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越走越困惑

[游记]越走越困惑

2009-10-16cncn.com

我从来不知道原来旅途也可以如此乏味。长途旅行过后应该有的兴奋和满足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如期而至,相反,疲惫与倦怠却占据了我整个身心。十七天的旅行从敦煌开始到成都结束,我们精准地踩在了每一个点上,去了行程表上标识的每一个地方,误差大不过一天。阳光灿烂地照耀在河西走廊,也慷慨地施与了甘南,我们看到了大部分想看的风光,行程顺利地只需要我们每天赶赶班车。我真没什么好抱怨的,却怎么都掩饰不住无趣的表情,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旅行让人更奢侈还是更朴素?当我打算坐36个小时的火车去敦煌,有人说:喔,何必那么辛苦!回想我十三年前夏天的第一次自助游到现在,出行方式从硬座升级到硬卧然后飞机。背包从书包升级到日高然后North Face。鞋从帆布鞋升级到旅游鞋然后户外登山鞋。还有外套,从夹克衫升级到抓绒衣然后冲锋衣。我不知道自己该庆幸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还是该悼念简单生活的丧失殆尽?朋友多次和我感慨:当年一个小包一双布鞋就去了云南,现在行嘛?我越来越讨厌自己那身标准的驴子打扮。冲锋衣颜色总是那么鲜艳,但又难以割舍其优良的功能性,所以当不得不穿得像盏红绿灯似的出现在异地陌生的街头时,我为引人侧目而深感羞愧。我不知道如此穿着又怎能融入当地?

我喜欢坐班车或火车赶路,一直反对全程包车,原因是我不愿做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可是我越来越发现自己依然是那个装在套子里的人。这无关于跟团还是自助,无关于包车还是班车,自助未必比跟团更高明,班车也未必比包车更能融入,只要是观光客的态度就注定只能做个看客。看客通常是这样子的:把大部分假期砸在路上,尽管如此时间依然有限,所以只能掐着日程表前进。攻略上大家说好的景点自然不能错过,最好自己再剑走偏锋地连带开发上几个。有限的时间玩最多的地方是基本原则一。最少的钱玩最多的地方是基本原则二。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自己的价值标准来评判当地是基本原则三。和当地人民会有简单的接触,接触最多的是司机、售票员、景点管理员、餐厅的老板和跑堂、旅馆的前台和服务员。十天半个月之后,看客们多半会带回对当地自以为是的印象,诸如风景漂不漂亮、食物好不好吃、人们热不热情、物价有没有接轨等等。而这些多半仅仅取决于你去景点时是风和日丽还是凄风苦雨;吃饭购物碰巧找到家名店还是黑店;问路时那个路人给了张笑脸还是黑脸。走在路上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标准来判断当地是繁华还是萧条、人们是富有还是贫困、民风是纯朴还是彪悍。行走在异地,却判断在心里。走到哪里都时刻带着显而易见的城市烙印,当脸上的皮肤被高原的风吹得稍稍有些粗糙、手上的肌肤被干燥的气候吸尽了水份,大家想到的是回去后该先做个面膜还是先来个手膜?我们习惯性地和马夫侃价,当砍到了底价真的坐上去时,又于心不忍他们在前面辛苦地牵马。我们充满矛盾,同情心却尴尬地无处放置。

不仅如此,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经不起太久等待,所以得有更高的要求,甚至要求太阳按时报道。大多数时候,我们是旅行者却更像攫取者,向大自然攫取美景,向当地人要求善良,却给不出任何回报。我们去远方追求善良、纯朴和热情,而当那些扑面而来时却又不堪重负,因为早已习惯冷漠;当别人只是用其人之道还置其人之身时,我们却可以义愤填膺地抛下一句:这里的人怎么那么不纯朴?凭什么我们要求别人在黄金周里不涨价?城市的酒店平时和周末还两个价呢,我们会认为这是不纯朴嘛?背包越来越大,东西越带越多,要求越来越高,而感动却越来越少。这无关于风景,无关于旅行,只关于自己。

“旅行收获很大吧?”

“是的,很大,如果你仅仅指照片的话。”旅行的意义什么时候竟然沦落成仅仅为了几张照片。如果天气好,光好,拍的照片好便是有大收获,反之,则失落、郁闷、无奈、兴致全无。苏珊·桑塔格说:拍摄就是占有被拍摄的东西。所以当见识过蓝天白云下花湖的照片,看过闪着金光的郎木寺全景图,我们又怎能容忍自己只能拍出乌云阵阵的花湖,黯淡无光的郎木寺远景,于是花湖被自然而然地放弃,郎木寺则轻而易举地飘过。就像对当地永远有个自己的价值判断一样,对风景居然也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我们甚至无法接受它不是曾经在照片上出现过的那个样子。如果花湖有知,如果郎木寺有知,它们该多么悲伤!无论蓝天白云还是阴霾阵阵,那都是它,这实在不该成为它们被取舍的标准。Let it be!多么简单的心态,我竟然无法做到。

不要相信我的照片。那些看上去很美的照片只是运气,而我泪流满面的时候不曾拍下任何东西。我带回很多照片,“收获”很大。不拍照,在旅途中我们又能干什么呢?和别人聊聊天,问问藏民“你一天要转几次经桶”诸如此类的问题?我在想问他们这些问题是不是就和问我们一天要吃几顿饭一样弱智?我真看到游客问了,而藏民们居然都耐心微笑着回答。我望着转经的藏民,举起相机,对焦、构图、按下快门,动作流畅,却毫无意识。我想表达什么?虔诚抑或信仰,或仅仅是因为光那么好,不拍多可惜?我依然是那个看客,永远在门外,走不进拉卜愣的生活,除了匆匆而过,别无他法。

我有点厌倦了,厌倦的不是旅行本身,而是自己。就像高原很好,要克服的只是高原反应而不是放弃高原一样,旅行依然很好,要改变的是我自己,而不是放弃旅行。

So, let it be!

Let me be!

转自:http://www.cncn.com/article/129298/18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