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夜奔大同之三 |
[游记]夜奔大同之三 |
2010-07-03ctrip.com |
古长城是此行的意外惊喜,出发前我对它所知甚少。这些年教我认定非去大同不可的缘由,除了悬空寺便是云冈石窟。敦煌之后,我便迷上石窟。莫高窟是建筑、塑像和壁画三位一体的集大成者。榆林窟则有意隐匿锋芒,壁画却是那般使人惊艳。那云冈呢,云冈又如何?我想象中,必定是土扑扑、苍凉凉的一片黄土高坡。第二天陈师傅早约好其他客人,便推荐了另一位王姓师傅送我们去。吃完早餐在粥店门口恰巧又遇到,陈师傅笑呵呵地大步走过来和我们相互拍着肩膀打招呼。不过只相处了一天光景,再相见就让人觉得特别亲,仿佛是在这座城市里的老朋友了。云冈石窟外正大兴土木,亭台楼阁丁丁哐哐地搭起来,似乎是立志要建一个大型旅游区。我们走进去,看到第一个窟,一直攒着提着的满腔子热情突然泄了气,几乎是失望的。渐渐咂吧过味儿来,便涌上来深深的痛惜。很多很多雕像,早已模糊了身形,看不真切他们的本来面目。莫高窟因名声太盛,人为偷盗泛滥。云冈却主要是因为自然破坏。风化、水蚀、地震、煤渣扬尘、半露天式的日照……,强悍的大自然不断侵蚀着这些古朴浑厚的雕塑。我一路蹭着旅行团的导游听讲解,忽听得一位中年游客声音直挑上去说,你们为什么不好好保护这些石窟?为什么就任由雕像露在外面?莫高窟所有的石窟都加了防风防尘门,都不可以拍照不可以触摸。为什么这里什么措施都没有?为什么要眼睁睁看着这些宝贝损坏成这样?导游小姑娘委屈地勉强分辩着,没说得半句就又被那人激烈的声音压过去了。我有点儿同情小导游,可是打从心底里更觉得那人狠狠说出了我憋了一肚子的话。很多很多光华灿烂的文明,正在慢慢地消失掉。再过十年,二十年,或许云冈石窟将成为一个传说中虚无缥缈的名字。即使是保护措施严苛的莫高窟,壁画也在众多参观者的呼吸之间日益暗淡斑驳下去。而那一拳击中我心的兵马俑一号坑,原本竟然是彩色的,却在开启的数十分钟之内,以让人措手不及的速度风化褪色成一片土色遗迹。于是莫高窟最好的洞窟是不对外开放的,于是在开发出足够先进的技术前兵马俑不再开掘。虽然看不到那些更为惊心动魄的伟大作品,可我是心甘情愿的。如果必须选择的话,我情愿不看云冈石窟,情愿她的大门紧紧封闭,只要知道她存在,安好,不会消失。沿左手一路走下去,慢慢看到一些个尚保存完好的洞窟,我又开朗起来。第十二窟顶好玩,色彩斑斓的音乐窟,伎乐天人手执琵琶、排箫、箜篌等各色乐器,在空中飘摇奏乐,一个个胖墩墩的好生可爱,果然是北魏时期的粗旷风格。号称“昙曜五窟”的十六至二十窟最早开凿,是云冈石窟的灵魂。主像都是三世像,正中的释迦牟尼像依照五位北魏皇帝建造,个个端的是身形伟岸,宝相庄严,使人好生仰慕。他们太过高大,我必须努力仰起脸来张望。脖子酸了一低头,却见有个女孩竟不知何时钻进了护栏里去,在大佛脚跟底下转悠。我一阵怒火蹿上来,扯扯小托衣袖高声说,怎么有人这样不自觉。小托哈哈一笑,说人家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正在做研究呢。我定睛瞧去,才见她手里果然拿了一串钥匙和一支笔,不时记录着什么。登时压在我心底里的考古情结又泛滥成河了,明知这是一份太过艰苦的事业,可是我多么多么羡慕她。云冈只有第五和第六窟不许拍照。第六窟里却偏偏有一尊温婉丰腴的菩萨像,让我一见钟情,反复地看,怎么都看不厌。我不能够拍照,只能把她的形容举止画进心里去了。土扑扑地挤火车回得家来,北京已是夏日倾城,恍惚竟似我们走了许久。人们纷纷t恤纱裙,只有我们两个蓬头垢面,仍着冲锋衣和秋裤在路上横冲直撞。看了一上午旅游卫视的“行者”,记录两个小伙子花了三个月的时间一路搭车去柏林的故事。途中他们经历林林总总的艰难,遇见许多热情善良的人们,去了一些未曾计划过的地方。我和小托看得全身暖融融。如果当真想去一个地方,那就去吧。旅行照片请见: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a6ab30100in6f.html |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275-r1299691-journals.html19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