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庐山、鄱阳湖十日独行散记(下)

庐山、鄱阳湖十日独行散记(下)

2010-08-18lvping.com
第八天(7月24日):上午过9:00退了房,背着大包离开住了四晚的大林山庄。今天虽然是走下山路,但要全程驮着塞得沉沉的大包行进,也绝不是轻松的一天。今天的我俨然也是背包族中的一份子。那些真正的背包客都是酷爱自然和自由的理想主义者,这些人一年中至少是有半年走在路上,旅行是他们生命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不具那种彻底放开的流浪气质,也没有苦行僧长途行脚的潜心修为,但是若真须面对那么一两次挑战磨砺,那我也绝不推辞,换种角色、换种活法等于是给精神换血,能激发出强劲的生命活力,这也就是我出来短暂游历的意义所在。沿着大林路往南,又望了会如琴湖。今天是星期六,游客大增,临湖的西湖宾馆已是人满为患,大批的游客正出发游玩。在一位当地居民的指引下,我拐上了附近的小道,去往今天的第一个景点—月照松林。“月照松林”就在牯牛岭的背上,那也是庐山的胜景之一,是观赏皓月的胜地。据说每当月中十五左右,晴空夜晚来到此处,天上明月如银盘高悬,地上林间则银光流溢,其境如梦如幻。沿山道行约二十分钟,就来到刻有“月照松林”的大石下。松树林哪都有,而哪里的松林都一样会被明月光顾。庐山月照松林之所以有名,我看更主要原由是因为这里不光有挺拔松林,还因有林间的一片嶙峋怪石,它们或偃卧如牛,或蹲踞如虎,松石相伴,景色自然不一般。而且很多大石上都有名人题刻,如此便更增文化意蕴。虽然是在白天,但日照松林的感觉也不错,阳光进了松树林不也柔和许多。至于“明月松间照”的意象,凭眼前景况也是可以联想的。一会儿有三五游客来到林中,其中有位中年妇女一过来便嚷到:“就是这地方啊,我很失望啊,‘月照松林’这几个字也这么小!”我不希望她的现实照进我的梦想,便忍不住友善地提醒了一句:“如果是十五的晚上来,就会有意境的”。月到中秋分外明,如果是那样的夜晚来,她不会失望的,不要言谈,不要喝酒、吃瓜子什么的,就那么静静盘坐在一块大石上,望明月千里,看松里流霜,听秋虫低吟,这难道会没意境吗?沿松林路一直往北走约半小时,就上了车来车往的北山公路。北山公路建成于1953年,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公路总长二十四公里,约有大小拐弯四百处,所以毛主席有诗“跃上葱笼四百旋”。如果平常就有晕车症或者身体健康状况不佳的人坐车从这条路上下庐山,多半是要吐得一塌糊涂的。沿公路步行约半小时,就到莲牯路口,这里有著名的庐山抗战纪念碑。原碑建于1946年,毁于“文革”,2007年重建。纪念碑花岗石材料,三棱柱形,碑正面“庐山抗战纪念碑”题字由百岁上将吕正操执笔。虽然当年山上英勇抗击日寇的是国民党军队,但他们的丰功伟绩、英雄气概同样值得所有国人敬重。爱国精神哪分政党,民族若亡,一切都亡。纪念碑旁有望江亭,于上可一览长江雄姿。可惜下面山谷中雾气弥漫,站在亭中辨江水无迹,所以也就不多徘徊,回到公路上继续前进。接下去就是去小天池,这也是庐山北线有名的景点。在离庐山北门不到一百米的地方,有小道直上小天池山,大概拾级而上二百余阶,就到了山顶。首先进入视线的是座佛殿,称祖师殿,是诺那塔院的主体建筑。殿外正中有座水池,开始以为是放生池。等看了标牌介绍,才知就是小天池。小天池是相对庐山天池寺的大天池而言。据说该池也是久旱不涸,久雨不溢,颇有特色。院因池建,塔院建于此处自然是为了用水方便,有此源头活水,和尚可自耕自种,万事不求人。诺那塔院是藏传佛教之密宗道场,诺那活佛是密宗一代祖师,祖师殿旁小山上有诺那祖师舍利塔,这座大白塔是庐山独具特色的一座喇嘛塔。这种塔在西藏当然常见,但在中国南方却极罕见,庐山能被奉为宗教名山,由此可见一斑。诺那塔院清净空廖,僧人们都不知在何处念经,连个看殿的人都没有,任为数不多的几个游人随意自逛。是中午时分,便在大白塔下吃了干粮,并享受着佛家清静之地的安宁。