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川渝侣游记之陆-天坑地缝 |
[游记]川渝侣游记之陆-天坑地缝 |
2010-07-11ctrip.com |
2009年12月3日武隆:阳光照不透,空气依旧鲜溜溜的武隆青青的水喜欢卧铺摇摇晃晃的感觉,因此它是我出行的首选,只是票太难买。很多人乘卧铺睡不着,可我就是不同,开车时睡得香,停站时反而会醒。晨6点,至涪陵,天已亮,便不睡,吃早餐。涪陵到武隆段有乌江相伴,虽然铁路不如国道那么景色绮丽,但我也抱着能看多少就是多少的心态。穿过一条隧道后,宽阔的乌江突然在脚下流过,豁然开朗——老天给我第一幕场景竟然就是横跨乌江,没有心理准备,感觉似乎不是真的。乌江汹涌却碧绿的急流、破败却典雅的古镇、雄浑却清秀的峡谷让人向往已久,可惜随着沿江13级水电站的开发,很多美景正不断消失。不过在我见到它的那一刻,依然心存敬仰。那美玉般的江水,环绕着高山峻岭。山上不时夹杂着具有浓郁山区气息的建筑,有一种人从自然的感觉。突然间,楼房逐渐增多,层层叠叠地铺满乌江两岸。喇叭声、建楼声、叫卖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大山的宁静。武隆到了,这个堪称西南地区进步最快的城市,有如山城重庆的微缩版:新建高层住宅依次排开,数座宏伟大桥跨江而就,只不过这里山更高,江更狭,水更绿。受地形限制,县城溜溜的排成一线,南北相望不足三里,但火车从城西进城到城中的火车站却要跑上十几分钟。得益于此立体地形,几乎有半数的武隆居民住上了“江景房”,令人羡慕不已。溜溜的武隆青青的水,旅游新城的最好写证。登三楼望远武隆是我本次旅程中唯一没在网上预订酒店的城市,携程和E龙选择不多,房价也不具优势。先前在一些攻略上发现有家本地连锁经济型酒店,位于老城中心的桥头,价格实在,于是前往。县城不大,没开空调的公交中巴也要1.5元,感觉稍贵。还没过桥,就已看到对岸酒店大大的招牌,看来是没找错地方。虽说是连锁,但卫生、设施条件比任何一家大型连锁酒店的房间都要糟些。幸好床上用品还算干净,正对乌江侧对大桥的江景房要价98元,懒得讲价就住下了。我们虽住三楼,但视野绝对开阔,这也是山城立体地形所造就的。桥头高架乌江两岸,酒店靠江一侧的道路比桥面低近20米,而处于枯水期的乌江又比岸边低10米左右,也就是说我们的房间已有近12层的高度!登三楼,对岸新城、曲折乌江、远处往仙女山的盘山公路尽收眼底;近处旧大桥为雄伟的拱跨,傲立江上,桥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如此景致,若换至广州,房价定能飙升至3万以上!震腾的大桥赶着前往天坑地缝,放下行李灌好热水,便步行至新城的客运站乘车。过旧大桥时,每当载重车驶过,桥面便上下震动数寸,竟有被抛起的感觉——一度以为大桥要垮,但见过往行人无动于衷,继续慢悠悠地散步。我虽相信早期建桥的用料十足,但时过境迁,现在交通流量如此之大,汽车载重如此之强,若不加维护,难保十足安全。中国常常就是这样,没事儿大家都不以为意,侥幸心理,出了事就到处突击检查,后悔莫及。哎,这些功夫如果能早些做不就不用死人了嘛。深知反映上去也只是不了了之,寄望有权有识的武隆人能读此文,加以重视,给老百姓一个安心的回复。多付钱,早下车虽然行前做了许多功课,知道现在去天坑地缝要在位于仙女山镇的游客中心换乘环保车,但始终搞不清游客中心与仙女山镇的具体位置。我说去仙女山镇游客中心,售票员看我是来旅游的,就热情地跟我说,是去天生桥的吧,9.5元/人。还以为淡季能直入景区,但在面包车于盘山公路上绕了无数个圈后,我发现:游客中心还没到仙女山镇呢,司机在中心大门外放下我们说“去天坑在这里买票”,接着继续开车把买8元车票的乘客送入镇。我的妈呀,多付了车费却还早下车,不知售票员是真不清楚还是想忽悠我这3块钱。提醒后来者,到客运站买票,直接说去仙女山镇,8元/人,上车后跟司机说在游客中心下即可!淡季我们不喜欢旺季,到处是游客,也担心非常淡的情况——景区内空无一人,治安首先成问题,而且没有游客,两个光杆导游凭什么进去啊。来到游客中心,却没有看到游客,只有空空荡荡的大厅以及几位聊天的工作人员。外面停着一溜旅游大巴,似乎一切都是静止的。正纳闷间,站在上车点的检票员突然向我们招手。