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黔东南,七日行走4(原始木杉)

[游记]黔东南,七日行走4(原始木杉)

2010-03-24ctrip.com

离开镇远,

今天去往下一个目的地,隆里。

计划中,一早由镇远出发,

经三穗,到天柱,

下午游览木杉瀑布群,

晚上到达隆里,住隆里。

很多人只会在镇远逗留一天。

可是我们觉得,在这里,

呆上两天,还嫌时间不够。

来之前,

只知道镇远有青龙洞,铁溪,苗长城之类耳熟能详的知名景点。

到了当地,

才清楚镇远好玩的地方,

远远不止这些。

高过河秘境,报京侗寨,爱和苗族风情区。

这些,恐怕都是连驴子,

都未曾涉足的地方。

相信我们还会再次回到镇远。

岁月淡去的只是它的古味,

淡不去的,是它的美丽和宁静。

今天的行走线路,很多人都没有这样走过。

大部分的人,都会从镇远出发,去往凯里,

然后继续他们的黔东南行程。

出发之前,我们也有过这样的打算。

但是经过仔细考虑热烈讨论之后,

还是决定走这条未知的线路。

主要的原因,还是出于节省时间考虑。

镇远,三穗,天柱,隆里,从地图上看,

一路顺时针方向走下去,不走回头路。

相对比较合理。

比我们早一天出发的台湾人,还有他的朋友,

很称职地充当了开路先锋的角色。

昨天就很详细地告诉我们,

从镇远出发,到三穗,天柱路上需要花费的时间,

还有车票的价格。

另外,提及从天柱出发,去往锦屏,

并不是在同一车站换车。

从三穗到天柱之后,还要赶往联营汽车站。

到隆里,搭的是去往锦屏的车,中途下车。

当然,他们说到联营汽车站,

还有一个目的,

就是提醒我们去往高酿的车,

也是在那里坐的。

我们要去的木杉瀑布群,

到了天柱之后,

先要换车去高酿镇,然后到了木杉村再找当地向导。

至于从高酿镇去往隆里,

从地图上看,

高酿镇是处于天柱与锦屏之间。

运气好的话,能拦到过路车,

根本没必要回天柱坐班车。

天柱县木杉瀑布群地处海拔700余米的高酿镇。(高酿镇位于天柱县南部,距县城12.5公里,东邻坌处镇,南接锦屏县,西交石洞镇,北连凤城镇)这里依山建寨,布局合理美观。著名的瀑布有撮箕潭瀑布、渡船险滩、狮子潭瀑布、老龙潭瀑布、猴子涧瀑布、一线天大瀑布。

撮箕潭瀑布位于瀑布群最下端,距木杉村约5公里,因潭水形状似撮箕而得名。这里两岸青山高耸入云,河水从深山峡谷中奔腾狂吼,如刚打开闸门的库水喷涌而出,斜击潭里绝壁,再折60度冲入潭里,惊涛骇浪,雷霆万钧。

在撮箕潭瀑布顶端的是渡船滩,长20米,从上而下宽约1至4米,河水把石槽冲击得像只渡船,因而村民们称为渡船滩。渡船滩水流湍急,白浪滔滔,汹涌澎湃,难以立足。

从渡船滩沿河而上约300米,是两条河水的交汇处,抬头往左望50米处,便是神秘莫测的狮子潭瀑布,瀑布高10余米,潭面宽约500平方米,潭水深不可测。昂望,只见河水狂奔而下,犹如腰围丈余的巨龙直扎潭底,瀑声如雷轰鸣,水雾四起,极为壮观。瀑布侧有一巨石张开大口,向天狂吼,巨石腰身光滑斑斓,尾部从潭水中间露出,形状像狮子,故名为狮子潭。潭周围是峡谷林海,阴森恐怖,过去钓鱼郎们不敢单独到此垂钓,如今却备受游人欢迎。

由两大瀑布和三潭绿水构成的老龙潭瀑布,两岸悬崖绝壁,森林植被苍翠,有成群的野鸭时常游于水面上。潭深不可测,长300米,宽40米,潭型怪异。一条长为25米、宽为3米的大瀑布冲人潭底,荡起滚滚波涛,瀑声震耳,十分壮观。老龙潭靠右有一条深长的峡谷,河水冰凉,清澈见底,河水曲里拐弯,峡谷四季郁郁葱葱。