原本还想再在院内各处逛逛,不料远处有闷闷雷声传来,天上的乌云也渐渐多起来。在来庐山以前,对电闪雷鸣的自然现象并不很感冒,大雷雨天自己上街买个东西办个事什么的情况不是没有。而现在只要一听到这轰轰声,心里就有点发怵,快有心理障碍了。还是赶紧下山吧,趁雷未近、雨未来。于是赶紧三步并作两步下了天池山。来到公路上,返回走向莲轱路,因为北山下山的山道口在那。十五分钟后来到出口,见铁门紧闭,还上了大锁。铁门周围山头还有十几米铁丝网密密缠着,明白那是防止有人从高处翻进大门,免去门票喽。听见我叫人,门卫室出来一中年看门人,拿着钥匙打开铁锁,放我出去,然后又听上锁声。倒不嫌麻烦。估计这时候上下山人少,锁了大门他可以放心在屋里打盹午休。我逢年过节没少在单位值班把门,所以那种小九九也能领会一二。出了铁门就是一路往下了。莲牯路,山下九江莲花洞到山上牯岭街这条9公里长的山路,以前可都是有头有脸的人走的黄金道啊。而开此路的李德立,这个一百年前的英国传教士,可真算得上是个人物。造路是什么概念,其间要运作多少银子要征调多少民工,一般的商贾乡绅甚至达官显贵,这件事别说做,想都不敢想。李牧师若能活在当代,那绝对是商战精英、房产巨头,白手起家的典范,足可与商神李嘉诚称兄道弟。开始的十来分钟山路,是在山崖边走,所以一路能望见对山的牯岭、繁华街市以及望江亭等建筑,从这里观看云中山城角度很完美。但由于这里海拔较高,有遭雷电光顾的可能性,再加细雨沥沥,也就不拿相机拍摄了,快速通过。自我觉得走得蛮快了,但没想到还有比我走得更快的。但听身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回头一望是对年轻情侣,也背着不小的包。看着他们马不停蹄地从我身边超过,我说了句“你们走那么快干嘛!” 只见那女的一回头来了句:“躲雷啊!” 哟,原来还有比我更怕那玩意的人。拐了几道弯后,海拔渐低,山路渐幽,树林出现了,而且天上的雷和雨不知不觉没了动静。现在可以安心地慢慢走了,背着包急行军可是要累垮的。山路弯弯,大约又行了二十多分钟土石路后,走到了台阶路,眼前一长溜陡峭的石阶延伸而下,看不到头。我想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庐山好汉坡了。好几座山都有好汉坡,连长城的八达岭上也有好汉坡,看来“好汉”这个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还是很有崇高地位的。若问:“你上没上好汉坡?” “上了!”回答者的心中多少是有种气势和自豪感的。庐山好汉坡的石阶大概四千来级,其中较陡的有一千级。不过说有“贴着人面,直上云天”的程度难免有点夸张。这段路我总共走了四十分钟,其间也歇了好几回,毕竟下山也是不轻松的,汗水湿透了全身,并连带湿到了背上的包。在此过程中,遇上过好几位独自往上攀登的年轻人,也不带行李,只手上拎着个矿泉水瓶。起先并没在意,后来在好汉亭休息时同一旁的一位中年人打了招呼才明白,原来他们是来登山锻炼的九江市民,他们不上庐山牯岭,就登到好汉坡的上头返身下来。这位中年男子一周来登坡一到二次,今天正好周六。来一次的费用,公交车两部来回6元,下面入口门票2元,总共8元。比起去健身房,这样的锻炼花费性价比是很高的,而且又是在空气清新的自然大山里。九江市民有福气啊。出好汉坡有好汉榜列在山边大牌上,上面罗列了登临庐山的近二十位历史人物。第一汉武帝,第二司马迁,中间有李白,苏东坡等,最后一个是康有为,俱都是华夏历史的泰山北斗极人物。看完此榜不禁浮想联翩,若以此推算,如果亲自登上庐山朝圣的都是好汉的话,那么庐山可给了我与众位先贤领袖一次难得的论资排辈的机会,他们是好汉,当然是顶级的,我也是好汉,当然是垫底的,不过若是能让前辈们踩着我的背蹭蹭鞋、吐口痰什么的,那也是在下的万万分之荣幸。离了好汉坡,出了山门附近的竹林窠,前后断续走了约一个多小时,终于来到山脚的小镇上,是下午15:30刚过,太阳火辣辣的,早已不是中午时的阴霾天。坐上这里的公交车到九江的十里大道,然后再转102路到九江市火车站,去那买返沪的火车票。