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穿过山塘街 |
穿过山塘街 |
2010-09-15lvping.com |
苏州应该是去过N次了,但是它的魅力和美丽仍然像无尽的宝藏,挖掘不完。这一次我无意中走进了千年古街——山塘街,意外地收获了一份历史的厚重。记得1992年第一次去苏州时,在虎丘附近看到一个“五人之墓”的指示牌,当时由于是新婚旅游,怕冲了喜气,就没有前往吊唁。但一直遵奉旅游就是备课理念的我,对于语文课本上出现过的地方总有特别的敏感。周末随中国银行考察团去苏州考察时,我脱团独行,就为了是看一眼承载苏州人民正义与反抗精神的五人墓。来到素有“吴中第一山”之称的虎丘山下,向人打听五人墓的所在,一位导游告诉我,沿着山塘街一直向里走就是。从布满现代气息浓厚的婚纱摄影店的虎丘路向东拐,经过虎丘景区大门口,穿过一个方形石门,就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21世纪的现代与繁华一下子被甩在身后,我走进了轻飘着历史尘埃的姑苏古城。山塘街沿山塘河展开。山塘河河水汤汤,不时有古色古香的游船驶过,船上飘来吴侬软语、姑苏清调。街道一边临河,一边是粉墙黛瓦、飞檐翘角、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窄窄的石板路仿佛线装古籍的书脊串联起一个个飘落的历史故事、一叶叶泛黄的历史书页。河边的青藤架下,几个白发飘飘的老人在围棋品茗,悠闲而又优雅的姿势似乎在此已生活几个世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吧,时代的变迁在他们身上竟了无痕迹。街边的建筑有的屋舍俨然,有的破旧不堪,就像历史的本来面目。走进一家大门敞开的民居,里面狭窄而黑暗,一个佝偻着腰的老太太端坐在太师椅上,面容慈祥又安静。白皙的面庞上深深的皱纹就像山塘街纵横的小巷,古朴生动。街道上人不多,只有偶尔驶过的电动车,才让你感觉这是21世纪的繁华苏州。据史书记载,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一次去虎丘山游览,发现附近道路泥泞,雨水横流,百姓苦不堪言。他于是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于是在大唐盛世姑苏古城,一条山塘河开凿出来了,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通,既可排水亦能通航。沿河筑堤,是为山塘街。山塘街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7里,故当地人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使这一带成了热闹繁华的市井和旅游胜地。民谚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的说法。经过南社纪念馆再向东走,一座寺庙安坐在古街陋巷里,寺名普福禅寺。别小看这座寺庙,它就是红楼梦里大名鼎鼎的葫芦庙。《红楼梦》第一回写到:“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这个风流富贵之地就是山塘街,这个葫芦庙就是现在重新修复的普福禅寺。寺庙里再现了12个红楼场景,包括“梦幻寻宝”、“繁华阊门”、“十里长街”、“虎丘工艺”、“姑苏佳人”、“元妃省亲”、“慧娘苏绣”、“宝钗扑蝶”、“海棠春睡”、“红楼戏班”、“元宵书会”、“贡品花露”等。这些场景不仅与山塘有关,其中还涉及到苏州的风土人情。我心里还是惦记着五人之墓。与普福禅寺一巷之隔就是“五人之墓”。读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时,深为苏州市民正义果敢所折服,想象中的五人墓应该是高大巍峨的,近前一看,远没有《五人墓碑记》在语文课本里那么显赫。低矮的门楼,窄小的院门,紧锁的大门,让你无法扼腕墓道、发志士之悲,甚至连瞻仰都无以进行。到了五人墓边上却无法进去,这终究是一种遗憾,我不愿意带着这种遗憾离开山塘街,就向小巷里卖冰棍的老太太打听,热情的老人告诉我五人墓还有一个后门,并指示给我。沿着小巷向里走数十步,是一个只有房门大小的小门,坚持敲了好几分钟,小门终于从里面打开,一位赤膊老人伸出头来,随即又关上,说五人墓还没开放不给进。在我的再三央求之下,老人终于让我进去了。所谓五人墓,只是一个砖砌的大土堆,既无墓碑,更不见碑文。语文课本里赫然矗立的英雄,在苏州这个名胜古迹甚多的城市明显受到了冷遇。估计到苏州能来探访五人墓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虽没有了遗憾,但多了一份伤感。我走在悠长悠长而又寂寞的山塘街,走在长满小草的石板路上,感受岁月的风尘,体会历史的沧桑,轻抬沉重的脚步,生怕踩碎遗落在街边的前朝故事。山塘街仍然向前延伸,我却从一个斜巷里移出。巷外是另一天地,我一下子从历史走入现实。眼前是车水马龙的繁华世界,身后是有着11处国家、省、市级文保单位,16处市级控保建筑,9处古牌坊,40余处古迹的山塘街,一条传统民居密集,原住民达85%以上的“活着的千年古街”。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11-r1307769-journals.html17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