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漓江之秋——桂林骡行记4 |
漓江之秋——桂林骡行记4 |
2010-09-03lvping.com |
10.19在七星公园时临时决定,住到兴坪,因为从地图上看,漓江的方向是桂林-杨堤-兴坪-阳朔,漂流最美的一段是杨堤到兴坪之间,这样,住在兴坪,漂完再去阳朔看起来是最合理的路线,于是上网搜到个老郑家农家客栈,联系预约了房间。一早上起来收拾了行李便奔赴兴坪而去,老郑师傅在电话里交待,十点四十五有一趟直达兴坪的车,在火车站对面某个大厦底下发车。小洋楼的人却说,在汽车站就有车过去,汽车站很近,我们便背了大包小包地出发。售票大厅的人说没有直达兴坪的,让我们去后面的停车场问问,GG留下看行李,我一个人到停车场到处打听去兴坪的车,打听了好几个人,在大车小车间穿梭来穿梭去,好容易有一趟到荔浦的车说是路过兴坪,正要急急忙忙地找GG去搬行李,GG电话打来说问了郑师傅,要去火车站那边坐,去荔浦的方向不对。于是打了的奔火车站,出租车司机又说从来没听说有车到兴坪的,反正是把我们拉到那个什么大厦下面就是了。一路迟疑,司机也在打电话帮我们打听,到了地方一问,几个保安模样的人说,到兴坪啊,对,下来吧,就这儿的。我们大包小包的背下来,一脸的匆忙,保安悠闲地看着我们,到兴坪啊,十分钟前刚开走一辆,等着吧,等多久,也就一个多小时吧,十二点,十二点还有一辆。我们faint啊,现在才十点半。保安很好笑地看着我们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的样子,你们先到阳朔,再转到兴坪,一样的嘛,看到没有,对面马路上就有一辆车,肯定去阳朔的,快去快去。我们连忙赶过去一问,人家说也到兴坪,阳朔14,兴坪19.5。经过解释,终于明白,水路上兴坪是在桂林和阳朔之间,可是陆路上只能从桂林去阳朔,再到兴坪。难怪大家都把阳朔作为中转站,前人的经验不可不鉴啊。这走了这么多冤枉路,还是功课做的不够好。果然像攻略里的一样,大巴车在桂林市里一边开一边停车拉客,奇慢无比,我严重怀疑,这车就是保安说的在我们到之前十分钟开走的直达兴坪的车,开了十分钟还在原地打转转招揽生意。一路走走停停,因为没吃早饭,前一天又受凉感了冒,我晕晕乎乎,昏昏欲睡,顾不得看风景,一点多的时候终于到了兴坪汽车站。老郑师傅就在车前等着我们,几乎一眼就互相认出了,把我们带上了他的平板车。一路直往家开去。先是在镇上,路还平整,拐过码头转到山路上,开始冒险之旅。山路那个是崎岖,还在修路,高低不平,平板车没有一点的减震措施,我们就像几颗米粒抓着一片被风吹起的树叶,忽上忽下,忽前忽后,也顾不得享受过山车的惊险刺激了,直颠得一个七荤八素。晕晕哉哉地到得老郑家,只觉得脸色惨白,双腿发软,一大帮人正在吃饭,看我们的样子都善意地笑,问我们吃饭了没。老郑阿姨很热情地带我们上楼看房间,休息了一会,GG强拖着我下去吃饭,阿姨拿来菜单,基本上荤的60素的30,哎,省省银子,吃个蛋炒饭吧,并决定晚上和老郑家一起搭伙吃饭。电话里约好了竹筏漂去杨堤,GG想第二天早上去,还能看日出。阿姨就给我们介绍渔村,说下午可以去渔村转转,还有莲花岩。于是约定了下午去渔村。老郑家一楼是饭厅,二楼三楼都是客房,自己家住后院,后面还有几亩田,老郑是村里的老师,郑阿姨好像还管着个医务室,看来旅游还只是副业。但收入肯定不菲,据说,十一的时候这几间房都住满了人,那时候可是200一间,我们现在当然便宜了,60一间。三楼上还住着几个驴友,一对年轻小情侣,还有一个广东人,热情地招呼我们下午一起去兴坪老街上逛逛。从老郑家看出去,俨然一副浑然天成的水墨山水画,我们在层峦叠嶂中寻找鲁迅的侧脸。