按照计划,买后天或大后天的火车硬卧票,若买不到,不再延后,则去长途汽车站买卧铺汽车票,总之是要有睡铺,熬夜硬坐着回上海,那是从不在考虑范围内的交通方式。约16:30到了火车站,又是比较顺利,让我买到了大后天也就是7月27日晚上K753次的硬卧车票,一件心事了结。看着天色还早,背着大包在火车站坐上5路公交车直奔长江边看江去。平时在上海,几乎从没想到去吴淞口外看长江,可一跑到外地,只要有的看,就非去一次不可,难道人就这么喜欢舍近求远地折腾?长江九江段果然是处于汛期,江水滔滔,大堤上五十步一哨一百步一岗,严防死守。然而还是有许多当地居民并不那么紧张,有不少人都在大堤下面呆着,近贴着江岸,散步的,网鱼的,放风筝的,无忧无虑,各自快活着。半小时侯离江而去,找寻落脚处。刚才在到火车站的途中,于浔阳路上看到一家长虹宾馆,门口电子屏打有标房80元的显示,感觉可以,且离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各两、三站路左右。遂到那里询问。到那后得知还有68元的特价房,颇为心动,上去认真试了洗浴设施后便付钱入住。但是“便宜没好货”的至理民言再次在我身上得到精辟验证。是特价总有特价的道理,开始以为就是这间房空间上小点,而我正好一个人,是讨了巧。但是再算算不过生意人。我是开了空调后外出吃饭的。然一小时后回来,这房里的温度同我离开时毫无区别,原来,空调不制冷,光吹风不降温,只能当吹风机用。九江的气温同南昌差不多少,这个晚上我等于在桑拿房里蒸了一晚,基本没睡着过。为了12元的蝇头小利而损失一夜宝贵睡眠,这是我此行犯的第四个错误,也是最严重的错误,大大影响了我第二日的游程节奏。此夜深刻领悟从此后对“特价”二个字要以绝对的平常心看待。第九天(7月25日):等到天亮,第一件事就是去总台换了80元的正宗标房,然后开足空调补睡了三个小时,上午的游玩宣告泡汤。11:00后开始今天的行程:西林寺,东林寺,陶渊明纪念馆。西林寺和东林寺位于庐山西北麓的东林大峡谷附近,两寺彼此间不过一里地距离。庐山牯岭街西面有东林路小道直下东林寺,全程大约两个多小时。但因为我选择了走好汉坡路,东林路只能放弃。所以今天需坐车前往两大名寺。11:30左右赶到长途汽车站附近的7路公交车总点站,等候半小时,车子于12:00整准时出发。7路车一小时一班,到东林寺站约40分钟,车票2元。而陶渊明纪念馆则在两寺西向十多公里的沙河镇上,须另外转车到达。公交车到站后,下车看到的是两座塔两座寺,乡间旷野的,辨不清何是东林何是西林。待沿村路走进去半里后先到的是西林寺,那就先进此庙。西林寺以苏东坡那首饱含哲理思想的《题西林壁》闻名天下,想来当今只要是念过几天书的中国人,没几人不知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千古名句。西林寺不是常规的旅游景点,没有收门票之说,香客、游人自由入内。走入寺内,见有一两位年轻尼姑着灰布青衫低头走动,遂明白这是尼姑庵。西林寺不大,然寺内布局精,环境幽,而且极干净,地砖之上没有丁点杂尘。女人比男人爱干净,同理,尼姑自然也比和尚更善清洁打理。是夏日午后,寺内除另有二位烧香村民外,没有其它人。起劲的就只有大树上的成群知了,叫得一只比一只欢。逛着逛着,看出一个特点,发现西林寺不简单,这是座管理严格的修行道场。依据有二:第一,山门内侧有入寺仪规清楚提示,其一要求所有人员保持卫生,其二提醒所有香客管好自己财物,其三专门针对青年男女,要求入寺者“请自我尊重,勿勾肩搭背”。 看来尼姑们是铁了心修行的,没有因为香客是她们衣食生活的重要来源而放弃佛门律例的一视同仁,很有原则。第二,寺内佛像前的供奉捐款箱,竟都是特制的密码木箱。一般寺庙,投钱箱最多加个挂锁什么,而西林寺却用起了只有单位财务部门才配的先进密码锁,除了管帐尼姑,不让任何人动得了箱子。严明到这程度,能不令我惊异吗。于西林寺后院见到了立于一九九六年的新西林壁,和复建于一九九二年的西林宝塔,分别拍照记录。西林塔约四十多米高,我只有躺在地上才基本能将塔身照全。在拍摄的过程中忽听有人在笑,回头一看是个捻着佛珠的老尼姑,我不好意思地指指塔:“它太高了”。