不可以碰那个鼓,鼓在基诺人家是很神圣的。

在雕像后面,是一个小山坡,最初看到的是玛妞的头部雕像。据说早期的是石刻的,后来是因为旅游,为了长久保持,就浇了水泥。继续往前走,往山丘上拐进去,才发现,自己已经站在玛黑的“腰部”了。原来整座山丘就是玛妞的整个身躯,是模仿她当年被水冲到某地,从鼓里出来的一个仰面的姿势做的。这个真的是很有创意,也做的很不错。

横穿过当年江泽民看望基诺族修建的水泥路,再路过神鼓亭、太阳花造型树栽后,就到了大公房,大公房前面有根图腾柱子,由基诺各个图腾组成,具体年代说不清了,据说是好久了,但是图腾是随着基诺族的出现而诞生的。基诺族崇拜太阳,柱子最顶端就是一个太阳,接着是土、火、水、木神,详细的顺序说不清楚。

大公房以前是男女约会的场所,现在改为博物馆了。里面陈列着基诺族在跨入现代社会前的原始社会工具的展示,有不少东西现在还在用。最新奇的是两件东西:鸡毛火箭信和“请帖”。由鸡毛、辣椒、火棒和竹子组成的信代表着事情很紧急,务必要在天亮之前赶到。请帖是由葫芦和叶包肉组成的,就是请你喝酒吃肉的意思,是婚贴。一般都会提前口头通知,然后把“请帖”挂在你家门前,显示邀请的诚意。

大公房里还看到了基诺美女的照片,有两个很明显的特征,一是牙齿是黑的,她们嚼一些槟榔和茶叶,以及其他东西,有染牙和护牙之用;二是耳洞很大,以至于把耳垂拉到了靠近肩膀了,据说最大的耳洞可以穿过一个成人的拳头。

然后走到了卓巴房,据说以前是一个大长老住的,现在也是类似于博物馆了,展示基诺人房子的结构。进了房子首先可以看到房间在两旁,中间是宽宽的过道,左手边有灶台。据说基诺族人是一个家庭同住一幢房子的,父母住在神女柱的屋子,长子成婚之后,住家神柱的屋子,然后儿子成家之后再依次分屋子,还可以分到一个灶台,家族扩大不够房间,可以把屋子往外延。过世人作主的房子要过几代人后才可以搬进去住,而其灶台也要绊倒一个脚,以说明有人不在了。在生命柱旁,有张床,这个不是在房间里的,在类似于大厅。那是给产妇生子后坐月子用的,产妇要吃好看的鸡、鸟下的新鲜的蛋,不吃难看的东西,这样生出来的孩子才会好看。而产妇生孩子是在阳台上,不可以在屋子里生,那样不吉利。

在卓巴房里还看到有织布机,还有妇女在那里织布,那是很长的一条。旁边还有一个客房,其实是没有门、墙的,就是摆了一张床,还有一个灶台呢,据说要是客人不习惯主人家的饭菜,可以自己开伙。墙上挂了几张2位总书记看望基诺族的照片,还有50年代6位到基诺族做研究工作的同志和5位长老的合照。

基诺太阳舞,基诺语称“厄扯歌”,是基诺族民间舞蹈中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在群众中有着深远影响的舞蹈,被视之为本民族的“根谱”。据本民族的创世神话传说,基诺族的祖先玛黑、玛妞在创世女神阿嫫腰北的庇佑下,利用一只状似太阳的大鼓躲过了洪灾,后繁衍了基诺族,因此基诺族自认为是太阳鼓里走出来的民族,视太阳鼓为神物,并以歌、舞、节庆祭祀等形式,加以崇拜和纪念,每逢重要节日或有重大祭祀活动,特别是每年的“特懋克”(打铁节),都要敲响太阳鼓,欢跳太阳鼓舞。基诺太阳鼓舞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极具艺术性和观赏性,已成为标识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目前,基诺太阳舞已被确定为西双版纳州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语摘自太阳舞台旁的文字说明。

那里有当地的人作表演,我们在观看表演至于还可以品尝一些水果和黑猪肉,据说那个猪肉是真正绿色食品,纯天然喂养,不添加任何化学辅剂,是挺好吃的。还有基诺族人自酿的苞谷酒,我是不喝酒的,但是也尝了一点,有些烈,但很清香。

表演过后,走过牛角路--是真的牛角铺在水泥路上做装饰的,到了一家茶叶厂,小坐一会,聊聊茶经。我是喜欢喝茶的人,对茶有一点了解,巧的是普洱茶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所以和老板,或者叫茶人更合适,聊的挺好。他说他正在坐一个文化组合系列,介绍基诺文化,基诺茶叶和提供住宿,可以让游人参观寨子。我们就说可以在第二天搬去住吗?这样可以近距离看基诺寨子,当时是因为行李都在景洪,所以得回城拿东西。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喝完茶后继续参观景区。有打铁铺演示打铁,还有个小伙子,空手爬了很高的树,以及几个小伙子表演吞火、喷火、爬刀山,是很厉害的特技!虽然在不少地方都见过,还是为他们的安全捏把汗。再经过染布坊、竹匠屋、酒坊,就出了景区了。

到景区的一般都是打车,或者跟团,像我们这样的散客很少,所以等了好一会还是没见公车经过,只有路过的出租车。协商了价格合适,就跟着回到了景洪。一路上,司机老是和我们推荐一些他可以带我们去的景区。不愿意破坏了从基诺族带回来的好心情,就有一搭没一搭的和他搭腔几句。

