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世博之城市最佳实践区+欧洲区参观 |
[游记]世博之城市最佳实践区+欧洲区参观 |
2010-06-01ctrip.com |
这是我第三次去世博了。第一次是420首天试运行去的,很多馆没开,到处很混乱,只看了馆的外部建筑和浦西的一些企业馆。第二次是51开幕第一天去的,没方向地走马观花,闲逛到晚上,主要看了亚洲区的一些国家。 这几天听说观博人数上升,工作天都达到30万+。想到6月大礼包开始使用和此后的暑假高峰,所以计划在5月再去参观一次。也听说了冷热场馆联动的事情,加上第二次错时观看的经验,所以这次先做了功课,计划先去浦西E片区的城市案例馆,在浦西磨上大半天后再到浦东。 上午10点左右照例来到浦东高科西路的5号门,游客大约排到蛇行区的蛇尾,不到半小时就经安检进入了园区。进园后我们直奔世博大道线的车站,打算坐到白莲泾后换轮渡去浦西。途径沙特馆时,看到人山人海的队伍,前面工作人员举着牌子扯着嗓子喊沙特馆排队已超过八小时,可见沙特馆的人气之高,不过,花上整天耗在排队上实在不值得。 过江后,我们来到E片区的城市案例联合馆的3号馆,先看了鹿特丹的活水城市和圣保罗的案例,鹿特丹主要介绍了城市利用雨水和水循环的经验,圣保罗的布展比较有特色,采用报纸、书架等形式暗喻知识和信息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此后看了德国的杜塞儿多夫和意大利的博洛尼亚比较普通,博洛尼亚馆内的那部黄色的兰波基尼跑车很抢眼。上二楼来到深圳案例馆,介绍的是深圳大芬村的案例,大芬是一个油画村,众多外来的画家在此集聚,馆内通过多种形式表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艺术成就和理想,有一面用颜料、画布、画笔、调色板等装饰成的墙,并透过墙上的小窗可以看到大芬村居民的创作表现和生活感悟,画画既是大芬村村民物质的基础,又是精神的寄托。来到首尔案例馆,以观影和参与为主。台上大屏幕放着金泰熙的一部影片,片中有首尔经典的景点,台下很多人在排队拍照。一列是和韩国明星和首尔风光的背景合影,有三位明星可以选择:rain,李俊基,宋慧乔;另一列是拍油画效果的大头照,结束还可以填表参加首尔旅游抽奖,很是热闹。 出来后就去创意大厨房吃饭,里面汇集的是各国美食,我们点了土耳其烤肉、台湾米线和猪排饭,总共80RMB不到,推荐这里的土耳其烤牛肉串,肉质嫩而香,这个餐厅有盖章送小礼品的活动。补充能量后又有了动力,排队参观旁边的城市未来馆,这个建筑是由原来的南市发电厂的厂房改建的,里面展示的是城市发展的历程和未来。场地很大,不过,观后我们觉得很失望,内容空而泛,既然主体是城市未来,应该表现的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场景,比如生活方式、城市格局、高科技的运用等等,可做的文章应该很多,但是实际展出的都是些抽象或概念性的东西,表现的手法又太传统和单一,就是些投影、雕塑、灯光等。 出来后我们过了天桥回到城市最佳实践区。首先浏览了另一个案例联合馆,其中印象最好的是利物浦馆,这也是我们觉得是在用心做的案例馆之一,到了馆内先介绍了利物浦这个城市的名片——利物浦足球队和披头士乐队,投影机里的老外导游作了风趣的介绍后大家可以玩一个托船的互动游戏,然后去看3D电影,内容讲的是利物浦和上海作为姐妹城市的渊源,看了后觉得利物浦和上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后可以参加罚点球、太古达人、模拟乘机等互动小游戏,如果你做过小调查后还可以获得一枚限量版的纪念徽章。联合馆内的香港案例馆很小,没什么内容,但进出馆或玩游戏都要刷电子手带,从管理上可以看出港人的规范和严谨。威尼斯和印度的一个什么城市馆纯粹就是充数,没有可看点。作为中国的代表——杭州和苏州馆的布展很有中国的民风特色,小桥流水、白墙黑瓦,杭州的茶艺雕塑,苏州的扇子装饰都很有味道,参观杭州馆后不要忘记领旅游消费券。 看过联合馆后,就去参观独立案例馆区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法国的阿尔萨斯馆,建筑立面很新颖,由玻璃水幕墙、垂直绿化组成,馆门口有一个开满鲜花的花圃,进馆后还有水池、水车,很有田园特色,欧洲的小城也许就是这样的吧。阿尔萨斯旁是澳门的德成按,德成按是澳门当地的一座老当铺,后来得到保护和改建,这里是按原形一比一复制的,导览员介绍了当铺的房间和摆设的功能布局,以及德成按与金庸的渊源,观后感觉象是看旅游景点,没有表现城市的主题。