西林寺干净,清净,若不是因时间关系,真该再逗留一会。十分钟后来到东林寺,走近山门,抬眼便见一大红横幅遮挡于山门匾额前,上书十四个大字:中国庐山第七届净土文化夏令营。倒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庙里面搞夏令营,好像没听到过有这种词,一般都是法事、庙会之类的说法。门口也没卖票的,便跨槛进去,一进去就立刻被东林寺内的热腾场面给震慑。那大殿,偏殿,广场,客堂,法物流通处,还有小卖部等,到处都是人,十分之一是和尚,十分之一是香客,剩下的六七百号人全是穿着白色t恤的男男女女,而且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再细看他们穿的t恤衫背面,都统一印着“净化心灵,完美人生”的字样,而且“心”字特别写成一颗红色心形,那么,他们应该就是参加这个夏令营的营员了吧。是下午时间,估计他们的集体课程已经结束,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所以各个殿堂都有不少这样的夏令营营员在走动。刚才的西林寺安静之极,现在的东林寺热闹之极,两个极端,我一下子都觉没适应过来。东林寺的地位在佛教界可谓举足轻重,东晋高僧慧远法师于此创立了佛教八大宗之一的净土宗,也就是念阿弥陀佛的那个宗,该宗在民间的影响力世人皆知。这里到底是净土祖庭,规模远超各地分舵,其殿宇之宏大,僧舍之林立,除北方几座皇家寺院外,我看其余也只有少林寺等少数大寺可一论高下。夏令营的学员都是住在寺里的,寺方若没有几幢设施齐备的客房侯着,如何容得下这支虔诚大军。东林寺后院还有座灵竹山,山道悠悠,翠竹漪漪,山顶矗立宝塔一座。别的庙都是依山而建,而东林寺是把山圈进庙来,又是大手笔。除高塔外,这座山还有两奇。第一奇是山里有麻雀,不是百只千只,而是万只数万只,遍布林间乃至山道,都一只只快乐地啄着永远吃不完的黄小米。又发现一座天堂,麻雀的天堂。这里不是麻雀躲人而是人让麻雀,谁要是不小心踩着伤了小鸟,别说和尚鄙视你,就连那些学员都会来管教你。另外,在林子里还见到一个夏令营小姑娘,独自蹲在地上发呆,原来她在看着一只死去的麻雀伤心,其景其情同林妹妹看到花谢落泪没有区别,我真怀疑自己到了天堂了。不过山间不时飘来的难闻气味让我明白这天堂我呆不久,想想看,大热天的,几万只麻雀及其粪便所散发出的是种什么样的味道!山间第二奇是有泉曰聪明泉,据说长喝此水健脑益智。我是去那拍照的,没想着动嘴去喝,毕竟是生水哪能轻易入口。但边上的三个夏令营营员很是热情,像劝酒一样地非要让我品尝,一男生还亲自用瓢舀了一勺送到我嘴边。受宠若惊之下,只好抿了一口。听我说口感还可以,其中一小女生把我的空瓶拿去给灌了满壶。看他们这么友善,我禁不住发问:“你们都是附近的学生?” “不,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小姑娘乐呵呵地回答。“那你们怎么会凑到这里来的?” “网上报名的”,男生回答道。原来如此,现在的寺院、和尚其与时俱进的意识超出想象了!互联网的运用看来将是佛教发展的里程碑事件啊。算是又做了次社会考察,原以为80后90后同学的业余生活就是哈韩、哈日、网游、泡吧,什么罗志祥、郭敬明之类的,没想到还会有对佛法感兴趣的,而且为数不少。再次大长见识,真是出来走一走,才知道后生们的想法多着呢,新鲜事将会一直层出不穷。很想深入了解一下他们这个夏令营的学习内容,但陶渊明纪念馆还没去,再晚那里恐怕要关门,所以东林寺之行只能到此为止。15:00左右出东林寺,在门口叫了辆摩的,10元钱拉到五公里外的到沙河的道上等车。等了约二十分钟,坐上公汽,二十分钟后到沙河。下车前问司机陶渊明纪念馆怎么走,司机答不上。这时车上有位中年妇女说她知道,就在她家附近,遂与其同行。该妇女是庐山上人,在山下沙河镇买了套100平米的新房,给儿子结婚住,下山来是忙装修事情的。又给买房又管装修,中国父母的的确确是天底下最劳心的伟大父母。问了她房价,总价30万,也就是每平米3000元,虽然不比上海,但在当地也属中高档商品房了。