左边绝壁高百余丈,绝壁底下潭水绿而幽深,树林遮天盖日。抬头仰望,绝壁绿浪翻滚,绝壁顶端下十余米处,有一黑乎乎的石洞,涨水时,顶上的泉水密密麻麻直往下滴,犹如细雨烟云,轻飘曼舞,酷似《西游记》中花果山的水帘洞。在距水帘洞30米处又有一条长30米,宽2米的玉带,自上而下垂挂,与水帘洞相互依托,相互照应,使整个景致多姿多彩,令人心旷神怡。在绝壁上的洞口,常有猴子出没,故此地称为猴子涧。猴子涧又称白龙潭,因河水从峡谷沿青石槽呼啸而出,犹如一条长长的银色巨龙,张牙舞爪,昂首咆哮斜奔而下,直扎潭底。

距此500米处,有最出名的一线天。一线天实为一深涧,两边绝壁约数十丈之高,绿荫遮日,昂首望空,仅见一条银钱。

一线天长70米,有三道石门把关,气势雄伟。过了三道石门,只见一个天然的巨大石罐直径20米,高10米,细看又像一座蜂窝煤炉。抬头上望,只见一条60米长的白练自上飞泻而下,从小到大如同一把又长又大的银色扇子。这白练冲击炉底石板,溅起数米高的水珠,使整个罐中水雾茫茫,扑朔迷离,光溜溜的罐壁上像抹了一层青油,黑亮阴森。从洞顶往下看,深不见底,只见银色巨龙翻滚直下,咆哮冲出一线天脚下,声如雷霆,气势磅礴。洞中水雾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彩虹辉映,堪称人间奇景。

从网上能找到的资料,也就这些了。

目前除了知道如何到达外,一切,都是未知数。

早7点30,第一班车开往三穗。

我们准时到达,不过,

车,已经扬长而去。

一打听,说是车已经坐满,

没有必要再准点发车了。

没办法,只能等下一班车。

下一班车,发车时间,

一小时后,8点30。

说是8点30,不过司机说,

也不一定会准时发车,

只要人坐满,就走。

这句话,让我们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果准点发车,

那就是说还有一小时的时间留给我们,

可以自由支配。

可现在的情况,很有可能,

下一分钟,车就会离开镇远。

只能在汽车站附近逛逛。

顺便把早饭在发车前解决掉。

很不幸的是,

前一辆车在发车前,人已经坐满。

而我们这辆,总是会有人三三两两上车,

可是,始终没有坐满。

最终的结果,

磨蹭到8点30,准点发车。

晕死,早知如此,

我们大可去天后宫或是古码头转转。

时间绰绰有余。

台湾人提醒我们,

出了镇远,有一段路非常的颠簸。

颠簸的原因,

是因为修路的缘故。

事实也的确如此。

不过,对于经历过去往铁溪鸡冠岭路的我们而言,

这真的,只是小菜一碟。

目前在黔东南行走,要说路难走,

难于上青天,

恐怕就是雷山到榕江这一段。

好象,已经成为部分驴子,

终身难忘的经历。

大部分的人,总是拉开车窗想往外喷点什么。

而如果,下了车,

依旧神态自若,

那简直就是练到了人车合一的境界了。

每每看到这篇游记,这样的描述,

总会发出会心的一笑。

可惜这次无法亲身体验。

11点,车到三穗。

一个很大很繁华的镇。

同站就可以换车去往天柱。

去天柱的人,

也许并不是很多。

在窗口排队买票的时候,

有一个当地妇女主动上来。

收了我们的车钱,

主动帮我们去往窗口买票。

完了之后,还很热情地引导我们,

告诉我们站内停的车是哪一辆。

这个妇女是车上买票的。

关于这点,

台湾人之前已经友情提示过我们。

因此,倒也见怪不怪了。

从三穗到天柱,

路,和镇远到三穗一样的好走。

大部分依旧是山路。

所谓的好走,只是弯道,并不是很多。

沿途的标语很是雷人。

上山带火,先拘后查!

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类似的标语,层出不穷。

话粗,理不粗。

其实最经典的要数镇远汽车站的标语。

坐不干净的车,如同进茅厕!

