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沙捞越旅行记(一)引子 |
[游记]沙捞越旅行记(一)引子 |
2009-05-21cncn.com |
婆罗洲(Borneo),又称加里曼丹(Kalimantan)岛,是世界第三大岛,总面积736,000平方公里。婆罗洲之名来源在于古人把他看成是一块大陆而不是一个岛,古人将四面环水而面积较大的陆地称为“洲”(但按现代地理学,Kalimantan已经失去了“洲”的资格,降格为了“岛”),中国史籍称之为“婆利”、“勃泥”、“渤泥”、“婆罗”等。历史上婆罗洲上有古渤泥国并向中国朝贡,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带着妻子、弟妹、子女及陪臣共150多人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明成祖以极其隆重的礼仪接待了他们,渤泥国王在南京游览月余,终因不幸染病,虽经御医精心调冶,终因病情过重,病逝于南京,明成祖遵其遗嘱“希望体魄托葬中华”,按王礼埋葬了这位异邦国王,谥曰“恭顺”。现在的婆罗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分属于三个国家的岛屿,这三个国家分别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其北部为马来西亚的沙捞越(Sarawak)和沙巴(Sabah)两州(一般统称之为“东马”,以区别与位于马来半岛上的马来西亚国土,即“西马”,或者称为“半岛”),中间夹着文莱达鲁萨兰国(Brunei Darussalam),南部的三分之二的土地属于印度尼西亚所有,称为Indonesia Kalimantan。 婆罗洲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神奇的地方之一,有着巍峨的群山、茂密的热带雨林、美丽的海洋和生活在其间的大量野生动物,其中许多动植物物种为婆罗洲上所独有,如大王花、猪笼草、婆罗洲矮象、婆罗洲猩猩、长鼻猴等、犀鸟、婆罗洲犀牛等。而原始土著、中国人、马来人、印尼人以及后来的西方殖民者又为这片土地带来丰富多彩的文化。因此,婆罗洲成为旅游者和大自然爱好者所向往的地方。本人2007、2008年曾两次到沙巴旅行,第一次主要是为了攀登东南亚最高峰——基纳巴鲁山(Mount Kinabalu,海拔4095米),第二次则是为了到基纳巴塘岸河(River Kinabatangan)看野生动植物,并在世界最著名的潜水胜地之一——仙本娜(Semporna)近海学习潜水。前不久的4月25日到5月5日,我第三次来到婆罗洲,这次的目的地则是沙捞越。 沙捞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人一般称之为“砂拉越”,位于婆罗洲的西北沿海,是马来西亚最大的一个州,面积12,4000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其土地面积占马来西亚全国的38%,但人口只占全国的7%。沙捞越有着世界上最壮观的热带雨林之一和最雄奇的石灰岩地貌,大约有10%的森林覆盖地已被划为国家公园,其中姆鲁国家公园(Gunung Mulu National Park,http://www.mulupark.com/)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列为世界自然遗产(World Nature Heritage)。沙捞越也是马来西亚文化最多元化的地方,占当地人口最多的民族是伊班人(Iban)[注1],其次是华人,第三是马来人。华人在人口中的比例是马来西亚各州中最高的,有些地方如米里(Miri)市,华人甚至超过总人口的了50%。目前,沙捞越的首府古晋(Kuching)市正在积极申请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从15世纪到19世纪初,沙捞越一直在文莱苏丹的松散统治下,直到英国人James Brooke(1803-1868)的来到。James由于帮助文莱苏丹平定叛乱有功,从而获得以古晋为中心的大片土地,James于1941年成为第一任沙捞越王公(Rajah[注2] of Sarawak,在位时间:1841-1868),开始了105年的沙捞越白人王朝统治。1868年James去世后,他的侄子Charles Johnson Brooke(1829-1917)继任为第二任王公(在位时间:1868-1917)。Charles在位期间不断扩充其领土,大体上奠定了今日沙捞越的疆域范围。第三任白人王公是Charles的儿子Charles Vyner Brooke(1874-1963,在位时间:1917-1946)。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沙捞越被日军占领,Charles Vyner Brooke逃往澳大利亚。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澳大利亚军队解放了沙捞越。