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上海、西塘自助游详记(1) |
[游记]上海、西塘自助游详记(1) |
2009-08-18cncn.com |
上海,也是我很想去的城市之一。有了2007年扶老携幼自助游西安的经历和经验,对于上海之行,信心满满,充满期待。 8月3日 一早五点半就起来了,黄俐的哥哥六点在小区大门口等我们,之后去接她。一行六人挤在一辆车上(不算司机),直奔机场。到机场七点,买保险,办登记手续(新尝试,携程订票,机场凭身份证办登记,觉得自己有着科学发展观、又与时俱进了一步),安检,到达登机口,从从容容地早餐(自带方便面),应证了我妈妈的奶奶告诉她、她又告诉我的一句话——“早起三光、晚起三慌”。 我们坐的是东航八点半的班机,定得早,打折后240 (裸票)。巧得很,在飞机上竟遇到了以前的学生小芳,现在是空姐。当时就在想,这应该是个好兆头。也许正是这个积极的心理暗示,再加之学生的特别优待,一小时二十分钟的空中旅行很踏实,上海到了,降落的时候,发现上海并未下雨,心中又是一喜,要知道,头一天上海还在下大雨呢,而且预报说今天也有中雨,我还特意买了桌布,准备遮行李箱的。 到底是国际机场,飞机停稳后,滑行到候机楼跟前也要十几分钟;走到一、二航站楼之间的磁悬浮车站也花了二十多分钟。可以说,“大上海”给了我们一个“下机威”。据我观察,坐磁悬浮的大多是外地人 ,凭机票 40元一张票,三十多公里,7分多钟。坐在车上 没有别的异样的感觉,就是大概在转弯的时候,车身会左右倾斜。 到了龙阳路地铁站,感觉产生了比较大的视觉反差,陈旧、昏暗、嘈杂,上海的地铁是这样的吗?在人工售票窗口买了到徐家汇的车票,六元一人,学着别人刷卡进站,儿子拖着我们的大旅行箱遇到点麻烦,箱子进不了检票口,在工作人员的指示下,绕道一个宽些的门进来了。看得出儿子有些尴尬,这是人到异地、特别是发达地区的一种正常心理,历练的多了就会好,要不怎么说“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呢。上了地铁,感觉又好了些,洁净、明亮,人也不多,这才是上海的地铁吧。和黄俐正讨论着上海地铁很宽松的问题,一站站上来的人给了我们很好的解释:人可真不少! 人民广场下了之后,站内直接转一号线到徐家汇,这也归功于事前的功课做得好,更要归功许多网友的攻略。所以我也准备把这篇游记贡献出来,希望对别人有所帮助。“自助游”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他助游”,当你身处陌生的地方,发现陌生人给了你好的建议,你会感到温暖、安全、愉快,这是跟团旅游的人感受不到的。转车没有碰到麻烦,地铁通道里的指示很清楚,跟着走就行。倒是目的地的方向一定要弄清楚,地铁站一般标示两个终点的位置,比如,我们到徐家汇就要乘坐往莘庄方向的车。可以事前做好功课,也可以临时打听。我个人倾向于前者,能增添你到异地的底气,但是,拿不准的时候不能硬撑——路在口中。 徐家汇到了,我知道,离我们的住宿地不远了,稍稍松了口气。徐家汇地铁好像有14个出口,也是事先做好的功课,从12号出口出。从地下来到到街上,就像从深海浮出了水面,眼前一亮,但随之而来的是迷惘:出现在眼前的不是十字路口,感觉像个米字符,恭城路在哪儿呢?得问人,正好有个阿婆过来,告诉我前方是华山路,恭城路在背面。 于是我们绕到港汇的背面(后来路熟了,知道从港汇穿过去了),可是,恭城路在施工,封住了,这是始料未及的,有些茫然。儿子有些发急,怪我功课没做好,我也有些发急,也数落了他几句。问坐在路口的一个农民工,他说能走过去,没走几步,又一个农民工大哥拦住了我们,让我们绕道围栏外的小路走,并说前一个是哄我们的。感谢这位陌生的大哥!走过港汇,眼前的环境就眼熟了,并非我来过上海,而是来之前看了地图,平面图、三维图、实景图,几乎天天看。