从老郑家出去,沿山路走不多远就是二十元人民币的拍摄处,对面的元宝山,甚至那几丛凤尾竹,山水依然,只是江面上不再有那一叶小船,机动船托托托地开过。路边的小店窗口挂着葫芦竹篮,一壁爬山虎缠绕了竹楼。兴坪老街,青砖黑瓦,古意盎然,不经意间,好像回到了小时候的家乡。一家路边的咖啡店,因为种了一栅栏的红花绿叶,配着青砖木头窗格,显得格外温馨。乡间小路的一侧种满了凤尾竹,竹子饱饱地压下来,遮住了背后的青山,忍不住想象曾有多少个牧童赶着牛走过这条路,吹一曲清亮的笛声,合着老牛低沉的哞叫,在山里传得悠远。青山下的人家,那黑瓦檐下的蓝天白云,好像小时候,我也曾经在这样一个窗户中,向远处眺望,想象有一个地方有一个人在等我。回到老郑家的时候,老郑的儿子小郑已经在等着我们出发了。盼望了许久的竹筏漂流终于来临,GG打开了相机录像,记录下这第一次出航的时刻。现在每每看起仍能感受到那一份激动。清澈的江水是那么干净,卵石上密密麻麻的长满了螺丝。时近黄昏,漓江边的人家开始准备歇息了,背着箩筐往回赶。渔村码头上刻着孙中山先生系舟处。因为1998年时克林顿曾经来过,所以又叫总统渔村。现在村口坐了几个人收门票,5元一位。进村的牌坊大书东南保障,小郑师傅给我们介绍说,这里是因为从前的一些大财主担心遭贼抢,于是挑到了这么个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地方建了这个村子。渔村据今近500年历史,青砖黑瓦,坡屋面、马头墙、飞檐、画栋、雕花窗,像极了家乡江南水乡的明清风格建筑。虽然天高皇帝远,渔村中的人们颇有经济头脑,总统自然是一大招牌,登楼看风景也是一大招牌。5毛一位上人家楼顶上看去,一副典型的江南水乡的画面。“总统在我们家吃过饭”,“总统坐过的椅子,拍照5毛一位”,克林顿可能没想到,他也许一次不经意的出行,给当地的人们留下了这么一个小金坑。古时候的财主们讲究风水,小小的渔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据说当年出过好几个状元秀才。克林顿到渔村也是被他的一个老师的女儿推荐来的。我们去的时候,村子里几乎见不到年轻人,都是老人,或者女人。年轻人可能都外出求学或者打工去了。村子里几乎每一家的门口都贴着对联,年年的希望,岁岁的祈祷。“多知世事胸怀广,闻尽国策眼界宽”,不俗的对子。一户人家的天井里种了一颗铁树,繁茂的枝叶和褪色的雕花窗棂,这儿曾演出过多少悲喜正剧。渔村里到处种了柚子树,正到了柚子成熟的季节,饱满的果实满满当当地压下枝头,看得我们那个馋呀,一直想偷一个回去……只是想……从渔村出来,天色渐晚,黄昏的漓江山水别有一种风情。夕阳下的螺丝山笼罩着落日的余晖,余霞映照下的元宝山恬美静怡。夕阳无限美,这如歌如泣的江山啊,让我忍不住屏住呼吸,只想跳入这梦境一般的画面里,但愿长睡不醒。回到老郑家的时候,那对小情侣去爬老寨山还没有回来。山里的夜说黑就黑了,没有一盏路灯,夜浓得像化不开的墨汁,有人打着手电筒,也只能白惨惨的照出脚底下一片。他们说昨天也是很晚才住到这儿,一路几乎摸着黑过来。还好,在我没有很担心以前,他们终于回来了。大家坐到一起吃晚饭,阿姨的荔浦芋头做的很赞,那个女孩子不停地问阿姨怎么烧出来的。晚饭快吃完时,老郑师傅开着平板车拉着一对男女从车站回来了。女孩子脸色惨白,双腿发软,我们都开始善意地笑,阿姨问他们吃饭了没。一如中午,我和GG刚过来的样子。![]()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28-r1306720-journals.html14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