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 想从印象最深的一天开始写起, 写的又比较细, 所以从第四天开始的, 前三天还没动笔呢, 汗...Day 49月16日周四晴天陕西历史博物馆+回民街+火车站由于不清楚是不是只要花二十元票钱,就能直接进陕博参观,我们还是决定早点儿出发,以防备需要排大长队领票。闹钟6:45响起,我们大概7:30出发,先去前台退了一间房,然后买了煎饼,边走边吃。之所以买煎饼,是因为今天起床比较早,昨天卖肉夹馍的小店虽然开门了,但馍还没有出炉呢,所以只好买热而新鲜的煎饼吃了。配上阿姨捎回来的热豆粥,也算是不错的早餐。在东大街打车,不是一般的困难,等了近半小时后,大家想起昨天坐611路去火车站的方便,便向路人询问去陕博的公交线路,结果穆太遇到了在西安非服务业从业人员之路人中最坏脾气的一位,非常的不耐心,但也指了大概的方向以及需要乘坐的线路。我们一行四人,往西走,过钟楼地下通道,绕到南大街路西。原本是打算找公交车,谁成想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主路上有一个出租车停靠点,我们还没走到,就看到先后有两辆车拉着乘客走了,心中大喜。等我们走到出租车站点以后,没一分钟,车就来了。所以提醒要住在骡马市的朋友们,去火车站,走到东大街,路南坐611很方便;去陕博大雁塔等景点儿,应该走到南大街路西再打车,出租车就比较多了。(注:南大街在骡马市的西侧;东大街在骡马市的北侧)用时不到二十分钟,花费十元,我们于早晨8:20分到达了陕西博物馆,门口果然有不少人排队,但显然没有网上传说的那么厉害,估计和不是假日也有关系。下面详细介绍一下陕西历史博物馆关于门票及其它的一些问题:1.陕博一共有四个售票窗口,其中1/2号两个窗口可以凭身份证免费换票,一人一证一张票,即必须本人携带身份证去换票;3号窗口是陕博特殊文物展售票窗口,每张票20元,购票后同样可以参观一至三号展厅,但领取免费参观票的游客不可以参观特殊展(这20元没有学生半价之说);4号窗口是为特殊人群服务的,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排在这个窗口换免费票,也算比较人性了。4号窗口我没有仔细看,我觉得老弱病残孕是不是都可以在这个窗口换票呢?2.陕博换/购票开始时间均为早晨8:30,拿到票后即可入馆。3.来陕博参观,背双肩背不可以进入,需要到门口存包,存包免费。4.一定要请导游或者用语音导游,不然每件文物只看看样子不了解背后的历史和故事那就相当无趣了。语音导游机象手机一样,押金200元/台,租金30元/5小时。讲解的很详细,操作起来很简单,年轻的朋友,推荐你们用这个。5.除特殊文物展以外,陕博内可以拍照,但不可以使用闪光灯。6.一定要备好食物和水,一上午五个小时走下来,快饿死我了!7.一定要多穿衣服,在特殊文物展展厅,冻得我这一圈都没转完,火速就离开了,那气温让我怀疑都得在零下了:(参观陕博,你就会了解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智慧,里面的展品无不体现着我们的国家在古时候是多么的先进,各中滋味需要自己体会了。中午快一点了,我们四人才从陕博出来,按着穆太攻略介绍,我们要去吃二赶子面条。从陕博出来往左手拐一直走,第一个路口往右手拐过马路,走到翠华南路,走大概四五分钟,三百来米,路东,就是这家面馆。招牌改了,叫什么没记住,但他贴在落地玻璃上的那一圈充当腰线的纸上,赫然印着“二赶子”的店名。我们四个人点了三碗面:干拌的、旗花的、麻食的,每碗都多要一份菜,每碗也都是12元钱;还点了两个凉菜:菠菜和拌茉莉花,每样儿也是12元钱,所以这顿饭我们花了60元整。