不喜欢在陌生的城市手捧着地图乱转,强烈地没有安全感。实际走起来,恭城路不算长,广元西路也不算长,顺顺当当地走,也就十来分钟就到锦江之星交大店了。我们住在这里。 为什么选择这里呢?其一,它在交大附近,根据事先的行程安排,没有专门的时间给我们参观交大,只有住在附近,才能成行。其二,2007住在青岛中山路锦江之星,印象不错,儿子也想住在这家连锁店。其三,交大锦江之星是新开的,条件应该不错。其四,锦江官网预定,有二十元优惠券。攻略:分三天预定,每天可用一张优惠券。两间房三天就是120元,能省就要省。就是每天早上办一次手续。其五,这里的交通还比较方便。 稍事休息,我和儿子抓紧时间洗了个澡,换身干净衣服,大约下午一点半,我们又出门了(出门前做了件重要的事,事后看也很必要,那就是给总台210元钱,帮我们收6号到嘉善的汽车票。这是我2号在武汉打电话定的,并约定3号下午送票,上海这方面比武汉好),先要吃中饭,事先在武汉从丁丁网上下了一些餐饮优惠券,有一家意式餐厅“季诺”就在附近。49元午餐套餐,三人同行,一人免单,另外还送优惠券。因为只有一张优惠券,六个人只免了49元,但优惠券后来派上了大用场。孩子们还点了些别的,一顿饭花了大概500,有点贵。 坐地铁到人民广场,一出地铁口,就看到了一幢在今天看来也算高大气派的老建筑(图示),原大新公司。携程上海景点介绍里说,来南京路还要看第一食品(原新新公司)、上海时装公司(原先施公司)、永安商厦,永安商厦好像忽略了;时装公司感觉门脸小;第一食品气势不错;最震撼的还是一百,对,我用了“震撼”,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凝固在建筑中的历史,更是历经多年仍是卓尔不群的傲气,老贵族一个!我们现在的建筑,有多少能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呢? 至于逛街,感觉平平,觉得这里有的东西武汉也有,倒是一家叫“韵鸿”的筷子店使我驻足良久,买到了一些可心的礼物,朋友的侄女说武汉也有这个店,不去管它了,就在这儿买了,否则,著名的南京路逛下来,两手空空对得起谁?——哪怕产地是北京!总之,南京路逛得有些“不过如此”的感觉,但来了上海,又怎能不来呢? 晚饭是在535广场顶楼的“021上海菜”吃的,我和朋友笑上海人的“了丿”(武汉方言,图省事),路牌号当广场名,长途区号当餐馆名。也有优惠券,达到多少钱送个指定菜。我们的湖北孩子在上海点“水煮鱼片”、“爆椒牛蛙”,结果评价人家鱼片不够嫩、爆椒不够辣,谁要你们在上海点湖北菜呢?要说本地菜,点了个“外婆红烧肉”,确切说,是送的。装在一个蒸得发黄的竹筒里送了上来,因为我介绍这是当地特色菜,6双筷子都伸进了了竹筒。我的儿子就像安徒生《皇帝的新装》里直言皇帝“什么也没穿”的小男孩,皱着眉头断言:“这肉有股骚味儿!”再尝一口,觉得真有。叫来服务员,服务员叫来主管,主管言之凿凿,她们的红烧肉是招牌菜,每天卖出几十份,都是这个味。我们没再理论,一来因为“客场”,二来刚喝的水也有异味(早就听说上海的水不好),三来也怀疑是竹筒的味道。但在儿子不依不饶的“骚味”声中,谁也没有勇气对竹筒里的余肉投箸了。 吃完饭,又在商场里转了一圈,走出商场,已是霓虹闪烁了。惊艳。但还是意兴阑珊地把它留在了身后——我们只是脚步匆匆的过客。顺着人流往前走,我知道,我们这是去外滩(来上海之前就听说,为了世博会,外滩封了),但既然来了,有近在咫尺,还是要去看看的。马路两边都是朝一个方向去的人流,外地人,尽管时而有吆喝着“外滩封了,坐游船观光”的人迎面走来,但少有人搭讪,更没人折返。我想起了小时候背的《毛主席语录》——“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有些激动,并且这在很大程度上冲淡了目睹外滩被封的遗憾。 一天的劳顿,再加上面对着像工地一样的外滩,即便是路边夜幕中金碧辉煌的“万国建筑”,我们已经没有游兴了,打车回家。