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山西古迹游(三)洛阳 |
[游记]山西古迹游(三)洛阳 |
2010-06-01ctrip.com |
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大约开凿于北魏年间。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为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也不多见。莲花周围的飞天体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 洞内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像为释迦牟尼立像,著褒衣博带式袈裟,衣褶简洁明快。这是释迦牟尼的游说像,即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时的形象。二弟子是浅浮雕,左侧弟子迦叶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锡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头部早年被盗,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 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洞口北侧上方刻两个大字“伊阙”,原为唐刻陀罗尼经,后复刻明代河南巡抚的手书。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前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祥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 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荣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 奉先寺的九躯大像的背后有很多长方形的小龛,这是大约在宋、金时代,人们为了保护大像龛,依龛修建了木结构屋檐式建筑,这些建筑影响了佛像的通风,加速了佛像的风化,因而后来被拆除。 奉先寺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我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我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 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而得名。它始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北齐,到唐初还仍有雕刻。洞中五尊佛像,身躯硬直少曲线,脖子短粗,身体硕壮,菩萨头冠两旁的带子很长,下垂到胳膊上部。这都是北齐造像的特征。洞门两侧刻有药方150多种,所用药物多是植物、动物和矿物药。所涉及药材在民间都能找到,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其中有95方在公元10世纪被一位日本学者收录在《医心方》中,足见它的价值和影响。药方洞的药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对研究中国医药学起重要的作用。 古阳洞在龙门山的南段,开凿于公元493年,是龙门石窟造像群中开凿最早、佛教内容最丰富、书法艺术最高的一个洞窟。它规模宏伟、气势壮观。洞中北壁刻有楷体“古阳洞”三个字,到了清末光绪年间,道教徒将主像释迦牟尼涂改成太上老君的形象,讹传老子曾在这儿练丹,所以古阳洞又叫老君洞。 古阳洞是由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溶洞开凿成的。窟顶无莲花藻井,地面呈马蹄形。主像释迦牟尼,着双领下垂式袈裟,面容清瘦,眼含笑意,安详地端坐在方台上,侍立在主佛左侧的是手提宝瓶的观音菩萨,右边的是拿摩尼宝珠的大势至菩萨,他们表情文静,仪态从容。 古阳洞大小佛龛多达数百,雕造装饰十分华丽,特别是表现在龛的外形、龛楣和龛额的设计上,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有的是莲瓣似的尖拱、有的是屋形的建筑、有的是帷幔和流苏,并且在龛楣上雕造有佛传故事。 古阳洞是北魏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这些达官贵人不惜花费巨资,开凿窟龛,以求广植功德,祈福免灾,而且留下了书法珍品—龙门二十品。古阳洞中就占有十九品。龙门二十品是指从北魏时期精选出不同的二十块造像题记,它们记载着佛龛的雕凿时间、人物、目的等。二十品的特点是:字型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在汉隶和唐楷之间。 西岸石窟余下的是大量的小窟,一般就不看了,这里有南门,出门后不能再返回西岸。过便桥到东岸。 在东山脚下的公路未开通以前,巨石上方原是一片平台。传说当年奉先寺竣工时,武则天亲自率百官驾临龙门,主持这次规模盛大的开光仪式,庞大的乐队便在这平台上擂鼓助兴,于是后人便把这里叫做擂鼓台。 相临擂鼓台的三个洞叫擂鼓台三洞。擂鼓台中洞又名大万伍佛洞。外有墙门因施工而紧锁,所以没看到。擂鼓台北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较早。其因风化剥蚀已看不清。 看经寺为武则天时期所雕刻,双室结构,前室崖壁有数十个小龛造像,主室进深1170厘米,宽1116厘米,高825厘米,平顶,方形平面,四壁垂直,三壁下部雕出高均180厘米的传法罗汉二十九祖(正壁11身,两壁个9身),为我国唐代最精美的罗汉群像,是据隋代费长房《历代法宝记》刊刻的。这种不雕佛像仅雕罗汉的大窟,似是一大型禅堂,可能是禅宗所主持开凿的。看经寺是龙门东山最大的一个洞窟,29尊传法罗汉保存完好。看經寺外路上正对伊河对岸的奉先寺,是观看奉先寺全景的最佳处。 门票中景点还包含香山寺和白园。香山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文宗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白居易将给密友元稹撰写墓志铭的润笔费,捐修香山寺,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使寺名大振。白居易曾常住寺内,自号“香山居士”,和胡果、吉皎、郑据、刘真、卢负、张浑、李元爽、僧如满等结为“香山九老公”。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病逝旧居,家人遵嘱将其葬于香山寺北。1936年香山寺进行重新修建后,为庆祝蒋介石五十寿辰,在寺内建一幢两层小楼。蒋介石和宋美龄多次在此避署,这幢小楼位于香山寺内东南侧,被称为“蒋宋别墅”。文革中,总参谋长杨成武将军曾被秘密关押在此寺院两年多。但眼前的香山寺一看就是新修的。香山寺后门出去就是东山宾馆,再过去就是白园。 白园是白居易陵园。白园包括龙门桥东头整个琵琶峰,占地44亩,分为青谷、墓体、诗廊三区。山腰一座黄草覆顶的圆形亭子,叫“听伊亭”,又名草亭,是为纪念白居易成名作《赋得古原草送别》而建。诗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另外就是白居易墓值得后人凭吊。 出白园就是龙门大桥,桥堍有电瓶车可坐到车站,不过票价变成4元,不得不佩服挣钱的手段高超。我还是步行,这会走的纪念品街,有黄杨木雕不错,价也合理,只是后面还有行程,不能增加负荷,只好放弃。 坐81路(1.5元)赶回招待所,並於2点前赶到长途车站。坐上从洛阳到芮城的空调车,票价61元。5点半到达芮城。住城中心广场附近的金连城宾馆,标房60元/房。热水很好,很干净,5楼,没电梯。长途车站旁的饭店,青椒肉丝盖浇饭,很不错,山西菜偏咸,又加了个拔丝红薯,一共14元钱。 (万佛洞) (莲花洞) (奉先寺,大卢舍那) (奉先寺,力士) (伊水东岸看西岸完整的奉先寺) |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167-r1292852-journals.html18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