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桂林(四):失眠的阳朔 2009年3月5日 早晨起来左膝有点疼,可能是路走多了。今天计划早上去芦笛岩,下午出发去阳朔。芦笛岩老张去过,我腿疼,遂决定派林哲进去照相,老张带路兼跟班。 他俩出发,我在客栈洗了个澡,很舒服。更令人舒服的是,我从屋里出来,外面居然出太阳了!虽然云还是很多,但能从云缝里看到几缕阳光,这已经够令人激动的了。我赶紧拿起相机,沿小路爬上客栈后面的小山,照了张有阳光的桂林。拍完照片,下楼整理文字,顺便上了一下网。客栈里很冷清,就是很冷很清静,只有懒猫游来荡去。 午饭过后,两个人兴高采烈地回来了,林哲也因为爬芦笛岩累到了左膝,据老张分析,说这是因为我俩走路姿势不对造成的,不如他走得稳-_-! 简单休息,整理了照片,我们就出发了。令人沮丧的是,外面又下起雨来,真不知阳朔天气会怎样。坐上去阳朔的大巴,汽车渐渐驶离桂林。桂林之旅基本宣告结束了,总结一下桂林给我留下的印象吧: 首先,这样的天气让我对桂林的第一印象就是“湿漉漉”。雨下得不大,但也绝对能湿衣。路上是湿的,衣服是湿的,空气也是湿的,偶尔雨会停一停,但决不会等这一切变干便又下起来,好像有电脑控制,绝对的精准。听说这样的天气在春天的桂林属于例外,但在我们呆在桂林的这几天却成为常态。 第二,就是桂林的街头很少有红绿灯,这点很让人奇怪,见到很少的几个路口有红绿灯的。但是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行人到也相处的融洽。另外就是桂林汽车和自行车少,摩托车和电动车特别多,街上行驶的和街边停放的大部分是摩托车电动车。这两种情况可能都和桂林是个山城有关,这里的街道都建在山与山之间,或者依两江四湖而建,直路和平路不多,红绿灯不好指示方向,上下坡骑自行车也比较费力。 第三,就是桂林的米粉,米粉店遍布桂林的大街小巷,想找不到他们都难,而且和其他地方的特色小吃不同,米粉绝对是当地人的主要食物,价格也便宜。除此之外,街边推车叫卖的各种小吃也味美价廉,大多是糯米之类的,糍粑、芋头糕、糯米团都很好吃。还有一种叫糯饭的早点,一份才一块钱,而且是现场制作。小贩手法极快,从大盆里铲出糯米,再在里面加黄豆粉、各种小菜,再加一层糯米,整个过程十几秒内完成,速度绝对不输肯德基,令人叹为观止。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抵达阳朔,这里的感觉和桂林完全不同。县城很小,只有几条街道,就在群山环绕之中,景色确实是“甲桂林”。西街很热闹,有点类似丽江古城的感觉,只是市场化得程度堪比王府井。 我们找到事先打听好的客栈,叫做“驴友之家”,就在西街上,一楼是一家服装店。这家旅店明显和他的名字不符,如果是驴友,绝对不会住在这里。这里不是驴子们喜欢的青年旅舍,没有温馨的小客厅,不是上下铺,没有公用的厨房洗衣间,就是一个老旧的宾馆。而且老旧的程度颇高。我们完全是“慕名而来”,虽然不是很满意,但是这里位置尚好,紧邻西街,能无线上网,有三人间,便宜等条件均满足,再加上大家旅途劳顿,只想赶紧住下。事后,我们才发现,这个决定是多么不明智。 住的地方敲定了,我们便拿起武器出发了。阳朔的西街驰名中外,我们早想领教领教。出到街上,心情完全不同于桂林——西式的酒吧,古老的客栈,灯火通明的街道,不远处就是直立着的典型的桂林的山,再加上石板路……没错,这就是阳朔西街了!不过,这里根本没有传说中的老外比中国人多地说法,国内的游客充斥着街道,里面不乏穿着西装皮鞋的公费旅行团,反而感觉背包客倒成了这里的另类。据说这里是首先被老外发现的,不知道此时的阳朔是否已经被那些家伙抛弃。 我们又逛了几家客栈,有几家感觉很好,价格也不错,三人一晚80。