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尼泊尔随笔(6):从陆地穿越尼泊尔

[游记]尼泊尔随笔(6):从陆地穿越尼泊尔

2010-03-03ctrip.com

《尼泊尔随笔》之六:

从陆地穿越尼泊尔

我们考察组到达加德满都之后稍事休息,又应Golchha集团邀请去尼泊尔甘吉(Nepalgunj)考察一处造纸厂工程,那是一座远在尼泊尔西部与印度相邻的边境城市。

尼泊尔甘吉(Nepalgunj)距离加德满都大约500余公里,从东到西几乎要穿越大半个尼泊尔腹地,路途艰辛难行。Golchha集团为我们提供了两部老旧的丰田车,并派了两位工程师担任向导。车子有些破旧,也没有冷气,一路只能开着窗子吹风,口干舌燥不说,还搞得满身都是灰尘,但好在司机师傅的驾驶技术精湛,有好几次都能化险为夷。

加德满都是一个高原盆地,四周环绕着高山,清晨我们向西出城后,首先要翻过西部的山梁,然后沿着与印度边境平行的公路行驶。从市中心向外行走,道路逐渐上升,但路况还算平整,一路上汽车、马车、牛车和行人混行在一起,我们就在人群的缝隙中缓慢穿行。

(加德满都街道)

当我们到达西边山梁的顶部时,站在那里向东望去,加德满都谷地尽收眼底。 向西南方向望去,才发现山岭的另一侧是一个巨大的陡坡,落差至少有2000米以上,公路几乎是贴着悬崖蜿蜒而下。向西北方向望去,能够看到连绵的山脉和巍峨的雪峰,正是“风景这边独好”。

不过,从那里开始,路况可以说是每况愈下,道路颠簸不平,有些地方根本没有柏油路面,一路上灰尘滚滚。更糟糕的是,尼泊尔几乎没有交通规则,那些印度“奔驰”大卡车有些不仅抢行、逆行,简直就是横冲直闯,小车穿行其中,就像老鼠在大象群里穿行,稍有不慎就会被挤扁、压碎。

(印度“奔驰”卡车)

尼泊尔人坐长途车时不喜欢呆在车内,而是喜欢坐在车顶,那个明明是放行李的位置却积满了人,我真为他们捏把汗,坐在车里都未必安全,更何况那么高的车顶呢,一旦被甩下来,必定就是一命呜呼。

不过沿途风景很好,公路在山间穿行,可以看到高大的雪山。公路就在山脉之间蜿蜒回转,你会感到荡气回肠,感叹这里离天际会是那么近!有时,也可以看到宁静的湖泊,从雪山上融化的雪水会聚在一起,清澈透明,在阳光照射下闪烁出宝石般的颜色。雪水沿着喜马拉雅山的峡谷和裂隙奔腾向下,形成不断的溪流和瀑布,湍急的溪流发出阵阵轰鸣。

尼泊尔高海拔地区是很少有人居住的,那里寒冷、缺氧,较少植被,居民看起来很接近藏人,皮肤在紫外线的强烈照射下,黑里透红且非常粗糙。由于喜马拉雅山南坡落差极大,尼泊尔与印度交界的南部地区已经是印度平原,海拔高度接近海平面,因此酷热异常,这里的居民看来更像是印度人,人口稠密是传统的农业地区。

一路上我们路过不少城市和乡镇,有时会停下来在路边的小摊上买一些水果。即使是乡镇上,也能见到这样的花店,尼泊尔人喜欢将这些桔黄色的鲜花做成花环。有的时候车子不得不停下来,为走上公路的羊群让路。记得在接近蓝毗尼附近的路段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

在乡间吃饭会是一个大问题,我们在去的路上找到一处旅游景点的餐厅,里面非常干净。尼泊尔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地,尽管国家贫穷,但是由于有大量的欧美游客,一些旅游设施还是可以达到起码的,西方可以接受的标准,这一点比国内要强,我们的设施可能比其他国家不差,但却不符合国际标准和习惯。这种薄饼和咖喱是尼泊尔传统的美食,味道真是不错,至今我都保留爱吃咖喱的习惯。不过回程路上却没有那么幸运,只能在路边的小饭馆吃饭,那里的卫生条件真是不敢恭维。

(尼泊尔肉铺)

我们不敢吃这种肉,随行的尼泊尔工程师就叫饭馆的老板娘买来一只活鸡,杀掉后做了一道咖喱鸡,这样至少可以保证不会吃到不安全的东西。尼泊尔乡间的饭馆简陋不堪,一个土灶外加几张光板桌子,很像钱钟书《围城》描写的乡村饭馆,只是没有见到生蛆的腊肉,不过,尼泊尔的苍蝇多到可以把一块肉盖满。尼泊尔人吃饭是不用餐具的,特别是在乡间的小饭馆里,一般使用右手的头三个手指抓饭吃,土豆咖喱和大米饭,外加一碗菜汤或一杯印度红茶,就是一顿比较讲究的美餐了。