回到景洪,查邮件。竟然收到了在元阳看梯田时遇到的两个德国朋友的邮件,说他们已经在景洪了,希望可以出来聚聚。我很高兴得回了邮件,告诉他们我发现了一个好地方,如果有兴趣的话第二天可以一起去。我们约了见面的地方,一起吃饭,又到我这里吃了那个大木瓜。他们对景洪也是挺失望的,觉得没有想象中的好。

318,我们一行四人就前往了基诺山寨的巴破村,还是坐公车去,11元一位-出租车司机要价从100-70,还是公车省心-我们在寨口下了车,一路拖着行李走了上去。到的时候已经是将近一点了,木家还没吃饭,他们给我们备了一桌菜,和他们一起吃。也许是我们人多了,他们就单独给了我们一桌,很好吃,很绿色。还有一碗蚂蚁蛋,前一天我尝了一口,据说蛋白质含量很高,但是我还是没敢再吃。

饭后把行李放下后,就我们自己去了茶山,有遇到采茶人,他们都很和气,一种很纯朴的感觉。给他们拍照片或者和他们一起拍,他们都很客气,也都乐意。一路在山里走了一个多小时,满山都是茶树,只不过认不出新老。怕天晚了,之后就往回走了。

快到寨子时,已经是5点了。顺道路走到景区的玛妞的山丘像那里,给德国的朋友看。正好碰上景区的人员,他们就斥责我们没买票进来看。没有说我们昨天买票了,只是说他们没有树牌子,说这是景区地界,而且这是基诺文化,为什么不可以看一眼。况且那是下班时间了,不过他们还是把我们赶了出去。

回到木家,晚饭还早,天色也还早,我们就随便逛逛。寨子里也有小店,还有雪糕,Lou很喜欢吃雪糕,我们就去买了几根。蒙牛的随便,山下卖1.5元,我们付了2.5,当时以为是上山贵一些的。不过第二天,我们男店主卖的是1.5,呵呵,原来也有宰人的。随口告诉了木家人,他说那个女的不是基诺族的,是爱妮族后来迁进来的。她确实是做生意的料子,我们在问她哪里可以买竹子杯时,她带我们去竹匠家里,竹匠又去景区拿了给我们。她把每个杯子的价格都在景区问的时候的价格加了将近一半,当时我考虑到老竹匠大老远的跑去给我们拿,我也就没点破;而且竹匠家里还请我们去家里坐坐,不好意思说什么。

晚饭依然很丰盛,很好吃。吃完后小坐会就到了所住的房子,因为是还在装修,厕所什么的都没好,以大自然为解决之道了。我们整理了照片,又看了电影,这一天就这样好心情的过去了。

319,原定计划在430或者5点(早上时间)起床的,去看他们割胶。据说割胶要在大清早,太阳出来之前割的,这样胶才不会凝固。我从来就见过,朋友们也是,所以决定牺牲宝贵的睡觉时间,去看看怎么回事。还好,他们很体谅我们早起的困难,到了将近六点才让我们去,真是太善良了。

天色朦胧亮,月亮也有一点挂在天边。我们到了胶林,看到了他们怎么割胶的,很长见识。就是在橡胶树上割一层皮,不能割的太深,要不然树要受伤,就不能再割了,割到恰到好处时,就可以看到胶液流出来了,是白色的。有个碗接着,据说碗满了之后,就可以收胶了。现在的季节差不多三天收一次,到了六月份左右就可以一天收一次了。橡胶树大概种下去78年就可以割胶了,可以割56年左右。

在我们快离开的时候,看到在山坡下还有灯光闪,是其他人家的人在干活了。真的是蛮辛苦的。

以为可以回去睡个回笼觉,想不到该是吃早饭的时间了。回到房子梳洗了一番,天色就已大亮。到了基诺山镇上吃的米线,到云南之后几乎每天早上都吃米线,还是挺好的。一天在一家饭馆听到一个人说,他天天在这吃米线,估计快长的和米线差不多了。吃完早点又逛了一下菜市场,买了点中午要烧的菜。

从镇上回来,本来是要喝点茶的,不巧的是碰上了停电,要晚上11点才来电。于是我们几个买了一些普洱茶,属我买的最多,作为礼物,还可以在那里直接物流回去。

不想耽搁人家太久,我们就自行出去转转寨子,被告知只要沿着公路一直走,就可以到不同的寨子。结果是我们走了好久都没看到,正巧有一个拖拉机,我们招手,他们停下来,给我们带到一个寨子。可是,我们竟然忘了还要走回来,一路走的很累,又没有车,只有摩托车经过。考虑到Lou年纪大了,我们还是坚持走下去,幻想着可能还会有拖拉机,又不好意思告诉木家说我们走不动了,只是打个电话告诉他们中饭可能要晚一些了,还好他们也晚吃。

终于,在走了一个半小时后,到家了。当时的腿都感觉快断了,以为是走了很多很多路。但是他们告诉我们,两个寨子也就5公里的距离。哎,真是不行那!后来看到网上说在那一片樟气比较重,这样会影响体力,就给自己找了这么个理所当然的借口。

中饭过后,该是时候告别了。他们没收我们的钱,这25个小时期间,就是白吃白住了。感觉很过意不去,就买了一些鸡蛋,其他的也不知道该买什么。只能是在今后的路上,买点纪念品,谢谢他们的好意了。

基诺人,给我很好的感觉,希望旅游业的开发不会带走他们的淳朴。木家人说,要是我有朋友要去,尽管联系他。我想,要是我还会路过附近,一定会再去的。

因为很累,所以还是回景洪,在这里休息一下,晚上还是四人一起吃饭。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11134/19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