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平壤日记-TOM旅游 |
[游记]平壤日记-TOM旅游 |
2007-07-24 tom.com |
1月31日 阴天 伴着北京阴沉的天气,与妻子依依作别,我踏上了出征朝鲜的路途。 飞机是上午11点50分(北京时间)正式起飞的,12点半左右,正当我想着平壤的同志会给我准备什么样的接风宴而直咽口水时,空姐送来了午餐——一个大盒子里装着若干小盒子,小盒子里盛着各式小点心,鸡肉、蛋糕、面包、水果、泡菜,还有一份用锡箔纸包着的热腾腾的咖喱鸡米饭。虽然当时因为饥饿没有细细品尝朝鲜厨师的手艺,但我着实为这样的菜蔬搭配感到阵阵惊喜,高丽航空的细心周到可见一斑。 当地时间两点半,飞机平稳降落在平壤机场。只见小腿高的不知名的荒草将跑道码得笔直,积雪安静地躺在荒草脚下。放眼望去,整个机场看不到边,漫长的滑行中我没有看见其他的飞机,倒是机场护栏以外的几个匆匆的路人投来几缕目光。 远远的,在通往机场外的小道出口,有几个岗哨,每个岗哨前有两个穿蓝衣服的士兵荷枪把守。飞机一个拐弯,我终于看到了第一幢大的建筑物——平壤机场主楼。这是一个典型的苏式建筑,两层,石砌的平面屋顶,又长又宽的玻璃窗给石头的厚重增添了几分聪慧之气。正中上方挂着巨幅金日成同志像,两边是硕大的标语。几架有点旧的军用桨式飞机停在边上,再也没有见到别的民航客机。 汽车开出机场,眼前是一条30米宽的水泥路,两边大多是一些略显荒芜的农田,少有建筑,偶尔能看到零星的几间农舍。慢慢驶近平壤城,房屋也渐渐多起来。路上有不少行人,背着大大小小的包,行色匆匆。远处的一块大广告牌慢慢进入我的视线,身边的朋友告诉我,这是朝鲜的第一块广告牌,广告的产品是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和朝鲜联合生产的“口哨牌”汽车(菲亚特把一款车型的装配点定在平壤,取车名为“口哨”)。仔细打量了这块广告牌一番。广告牌的一面是一位朝鲜著名女运动员捧着奖杯,另一面是一位女歌星拿着麦克风,广告词的大意是“朝鲜人民自己的汽车”。 正当我为自己所看到的一切都好奇的时候,前方出现一个宽50米、高20米左右的大门梁,两边和横梁上都是红色的大标语:“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这就是通往平壤市区的一扇西北大门——“口号门”,我的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反复默念:我进入平壤了! 平壤城的主色调是灰色,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灰色的,在冬日的映照下,显得略微有些萧条和冷清。但所有的一切都掩盖不了平壤城市的美丽,这里高楼林立,从来就不缺少高度和气势;这里纪念性建筑众多,从来就不缺少宽广和雄伟。平壤是个整洁的城市,街道上一尘不染;平壤是个有秩序的城市,各种建筑高低有序、层次分明,所有等公交车的人都会自觉站成一排;平壤也是个优雅的城市,街头的女交警总会用最优美最规范的动作将这个城市的交通疏导的有张有弛。我被眼前所有的景致吸引住了…… 收拾了一下午宿舍,不觉已到晚饭时间,朋友要请我吃朝鲜烧烤,给我接风。我们出门的时候是6点半,大街上已是乌黑一片。我惊呼:“平壤没有路灯?”朋友乐道,“呵呵,这个解释很不错。”我不解,于是瞪大眼睛看路边,方才醒悟,平壤不是没有路灯,而是供电不足,天黑后街头除非逢重大庆典,否则一概不点灯,只为节省能源。这样的路况,所有的车都只能打远灯照明,这对于司机很不安全,幸好大家还都知道减慢车速。我们的车借着一点微弱的灯光,穿行在宽阔的街道上。实际上在平壤开车是很舒服的,路宽车少不堵车是平壤交通的一大特色,而且女交警们的训练有素足以让你享受到开车的最大乐趣。 我们这次“觅食”的目的地在绫罗岛上五一体育场附近。说“觅食”一点也不过分,平壤的餐馆并不多,对外国人开放的更少,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收外币的价格又奇贵。使馆的朋友经过多次悉心查访,在五一体育场附近找到了一个名为“五一食堂”(朝鲜人管餐馆都叫食堂)的去处,这里的东西价钱公道、质量也不错、服务也好,老板以前出过国,在新加坡和泰国一带跑过生意,算是朝鲜的有钱人。