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八闽记:建州一瞥

[游记]八闽记:建州一瞥

2009-09-14cncn.com

八闽记:建州一瞥


——建瓯鼓楼(五凤楼)

建瓯市,又名建安郡,建宁府和建州城,我曾经多次路过。

有印象的是闻名遐迩的“中国毛竹之乡”美誉,深刻的则是建瓯房村的光饼。可见美食小吃往往对一个地方有着不可磨灭的替代性,譬如泥鳅师傅就对晋江安海的小吃“碎碎念”(闽南方言,一再提起的意思,与念念不忘一词沾边。在湖南卫视“快乐女生”总决赛的一首歌曲《阿么》中则被引申、演义成奶奶般的千叮咛,万嘱咐)。又比如近期商益棠色眯眯推介的日本熊本的马刺和樱花锅(马肉),当然他记挂的起因是酒井法子的故乡。至于到底是因为绝口美味,还是绝品美色才想起熊本的?咱们百无一疏,擅长辞令的“商议堂主”,估计您是套不出个子丑寅卯来的。意会呢?恐怕达不到“高山流水”又暴殄天物的。还是意淫吧,或许沾点边!

说到建瓯光饼,班车的司机师傅,更像是个无形的推手,正如现今开往邵武的班车总会停在闽北草莓第一村一样。这次我终于萌生了去殷墟故都走一走的念头,也是起于垂涎光饼的缘故。

等等,殷墟故都?在八闽的建瓯?可以非常清醒地告诉您,我没喝醉(烂醉如泥的也常常这么讲)。是的!河南安阳的殷墟,指的是殷商故都。在许多占卜的甲骨文没出现前,留存后世的“遗迹”只有口头上耳熟能详的商人、商丘、商议、商量以及殷切、殷勤和殷实这些个词汇。至于无商不奸一词,究竟是后来人的人情世故的异化,还是周朝人的诬蔑或欲加之罪,就不得而知了。我知道的则是,建州(瓯)都城在五代十国时期确实是殷国的国都。在殷国废墟上的鼓楼,曾经叫做五凤楼,是大殷帝国历史变迁的见证,同时也是后来闽国的前身。

什么,大殷国?没听说过!我也是第一次知道的,正如春节我在闽北时,对陈姓曾经在南北朝就有当过皇帝的陈朝一无所知一样(从小就可以背诵的南北朝时期的南有宋齐梁陈,北则三魏齐周居然没在脑中闪过,还信口开河地大讲陈友谅创建的大汉国)。翻开历史书,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以及诸侯割据的吴、前蜀、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和北汉等,还真找不到殷国。

其实,历史书上最后的一个等字,就等于在告诉我们,五代十国的混乱年代,称王称帝的数不胜数。而打开福(州)建(州)的历史,一切便一目了然。原来建立殷国的王延政,正是闽王王审知的儿子。

为了这个殷墟故国,我更应该去探奇猎怪一番的。当然,又可填补自己游历闽北的些许空白。

刚好前几天,“大领导”带着“小领导”回娘家探亲了。奉行“三从四德”的我,利用这个周末前来接驾,其实醉翁之意在于“公费旅游”也。虽说“大领导”也常犒赏似的拨些“旅游经费”下来,但是咱总得“把钱用在刀刃上”吧。能乘机捞点便宜的机会,走过路过绝不错过。故而把火车票买到了建瓯站,还恬不知耻地美曰:省钱!

建瓯到站的时间是在凌晨四点,

这可是“君子不失五更眠”的节点,也正是“梁上君子”们跃跃一试的“风高月黑”时候。走出灯火通明、沉寂冷清的火车站,站外除了三两个讨生活的“车工摩的”招徕生意外,整座城市安静极了,连脚步声都那么清晰。

为了避免“鸡飞狗吠”,打扰这座曾是国都王城的清梦,我本打算找家干净的客栈,睡个回笼觉什么的,尽管火车上我已经有备而来(睡足了八小时),却还睡眼惺忪。路过一网吧,眼睛不禁一亮。进去泡了一泡,毕竟对于这座一度曾是殷国国都的城市,心中无底。一小时过后,天已放亮,我也从“摆渡”中搜索到了古城的一些亮点,诸如五凤楼、光孝寺和云际山。遗憾的是等不到久违了的司晨鸡鸣,惟有嘈杂的人来人往。

——生活的一天又开始醒来,我的建州一日游也很有意义地揭开了序幕。第一站:五凤楼!