出来后看到一幢建筑很有中国乡村的特色的案例馆,这就是宁波滕头馆,这说的是一个乡村城市的案例,门口种着一片水稻田,建筑的青砖黑瓦据说都是从当地运来的,参观步道的顶上有一盏盏感应器,表现了中国的一个个节气,当人经过时感应器能发出该节气特有的声响,到了顶层是水雾、水稻田和菜花田,蝴蝶在其间飞舞,这既是乡村中的城市,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听介绍,滕头原来是宁波的一个贫困村,后来经过村民多年的辛勤打拼后脱贫致富,所以,馆内特地辟出一个地方介绍这些村民代表的贡献,通过这种形式表达对创造者的尊敬。我觉得滕头馆展现关于城市的主体非常好:一是城市需要与自然和谐共存发展;二是普通民众是城市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基础。与滕头馆相邻的是西安馆,馆体就是大明宫的复制,虽然外表很宏伟,但是里面展示的内容很少很空,唯一获得的信息就是大明宫遗址公园即将于今年底开园。加拿大的温哥华馆里面介绍了温哥华在利用木材推动城市生活的展示,有厨房、卫生等生活设施的展示,你还可以在2010温哥华冬奥会的领奖台照相留念。丹麦的案例馆是一户外场所,它的主题就是“改变出行方式,推动城市发展”,你可以在这里戴着头盔、骑山地车沿跑道转一圈,简单直观,实在新颖,身体力行地体验绿色出行对环境保护和城市发展的贡献。旁边的西班牙马德里馆展示的是住宅与城市的关系,主要介绍了西班牙在样式、材料、户型等方面的住宅建设经验,比较专业,门口的广场有西班牙斗牛舞表演,累了可以坐着看一会儿。英国伦敦馆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案例,它的主题是零碳馆,首层是通过英国特产的精美瓷器表现了碳排放对环境和物种的破坏,二层主题是“打开伦敦”,通过一个个打开的旅行箱展现伦敦这个城市的特色,以及在环境整治、废物循环利用等可持续发展上的贡献,最后参观者进入一个零碳建筑,这个建筑没有碳排放,通过顶层的风车、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立面上的垂直绿化获得清洁能源,节能减排、水体循环利用等,馆内还有英国人利用各种废弃材料制作的沙发,据说此馆在世博会后将被保留。我们其后参观的“沪上生态家”也是和伦敦馆相似的案例,也是以科技、生态、环保为主题,反映了未来上海城市生活的模式。独立案例区的中心广场也做成了一个户外案例场馆,这就是成都的活水公园案例,由亭台水榭、花草树木等搭建了一个活水公园。我们在城市最佳实践区最后看的一个场馆是沙特麦加的帐篷城,帐篷城是一个特殊而有趣的案例,因为麦加是伊斯兰教朝圣的圣地,在朝圣节期间全世界约有300万的伊斯兰教徒都要前往,面对突增的大量人口,要解决这些人的起居,当地建了6万顶帐篷,每顶帐篷可以容50个人居住,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帐篷城,并在旁边建有一个世界最大的水库提供生活用水,朝圣期间,通过高速铁路在麦加与其他城市间建立了高速大容量的客运连接,据说技术是由中国提供的。这次上海展示的麦加案例馆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搬来了18座帐篷。馆内展示的形式很简单,只有照片和简单的模型,但是看了以后还是很有启发,这个案例很有参考意义,它是面对短期人口大量涌入后的生活安置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城市最佳实践区充分体现了本次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很多场馆很有看点,抱着着认真研究,深入思考的态度,一天时间还不一定够。我想,与其白天花大量时间在浦东的“热门馆”前排队,还不如静下心在这里慢慢走,细细看,抛却嘈杂的人群、摆脱无尽的等候,你会感觉收获更多,更有价值。 匆匆地吃过晚饭后,我们坐轮渡又回到了浦东园区,此时已是晚上7点半,天已黑了。我们直奔欧洲馆片区,按照原有的打算想充分利用时间差好好地参观几个热门馆。看到法国馆门前的长龙队伍移动比较快,我们就先去法国馆。大约排了一刻钟左右进入场馆,法国馆内的空间很开阔很通透,底层是一些绿化、庭院造型(法国的庭园是世界闻名的),另一半是法属大溪地的旅游推广区,中心广场空着可以做大型活动。