已经记不得是哪位驴友在哪篇游记中提到了。

不知道这是哪一年的事了。

我们现如今看到的标语,只是车辆要清洗干净出站之类的。

非常普通。

12点50,到达天柱。

一早8点30开始坐车,

已经连续坐了将近4小时左右。

胜利在望了。

还要再换一次车,

就可以到达木杉村了。

出站,叫辆出租直奔联营汽车站。

还是那个台湾人告诉我们,

好象在天柱并没有看到公交车。

而且他们两人叫出租到联营汽车站的钱,

平摊到我们四人身上,每个人的花费,将更少。

车上没有码表。

下车时问我们收了6元车费。

好象少收了,

台湾人和他的朋友,记得是给了8元。

司机还以为我们嫌车费贵了。

说了一大通话,为的就是解释这件事。

现在已经记不清当时他时怎么说的。

反正,好象,

一辆车上人越多,车费越便宜。

真是很奇怪。

天柱的联营汽车站,

非常小非常破旧的汽车站。

如果走在路上,

经过门口,也许都不会引起我的注意。

到售票窗口,看看时刻表。

最近的一班车去往高酿,

下午1点30分。

现在1点不到,还有时间,

去附近,解决中午温饱问题。

出汽车站向左走五分钟左右,就有一家餐饮店。

卫生条件实在不敢恭维。

不过,在里面用餐的倒都是当地人。

供应的东西,只有两种。

米线和米粉。

其实吃口是一样的,

只不过,前者细点,后者粗点,仅此而已。

区别在浇头,价格也略有差别。

四个人当中,最贵的一碗,就是陆姐,

红烧大排烧头,要价7元。

其余,都是6元。

去往高酿的中巴,坐的都是当地人。

过道上也基本堆满了货物。

扔在车厢前部,驾驶座位旁边的四个大包,

已明确无误告诉别人,我们的身份。

这比额头上写有四个大字“我是游客”,

还要明显。

当地人的确非常热情。

等车开的功夫,

我们四人,无意间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不时有人围过来,

询问我们去往哪里。

甚至于,还有人告诉我们坐错车了。

应该赶紧下车,坐旁边那辆去往石洞的班车。

只是因为,他听到我们说要去看瀑布。

回来我查了一下资料,

天柱好象最出名的瀑布,就是石洞瀑布。

高60丈,因此又名石洞60丈瀑布。

我们要去探寻木杉瀑布群。

看起来,的确,

有点剑走偏锋了。

告诉我们坐错车的人,

等听清楚,我们要去的目的地。

更来劲了。

喋喋不休介绍起当地情况。

看起来,他对于这个瀑布群,是非常非常的熟悉。

本来,我们到了木杉村还要费功夫找向导。

现在,在天柱,

上天已经把向导,送到了我们的面前。

这人,姓罗,名国成。

国家有他,事事必成。

很豪迈的名字。

时刻表上的发车时间是正确的,

不正确的,好象是票价。

从天柱出发到高酿,5元一人。

而不是表上所写的2.9元人民币。

一路和小罗交流沟通下来,

发现他,也是个旅行爱好者。

其实,他不仅仅对于木杉很熟悉。

对于整个黔东南,

甚至于整个贵州,都了若指掌。

本身爱好旅行,外加熟悉当地情况。

看来,我们是找对人了。

车,并没有停进高酿汽车站,

而是在镇中心的三岔路口把所有乘客放下。

这就算到目的地了。

说实话,这个镇上有没有汽车站,我都表示怀疑。

一旁候在路边,摩托车拉客的当地人,看到我们,直冲我们喊到:

是不是去60丈瀑布的?

下意识地摆手,说不是的。

现在才明白,

原来当时这些人,

问的依旧还是我们去不去石洞瀑布?

