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暹粒-吴哥窟:繁华事散逐香尘-吴哥印象( |
[游记]暹粒-吴哥窟:繁华事散逐香尘-吴哥印象( |
2007-12-06 lvyouren.com |
2006年的“十一”,将是我们结婚三周年的纪念。我们在各个旅游网站上寻找着旅游线路,老公无意间的一句“吴哥够震撼吧”,于是在心中静静的、不知不觉等候了十几年的愿望,突然之间变得那样强烈,而且不可抑制,是的,到吴哥去吧,去亲眼看一看那密林深处的人间奇迹。 十月一日早晨,经过了八个小时的旅程,我们同伴四人即将到达吴哥的所在地柬埔寨暹粒,飞机上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前往那里的游客。在飞机盘旋下降的过程中,大家都迫不及待的从悬窗中张望地面的景象。然而一切是那样的出乎意料,眼前并非是常见的整齐的农田和星罗棋布的村庄,而是一幅洪水泛滥的景象,水中隐约可见田埂和乡间的小路。飞机上一片骚动:“难道柬埔寨发大水了,怎么没有听说呀?”听了这些话,我们也不免担心和疑惑起来。飞机很快在机场降落了,除了天气阴沉,似乎要下雨以外,一切还算安好,“大水”似乎没有“淹到”这里。由于天色阴沉,无法按计划去看巴肯山落日,于是导游决定调整行程,先带我们去看一看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 洞里萨湖最著名的就是水上人家,这些当地居民住在浮动的房子里,就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一般,也逐洞里萨湖的水涨水落而不停的搬着家。这时我才知道,刚才在飞机上看到的“大水”不是别的,正是在雨季面积扩大了三倍的洞里萨湖。洞里萨湖的上游是中国的澜沧江,东南亚的湄公河,一到雨季(每年的5月到10月),就会涨水。元朝的周达观曾经在这里居住过一年,据他的记载,一到雨季,这里几乎每个下午都会下大雨,洞里萨湖的水深将达到10-14米左右,大树在水中只能露出一个顶,而到了旱季,湖水只有1-2米深。据说水退后,经常会有大鱼困在树上,可以被人们很容易的捉到。不知道这个湖如果在中国,与天斗,与地斗的中国人民会不会在什么地方修个大水库,让它不能再“泛滥”或者来一个彻底的湖区大移民工程。住在洞里萨周围的居民千百年来一直都过着随湖水涨落的生活,这种季节性的移居,一直以来不曾改变。坦白的说,洞里萨湖上居民的生活状态,在我看来基本还在贫困线上挣扎,与其说他们居住的是屋子,还不如说是四壁透风的棚子,家家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当,最多有一艘小船而已。孩子们大多光着脚,更小的孩子光着屁股在船上跑着,更惊奇的是一些几岁的孩子划着盆在游客的船之间穿梭着、讨要钱物。看着他们的小盆在波浪中起伏翻腾,感觉特别惊险,可是他们倒也自得其乐,水上人家的孩子,在水中倒是真如鱼得水。我真不知道外国人为什么都要来这里看一看,要说自然风景,无法和国内任何一个拥有湖光山色的景区相比,要说人文气质,这里简直就是贫穷生活的展览。无论如何,我没有良好的心情能够将贫困当作风景来欣赏。想一想,曾经创造了那么辉煌的高棉文明的人们现在的生活状态,真是不免令人感慨,也有些同病相怜,为何曾经的文明古国们,他们的子孙都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也许真的像古人所说的“各领风骚数百年”。 到达目的地的第二天起,我们就要开始令人期待的吴哥游览了。吴哥实际上位于距现在柬埔寨暹粒省的省会暹粒市6.4公里处,由于整个暹粒市中心非常小,所以感觉到吴哥景区的距离是很近的。吴哥曾经是古代高棉王国的首都,这个城市在历史上至少存在了500年,并迎来了高棉王国最鼎盛的时期,那时高棉王国的版图要比现在的柬埔寨大得多,现在泰国的许多地方都属于高棉王国,当然版图的不断变化必然伴随着两国不断的刀兵相见,暹粒的本意就是“战胜泰国”。而吴哥城市最后的衰落,也是由于被泰国打败。于是,一个曾经无比辉煌的城市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被茂密的热带雨林吞噬,他所创造的文明也一并没落、被人们遗忘,直到沉寂六百多年后,再次被世人发现,然而在这时,留给人们的不仅是对高棉文明和艺术成就的惊叹,更多的则是对曾经历史的疑问和探究。在吴哥所有的古迹当中,最完整,最震撼的就是小吴哥寺,其次就是通王城、巴戎寺、塔布茏寺和女王宫。当地的导游说,为了渐入佳境,一般都将参观小吴哥寺安排得较后的行程,倒是真有些“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味道。
|
转自:http://www.lvyouren.com/LvYou/54/17818.html21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