建瓯的标志性建筑当属鼓楼,犹如咱们泉州的地标东西塔一样。位于南门的鼓楼,又是福建省唯一一座现存的古城楼。在建州成为都城的那年头就叫做“五凤楼”,光听名字就挺有帝王之气。五凤之说源自上古的唐尧,据说尧帝时期常同“四岳”长老共商国是,人们把“四岳”比作四凤,将尧帝视作凤中之王。尧帝驾崩,“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五凤典故由此而来。

五代十国时期,建安郡守的王延政,乃唐末武威节度使,后来受封闽王的王审知之子。在天德元年(公元943年)据建州称帝,将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设置的建安南城门楼改建为“五凤楼”,以彰显“五凤集瑞”的帝王气象。

一千多年过去了,我眼前的鼓楼都是后世重建的,虽不是原来的五风楼,但是楼下的拱洞基址并没有随着短命的大殷王朝的覆亡而湮没,而是走过了历史的风风雨雨,屹立不倒。楼阁反倒屡建屡毁,碑文上记载:南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在五凤楼遗址上新建谯楼,由南宋文学家刘克庄撰写《新建谯楼记》;明永乐年间又重建,仍叫谯楼;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复建后,命名为“镇安楼”;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重修,改称鼓楼。

现在的鼓楼,采用的还是明清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主楼为双层飞檐,四围红柱,雕梁画栋。楼的南北两面各悬一块匾额,一是“雄镇南天”,一为“恩迎北极”。鼓楼坐南朝北地横跨街市,左右两旁各有一座牌坊。左为县前街,右为鼓楼后。

从楼下的两个拱洞,来回地穿行,抚摸着故址旧墙上的基石,试图寻找着穿越时空的枢纽。耳旁却传 “啪”的一声,原来是文化站的开锁响动。循声而去,洞开的台阶让我终于走近了城楼,但是阁楼的边门依然铁将军把守。回廊的栏杆,却又形同虚设地为我敞开着。翻了进去,巡绕一圈,极目南北,城市新貌真得如春笋般拔节而起,不愧“竹乡”之魂。在楼角的显眼处,挂着一块——建州八音研究会的牌子。一开始,我自以为有如咱们闽南的南音古乐。回去一问老泰山,才知道是研究闽北方言韵律的。

这么一想,便豁然开朗。正像面前的鼓楼,称谯楼也罢,唤五凤楼也好,都是同一根基上的东西。表面即使花色各异,风貌尽管迥然,底蕴基调却离不开这座城市最初的灵魂。如同千百年来的房村光饼一样,永远这个味!

我行我素,新世纪食尚!

——这是光孝禅寺素食节的条幅标语。

听说建瓯光孝寺,是一座声名远扬的丛林古刹。究起历史来,比咱泉州开元寺还早一百多年啦。据典籍记载:光孝寺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曾先后被称之为隆兴寺(唐),景德寺、天宁寺、万寿寺(北宋),直至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才改称“报恩光孝禅寺”。全寺建筑群有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观音殿,东西两侧回廓,还连缀着伽蓝殿、祖师殿、法堂、禅堂、祖堂、藏经楼、方丈室、香积橱、斋堂、寮堂、客堂。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即便颇有慧根的我,眼里除了金碧辉煌的佛像殿堂外。就只知对着大雄宝殿的材质,看起了热闹。自从认识了楠木以来,看到庙宇的木材就“不是云”啦。这回还真蒙对了,一位在洒扫庭院的老师父告诉我,正在重修拆放殿外,全是楠木。他还告诉我如此规模的楠木佛殿,在全省寺庙中可谓首屈一指,就全国而言,也是廖廖无几。而佛堂上惟妙惟肖的释迦牟尼佛像高近九米,位列福建佛寺第一;地藏王菩萨像则是一尊铜像,重达三千斤,也实属罕见;而观音殿的一尊用红豆杉木雕琢而成的千手观音,高约两米,又是一大看点。

由于寺庙变为了工地,回廊两旁因此堆积了许多“文物”,有“晨钟暮鼓”,木鱼,有《重修光孝寺碑记》,有首届素食节的品种花样照片,尤其让人刮目相看的是那一句“标语”:我行我素,新世纪食尚!