小罗说他要把随身带的东西送到他朋友家里。

这也是,他此行来高酿的目的。

还问我们要不要寄点东西在他朋友家里。

好轻装上阵。

只有陆姐,把她随身的摄影包扔下了。

事后才知道,进了木杉村之后的路会如此难走。

我们就不会如此自傲。

大可把所有能放下的东西,

全部留在高酿。

雨,越下越密。

一早从镇远起程时,天色就有点阴暗。

之前,也下过一点小雨,

只是一会的时间,就停了。

还庆幸大家的运气,都非常好。

现在看来,恐怕,是大家一厢情愿。

下雨,瀑布固然壮观。

不过,再好走的路,

也会变得难走。

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小罗回来了。

当时的我们,在路边的杂货店躲雨。

既然请他做我们此行的向导,

有些话,必须在动身之前,说说清楚。

先是谈了行程安排。

我们拿到的资料,只是停留在表面。

小罗再详细说说,

更加具体。

另外,他提及,你们只留出半天时间,去石洞瀑布,还有可能。

想去木杉瀑布群,绝对不可能。

他最初提出的方案,是把木杉瀑布群,和石洞瀑布连在一起游览。

安排非常合理。

不过时间,对于我们而言,可能性几乎是零。

要足足两天时间。

这样的话,后面的安排,估计全部,要推倒重来。

退而求次之。

小罗再给我们一套方案,先到木杉村,

看一线天瀑布。

明天一早从平场离开,中午回到高酿。

然后再继续你们的行程。

这样的安排,毫无疑问,就是要舍弃隆里。

不过,后面的行程,基本不会因此受什么影响。

隆里,无非就是一古镇。

征求大家意见。

大家的意见,这时倒是出奇的一致。

不去隆里。

看起来,大家对于神秘原始的木杉瀑布群,都非常的期待。

再谈谈费用问题。

最终谈妥,四个人,总共每天支付给小罗50元人民币。

两天共计100元。

高酿到木杉村的路,非常不好走。

难走的原因,

并不是因为黔东南常见的山路盘旋。

而是在于路的不平整。

非常不平整。

象搓衣板样的路,要颠簸将近一小时。

等于一路享受了免费的按摩。

舒筋活血。

坐在后排有位老兄,

不知道什么时候,也加入到我们聊天行列中。

说的是当地普通话。

十句话当中,

勉勉强强能够听懂二三句。

剩下的,就要依靠小罗的帮忙翻译。

他话中的意思,

木杉瀑布群,很少有人涉足。

最近一批,就他看到的,比我们还要年轻几许。

不过,这也是大半年之前的事了。

让我们对于这次的行程,愈发值得期待。

越原始越是无人踏足的地方,

风景,毫无疑问,越是漂亮。

车停木杉卫生院门口,

所有的人,几乎全都下车了。

这时才注意,

原来过道上堆放的货物,几乎都是药品。

小罗示意大家不要动。

等货卸完,还要再往前开一段,

我们再下车。

其实所谓的一段,

车开开,也就是10分钟左右的时间。

真要走走,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下车,只有五人。

其实本质上依旧还是四人,

只不过这次多了小罗。

下雨天,路不好走,

我们是有心理准备。

不过等车停,脚踏实地之后,

才发现,这路已经谈不上好不好走了。

这还是路吗?

本身的土路,下雨天,让它成为了泥路。

外加车辆碾压,牛的踩踏,

一时之间,让我们感觉无从下脚。

这样的路,最近一次,

还是几年之前在阳朔石头城徒步时,

亲身经历过。

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看看自己,还有小唐脚上低帮的徒步鞋,

发现陆姐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先知者了。

四人中,只有她穿的是高帮登山鞋。

最让我担心的是小蓓。

她穿的是很普通的旅游鞋。

在这样的路面状况上行走,

真让人替她捏把汗。

希望到时能看到杂货店,

有卖解放鞋,好买双让她换上。

旅游鞋,用在这样恶劣的路面环境下,

太勉为其难了。

没走多久,小罗不见了身影。

同时消失的,还有小唐。

过了好一会,才见他们的身影。

跟随他们回来的,还有一个当地人。

怎么回事?

一打听,才知道,

原来小罗是去借砍刀了。

小唐是没事去湊个热闹。

借砍刀?

只知道这烂路难走,还要爬山涉水,难不成,到时还要披荆斩棘?

这未免也太刺激了吧。

是啊?你们不知道吗?

小罗的话,透着几分轻松。

我们是不知道。

原来他一直以为我们知道,去看个瀑布群,不是走走平路那么简单的。

那当地人,又是怎么回事?

那是我找来了,估计到时路难走,

由他拿着砍刀开路,

我也好分身照顾其他人。

再说你们这里女孩子,也不算少。

小罗的话,不是没有道理。

只是大家心中,

有着几许不快。

当时在高酿,你怎么不说,

还要再另找一个当地人?