上了展馆二层,一路是反映法国城市和生活的影片放映墙、制作法国大餐的厨房实况录象等,而后进入了一个有意思的地方——香水品味区,是在一个个打开的柱形体内放置了不同香水的香味,你可以进入品香闻味,细看原来柱体中包了一层香水纸;另一个有趣的地方是机器人展示区,在一排玻璃橱窗内有七、八个小型机器人,在接收感应后能做出敬礼、下蹲、行走等各种动作。法国馆内的镇馆之宝当属罗丹的《青铜时代》雕塑,米勒的《晚钟》、塞尚的《咖啡壶边的女人》等六幅名画,据说这几件国宝的保险金额达十几亿欧元,所以,展示的LV与这些艺术珍品而言就微不足道了。美食、香水、艺术、科技这几个要素充分展示了法兰西这个国家的精髓。 西班牙馆也是我们一直心仪的,西班牙的人文艺术独树一帜。场馆的外形象个大篮子,到了晚上篮体中透着蒙胧的光,更有别样的味道。进了馆是一段IMAX影片,抽象的内容,音效和图像很震撼逼真,一个西班牙女郎先伏身,后随乐而动,跳了一段西班牙经典的弗拉门戈舞蹈。雷声、鼓点、宇宙、舞蹈由静而动的转换等,这些影像、音效、舞姿等表现和完美配合,似乎说的是天、地、人的和谐统一,人随天地而生、而动,人又改变世界,融为一体。西班牙馆的镇馆之宝是一个近十米高的坐着的娃娃,它会随参观者的动作、呼喊而微笑、摇头、眨眼等,这寓意了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推动未来社会和城市发展的力量。 比利时和欧盟同属一个馆,也许布鲁塞尔即是比利时的首都,也是欧盟的首都吧。比利时馆集中展现了比利时的两大特色:钻石和巧克力。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是世界最大的钻石交易中心,馆内展示了许多漂亮的钻饰,特别是几颗大克拉的钻石闪亮夺目。比利时的巧克力也是世界闻名,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刚出炉的正宗比利时巧克力。当然,比利时馆也有它的镇馆之宝——撒尿小童,你可以在这个可爱的小童雕塑前留影。 英国馆是一个貌似蒲公英的奇特建筑,长满触须,进馆的通道上装有声控的照明灯,只要来到灯下大喊,灯就会被点亮,并把涟漪般的光影投射到地面。进馆细看,蒲公英触须原来是一根根压克力管,每根管子内藏着一颗植物种子,所以也叫做“种子圣殿”。 当几万根晶莹剔透的管子展现在你面前时,仿佛进入了一个水晶雕凿的宫殿,璀璨夺目。而当你凝神细看时,管内的种子形态各异,无一重复,无论远观还是近赏,只能用一个词表达——震撼。从圣殿出来后,沿路展示了一些种子发芽后长成的植物,最后来到一块宽阔的草坪广场,在这里吹吹晚风,赏赏夜景,一定是不错的享受。英国馆的展示主题很简单,也很深刻,那就是“绿色”,表达了城市发展中必须善待地球,保护物种的理念。 英国馆出来后,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我们最后参观的是意大利馆。意大利馆是一座玻璃与混凝土结合的建筑,最奇妙的是,这里的混凝土是透明的,晚上透着光,能表现出玻璃的材质特点。意大利馆集中展示了这个国家的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人文和精髓的设计。进口处是一座高大的凯旋门,雕塑、柱体、门头、装饰诉说着这个国家的历史。走进门廊,马上看到一部老爷车,古今对比相映成趣。意大利的设计世界闻名,无论是时装还是家具,奢侈品牌比比皆是,在底层大厅展示了PRADA、D&G、吉尼亚、范思哲四个品牌的巨型晚礼服,并在二十米高的墙上展示了十余套男女时装,底层中心摆放的一只巨大的高跟鞋代表着意大利精致的制鞋工艺,不过没有看到传说中的现场手工制鞋,现场只有沙发制作工坊,意大利的沙发当属家具中的奢侈品。在是一片布满小麦的天花板的空间,我们看到了数不清的意大利通心粉罐和红酒,这也是意大利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意大利人的设计天赋还体现在场内展示的雕塑、器乐、面具、装饰品上面。奇妙的构思、精湛的手艺、美仑美焕的场景,每个参观者无不发出这样的感慨:这是一个充满创意和灵感的国度。 意大利出来已是晚上10点半了,场馆基本都已熄灯闭馆了,这时才发现自己已连续走了12个小时没休息,也许是世博场馆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从来没感觉体力有那么好.这个行程虽然紧凑,但是也很充实,能充分感受到本次展会的主题,我想再累也是值得的. |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2-r1292989-journals.html19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