走出光孝寺,空门前又有一块《重修光孝寺大殿碑》(清康熙三年)刻载着历史:光孝寺在郡治之南,距城二里许,隔岸尘嚣,虹桥锁断,背狮峰而面双水,极称形胜,且寺基弘敞,曲径重门,修廊广殿,金容晃耀,祉树青葱,凡信心登礼者,疑梵释放天之宫,从空而坠,不知人在人间也。

当我站在云际山的善见塔边,看着云雾萦绕,双溪(建溪和松溪)并流的建州城,真的是天上人间!

爬云际山,纯属意外。

意外的意外则是探得了三清宫和水仙古茶树。

从铁狮山麓的光孝禅寺出来,西侧云雾缥缈的山峰上有一座宝塔,不能白日说梦话地讲闪闪发亮,起码是吸引了我,原想拍个远照就算了。当我向身边路过的村妇询问塔名时,她告诉我那叫水南塔,还很少见地强烈向我推荐。最终被鼓动上了山。沿着村子向一座山峰走去,塔是越来越近,但山路看起来却越来越望不到尽头。出村后,一条笔直的上山公路,许多私家车也像许多城市一样蜂拥而来,更加印证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本来正“鸡肋”般骑虎难下的我,一咬牙一跺脚,上!岂可半途而废。一条小径逼塔而来,沿途的楼台亭阁,寺庙道观都非常有“科学发展观”地罗列着,暗合我这种走一段喘三喘的驻足修憩。由着芝鹿台,憩乐亭,天王殿,杨府庙,五百罗汉阁而来,便望见了文笔峰的山门。心想真是个好兆头嘛!待登上水南塔后,再去拜一拜文昌星君,这里也有文昌阁?猜的!

登上文笔峰顶,眼前的水南塔反倒不重要了。俯瞰山城,云蒸雾绕,渐渐地,浮现出的是阳光普照下的古城轮廓,旧城换新颜的宠儿更是鳞次栉比。峰顶的山风,此时已经吹散了我那湿透了衣服,顿感心清气爽。宝塔之下,炊烟袅袅的一家山民,孩子们并不怕生地问起了客从何来?姐弟俩还好奇地对着我摆弄的三角架“指手划脚”,互相欢叫着,他把咱们的宝塔照进去啦。

进屋讨了碗水喝,透着柴火和铁锅味道的开水,是我曾经再熟悉不过的乡野气息。一位长着山羊胡子的老人,跟我攀谈了起来:这座宝塔叫做善见塔,在元朝初建时叫做多宝塔。

我忍不住插了一句,也许是后来“多宝鱼事件”后,才被俗称为水南塔的吧!

他笑了笑,继续说,水南塔的叫法,是因为地属南门村,又位于建溪之南。不过,这座宝塔也是多灾多难的,在清朝年间就有两次劫难,一次毁于兵火,一次遭到雷击。“破四旧”那会同样不能幸免,又被炸毁过。

瞧着老人的嘘唏不已,我转换话题地向他询问起山上的名胜古迹。老人如数家珍地告诉我,那铁狮峰也好,这文笔峰也罢,统统叫做云际山,云际山的山形很像一头卧狮,所以也有称为铁狮山的。从善见塔继续向上,还有座正在修建的文昌阁(还真有!),白云深处最有名的道观是三清宫了。在去年三月,三清宫的道长在山腰处的千年古道下,发现了清朝的“詹金圃茶庄”旧茶园遗址。并从长满藤蔓的树林和茂密的茅草丛中,发现了三十多棵树龄达百年以上的水仙茶树。

水仙古茶树?我在双溪小女的大作《我的世界》里,看过她在建阳境内的探寻水仙文章,据说水仙二代祖树,现在仅有位于书坊乡的一座荒废了的老宅。之所以声名远扬,得益于中央电视台的拍摄报道。

而老人也说建瓯云际山水仙茶是建茶的始祖,具有“得山川清淑之气”的名声的。他甚至还搬出了床头上的《建瓯县志》来,画红杠处:“水仙茶质美而味厚”、“果奇香为诸茶冠”……

老人还说,这水仙茶祖,还是你们闽南人于清道光年间,由安溪人詹盛斋移植到建瓯的。 清末民初,有一年南洋举办的第一次劝业会上,詹盛斋之子的“詹金圃茶庄”,送展的水仙茶叶,便获得了金奖。随后又在巴拿马展会上与茅台酒一起获得了一等奖。故而这詹金圃茶庄,已成为了闽北的百年老字号。

见多识广的他还告诉我,金圃茶庄的茶园内还保存有一口清澈甘甜的名泉——陆羽泉,相传为茶圣陆羽所凿。

听着老人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地侃侃而谈,我已经是不虚此行啦。望着白云深处的蜿蜒山道,即便前去一探究竟,也只是“见面不如闻名”的履足罢了。正踌躇着,电话短信追了过来——你到了哪里?大家都等着吃饭啦!

