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家谱(下) |
家谱(下) |
2010-09-16lvping.com |
9号那天我们住在井坪,家里大大小小来了二十几号人,宴闹到深夜。10号早上,海青姐的儿子开车来要接我们去她家,我说你们先去,我们去一下陶卜洼,下午过去和你们会合。玉同说陪我去,他说陶卜洼他还认识几个人。我们先到了白堂子,进村之前先祭拜了下祖坟地。我们家族是有祖坟地的,是在一个坡坡上,朝南,对面便是连绵的沟沟峁峁,远些便是黑驼山。这天晴空碧洗,白云悠悠,空气极新鲜。祖坟很简略,就是一些土丘,也没有墓碑。祖坟是按长晚排序,徐信曾老爷爷在最上面,往下依次是他的儿子、孙子、曾孙子……成“众”字排列,家族的故人差不多都在这里了。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我的三大爷。三大爷历史上曾当过伪军,后来跑了回来。山西土改时他已是县政府的文书,山西土改初时很左,刘少奇1947年时曾批评“山东、晋察冀、晋绥都不彻底,尚须激烈斗争,才能解决题………”于是搞了个“搬石头”运动,运动搞搞就搞过火了,一些村民把三大爷从县里揪回来,竟然用乱石给砸死了!领头的人是村里的一个二流子,也是他的“干爹”。临死时他说:“干爹,你砸死我就砸死我了,那咋还扒我衣服哩?”“干爹”说:“谁是你干爹哩!你穿着八路的衣服,自然是要扒下来的!”这是玉同告诉我的。所以三大爷是屈死的,屈死的人是不能进祖坟的,所以三大爷至今还在一片崖下的荒土里埋着,只摆放了几块石头,做个记号。我的堂兄玉宏问我:“你能不能想点办法,给我叔娶个‘鬼妻’,办个仪式,给归到祖坟里来?”娶鬼妻就是找个刚死的女子,办个冥婚。娶了鬼妻就可以进祖坟了。我去问父亲,父亲摆摆手说:“这个你不懂,老祖宗沿袭下来的规矩,即使我们同意,别门的亲戚也不会同意的。”祖坟里有我的爷爷、奶奶,这是逝者中我最亲近的亲人了,解放后他们在我家住了几年,一直照料我们。爷爷徐耀文是个很威严的人,下面的子孙对他都很敬畏。奶奶常氏则很慈祥。爷爷染了重病,自觉不行了,就要回老家,结果死在距家仅有一步之遥的朔县火车站上。奶奶照拂着一大家子,93岁高龄了才撒手西归。祖坟本来是不允许女眷进入的,远远地看一眼也不行。但玉同说,我们悄悄的,谁也不知道,所以我的两个妹妹就进去了。我最小的妹妹从小就在老家长大,是奶奶一手拉扯大的,对奶奶感情极深。到了祖坟,她一头扎在奶奶的坟前,便号啕大哭起来。玉同说,给奶点支烟吧,奶生前吸烟。我点起一支烟,插在奶奶的坟前,然后默默地站立了很久。这就是我们徐家的归梓之地,如果我愿意,我将来死掉也可以在这里安葬,与徐家的上祖高宗们一起看着眼前这广阔的沟沟峁峁,大片的庄稼,闻着清新的空气。进到陶卜洼我很新奇,这就是我曽老爷爷居住和迁走的地方,这里留下了徐家的一支,这一支繁衍的徐姓在陶卜洼占到差不多四分之一,有近二百号人。快进村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一个赶骡车的人,玉同便跳下车和他打招呼,原来他们认识,据说是大修水利的时候在一起干活。那人是徐家人,和我们同辈,秃顶、牙齿都快掉光了。玉同介绍说:“这是我东北的四叔的几个孩子,他们要续家谱哩,到处找裔事簿,你家里有吧?”赶骡车的堂兄立即很热情地回说:“有哩!在我大哥家,我引你们去找!”他把车交给别人,上了我们的车,领着我们到了岗上。他大哥不在家,大嫂出来,说:“快上家歇歇儿,你大哥一刻儿就回来!”我们说不了,我们在周围转转。这时,便有很多徐家的人围拢了过来,聊起了徐家的往事。我说,我的曾老爷爷徐信当年就在这里住?他们说,是哩!他们弟兄三个在一起住。我说我听说是弟兄两个。他们说,谁说哩?是三个!来,我引你们去三弟兄的老窑看看!我大感意外!我随他们下到坡下,一看,真的,一排三个院落,每个院落里有三孔老窑,陶卜洼徐姓人说这就是当年三兄弟的住宅。我问哪个是徐信的窑?他们指着中间的院落,说,这就是。我进到小小的院子里,端详着、抚摸着,心里百感交集。我问,这窑有多久了?他们说,哎呀,怕有二百年了!二百年了?真是沧桑啊。我问,三兄弟为什么后来分了手?陶卜洼的徐姓人都说,那谁知道哩,都是老辈儿的事,老辈儿也不往下说。