这儿的泡菜尤其正宗,把我吃得口水直流,另外烤鸭肉也是一道名菜,外焦里嫩,吃起来真是让人叫绝。好菜岂能无好酒,当地酿制的黑糯米酒,35度,一杯下去半天找不着北。最后结账我们5个人共消费40美元,跟国内相仿。新奇而美好的一天就在这样一顿美味中结束,我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2月1日 阴天 一盒蒙牛鲜奶外加0.1欧元一个的面包,就是我们的早饭。这边伙食供应不充裕,在北京过惯了闲适生活的我们,会发现在这儿的生存难度增加了不止10倍。日常饮食和办公用品都从离平壤最近的中国城市丹东购得,因此需要经常跑丹东。 因为宿舍没有被子、枕头和床单,朋友准备带我去统一市场备齐所需。统一市场就坐落在著名的统一大街上,统一大街是平壤城南最宽的一条马路,双向十二车道,路面足有七八十米宽。平壤路宽车少,所以车速一般都很快,因此行人过街即使是在人行横道上走也都是一路小跑,尤其孩子,穿马路时跟百米赛跑似的。道路两旁分列着很多高层建筑,但实际上里头很少有人住,据说是为南北统一后南方居民北迁准备的。我能理解北方的心态,谁不盼望早日统一,亲人团聚,但是这么多的闲置房对于朝鲜的经济发展水平实在有些可惜。 统一市场可以说是平壤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各种各样的商品和物资都在这里交易,有零售、也有批发,总面积大约有2万平方米。走进市场,你就会觉得自己变得很渺小,巨大的波浪型的泡沫石屋顶将几万人包容在一个大平面里。我去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天,朝鲜实行的是单休日,工作了六天的平壤上班族都会在这一天来市场集中采购,用摩肩接踵来形容这儿的人多也似乎有点不够分量。 这里的布局是两条彼此间隔一米,长100多米的石板,从头至尾贯穿整个交易大厅,然后横着方向上另外几对相似的石板分开排列,小摊贩们就坐在两条石板的中间,石板上自然就是他们的那些各色商品。这里用“小”来形容摊贩们实在是再准确不过了,在两条长长的石板中间,密密匝匝地坐着两排人,都各自朝向自己的“领地”。每两条石板中间的货主着装都是统一的,整个市场里头只有两种行头,红色羽绒服加绿色坎肩或是紫色坎肩,远远望去,就像是两排盛开的海棠花,格外喜人。她们之间的间距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刚开始我还奇怪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商家,仔细看后才发现,每个货主门前的小摊东西都很少,堆在一起基本就相当于自己的肩膀宽度,所以也就形成了这种天然的排列顺序,再也不用为争地盘而苦恼。市场里也有大一点的摊子,比如油画、朝鲜青瓷等,这些摊位面前总会有很多的外国人,毕竟老外要的就是洋货和民族用品嘛。还有一点是统一市场也或许是朝鲜的一个共同特点,这里的摊主大多数都是女性。 我的需求在统一市场里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一床沈阳产的棉被、一个上海产的充气枕头,为了省钱,还扯了当地产的一块绒布做床单,总共花了13000朝币,其中部分用美元结账(平壤的市场一般都收美元和欧元,一美元在官方黑市可兑换1120朝币),折合人民币大概100元左右。提着这些沉甸甸的东西,我心下暗喜:在平壤的这个家总算安下了。 今天的晚饭是在朋友小胡家吃的,内容是火锅。在国内时候对火锅并不感冒,但是在这儿要吃上一顿火锅可要费老劲了,最大的问题是原料。羊肉、海鲜之类的东西在这里很难弄到,都要去丹东运,而且也只能是冬天,更何况每次去丹东采购的量也有限,很难满足经常涮锅的要求。好在春节时吃年夜饭时剩下了一些,我们才有幸得偿所愿。麻酱是小胡爱人亲手调制的,味道极其鲜美,我只见到她搁了几块腐乳,当问及其他细节时她说这是绝密,概不外传,还想吃的话下次我家开火锅时叫着她就行。来到这里的第二个晚上,我又被一顿美味彻底击倒,虽然以后不见得能像国内那样想吃 |
转自:http://travel.tom.com/2261/2262/2004217-27661.html29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