他们很热情,见导游证便邀我们上车——原来躲在大巴群中还有一辆19座依维柯的尾气管正冒着热气。刚好有几名散客正准备往天坑,我们得以搭上便车。幸亏有他们,不然我们不知要等多久才有办法进入景区呢。老谋深算天坑开发还是近几年的事情,大多数人知悉它还是因为老谋子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天福客栈这个奇妙的外景地,当时就看得让人震撼。哪来的穷山恶水,诡异悬壁,冒出数十个全副武装的黑衣人,扯索呼啸而至,尽灭官驿之兵。虽然其时讲述的是凌晨光景,大家正紧张地看两批人如何厮杀,都没留意周边朦胧在晨雾中的美丽景色,但在看过影片之后,好事者们就开始搜寻这令人难忘的地方。人们都知道老谋子选点要求高,武隆天坑能作为其唯一的外景地,定有过人之处。因此,这里一窜而红,媒体报道不断,游客骆绎不绝,最终还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世界自然遗产,把比它更早开发的广西乐业天坑,比它更大更壮观的奉节小寨天坑甩在身后。老谋子果真深算,一出电影还可弄个创收点,想必当初武隆也是无偿奉送这外景地,或者有一笔庞大的酬谢金。天坑赚了名,老谋子赚了利,游客赚了见识,百利无弊。壮丽天龙在天坑景区门外看不出任何端倪,这与西南群山没什么区别呀。往里走,遥见栏杆,栏后无物,薄雾蒸腾,如有森森然大坑张着口等我们。怀着兴奋紧张的心情趋前,哇,足足二百米高的天龙桥横亘眼前!桥面与我们所在位置几乎等高,故在外无法察觉,不该说此天生桥有多高,应该说这坑有多深。乘电梯直下100米,还得走着长长的台阶才来到天坑底部。不过走此路一点也不觉乏味,移步换景,每一个角度看天桥天坑都是精彩。天龙桥顶部平坦,内有两个穿洞,极像内有桥墩的人工桥。巨大石壁上千沟万壑,壮丽神奇,更增添其雄伟气势。天龙桥后便是天龙天坑,其胜景不在自然,而在客栈——在下台阶时就已看到那陌生又熟悉的天福官驿。在天坑中僭建此物是否合适,众说纷纭。个人认为官驿对自然环境固然有影响,但也不能忽略人文因素。天坑全国多得是,因地制宜弄个小名堂,只要不与周边环境对比太大,未尝不可,因此我支持老谋子的“诡计”。《黄金甲》上映至今已逾三年,官驿维护不佳,破败陈旧,无特别观赏之处,来此也只是圆“原来如此”的梦罢了。威武青龙除电影效应外,武隆天坑能从中国众多天坑中脱颖而出,我看并不在其“坑”,而在其“桥”。景区内的天龙天坑、神鹰天坑面积不大,崖壁也不算太高,精彩处只在夹着它俩的那三座天生桥。这里号称拥有全亚洲最大的天生桥群,而看三座桥的文字介绍牌,更是狂妄自大:天龙桥桥宽世界第一,桥高世界第二,仅次于旁边的青龙桥;青龙桥桥高世界第一,桥厚世界第二,仅次于旁边的黑龙桥(编者注:由于当时没有把这些措词拍下来,后来也没法在网上查到,仅凭本人回忆写出)……天,感觉就像“富人俱乐部”,自己与自己比,丝毫不把别的天生桥放在眼内。在三座天生桥中,我最喜欢青龙桥。虽然它没有天龙桥那么规整,但站在神鹰天坑望去,高大的半环状山壁三面对峙,苍劲有力。桥顶嵌一三角巨石,上端尖嘴突出,如鹰头。再配以山壁、桥洞,活脱脱恰似振翅欲飞的威武神鹰,力拔山兮气盖世,非常形象。神鹰天坑因此得名。幽深黑龙穿过神鹰天坑后,便是黑龙桥。由于桥厚曲折,桥洞幽深昏暗。流水滑过岩壁,留下黑黑水痕,极像闷干的淤血。走在其中,仿佛暗处会突然跳出几名吊索黑衣人,恐惧感油然而生。疾步穿越,眼前豁然明亮,一湖平静如镜,水碧绿如玉,三桥两坑到此终结。漫步于峡谷之中,时遇吃草之羊,悠闲自得;两边山野青翠葱郁,空气清新;前至小村,炊烟顿起,饭香满溢,好一个世外桃源!免费专车爬了好陡的一段坡,气喘吁吁地来到4号停车场。山下从天坑中汇流的小溪已壮大成河,摇摇晃晃地奔向远方。我知道,它还会再次深入地底,从龙水峡地缝的溶洞中喷薄而出——那里就是我们下一个目的地。停车场的工作人员很友好,见我俩是导游,马上调来一台金龙大巴,捎上两名换班的工作人员直奔地缝景区。两个蹭玩的,还享受免费专车,看来回去得搞份好攻略,严重地推荐一下。地缝深渊10分钟车程,地缝到。它比天坑还悬乎,老远往去,山突然凹了下去,但没料到它这么深。靠着栏杆向下一瞥,哗,即使没有恐高的我心都毛了:峡谷两侧较缓,但中部深切,目光到处只见在100深处有一溪流,跌入地缝,不见其底,只闻其声——是怒吼!