我问,留在陶卜洼的是徐功还是徐有?徐有,我们都是徐有的后人。徐有留在了陶卜洼,徐功迁去了朔县附近的下窑村,我曾老爷爷徐信则从这小院中搬出,迁到了8公里外的白堂子村。陶卜洼距白堂子仅仅8公里。而从此兄弟,以及他们的后辈,几十年、上百年里就断了来往,这里有多大的怨恨和隔阂?这也是一种沧桑。大哥还是没有回来,我们决定不等了。有人告诉我,村边上有个徐姓人家里有“云”,你们可以去看看。“云”是类似家谱的东西,上面画着一些图案,有许多的人名,是按辈分排列的。那人没在家,他的邻居却迎了出来,让我们到他家坐着等。玉同认识他,说他是学校的老师,我们应该叫他二爷,但其实比我还小三岁,穿了一身的西服。等待期间,二爷找出了几幅老照片,拿给我们看。其中一幅是他爷爷奶奶的。二爷大我两辈,他的爷爷奶奶就相当于我的曾老爷爷、曾老奶奶。两位老人,男的着马褂、瓜皮帽,威严、飘逸,女的端庄、淑丽,真个恍如隔世!还有一幅是抗战初期平鲁县成立民军的纪念照,一座大城门楼子前,站了许多的士绅、军官和士兵。下午,我们终于见到了那幅“云”, 但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大多数的图案和人名都已模糊不清了。我拍了照片便出来,赶骡人正在门口等候,他把我拉到一边边儿,悄声跟我说,虽然二爷和“云”的主人都姓徐,但和我们不是一个家族的。“我们才是亲戚,他们不是!”他强调说。他还说,要带我们去祖坟看看。我们就出了村,穿过绿油油的一大片荞麦地,又翻了个沟筒子,就来到一片荒地上。那里有几座低矮的坟包,坟包间还散落着几块断碑。我问,这是祖坟?他说是。这是徐有伯曾老爷爷的祖坟?他说,比徐有还早。我惊讶极了!我看了看几块断碑,那是破裂的、不全的,有碑座,也有碑头,都七零八落着。赶骡人说,被人盗走了许多,十几年前这里还有不少立着的石碑呢。有一块碑面上有字,我趴在地上,仔细辨认,上书:先考*(这个字我不认识,是一个广字旁,下面类似个羊字)生、显妣孺人 徐公……再下碑面便断掉了。另一块可以对起的碑上刻着:孝常高氏 墓誌。*生不详,但“孺人“大有说法,古时称大夫妻子为孺人,明用以封赠七品、清用以封赠九至七品官之妻。令我惊讶的是一块碑头,上面雕着一条盘龙,和两个字:皇清。皇清二字亦有说法,只是解释颇多。我觉得这很不平凡。我父亲曾说过,徐家老辈里是有功名的。玉同家还藏有一块清时府赐的匾,上面写着:书香流传。在这一块老墓地上徜徉,有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徐姓在中国是个大姓,但在雁北这个地方不多。春秋时徐国灭国后,徐姓很多就迁到了山西和山东。明朝时大迁徙,山西洪洞的大槐树下集合和分迁了大量的人口,徐姓也迁到了全国各地,甚至远及朝鲜、台湾、越南。留在山西的徐姓为什么留在了山西?他们是怎样度过了这上千年、几百年?下午,我们到了海青姐家,海青姐十分惊喜。海青姐50年代找到我父亲,父亲给她安排了一份工作。困难时期大精简,她又回到家乡务农。如今她已是个老妇人了,儿女都很孝顺,她和姐夫住着一个大套院。我向父亲汇报了陶卜洼的所见所闻,父亲呆了半晌,才说:唔。父亲对家乡及家族的事了解不多也难怪,他15岁就离开家,当了八路。那时八路抓兵抓了我二大爷,父亲就找到部队上,说我替他吧,他有家有口。这次我父亲回老家,也是想跟大姑、三姑再聚聚,怕以后没机会了。徐耀文有七个儿女,如今只剩了这三位。晚上又是胡吃海喝。姐夫纪海宽很斯文,借着酒兴大讲笑以伤心之类的养生之道。夜里就睡在姐夫家,热炕,舒服得很。第二天一早赶到朔州,和徐总聊了会儿天,父亲就坐徐总派的车去太原上飞机,我则坐了妹夫的车去到大同,在那里上了回家的火车。一路上十几个小时,除了吃、睡,便是沉思冥想。山西是个人文文化久远的地方,姓氏源流、家族分化及宗法是极其复杂的。徐信三兄弟为什么分家及分离?徐信的上几辈都是谁?他们从哪里来?这都是些迷。我想探究他们,但我知道很难,近一百多年来,中国的历史变迁太剧烈了。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903-r1307824-journals.html20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