Charles Vyner Brooke回到沙捞越,但他发现他已无财力来应对战后沙捞越的发展,于是他决定将沙捞越转让给英国,于是在1946年沙捞越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 1962年英国建议沙捞越、文莱和英属北婆罗洲(即后来的沙巴)加入已于1957年独立的马来亚联邦,但后来文莱决定退出(此后文莱一直为英国保护国,直到1988年正式独立),于是1963年沙捞越和沙巴、新加坡一起和马来亚联邦组成马来西亚联邦(后新加坡于1965年被马来西亚逐出联邦),最终形成今日之马来西亚。 由于在历史和地理上的特殊性,至今沙捞越仍是一个“半自治”的州(沙巴也类似),从马来半岛进入沙捞越需接受入境检查,国际旅行者须出示护照,并由沙州移民局在护照上盖入境许可章,但不需要另外办理签证,已获得的马来西亚签证依然有效。从沙捞越出境进入西马也必须接受检查,但到达西马时则不需接受检查[这个和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情况有所不同,进出香港均须接受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出入境检查,中国签证和香港签证也互不通用,而中国大陆居民进入香港则必须事先获得“签证”(签注)]。从半岛飞往东马的飞机航班归入“国内航班”,而从东马城市飞往半岛的航班则属于“国际航班”(沙捞越和沙巴之间的航班也属于“国际航班”)。 我在沙捞越旅行期间,国际上和沙捞越内部均有大事发生。 国际上的大事自然就是“猪流感”(Swain Flu)了,当香港发现首例确诊患者后,沙捞越当地的华人报纸的头版头条特大标题就是“香港沦陷”,颇有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味道。不过整个马来西亚并非疫区,所以当地的气氛并不紧张,肉骨茶(以猪肉和猪内脏为主要原料)餐厅的生意依然火爆得很。但是很不幸,虽然没有机会染上猪流感,但我在快离开沙捞越时却得了严重的感冒,估计原因就是在Mulu国家公园体力消耗过大,加上睡眠不足,抵抗力下降,而在米里住的最后一晚又被空调给冻着了,所以中招。这一感冒给我带来的最大麻烦是最后一天乘飞机从米里到吉隆坡再转机回深圳,由于鼻腔堵塞,内外平衡无法调控,耳朵剧烈疼痛,一直到回到深圳几天后才慢慢恢复。 沙捞越内部的大事就是首席部长夫人的去世了。Laila Taib是沙捞越首席部长(Chief Minister,州最高行政首长,以区别于国家总理:Prime Minister)Pehin Sri Abdul Taib Mahmud的夫人,她于1941年3月1日出生于波兰的一个穆斯林家庭,1949年12月移民澳大利亚,在那里她遇见了在阿德莱德(Adelaide)大学学习法律的Abdul Taib并于1959年1月13日结婚,他们共有4个孩子和15个孙辈。Laila于2009年4月29日下午3:40因肺癌病逝于首长官邸。因为她的去世,当时正在文莱进行访问的马来西亚总理Mohd Najib bin Tun Haji Abdul Razak临时取消一切行程,赶到古晋参加Laila的葬礼。30日的当地主要英文报纸《Borneo Post》头版上刊登了Laila的整版巨幅照片,各大报章回忆、怀念、哀悼的文章连篇累牍,其中不乏溢美之辞。但实际上Taib家族在国际社会和马来西亚国内的口碑并不佳,Abdul Taib Mahmud于1981年首次当选首席部长以来,已经连任七届,已在位长达28年,他屡次受到反对党和公众对其选举舞弊的指控,并被公认在长期的执政期间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Taib家族在沙捞越和全马来西亚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和利益关系网,特别是在伐木业上的所做所为尤其倍受垢病。 ============================== [注1] 伊班人(Iban),婆罗洲土著达雅族(Dayak)的一支,也曾被称为海达雅(Sea Dayak),历史上以“猎头族”而闻名,代表性的民居是长屋,现主要分布于沙捞越(约有100万人)、文莱和印度尼西亚的西加里曼丹,大部分信仰基督教或原始宗教,少数信仰伊斯兰教,其语言伊班语(Iban Languege)属于南岛语系(Austronesian language family)的马来-波利尼西亚语族(Malayo-Polynesian branch)。 [注2] Rajah一词,在马来西亚华人中译做“拉者”,意思为“王公”,在东南亚以及印度等地用于对领袖或酋长的称呼,最早源自于梵文的rājan一词,在印度它曾被用以作为印度教的国王、领袖的称呼,用以区别于伊斯兰教的领袖。印度著名的拉贾斯坦邦(Rajahsthan)即来源于该词,意思是“王公们的土地”。在马来西亚,至今玻璃市州(Perlis)的统治者,仍被称作“拉者”。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17800/2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