进入地缝本来无路,我们要通过好陡的地下通道至一平台,再乘电梯继续往下。还以为电梯到底了吧,谁知这里才是深切地缝的上部!长长的台阶一路往下,不见尽头。两壁怪石峥嵘,老树藤萝盘绕。虽时值正午,但谷底光线昏暗。沿路不闻人语,只有脚下轰轰似闷雷的流水声。偶尔探头下望深渊,见急流受制于石缝之间,跌宕起伏,激起千层泡沫。地缝中有一段须原路返回,此处是景区最狭窄的部分,氧负离子含量超高,空气纯净,伴以清凉水雾,洒在脸上,顿时精神百倍。来回走一趟亦不觉乏味,甚有强身健体之感。狰狞暗河沿景区环形游道往瀑布方向走,愈近愈闻咆哮水声,在地缝中无法消散,震耳欲聋。数十米宽的瀑布水帘,擦栈道而过,水雾蒸腾至半空,充斥着整个峡谷。到处都是湿漉漉的,扬起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穿过瀑布,狰狞大洞拦在眼前。洞壁蕨类横生,洞内森然诡秘,一条暗河从洞中流出,指示牌曰来自天生三桥。我俩没带手电,沿辅道进洞百米,光线殆尽。前虽有路通至暗河突出处,但湍急轰隆的流水,不见五指的漆黑已使我恐惧得裹足不前。真钦佩探洞前人的胆量,在迷宫似的,充满未知危险的暗洞中来回穿梭。没有他们,我们就永远无法体验这大自然的神奇景观。拦车回城返回“地面”,见停车场孤零零的停着一辆包车。这回有些麻烦,没有散客,工作人员说要等好久才会有车。幸亏县城往火炉镇、桐梓镇的公路经过地缝景区大门,这还是我从天坑到地缝时发现的。觉得应该会有班车途经,于是走上公路拦车。果然,不出15分钟,一辆面包车驶了过来,6元/人到县城,方便快捷,还不用绕回游客中心转车。建议群驴日后先游天坑,后游地缝,这样省时省钱。38元吃撑两人回到县城,没到4点。旅途至此“大头”景点已全部游完,接下来就是休闲度假或参观免费的城内景点了。在房间看了会电视,天色渐暗,出门找吃。掐指一算,自三天前乐山午饭之后,我竟然粒米未进,也难怪今天很有吃米饭的欲望。向老城中心走去,沿路摆开很多火锅小店。奇怪的是餐桌上不见菜肴,众人围坐只为打牌。难道没到吃饭时间,店里就做娱乐生意?武隆的人休闲得有点雷,比成都过之而不及。不想嗜辣,不入火锅店。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炒店,见铺面干净似新开张,便进。伙计穿褐色夹克,戴高度眼镜,文质彬彬,疑似学校教师;另有一对年轻男女在里屋炒菜,貌似夫妻,这种搭配好搞笑。看菜牌,有些傻眼,便宜的是!点了三菜一汤陆续呈上:15元招牌碗碗羊肉,口口是肉;10元香菇肉片汤,下料暴多;6元肉沫茄子,垒得小山似的;5元糖醋白菜,造工特别;每人1元米饭,任吃到饱。没料到它量这么多,大快朵颐之余,还撑得肚子发胀。之前路经招聘栏,见很多基层工种月收入800-1500,看似比广州低些,但用这里的物价一冲,无奈承认,在广州打工很狗!印象武隆饭后慢慢散步回酒店。此时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老城更加热闹。在路旁的小广场,聚集了好多脸上写满幸福的叔叔阿姨,或唱歌跳舞,或聊天说事,或遛狗耍猫。他们的小孩子也另有精彩,攀上爬下,嘻哈打闹。小县城的感觉比大城市更贴近生活气息,虽没有先进时尚的意识,但胜在自然安逸。受地形限制,武隆最繁华的也就是那一两条路,所有车、人都需要在此通过,因而人气旺盛。大小店铺劣质音响播出的音乐声不绝于耳,加上乌江上震彻天地的船笛声、大街上此起彼伏的喇叭声,各种声音被挤压在高山河谷之间交叉回响,奏起一幕生动、原始的山城夜曲。后来我站在窗旁许久,默默地看着被彩灯装饰的旧大桥上车水马龙的热闹气象、对岸高层住宅豪华气派的超大阳台,以及县城后山通往天坑地缝公路上若隐若现的点点灯光……一座本来躲在山中无人识的闺县,随着旅游的开发,逐步发展成一座充满活力的新兴城市。市政设施上去了,人们的生活好了,让人欣慰。但愿这种发展不要变成浮躁,不要变成某些人谋财的专利。老百姓很简单,生活应该要改善,但容易满足,只求安稳,不要逼他上梁就是了。 |
转自:http://destguides.ctrip.com/journals-review-d158-r1300563-journals.html4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