面还是挺好吃的,除了干拌的,另两种都有汤,而且汤的味道都很相同,不同的是里面面的形式:旗花的就是那种宽面;而麻食就是猫耳朵。本来以我的饥饿程度,我觉得四人三碗不够吃,但一是他的碗确实不小,二是惦记着下午还要重返回民街呢,也不能吃太饱了,所以也就这样儿吧。在吃下点儿东西后,被陕博冻僵的身躯才缓过点儿劲来。出了二赶子的门,我们打车回宾馆,在早晨上车地点的对面,他们一家三口下车,而我继续去鼓楼后面的回民街“战斗”。由于堵车,路又稍远一点点,回去的车费为14元。天气真热啊!幸好还有些树荫。下午两点的回民街还算热闹,我直奔名气最大的贾三灌汤包。一进门我就有点儿懵:牛羊肉的味儿太大了,比街上还大。所以我也没点牛羊肉的包子,点了个三鲜馅儿的,又要了一杯山楂乌梅汤。由于不是饭点儿,餐厅里座位很多,随便找一桌子坐下,喝了口水,那叫一个后悔!忒甜了,而且用北京话讲,特别“wu tu”(温吞的意思),丝毫没有酸梅汤的清爽!我只好耐心的等待包子的上桌。真正吃到嘴里的时候,感觉…挺一般的。他们的笼屉肯定是混用的,所以尽管是三鲜馅儿的,也免不了有很大的“膻”味儿。也许是期待太久的原因,也有个人口味的差别,我只能给这灌汤包6分,及格吧。肉包基本10元/屉,加2元的乌梅汁,总共花费12元,浪费了3元—剩了三个包子没吃下。灌汤包吃的不爽,并且特别饱人,吃了这包子后,就啥也吃不下了,计划中都要尝尝的:红红酸菜炒米、平娃烤肉、一分利面馆、卤汁凉粉、桂花凉糕…全都尝不了了,我西安美食计划只完成了一半,让人心痛啊!出了贾三家大门,直接去西洋市买纪念品,买了鲜枣给老爸,买了瓜子给老妈,还买了些其它的带回北京给亲朋好友们,就不多说了。从西洋市出来,原本空空的背包变的死沉死沉的,从鼓楼走回宾馆其实真没多远,可是又热又晒又累又背大包,真得靠坚强的意志才能坚持啊!一口气走到骡马市的北口,第一天就知道那里有个星巴克,我太需要休息一下了,就进去要了一杯摩卡星冰乐,找个角落坐下了,可真舒服啊!在老星家坐了一小时吧,大概五点钟的时候,回到宾馆房间里,开始往箱子里塞行李。多亏出来时候向桔子借了她的拉杆箱,这要是我自己的,肯定又放不下了。中午饭晚了,导致下午茶也晚了,所以晚饭必须得晚。可是六点我和叔叔就要出发去火车站,所以只好在骡马市的樊记买了肉夹馍打包到火车上吃,还顺便买了一杯酸梅汤。六点的东大街,出租车不出意外的难打,我们不得不改坐611路。这公交车还挺多的,来的也挺快,我们俩位花两元就直接能到达。无奈,还差半站路时,由于前方太堵车,司机拐到另外一条街上,让所有人下车。我们只好拉着行李多走了大半站路到达了火车站。来的时候出站比较匆忙,没有仔细看过西安火车站,这回时间充裕,又是正面直视,就好好连看带感觉了一番。个人感觉所有的火车站都那么的“灰头土脸”(包括我回北京的时候特意观察了北京西站)。虽然外观比较有气势,但不觉得干净整洁,人山人海,进站口开的不多,不守秩序的人比比皆是,显得挺拥挤。候车室不算少,里面的设备设施感觉挺旧的。等着检票的时候,把肉夹馍吃了,真不如热的时候好吃啊!不到八点开始放人,七点五十左右我们已经坐在了t54的车厢里。这个软卧小包里面显得特别干净,床当然比来的时候的硬卧宽多了,床垫子也比上回去无锡坐的软卧要厚一些。唯一的遗憾是卫生间一般,洗漱池总堵,并且没有电视可看。火车没有晚点,于早晨七点三十分到达北京,西安之行就此圆满结束。但作为一个北京土著,还想就西客站多说几点:1.出租车比机场的少很多,排队等出租车的人比当初在杭州、西安排队的人还多(不排除早高峰+周五+小雨的特殊原因);2.西站确实挺大,里面卖东西的小店很多,但感觉不是那么“可靠”;3.出了南广场往公交枢纽走,路边停了四五辆出租车,我问他们走吗,他们听到我标准北京口音后,纷纷摇头不走,不禁让我怀疑他们是等着“宰”外地游客的,请大家多加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