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2009.9.26-2009.10.5西藏拉萨、日喀则、珠峰10日游记之二(拉萨布达拉宫篇) |
[游记]2009.9.26-2009.10.5西藏拉萨、日喀则、珠峰10日游记之二(拉萨布达拉宫篇) |
2010-05-13ctrip.com |
2009.9.26-2009.10.5西藏拉萨、日喀则、珠峰10日游记之二(拉萨布达拉宫篇) D3、9/28 拉萨 (布达拉宫—色拉寺—布达拉宫广场) 我们参观布达拉宫的时间是上午10点,怕人多在9点40分就到了广场,和grace会合后,从布达拉宫正门进入,凭购票凭证,先接受安检,所有易燃易爆、管制枪支、刀具(包括指甲钳等有可能撬下布达拉宫内任何一块宝石的小工具)都不能携带进入,汗!然后再核对身份证号,通过安检后进入宫墙,由上山阶梯步行到布达拉宫白宫的门口的购票处,凭购票证换购真正的布达拉宫门票。(为控制游人数量,2006年开始限制每日游客为2300人,其中1600张提供给旅行社,700张提供给散客。散客参观,需提前到布达拉宫排队,每天下午5时后预售次日以后门票,每人限买4张,必须提前一天排队领取购票凭证,而且必须提供身份证号码,根据排队的先后,购票证上标明次日的参观时间,在布达拉宫的正大门持身份证购买门票进入,次日凭购票凭证才能购票参观。) 进去后先后参观了白宫和红宫,历时2小时左右,蹭导游,白宫起居,红宫办公,整个过程中随时可以看见藏民诚拜佛,给佛前的酥油灯加酥油。此外金顶不能上,珍宝馆藏货不多,不去也罢,还能省10元的。 公元631年布达拉宫由吐蕃松赞干布兴建。当时修建的宫殿有999间,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间,后因雷击和战乱受严重破坏。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由第司索郎绕登主持,重建布达拉宫“白宫”及宫墙城门角楼等,并把政权机构由哲蚌寺迁来。1690年,第司桑杰嘉措为五世达赖喇嘛修建灵塔,扩建了“红宫”。1693年工程竣工。以后历世达赖喇嘛增建了5个金顶和一些附属建筑。特别是1936年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建成后,形成了布达拉宫今日的规模。主体建筑分白宫和红宫,主楼十三层,高115.7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组成。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 布达拉宫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 宫宇叠砌,迂回曲折,同山体有机地融合,这是布达拉宫给人最为直接的感受。其外观有13层,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整体建筑主要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部分),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及西部白色的僧房(为达赖喇嘛服务的亲信喇嘛居住)组成。在红宫前还有一片白色的墙面为晒佛台,这是每当佛教节庆之日,用以悬挂大幅佛像的地方。 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地,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一般由山脚无字石碑起,经曲折石铺斜坡路,直至绘有四大金刚巨幅壁画的东大门,并由此通过厚达4米的宫墙隧道进入大殿。 在半山腰上,有一处约1600平方米的平台,这是历代达赖观赏歌舞的场所,名为“德阳厦”。由此扶梯而上经达松格廓廊道,便到了白宫最大的宫殿东大殿。有史料记载,自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以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赖起,达赖转世都须得到中央政府正式册封,并由驻藏大臣为其主持坐床,亲政等仪式。此处就是历代达赖兴行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 白宫,是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高七层。位于第四层中央的东有寂圆满大殿(措庆夏司西平措),是布达拉宫白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17平方米,这里是达赖喇嘛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动场所。第五、六两层是摄政办公和生活用房等。最高处第七层两套达赖拉喇嘛冬季的起居宫,由于这里终日阳光普照,故称东、西日光殿。 红宫是达赖的灵塔殿及各类佛堂。共有灵塔8座,其中五世达赖的是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据记载仅镶包这一灵塔所用的黄金就达11.9万两之多,并且经过处理的达赖遗体就保存在塔体内。西大殿是五世达赖灵塔殿的享堂,它是红宫内最大的宫殿。