——别着急,休息一下,马上就回来!

那就,那就先到这里吧?!

再见了云际山,再见了建州城!

附录一:王延政称帝与建州大殷国的史料

王延政,原籍光州固始县,五代闽王王审知的第十三子,人称十三郎。任都教练使,后唐长兴二年(公元931年),其兄王延钧继王审知称闽王。审知养子建州刺史王延禀谋夺王位,率领水军袭击福州,兵败被杀。延钧便派延政到建州抚慰军民,出任建州刺史。

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王审知幼子王延曦接续延钧王位,骄淫暴虐。延政在建州整治军队,经营武备,曾写信劝戒延曦斥骂,并派员到建州,监视延政的军事行动,被延政驱逐。天福六年(公元941),延政增筑建州周20里,请延曦改建州为威武军,延曦不肯准许,改称镇安军,以延政为节度使,封为富沙王。延政却把镇安军改为镇武军。同年六月,延曦听说延政招纳泉州刺史王继业,竞把继业召到福州连同继业的儿子都杀掉。这样,延政和延曦兄弟之间矛盾尖锐,于是各自整顿军队,相互攻伐。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延曦进军建州,被延政打败。天福八年,延政在建州称帝,国号大殷,改元天德,立张氏为皇后,以节度判官潘承祐为吏部尚书,节度巡官杨思恭为兵部尚书,一切按帝王规格建制。建宫室、筑楼台,造太和殿,盖五凤楼(今鼓楼),还铸大铁钱。然而,国国小民穷,怎经得起如此奢华的巨资耗费,且杨思恭以聚敛财物来博取延政的宠信,凡山泽鱼盐至蔬菜各税都加倍征收,百姓恨之入骨,都叫他杨剥皮。

开运元年(944),福州政局又乱,延曦部将朱文进杀延曦,自称闽王。延曦的旧臣又杀朱文进,迎接延政去福州。延政到福州后改殷为闽国,称闽帝,国都仍旧设在建州,派他的从子继昌坐镇福州。

这时,南唐查文徽率兵攻建州,唐主李璟利用延政刚刚进入福州的混乱时机,增派何敬洙为建州行营招讨马步指挥使,又使祖思、应援会攻建州。延政在建州水南一仗大败,城池被攻破,延政投降。南唐将镇武军置为永安军,闽国至此灭亡。

南唐保大四年(946),唐主李璟把王延政族人迁去金陵,命延政为饶州节度使,并封为鄱阳王。

附录二:建瓯旅游线路策划

一、文化观光线

1、福建第一郡——建安郡(城南复船山下郡城遗址)——鼓楼(五凤楼)——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通仙门——朱家祠堂——博物馆——善见塔——杨达卿纪念堂

2、东峰凤山(北苑御茶楼遗址及建茶诗词碑)——东游(白芽奇兰茶)——玉山(高山茶)——小桥(百丈岩肉桂茶)——南雅(南路水仙茶)——吉阳(绿茶)

3、光孝寺——东岳庙——孔庙——妈祖公园——太保庙——关公庙——归宗岩崇仁寺——下西河基督教堂

二、自然风光线

1、西环线: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归宗岩风景区——天湖山——黄华山

2、东环线:顺阳鸳鸯湖——水源辰山——龙村擎天岩

3、南环线:城南云际山——小桥百丈岩——玉山洋后水库、石塔山——迪口蟹龙岗

附录三:搜集的建瓯景点介绍

孔庙

——全省现存最大的文庙。又称建宁府孔庙,始建于宋宝元年间(公元1039-1040年)。

五凤楼

——又称鼓楼,始建于五代王延政称帝时期(公元943年),至今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建瓯的标志性遗产。