到了现在只能进不能退的时候,

你突然多弄一个人过来,

这不是摆明要多收钱吗?

不过,小罗说话,有时候大喘气。

当陆姐准备问他,

那这个当地人怎么算钱时。

他下一句话,

倒是让所有人,哑口无言。

今天本给我的50元,给这个当地人就行!

他的意思,在高酿,在车上,

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去木杉瀑布群,

他的身份,其实和我们是有点类似的,也只不过一普通游客。

区别在于我们是外地游客,他是本地游客。

至于我们认为他是向导,那也只是我们认为。

他一直说,大家能认识是缘分,

我这个人也喜欢玩,

关键大家玩得关心,最重要。

我对这里情况熟悉,顺便可以给你们带带路。

钱给多给少,没什么关系。

大话,人人能说。

等我们离开木杉,才知道,

原来,小罗所说的一切,全都是大实话。

小罗找来的这个当地人,姓刘。

刘大叔。

话不是很多的一个当地人。

他在最前开路,

小罗混在队伍中间,有什么情况,好随时照应。

自知自己的体力并不是很强,耐力还算马马虎虎。

于是,很自觉地站在队伍最后面。

负责收队。

雨,还是浠浠沥沥在下。

烂路,愈发的泥泞。

不过,这样的烂路,没走多久,就到终点了。

上山了!

路,依旧还是那么的烂。

脚踩这样的烂路,还要翻山越岭。

外加背上的大包。

真是让人头大。

甚至于好几次下山时,都有点收不住脚的感觉。

这样的路,最好的装备恐怕,

就是全身披上盔甲,外加头上戴顶钢盔。

下山时,抱着头,往下滚,就是了。

刘大叔看出我们的步履蹒跚。

用手里的砍刀,削了四根拐杖给我们。

拿路边树枝做的拐杖。

聊胜于无。

在有些坡度比较大的地方,

下山时,依旧,还是要让刘大叔,或者小罗,搭把手。

早知道,就把我平时用惯的登山杖带上。

也许,就不会搞得这样狼狈。

到现在,还是没有搞明白,

当地人的平衡力,为什么如此好。

刘大叔,脚上穿的是很普通的雨鞋,身上披的是雨披。

小罗,更是牛,穿旅游鞋,手撑雨伞,

依旧,还是健步如飞。

感觉象是脚上长了吸盘。

小蓓的话,不无道理。

这些人,从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

也许吧。

前行的路到了终点。

往右拐的路,出现了台阶。

这时,能看见台阶路,

自然是高兴得没话说。

刘大叔不知去了哪里?

刚想往右走。

这时听见最前面的小罗,传来的喊声。

不要往右走!

没有前行的路,有的只是右边那条台阶路。

不往右走,还能往哪走?

大家朝左拐,往下走!

小罗的话,说得很清楚。

我也听得很明白。

之前,一路翻山越岭,

走的也并不是什么阳关大道。

不过,好歹,当地人经常走进走出。

因此,还能看出路的痕迹。

刘大叔在前拿砍刀开路,无非,就是把这样的小径相对加宽。

好让我们行走方便。

现如今,朝左望望,

根本就没有路的踪迹可寻。

放眼望去,芒芒大森林一片。

按照小蓓的说法,

我们即将步入亚马逊丛林!

