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暹粒-吴哥窟:柬埔寨自助攻略之最值得一看的 |
[游记]暹粒-吴哥窟:柬埔寨自助攻略之最值得一看的 |
2007-09-13 lvyouren.com |
Angkor Wat(吴哥寺)是保存最好、面积最大、耗时37年建造出来的。12世纪时为供奉印度教而建,却在13世纪时又变为佛教寺庙,让人感叹印度教的式微。它四面环有宽广的护城河,西门修葺得最好,也是出现在柬埔寨国旗上的整个吴哥建筑的代表,它由中间的大门和两边的小门组成。大小门间以回廊和门墙相连,石回廊和门墙上处处都是精美的石雕。这是我们最先及最近距离的看到这些石雕,因此看得特别仔细,后来才发现这些只是这个地方很小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忽略不记。西门前有宽广的石桥,以前应该是有巨蛇神在石桥的两边的。除西门外,另三面是假门,佛法认为人死后登西方极乐,因此敞开西门让灵魂得以升天。进了西大门是冗长的西参道,两边对称各有一石建筑,平地而起高一层,不知道如何称呼,落日时许多人坐在这两建筑上感受那氛围,而夕阳西下时分,整个主殿的五座塔就像被镀了一层金。参道的东尽头平地而起,两边有像狮头的石刻。然后看到的应该就是三重回廊及以主殿中央尖塔为中心的五座尖塔。由东南西北四廊石壁上都是讲述故事的石雕,有战争、有生活;有各类人物、有各色动物和植物。回廊一层高过一层,就算不往上而是走同一水平面的回廊,也是一到门便要上上下下的,整个儿像爬山。沿着回廊层层向上,就到了五座尖塔的下面。看着那70度斜角的楼梯,边上不容错辨的牌子写着“climb at your rish”(很多寺庙需爬的地方都立着牌子这样写)。每层阶梯大概半米高,,却只有10厘米左右的宽度。我是手脚并用如同攀岩,且在最后关头被人拉一把才爬上吴哥窟的主殿中央西南角的塔底的,我终于知道自己是恐高的。从塔底进去,才发现不枉爬上来,因为这里别有洞天,还有两重回廊,面积不小。五座尖塔下都供有佛像。在外围看吴哥窟,觉得它不高,可是爬上这主殿,再往下看,觉得人真正渺小。与五座尖塔亲密接触,这里的石刻也是保存得非常好的。 Phnom Bakeng(巴肯寺/山):其实是我们到的第二座庙。据说是高棉王朝移都吴哥建造的第一个寺庙,被称为“第一次吴哥”,也是著名的看日落的地方。因为吴哥基本是平原,所以离吴哥窟不远的这座100米高的小山丘就成了唯一的制高点。5-6点钟,众多保安警察就已经守着上山的捷径,不让人攀登,大概担心太多人而发生践踏事故吧,因为都是人踏出来的黄土阶梯(白天我们再经过,就没有看见人守了)。只有走旁边一条黄土平道,绕着山要走几乎20分钟,才到巴肯寺前。路上,太阳还没下山,可是已有大批人从山上下来,都是跟着旅行团没啥自由的人。巴肯庙虽已破败,但让我第一次感受了当时的建筑特色。它是典型的半米高阶梯 10厘米宽度的,爬上去也费了我不少功夫。或许因为是先爬了这里,第二天才爬的吴哥窟,所以在这里还很新鲜,勇气还十足,所以爬得算快。在庙顶,可以看到西边是开阔的西湖(West Baray)和东南方丛林中挺立的吴哥窟。 在South Gate of Angkor Thom(吴哥城南门),我第一次见识了吴哥的微笑,那是一种静谧的力量,在城门之上。事实上,城门的微笑也是四面佛似的。护城河上架有石桥,桥的两侧栏杆上各有一排54个石雕的半身像,一边代表神灵,另一边代表恶魔,他们手上拉着眼镜蛇化身的巨蛇王。这里的这些半身像有的也没有了脑袋,但已经是保存的最好的了。后来看到的北门、东门,还有Preah Khan(圣剑寺)的护城河上,都应该有相同的石雕,但都破败不已,基本都只剩下难以搬运的石身了。据说宽约百米的护城河,在古时养有很多鳄鱼,是用来抵御敌人进攻的。
|
转自:http://www.lvyouren.com/LvYou/7d/9338.html20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