古城门和古城墙

——城市四周有残余全省完整保存下来的四个古城门,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和通仙门。建瓯的古城墙,始筑于汉景跃三年,即三国吴永安三年(公元280年),现存的城墙基本在沿溪河岸,从威武门至通济门一段尚完好,长约1200米,高约5.5米,宽约3.6米。城门现存四个。 建瓯最古老的城门——通仙门城楼, 城墙高6米,拱形门洞高4米、深24米、宽5米。 为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威武门 城墙高6米,深21米,宽4.5米。

光孝寺

——比泉州开元寺还早两百年的禅寺。光孝寺背靠铁狮山,面向双溪(建溪,松溪)水,始建于南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558). 全称报恩光孝禅寺。始建于南北朝陈武帝永定二年(558年),迄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全闽最早兴建的佛教寺庙,比泉州开元寺(始建689年)早130多年,比福州鼓山涌泉寺(始建780年)早220多年,故有“福建佛教发祥地”和“南有开元,北有光孝”之美称。

东岳庙 :东又称“东岳行宫”。在建瓯城东,距城关约三华里的白鹤山麓.据明嘉靖《建宁府治》记载:“在府城东,东晋时望气者言,山有异气 ,命工凿之,朝凿暮合,有双鹤翔其上,因名。山之麓,有东岳行宫。”据此推断,该庙历史当不短于五百年。

善见塔

——在文笔山顶,元至正间(1341--1370)建多宝塔,又名善见塔,俗称水南塔.清戊子年(1648)年兵毁。康熙十二年(1673)年释道霖募建.二十九年(1690)遭雷电击毁.三十二年(1693)塔建成。1967年夏,文革“破四旧”时被炸毁.1997年重新建成.

万木林

——世界最大的人造古森林群落。位于建瓯房道镇境内,古称万木园,也叫万木山,原名白塔龙津大富山,海拔556.1米。是一片方圆面积达二千五百多亩,人工植造的古老森林,至今已有六百四十年保护繁衍历史,是我国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

故事:武夷山上有一百座山峰,传说就是玉帝的一百座香炉宝鼎,侍炉的金童常常把烧残的香线梗随手乱扔,这些香线梗扔到凡间,使闽北土地处处都是树林。玉皇大帝闲着无事发现闽北的山水树木比他的御花园还要美,他让太白金星到凡间找一块山种上四季都能生长的树,然后搬上天庭,玉帝愿意拿香炉宝鼎换这座山,但要求造林的人是善人。太白金星变成一个老乞丐到处讨饭找到房道的杨达卿,太白金星说:"我给你种一棵树,你给一斗米的工钱。"杨达卿想:种一棵树给一斗米工钱,天下哪有这样贵的工钱?杨达卿心里也可怜老人,就答应了。 房道旱了三年,杨达卿为了救济灾民,贴出公告说谁在大富山种一棵树,他给米一斗,光秃秃的大富山栽成了万木林。 玉帝下令将香炉宝鼎,也就是归宗岩搬到了人间换万木林,但是房道旱了三年,死人多,已经无法在天庭上生存,又回到了人间。杨达卿后来的孙子杨荣聪明异常,做官做到三朝太师。

归宗岩

——是建瓯的一处休闲度假风景区,现在已经形成了“三岩一湖”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风景名胜区,这便将归宗岩、宝石岩、梅岩、北津湖有机地联成了一片。代表着古建州文化的不仅是归宗岩,而是该区内的梅岩,理学大师朱熹的老师在这里讲学的遗址。

该景区面积20平方公里,整个景区峰、岩、洞、溪交相辉映,有自然景观也有文化底蕴,有丰富的古建州文化、特色观光农业、宗教文化、理学文化资源,光梅岩景区就有山、水、花、亭、瀑布、天湖、地湖等丰富景观,游客可乘船游览,也可取道进山游玩,

梅岩:面积1.5平方公里,与宝石岩隔湖相望,属奇特象形山石与堆石洞地貌.宋明时期,此处是人文墨客、达官贵人闲暇取乐、踏青郊游的好去处。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启蒙老师刘屏山在这里讲学,建刘屏山书院,现存遗址。还有八景三十六亭等自然景观。