殿内除乾隆御赐“涌莲初地”匾额外,还保存有康熙皇帝所赐大型锦绣幔帐一对,此为布达拉宫内的稀世珍品。传说康熙皇帝为了织造这对幔帐,曾专门建造了工场,并费工一年才得以织成。从西大殿上楼经画廊就到了曲结竹普(即松赞干布修法洞),这座公元七世纪的建筑是布达拉宫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里面保存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其大臣的塑像。红宫内的最高宫殿名叫萨松朗杰(意为胜三界),其内供奉有清乾隆皇帝画像和“万岁”牌位。大约自七世达赖格桑嘉措起,各世达赖每年藏历正月初三凌晨都要来此向皇帝牌位朝拜,以此表明他们对皇帝的臣属关系。 在布达拉宫里参观的时候,有很多藏民信徒在朝拜(据说他们只需花三元门票钱,且毋需预约),他们虔诚地在酥油灯上加上他们自带的酥油,或者在佛像前放上一些纸币(通常时候是一角人民币,毕竟经济条件所限)。 整个布达拉宫的参观时间在2个小时左右,经过后山的下山路,出口就在西门。 中午在宇拓路青年路口的电影城二楼吃尼泊尔餐—咖喱鸡饭,25元/份,味道还算不错。午饭时两位小姐说起,昨晚蹄花虾吃多了,肠胃非常不舒服,一个晚上没消停,对于我下午去色拉寺看辩经的提议,应者寥寥,只有grace愿意同往。 下午3点,vivi说也要去,于是和grace会合后去打车(20元)去色拉寺。门票55元/人。 “色拉”在藏语里是野玫瑰的意思。传说山下修寺时这里长满了野玫瑰,色拉寺因此得名。该寺由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委派其八大弟子之一的释迦也失,于明代永乐十七年(1419年)兴建。释迦益西曾代表宗喀巴大师到南京朝觐永乐皇帝,被封为“妙觉园通慧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赐给印诰,并颁赐大量经书、佛像、僧衣、法杖、绸缎和金银,这些成为了他修建色拉寺的资粮。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3个僧院(麦札仓、吉札仓、阿巴札仓)及29个康村等,占地约11万平方米。(“措钦”、“札仓”、“康村”,是密宗寺院组织结构。措钦是集会殿,是寺院的正殿,也是整个寺院的活动中心。措钦大殿内有4个拉康,即佛殿,是供奉佛像,经书和僧侣集会的场所;措钦以下的组织叫札仓,即僧院,是僧侣学习佛经的场所;再下便是康村,是寺院最基层的组织,僧侣食宿和起居作息之处。) 色拉寺周围柳林处处,流水淙淙,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讲经说法之地,有许多僧尼小寺环绕其间,寺东和寺南有普布觉寺、米琼热尼库寺、贡巴萨寺、帕奔岗寺、扎西曲林寺、曲桑寺、嘎丽尼姑寺;寺后还有珠康日却、色拉却顶寺等等。 拉萨的天葬台就在色拉寺北后的山上,如果有缘的话,一大早可能有机会看到天葬,不过上天葬台的路非常艰辛。而且为了尊重当地老百姓的风俗,西藏政府是不允许旅行者看天葬的,有可能你费了很大的力气爬到那里却受到阻止,甚至会出一些意外,建议驴友要慎重考虑。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看辩经,作为拉萨三大寺庙之一,色拉寺可能不如哲蚌寺宏大多彩,但这里的辩经活动绝对是非常有特色的。 据网上说辨经在3点半开始,我们到那里已经4点多了,于是三步两跑朝辨经园赶去。 辩经园就在通往正门通道的北端,可以随意观看。进门一看,只见辩经场一大堆喇嘛围坐着一起在诵经,语调激扬顿挫。 很多中外游客围在喇嘛们的外面,相机的“咔嚓”声甚至个别游人很不礼貌的为拍照的侵扰时有发生,但喇嘛们好像已经习惯了,依旧抑扬顿挫的背诵着经文。 诵经一直持续着,期间已经有一大半的游人陆陆续续散去,到5点半左右,喇嘛们分小组正式开始辩经。辩经—即众喇嘛间就修行心得当众辩论,是一种佛学知识的讨论,也可以说是喇嘛们的一种学习方式。辨经,除了言语要犀利还要加上些手势动作,以加强棒喝的效果。这是一种富于挑战性的辩论,双方唇枪舌剑,言词激烈,辩论者往往借助于各种手势来增强辩论的力度,他们或击掌催促对方尽快回答问题,或拉动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来战胜对方。辩论场上的热烈气氛使游人也深受感染,相比热烈的辨经场面,我个人认为听喇嘛们诵经其实更有感觉,雄浑的嗓音诵读着奥妙无穷的经文,虽然听不懂他们诵读的经文内容,但是在那个时刻,感觉自己的心灵在被进行着净化和洗涤。 出色拉寺正巧遇到有藏民开的小面包车,进市区每人2元,vivi和grace各自忙自己的事情。自己一个人下车后在布达拉宫旁的邮局买了明信片,盖纪念戳足足盖了45分钟。 回宾馆时Scarlett已经休息好了,还是在“玉包子”解决了晚餐,然后去旁边的超市买了一些吃的,信步走到布宫广场兴致勃勃去拍夜景。广场有巡警,也有便衣在巡逻,我们把东西放在地上拍照时,被他们过来进行了制止,无奈之下背着背包提着购物袋拍照,玩了一把高难度。 (布达拉宫外景) (布达拉宫参观入口) (色拉寺) (辩经) (诵经) |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36-r1288602-journals.html2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