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究根之旅--山东(一) |
[游记]究根之旅--山东(一) |
2010-07-05ctrip.com |
青岛被冠以太多的称号了。在上个世纪30年代,青岛又名“琴岛”,此“琴岛”跟鼓浪屿的家家有钢琴处处闻琴声的“琴岛”不一样,而是取其“山如琴,水如弦。清风徐来,波音铮铮如琴声。”也有说是青岛的谐音;到了全世界人民喝着青岛啤酒谈论着海尔神话的时候,她又被称为啤酒之城和家用电器之都;最近的2008年又因成为北京奥运帆船赛的分会场而被称为“奥帆之都”。各种各样的名称还很多,这里无法一一罗列。但以上的称号足以让我们知道青岛不仅是一个有山有水的美丽的海滨城市,还是个有一定家底的富裕城市,因为富裕所以高消费。所以去青岛旅游往往被驴子们贬为“腐败之旅”。而我们此去却不是为腐败而去,而是因为央视十套的中国十大名街和6月份的樱桃节。在青岛火车站背后就是青岛著名的栈桥,一条沿着海边修建的木栈道,是每个初到青岛的游客必去的地方。沙滩上人潮挤挤,这样的风景在沿海城市很常见。我们要在这里乘坐304路公车去流清河(崂山风景区的一个入口)。之前已经跟流清河的家庭旅馆联系过,下车时旅馆老板已经等在路边。车子开始沿着海边走慢慢地竟转上了盘山公路,我还以为直接上崂山了呢,到了旅馆才知道他们家竟是在流清河的制高点,背靠崂山的上清山,面对流清湾。真可谓风水宝地。放下行李觅食去。胶州半岛海域的海水因含盐量高水温低污染小使得栖息于此的海鲜比南方的海鲜美味许多,加之北方的野菜品种丰富,到青岛可说是乐游美食两不误。山脚下沿海一排山海人家的大排档(都兼住宿),我们找了一家可以看海的点了几样老板娘推荐的特色菜就着海风和老板闲聊。不一会菜就上桌了,先上来的是海里野生的看着像海面线的凉菜,用碾碎的油炸花生米、香菜、蒜末、麻油、陈醋等调制而成,各种各样的香味就着脆脆绿绿的海菜酸中带点淡淡的腥味,味道好极了;接下来的上是炒蛤蜊(当地发音gala),还有他们家后山上自己种的青菜,山珍海味齐活了。北方饭馆上菜的菜量跟南方饭馆的菜量多少差了有三分之二,在北方两个人点两个菜不仅可以吃得很饱而且还能剩菜,而在南方两个人点四个菜的很常见,并且大多都不剩菜。所以那天面对剩下的美味我们却只能怪自己太贪心,嘴大胃小。旅馆的旁边正在施工吵得人无法午睡,索性去爬山。山脚下有一条半干涸的小溪,崂山水自上而下在洁白的花岗岩河床上穿行,水质清冽甘甜,青岛啤酒就是用崂山水酿制的。没有路,我们岩石上跳跃逆流前行,河两岸葱郁的树林夹带着一簇簇明艳的黄色的野花,断断续续的鸟鸣声和着汩汩的水流声,一派“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的热闹景象,让人一扫午后的困意。我们乘兴一路上到山顶,在山脚下还是配角的黄花在这里变成了主角,红色的野百合和黄白相间的金银花成了配角。浓艳的色彩在强烈的太阳光映衬下晃得人眼晕。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单一品种如此大面积的野花丛,和草原上五颜六色的野花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感觉,坝上的月亮湖顶多让人惊叹,而这简直是“莫道不消魂”了!最简单的物质却往往蕴含了最丰富的内容。把心拢回来避开花丛小心翼翼地准备下山,竟走到一处明确标明禁止上行的台阶,标明者还是个军事单位。我们被花迷野的心什么都不管,只管抬脚往台阶上冲,本以为会碰到什么军事机密,连带着说不定就被就地处理了。待分开树丛迈上最后一级台阶时出现在眼前的却是个人工蓄水的水库,绿水如蓝波平如镜三面高山环绕着她,如一群神圣的卫士围护着一位圣洁的圣女。这时齐豫的《一面湖水》再次在耳边响起,苍凉辽远。不知什么原因每次看到高原湖泊都会想起她的这首歌。而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逃离都市的念头就愈加的强烈,随之而来的就是无法顺遂的无力和悲哀。拍照完我们不敢久留,因为在不远处一个建筑旁还有人在干活,说不定那才是真正的军事基地。过后证实那是个导弹基地,万幸!因为老唐家太吵了,交通又不方便,第二天我们就搬到西麦窑去了。西麦窑就在崂山风景区流清河收费处旁边,这里有多路(104路、113路、304路)公交车可直接通往市区,离镇上沙子口、石老人风景区10几分钟车程。在西麦窑家庭旅馆已经产业化,90[[%]]家庭是集住宿餐饮为一体的家庭旅馆,难得的是几乎每一家(一家除外)都很整洁干净,主人也都很随意好客,你可以选择和他们一起拼饭或者用他们家厨房单做、甚至是点菜让他们做都可以。