坑里公园

——内设天后宫、观音阁、太保庙。观音阁有观音299个,太保庙有太保99个。其中太保庙是建瓯人自己的神---太保庙。

传说故事:建瓯太保庙有99位太保,最早的建瓯太保庙在小松的龚墩村龙鞍岗上。虽然太保各地都有,但一般都是一位,唯独建瓯99位。 王延政在建瓯称帝,录取了100名进士,王延政将100名进士邀至小松龚墩的龙鞍岗山脚的一个洞内, 请来张天师说洞中有妖魔请其驱魔,张天师识破洞内只有人没有妖魔,但是王延政以言相讥,讽其徒有虚名。张天师大怒,宝剑向山洞挥去,洞内出一人后脚被砍断外,其他99人全部身首异处。 王延政知道自己惹出大祸,为平息民意,遂封99进士为太保。

黑妈祖,闽南是人工石雕的白妈祖,建瓯的妈祖是木头的,故称黑妈祖,由整块酷似人型的木头经由雕刻大师雕琢而成。

天后宫立有一尊高6.8米,底座宽3.24米,重约10吨的全国罕见的木雕妈祖神像。神像原木属柳杉,1998年6月20日,玉山镇筹岭村山洪爆发时从横坑垅地底下推出的出土千年古木。树龄在800年左右,估测埋藏地下数百年。 据说妈祖出土巧合很多,妈祖姓林,第一个发现巨木的也姓林,妈祖出土是98年6月20日下午2点,加起来刚好是6.22,似乎预示特大水灾到来。巨木出现时,坑里正好建成一个刚好和巨木一样高度的庙,正愁找不到雕刻巨木。巨木出现前鸡狗乱叫。巨木出土就像人形。

茶神庙

——全国唯一的茶神,五代十国时期的张廷晖(茶圣为唐代的陆羽),庙宇位于今东峰镇北苑御茶园。

蟹龙岗

——景点位于建瓯最远的乡镇--迪口镇,景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海拨1000多米。

亮点:形象的石动物群。母鸡岩就是蟹龙岗的标志——石佛,石佛脚下有各种形象的石动物群。山顶有个白岩洞寺庙,攀上岩顶,只见岩石上印着一个巨大的左脚掌印。

线路:从迪口镇岩下村上山,或从玉山汲溪村转坐车前往稳地村再上山。

黄华山

——早在南朝就有个太守建城在山脚下,据说苏轼、陆游等大文豪都留下赞美诗篇。

七里街瀑布群

——七里街水库位于芝城西郊约三公里处。有一座跨潭而建的石拱古桥,对面就是多级瀑布飞泻而下,溪水顺着老林古藤遮蔽的由形态各异的溪石组成的河床流向水库。

九仙山

海拔1539米 ,山顶的华岩寺供有九仙,民国年间废, 1983年重建,六月初一为华岩寺庙期。

故事:有个孝顺的放牛娃到山中看到八位老人在下棋,看到树上有九颗桃子,把大的分给八位老人吃,自己吃小的。老人问为什么吃小的,牧童说自己比老人小,应该吃小的。回家后发现村里全变了,村里已经过了很多年,人事皆不在了。原来八老人是八仙,山中分七日,世上几千年,放牛娃被点化为第九仙。 山顶上的松和石 风雾松涛 可以看日出,因有迎客松又被称小黄山

线路:从顺阳乡后房村上山,距乡所在地区十八公里。

辰山

——又名仁山,为建瓯最高峰。

线路: 一是从水源的大宅村,要行走六、七个小时;二是从东游的辰山下自然村上山,走两到三个小时;三是从东游的盛前村红星自然村上山,行走具体时间不清。总结:走对路要花七个小时,走错路至少多翻一座山,约十三个小时。

鸳鸯湖

——鸳鸯湖位于顺阳乡。鸳鸯湖距顺阳乡集镇11公里,交通方便。湖面宽阔,湖区和森林面积34.5平方公里,湖区水面940亩,湖水总容量1276万立方米。:环境优雅,湖水清澈,湖上鸳鸯和水鸭,有原始森林3600亩

线路:位于江墩村的小赤院溪流上,秋末冬初水鸭最多。鸳鸯湖森林旅游度假村现筹建,据说会开设水上游乐艇,水上音乐茶座,垂钓等娱乐项目。

步月桥

——位于吉阳镇玉溪村,明正德十四年(1520年)建,距今480多年。桥长127.5米,宽5.5米,桥屋42间,是闽北现存最长、净跨最大的伸臂木梁结构与堤桥结合的古代厝桥(应该也算是廊桥吧)。

2009年8月14日建瓯一日游2009年9月定稿于寸本堂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27305/26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