其中有一个背包客圈子里很有名气的“老班长”青年旅舍,一张床位25,可惜都是八人间,这里聚集的大部分都是老外,是那种很节省的老外,一楼的小客厅装点得像一个小咖啡厅,很有感觉,可以在这里上网、看书、聊天、喝东西,绝对是比较惬意的。最后我们订了一家叫做“平安客栈”的旅社,从外面看这是一栋木制结构的老房子,连吧台都是那种有年头的木头,进门的大厅和门楣雕梁画栋,像是古董,住在这里好像住进了上世纪初的南方富贵人家。不过房间里装饰就没有那么讲究了,倒是床位的安排我们比较满意。屋内有两个小套间,里面稍大的一间,两张床像宾馆一样的布置,外面小一点的一间,放了一张“龙床”,就是那种古董床,木质雕花的,我们决定分配给老张,这下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定了明天换客栈,然后解决吃饭问题。来阳朔必吃的是这里的“啤酒鱼”,名气实在是响的很,我们也未能免俗。阳朔的啤酒鱼店像桂林的米粉店一样遍地开花,大多以“某某姐”命名,满大街的“彭大姐”、“陈大姐”、“谢三姐”,实在是难以区分,不好取舍。最后决定在“张艺谋、李湘、何炯指定要吃”的“谢三姐”开饭。不过,这啤酒鱼却让我们很失落,远没有想象中好吃,甚至吃完之后再难想起它的味道。好在饭店的米饭是一人一元,管够吃,倒是吃了个饱。 吃完了出来拍夜景,还没等照几张,一声闷雷,大雨倾泻而下,好像把攒了一百天没下的雨全都下了下来。虽然我们都备了雨具,但是回到“驴友之家”的时候,还是淋了个半湿。房间的空调也上了些年纪,嗡嗡地响了几个小时,温度还是上不来。我们就这样冷飕飕的洗漱完钻了被窝,临睡前,老张来了一句:“跑到南方来结果比北京还冷。”不过,马上我们就发现湿冷的被窝并不是阻挡我们入睡的最大障碍,楼下开始传来一些撕心裂肺的歌声,而且随着雨势的加大,歌声也愈发悲壮,从通俗到摇滚,从摇滚到革命歌曲,歌手的歌路很宽广,曲风也极其彪悍,直唱得我们的床板跟着发颤。 唉,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可以用痛并快乐着来形容。痛的是,今天又将是个难熬的夜晚;快乐的是,老张也将和我们一样难熬……
TIPS: 结束了桂林的行程,虽然起初对桂林的印象不佳,但是随着一点一点的走遍这个城市,还是开始喜欢上了这里,尤其难忘随处可尝的小吃和绚丽的夜景。如果初次来桂林旅游,时间又不充裕的话,建议这样安排行程。头天上午可以游览芦笛岩顺便玩桃花江,中午饱餐一顿米粉然后去靖江王府、上独秀峰看桂林全景,晚上乘游船看两江四湖夜景,结束之后可以逛逛夜市品尝小吃。第二天玩象鼻山,沿漓江散步,下午就可启程前往阳朔。这样基本上可以把桂林的精华都领略一番。当然,时间充裕的话,桂林是值得细细品味一番的。 从桂林去阳朔有多种方法,一般选择乘大巴或者漂流。大巴很多,价格15-20元。尽量不要坐小巴,随走随停揽客拉人会大大延长路上的时间。漂流的话可以从漓江上竹筏过杨堤漂到兴坪,在兴坪住一晚,或者直接漂到阳朔。我们因为计划单玩杨堤、兴坪,所以直接选择大巴。 阳朔很小,一般选择住在西街附近,这里的客栈、旅舍很多,不要着急慢慢挑一家适合自己的,这里的客房供应还算比较充足。啤酒鱼基本上都是卖给游客的,当地人一般吃“干锅鱼”,在县城周边当地人聚集的地方比较多,味道好过啤酒鱼。当然,美食这种事情见仁见智,怎么选择自己把握。

Luna提到的桂林人旺角美食街,就在中山路上,这里是一个类似于大排档的地方,里面有各种口味、各种样式的食物,价格虽说不是太便宜但是也还过得去,如果途中肚子饿了的话,这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芦笛岩的招牌——狮岭朝霞

阳朔西街里的咖啡屋
西街夜色
 (西街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