安静下来,就听见唰唰声从不远处传来。

不用说,那是刘大叔在砍刀开路。

小罗让我们等等在下去。

在这样没路的情况下,

硬是要开出一条路。

花费的功夫,还有时间,自然不少。

离一线天瀑布越来越近,

路,已经不能用刺激来形容。

最恰当的形容词,应该是过火。

过度的火爆。

总算可以下去了。

还好,坡度不算太大。

走在铺满残枝落叶的路上,

比起之前泥泞的山路,

反倒是让人,更有能踩实的感觉。

瀑布喘急的水流声,

好象越来越听得清楚了。

不禁让人加快了脚步前行。

一眼望不头的丛林,刚下去时,

还担心,万一失足,就不知会滚到哪去。

能不能找回全尸,估计还要看个人的人品。

等到真正步入其中,

之前的担心,已抛到九霄云外。

万一没收住脚,顺势滚下时,

那些本来阻挡视线,碍手碍脚的树枝,

会成为救命稻草。

人的求生本能反应。

我在徽青古道穿越时,亲身经历体验过。

休息休整一下。

在茂密的丛林中,有这样一块平地,

可以让我们五人休整一下。

感觉很不平常。

雨一直没有停过。

想找块干净的地方坐会,根本没有可能。

刘大叔,依旧在拿砍刀在前开路。

这次的休整时间很长。

看看当时拍回来的视频。

个个都是谈笑风生。

现在想来,当时的我们,人人都很乐观开朗。

休整时间长,

是因为接下来的路比起之前,还要难走。

刘大叔开路花费的功夫更大。

小罗让我们每个人把身上所有的包包都放下,

除了相机之外。

还有手上拿的拐杖,

也扔在这里吧。

拐杖在接下来的行程中,的确没有任何用处。

这时候,最需要的是手套。

继续行程后,迎面就要下一个陡坡。

将近60,70度的陡坡。

要命的是,过了陡坡后,路是拐向右边的。

这就意味着,下陡坡如果收不住脚的话,

那后果就是直接自由落体,

滚向茫茫丛林中。

小罗这时充当了指导员的身份。

告诉大家,过了这个陡坡后,

再转三个弯,就可以看到大家期盼已久的一线天瀑布了。

这好比是给每个人打了一剂强心针。

非常有效果。

不过这也只是有效果而已。

路,还是要靠人走出了的。

走在最前的陆姐,试了往下爬了两步,马上又退回来了。

下雨天,这里的路太湿滑泥泞了。

这倒是,没有了落叶之类的铺地,的确很容易失足。

好在刘大叔回来了。

可能在下面等的时间太长,有点焦急。

回来看看,这里到底怎么回事?

救星出现了。

于是乎,下面刘大叔拉,上面小罗拉,

每个人都象一个超级大包裹,慢慢地往下挪。

可惜了,当时没有人,记得拍下视频。

很珍贵的一段回忆。

最终,每个人,还是有惊无险地下来了。

不过,这只是热身。

接下来,还有三个转弯,更加地难走。

一边是山崖,一边是悬崖。

刘大叔开出的路,只能称之为羊肠小道。

有些路段,

几乎就是在丛林中穿梭。

小罗不时提醒大家,尽量靠里走。

天色渐暗。

晚上6点20分,一线天瀑布,终于展现在了大家面前。

不过,有点让人吐血的是,

我们来的地方,

竟然是一线天瀑布的源头。

常人观看瀑布,

最喜欢,是从下往上看。

这样能看出它的雄伟,感受它的气势。

可我们倒是反其道而行之。

为了看瀑布,走的路不寻常。

到最后,连观瀑的角度,也和常人不一样。

想想,也着实,

是件有趣的事情。

每个人忙着拍照。

逗留了将近半小时之后,

小罗提醒大家,可以走了。

再不走,天色暗下来之后,

山路,会更加的难走。

说得很有道理。

好吧,再看一眼,走吧。

按照原先的计划,

今晚应该住在跳洞苗寨。

回到平地之后,拿回背包还有拐杖。

小罗和我们商量一下。

今天我们就不去跳洞了。

太远了,天完全暗下来之后,估计都走不到。

这样太危险了!

说得在理。

不过,不去跳洞,今晚总要找个村落,解决睡觉吃饭事宜吧。

小罗决定带我们去另一处村落投宿。

那个苗寨,叫德寨。

很特别的寨名。

依旧还要上山下山。

等再次看到平地,竟然发现,

前面没有路了。

有的,只是一大片水稻田。

由于持续下雨的缘故,水稻田的积水,非常的深。

刘大叔探路回来。

告诉我们,没办法了,大家尽量靠边走。

他口中所说的靠边走,就是让我们往水稻田旁的淤泥地行走。

只有一个脚的宽度。

大家自求多福吧。

最终的结果,

每个人的鞋,或多或少,都进水了。

这是最后的磨难。

之后的路,都是平路。

在天快要完全暗下来时,

我们终于见到了不远处传说中的德寨。

刘大叔的使命到此已经完成了。

他也要回了。

分手时,给了他60元,多给了10元。

感谢他一路上对每个人的照顾。

德寨已经近在咫尺。

不过,还不能马上与它亲密接触。

走在最前的小罗,

折回来告诉我们,

前面有点高度的庄稼地,

由于雨水的浸泡,非常松软,根本不可能翻越。

大家再绕点路吧。

感觉一行五人,

就象当年的日本鬼子,

趁黑摸进老百姓的村落。

等进了德寨,

发现有件事要人老命了。

这里家家都是漆黑一片。

知道农村的人晚上睡觉睡得早。

不过现在,看看手表,不过是晚上8点。

这个村落,难不成不通电?