没想到的是,在延安路高架上的所见又一次震撼了我,以及我的儿子——就像在电影里看到的,纽约曼哈顿的夜晚!我确信,这才是上海,这就是上海,就为这一路所见,来的也值!顺便说一句,的士师傅很厚道,没有宰我们(我一路记着行程,回旅馆在网上查证了的),谢谢侬。 8月4日 早上六点半就独自起来了。出来玩,把时间花在睡觉上,划不来。出去走走,感受一下异地的人们的生活。这是我喜欢到城市旅游的原因:既陌生又熟悉;有新鲜感,又有安全感;我能忘掉过去的生活,但又感觉很真实;你还是可以按你的方式生活,只是换了一个背景。还有,这是我先生曾经生活过四年的地方,也许我今天走过的就是他当年走过的。 先到交大探探路,后天要带儿子来参观。如果不是它的名头,如果不是它是先生的母校,我会有些不以为然的,毕竟,武大,大得多,美得多,这个老交大就像个稍稍放大的中学校园——中间是操场,周围一圈建筑,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些建筑中有许多是有厚重的历史的。我的脚步没有停留,我还会再来。先生读书时住的宿舍就在学校的后门,从外观来看,估计和他读书时没有多大变化,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没有从原路返回,而是出了后门,因为对自己的方向感比较自信。左拐,走了一段,来到了一个路口,叫秀山路,直觉叫我拐进去;又是一个钉子路口,我又判断左拐,到头就是乐山支路,我看到了希望,因为我知道乐山路和广元西路相交,“支路”到了,“路”会远吗?果然,经过一个街心小花园,就看到了“乐山路”的路标。这里顺便说两句:一是我发现上海的路牌设置很规范,路的两端都有路牌;二是街心花园里的老人不少,看来老龄化问题将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到了路口,发现一个小餐饮店门前排着队,好像是买包子的。要来吃吃。回到旅馆,大部队还未起床。 出门大概十点多钟了,在附近的“永和大王”过早。感觉上海的永和比武汉的档次高些,有点小资。当然价位也高些,一碗牛肉面18元,武汉大概12元?分量赶不上武汉,质量、味道好一些。这里的油条可以半根一卖,精细的上海人。出了永和,就是一个公交车站,我们要在这里坐“大桥六线”去浦东,原因有二:同事的外甥女不舒服,不适宜坐地铁倒来倒去,这是起点,有座位;坐公交不像地老鼠,什么也看不着,可以边走边欣赏城市风光。弊病就是会堵车,慢一些。果然,沿途我们看到了上海万人体育馆、南浦大桥,还在南浦大桥上远远看到了红红的的世博会中国馆。(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建成于1991年11月。它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双塔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主桥全长846米,桥体轻灵,主跨桥面微微上凸,傲然兀立,匀称协调,空间感好,造型优美。它以一跨423米过江,跨度之大为全国之最。它的通航净空高度为46米,在我国桥梁中也首屈一指。主塔上“南浦大桥”四个红色大字为邓小平同志题写。其浦西的引桥总长3754米,由于受地域空间的限制,浦西的引桥设计成两个复曲线螺旋状,其造型犹如盘圆团龙,这在国内外桥梁建筑史上也属罕见。游客们乘车盘旋而上,如同进入了盘山公路,朝下看大桥下面的花园绿地,走动的人流变得越来越小,车窗外不断升高的桥体使每个游客都有那种车在桥上走、人在半空游的感觉)。 |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24975/19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