做出来的菜都还挺可口的,好像每个人都是厨师。碰到客人多的时候就在家门口临时摆上几张桌椅,主人与客人谈笑风生,其乐融融,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家办酒请客呢。吃完饭如有兴致还可以换上麻将桌搓一把。洗牌声海涛声欢笑声声声入耳。我们在小唐家(西麦窑唐是大姓)住了几天,也不去崂山(看了太多的景点了,景点对我们来说已不重要),白天爬爬山赏赏花,在村里闲逛,碰到熟悉的乡亲花儿还用蹩脚的山东话以老乡的身份打个招呼和他们喝茶聊天嗑瓜子,听他们讲村里的故事和崂山旅游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俨然已是多年的旧识。有时也和住在一起的一群北京老太们神聊,北京人的能侃是有功底的,皇城根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他们的优势。而我无意中还帮妇联一位阿姨找到了失去联系的朋友的电话,获赠一本主编签名的书。意外所得。吃过晚饭,大家都到海边散步去了,从住处到海边也就几分钟的路程。“在家里披上浴巾跨过马路去海里游泳”这是很多沿海房地产的广告词,用在这里很贴切。夜晚的海比白天的多了几份神秘,海面上不时出现一道道闪电般的蓝光,稍纵即逝,初次看到的人大多被吓得不轻,我是其中一个。过后跟村里人求证是海里一种叫磷的微生物,只有在海水未受污染的海域才会产生。可惜没有灯光无法拍照。从流清河坐304路公交在武胜关下车可到青岛著名的八大关风景区。因其八条(后增为10条)街道以我国重要的八条关隘(韶关、宁武关、紫荆关、山海关、居庸关、临淮关、正阳关、函谷关、嘉峪关、武胜关)命名故称八大关。始建于清光绪年间青岛被德国强行侵占遗留下的一部分欧式建筑,此后美、俄、日以及中国的建筑师陆续设计建筑,历经建设至30年代基本形成了300余栋20多个国家不同建筑风格的建筑群。拥有和鼓浪屿一样的“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称号,被央视十套收入“中国十大名街”之一。八大关面对大海,在海与房子之间、街道两旁遍植雪松、海棠、桃树、银杏等花果树木,走在绿荫浓郁的石子路上,身边成双成对的准新人们在以“绿树红墙,碧海蓝天”为背景拍摄婚纱照。所以这条街也被青岛人称为“爱情的摇篮”“幸福开始的地方。”在西麦窑住的中间我们又去了一趟崂山的北边,花儿要去寻找老家(他的祖上是从那里闯关东到东北的)。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好不容易到了卧龙村,以为找到根了,花儿激动的泪水还未来得及滴落,就被路边的村民告知这里的卧龙村辖属崂山区,而花儿要找的那个卧龙村是辖属即墨的。但是,据这位老者说,崂山区原属即墨,青岛只不过是一个小地方而已。按照他的说法,把这个卧龙村说成是花儿的祖籍也靠谱。在与老人的聊天中老人提到了山东移民的来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又为我们过后去山西指明了路线,也圆了花儿寻根的夙愿。虽然此卧龙非彼卧龙,我们还是在村子逛了一圈。杏树是北方最常见的果树,山上成片的杏树已是杏花落尽子满枝,再过半个月就可以大量采摘了。意外的是还见到了在西麦窑已经下树的结着樱桃的樱桃树,跟主人谈好价钱后自己爬上树采摘,然后坐在河道上就着崂山水边洗边吃。凉风习习,碧水悠悠,很是惬意。又吃了花儿说的这次旅程中最好吃的崂山蘑炖山鸡、槐花煎蛋的大餐,多少弥补了一点遗憾。根据村民提供的线索我们准备在小唐家过完端午节后再继续往即墨寻找另外一个卧龙村。端午节恰逢沙子口赶大集,我们歪打正着地狂购了一堆土特产准备在小唐家和北京的老太们按照当地的习俗包饺子过节。人多好办事,洗菜的剁馅的擀面的烧水的捣蒜的,大家一边忙活着一边笑谈着,忙而不乱,闹而不烦,热热闹闹,欢欢喜喜,还真有过节的气氛。就差放鞭炮了。终于实现了在北方乡下过节的愿望了,虽然愿望是过农历年但这也差不多了。夙愿了了一半,嘿嘿。第二天我们收拾行装告别小唐一家还有老太们转车去即墨。小有想去的朋友可以跟他们联系,老板娘很利索,屋里屋外收拾得很干净,老板很风趣,善聊。他们家还提供电脑上网。(只能短时间用,他们家孩子学习要用) |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5-r1299916-journals.html23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