要是这样的话,

在高酿的杂货店,

买几根蜡烛带上,也花不了多少钱。

担心是多虑的。

敲开第一户人家的门。

随着开门,灯,也随之亮起来。

看起来,不是这里的电费价格偏高,

就是这里的生活水平偏低。

估计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小罗用当地话和开门的当地人交流。

然后再翻译成普通话告诉我们交流的结果。

同是中国人,说话怎么会这么费劲。

住他们家,自然没有问题。

不过他们家没有多余的被褥提供给我们。

下次再来黔东南,睡袋,

也要成为标准装备之一了。

谢谢他的好意,我们再问问看别家吧。

很少有外乡人进来。

一旁的两只小狗,

看见我们的到来,跑前跑后,非常开心。

我们这里也有很开心的,那就是小蓓。

对于这两只憨态可鞠的小狗,爱不释手。

如果我们住在这家。

明天一早离开时,

主人事后会发现,随着我们的离去,小狗也会消失。

两只都没了。

小罗让我们在这里休整一会。

他再去上面问问,看看有没有落脚地。

趁这功夫,把包里的手电,头灯找出来。

天已经完全暗下来了。

没过多久,回来了。

带回了好消息。

有户人家,肯收留我们。

被褥床基本生活品一应俱全。

肯收留我们留宿的我家,只有一位男性当地人。

姓刘,我们估且,也只能称他为刘大叔。

看起来,刘姓,是这里的大姓。

听小罗介绍,

所谓的木杉村,只是一个统称。

这里的村村落落,都有自己的名字。

不过,都隶属于木杉村的范畴。

所以,如果称德寨为木杉村,

也没有错。

刘大叔是帮人看房子的。

房子的主人,是村里的一对年轻夫妻。

外出打工勤劳致富去了。

房子很大,上下两层。

不过,有床能让人躺下的,只有两间。

小罗今晚还要另找他处。

不过,看起来,他和村里每个人都很熟。

要找户人家睡觉,

问题不大。

见到我们的到来,

刘大叔,也很开心。

亲历过生死考验,靠着大家团结一致,互帮互助,

从木杉卫生院走到这里。

所有人,

现在想着如果能搞到个猪头,再弄些香烛。

义结金兰,

也是可以考虑的。

不过刘大叔这边,猪头是没有的。

有的只是腊肉。

喜欢驴行,喜欢户外的,

基本上动手能力,都比较强。

一顿忙活之后,香喷喷的蕨菜炒腊肉,出锅了。

就着米饭,晚饭虽说简单,

不过是这次黔东南行,

吃得最香,也是最开心的一顿。

这时,想起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

说是有位老兄,信基督。

有天村里发洪水了,他一看,跑是跑不了。

赶紧上房顶了吧。

没过一会,来了一船,船上的人冲着他喊,我给你绳子,赶紧爬下来,我带你离开。

不需要,耶稣会来救我的!

之后,水位越涨越高,有人扔来木头,甚至还有直升机经过,说要带他离开。

可这位老兄的话,就一句:

不需要,耶稣会来救我的!

等到水完全淹上房顶,这位老兄无处可逃,淹死了。

死后,如愿见到了耶稣。

上来就一顿抱怨。

我这么信你,你怎么不来救我!

耶稣就回了一句,那位老兄彻底无语。

我不是来救你了吗?那划船,那扔木头的,还有那开直升机的,不都是我派来的吗!

从天柱到高酿,上天也是给了我们好几次机会,

可以更改自己当初的决定,

弃木杉瀑布群,转往石洞瀑布。

可最终我们,

还是义无返顾地投入了木杉的怀抱。

结局,当然没有上边老兄,那样的悲惨。

沿途所经历的一切,

让我们有了份意外收获的惊喜。

这段回忆,

可以让我们回味很久很久。

甚至于可以用一生去珍藏。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491-r1279366-journals.html258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