越是靠近尼泊尔甘吉(Nepalgunj),天气就越是炎热,路面凹凸不平,泥泞不堪,道路经常被山洪冲毁。尼泊尔的乡村极为落后,靠近印度的平原一带是传统的农业地区,是全国唯一具有比较平坦土地的地方,农民依靠种地糊口。南部地区没有四季变化,只分为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城镇的街道成了晾晒稻谷的场地。

房前屋后几乎无处落脚,街道也成了农民的打谷场,每年向地主缴了租子,余下的粮食所剩无几。

尼泊尔地处喜马拉雅山坡地,山势非常陡峭,河水无法蓄积,许多河流都是季节性河流,每当到了旱季,河床便会干枯无水,取水非常困难,只能依靠打井汲水。由于乡村极其贫穷,没有足够的农业机械,大部分农村地区甚至都没有通电,每当丰收时节,全家男女老少要齐上阵。

(农民在晾晒粮食)

家庭人口的数量是完成繁重的体力劳动的决定性因素。据当地人说,尼泊尔新出生的孩子数量很多,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主要是医疗条件极差,导致新生儿死亡率奇高,在农村地区几乎家家都有夭折的婴儿。另一个原因就是平均寿命短,进一步拉低了人口增长率。

靠近大一点城镇的地方,农民也种植一些蔬菜,在供应到集市或旅游饭店之前,会这样到溪水里洗干净。

远离城镇的乡村,基本没有什么像样的红砖房,只有一些类似非洲大陆那种部落的茅草房,没有门窗,家徒四壁,看不到任何像样的家具,由于气候炎热,许多穷人干脆就露宿街头。到了夜里公路上漆黑一片,每当路过一个村庄时,你会发现公路边上或坐或卧有不少人,在汽车的灯光形成的光影里欢呼雀跃。

我们就是这样一路抹黑地开进了尼泊尔甘吉(Nepalgunj),当时已是午夜时分,街上路灯昏暗见不到行人,我们的司机糊里糊涂地把车开过了一道大门,直到在微弱的灯光里见到一座房顶上插着一面印度国旗,才知道我们已经越过边境,进入了印度领土,连忙掉头往回开,不过边境两边都已经下班了,根本未见有人出来阻止。等到白天再次经过那里时,才发现印度-尼泊尔的海关原来是这个样子。

尼泊尔甘吉(Nepalgunj)与其说是一座城市,不如说是一个印度、尼泊尔之间一个边贸互市的集镇,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街上几乎见不到路灯,入夜以后整个城市漆黑一片,只是在最中心的十字路口有几个日光灯管权作是路灯。

集市上交易的货物主要是各种农产品,Golchha家族在当地是有名的大地主,到了尼泊尔甘吉(Nepalgunj)后,我才知道随我们同去的一个人,原来是Golchha家派去向当地农民收租子的。我们考察完工厂选址的地形之后,工作之余,他挺热情地邀请我们跟他去拜访一些当地的朋友。

尼泊尔的地主们挺淳朴的,尽管他们也不富裕,但仍然会沏茶招待客人,尼泊尔人喝茶习惯跟英国人相似,要加奶和糖,而且还会备上一些小饼干。

我在尼泊尔那些天经常吃到一种黄色的粥,据说是一种叫做林桃(Lentil)的东西做的,我在一个地主的场院里终于见到成堆的,呈金黄色的圆片状的林桃(Lentil)。通过攀谈,主人告诉我这种东西其实是一种类似豆类的植物,在南亚一带非常普遍,是尼泊尔人日常的主食。而且,林桃(Lentil)这种植物有好多种,并不限于我所见过的红色或黄色,还有绿色等等。如果你到尼泊尔旅游的话,不妨试一试这种食品,味道挺可口的。

九十年代初期,尼泊尔的乡村是一个极其贫困的地方,贫富悬殊,许多农民简直是一贫如洗,因此,共产党(毛派)开始崛起,在内陆地区的房屋墙壁上经常可以看到共产党的标志。

(尼泊尔内陆城市)

整个九十年代,尼泊尔的政坛极其混乱,内阁更替简直就像是走马灯,各种激进的势力纷纷崛起,仅声称为共产党的党派就有好几个,国家最后被拖入了长期的内战,以至于独裁的王国体制终于土崩瓦解,灰飞烟灭。现在看来如果一个政权不能处理好与人民的关系,迟早会被民众抛弃。通过几天的亲身经历,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尼泊尔正处于崩溃的边缘,现在我们知道,那时我们刚好是处于一场暴风骤雨般革命的前夜。

但愿那里的人民今天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destguides/journals/AllSingleJournals.aspx?Writing=127626516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