陶渊明纪念馆位于沙河东隅一处风景比较幽美的山麓下,山不高,现在就叫作渊明山。到纪念馆时已过16:00,在门口登记了姓名、联系方式,即入园参观。整个庐山地区,有关陶渊明的人文古迹有好几处,因为陶渊明几乎一生都在与庐山相伴。而九江县沙河镇的陶渊明纪念馆是最为值得参观的陶氏胜迹。纪念馆不仅环境上古朴清幽,山水相依,而且内容上既有建于明朝的陶靖节祠,更有馆内陈列室展出的陶渊明生平事略清晰图表,线装《陶渊明集》,历代陶学专著,名人书画以及陶渊明生活年代其居地柴桑、浔阳出土的文物等等翔实资料。所以此地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规格最全最高的陶渊明纪念馆。我想凡是中国文化的崇敬者,向往田园生活的自然主义者,有林泉之志的隐者,文人,诗人,寻找精神理想的人,甚至沉浸酒乡日月的杯中人,都可以来此地瞻仰与拜祭陶祖一番,相信至情至性的陶渊明能赋予众位各自所需的人生慰籍。都说陶渊明是最会做梦的人,一篇《桃花源记》成了梦之巅峰。而我看陶渊明也是对人生认识最清醒的人,于馆内读到他的一首挽歌诗,其中有“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的写实诗句,坦陈人死后的出殡场景:送葬一结束,众人便作鸟兽散,除了自己家里人还有些悲伤外,那些邻里街坊、朋友远亲都已经在不远处唱着歌回家了。毫不矫饰,如实表达了世俗人情,如此大实话即使最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也未必说得出。“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人死后即与大地山川同化,这又有什么可多说的呢!陶渊明,万古庐山孕育出的千古奇人。于纪念馆徜徉一小时,并于讲解处买《陶渊明诗文选》一册以留日后细读。17:30左右在镇上搭回九江的长途公交,一小时后返回宿地,结束全天的行程。第十天(7月26日):今日是去庐山、鄱阳湖之行的最后一个大景点—石钟山,上午9:30出宾馆,10:30坐上去湖口县的长途汽车,车子经鄱阳湖大桥到达湖口县,然后再换乘当地公交行驶约二十分钟后于11:15左右抵达目的地。石钟山是长江、鄱阳湖交汇处一座海拔仅60米的半岛小山,山体面积才0.2平方公里。尽管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但是若没有宋代大文豪苏东坡那篇传世名作《石钟山记》,恐怕它也是座并不很出名的小山,不至于惹得天下游人纷至沓来。名人效应的确是永不褪色的金字招牌。经由历代文人墨客的描绘题咏,以及历代官家的不断营造修缮,如今的石钟山已是一处层林叠翠,楼台雅致,湖山辉映的集自然风光与人文古迹于一身的优秀旅游景点。山上现分布有怀苏亭、半山亭、绀园、船厅、江天一览亭、极慈禅林、听涛眺雨轩、芸芍斋、石钟洞等众多景点,足够游人在此探奇访幽、凭栏吊古地畅游一番。当然我来石钟山更感兴趣的还是要寻探一下石钟山的石头,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是关于石钟山声音来源的考察记,文中说“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那我总得亲眼瞧瞧有没有这情形。先是从船厅处下到崖岸边,但没看出究竟,因为连日水势大涨,山体三分之一已被淹没,有没有洞穴无从知晓。然回上山从相反方向巡游过去,却发现了另有不起眼的狭窄小道向下延伸,试着往那钻进去,竟清楚地看到了石钟山内部的石灰岩地貌,果然是褶皱斑驳,中空多窍,且有幽深小洞通往湖边。这样的形貌就是江湖之水长期溶蚀冲刷而成。至于现在这边为何没有给大湖之水漫着,只能说明亿万年前的鄱阳湖水比现在的水位、水势还要澎湃很多。江湖水在这样的洞石中冲击拍打,那的确是有可能发出撞击响声的。至于一般人为什么不易听到苏东坡曾听到的奇音,后来在山顶梅花厅内听一位叫杨赤宇的老学者指点说,听石钟山奇音要有四个条件:第一,要在鄱阳湖盛水期,而且水位要在海拔14米至18米之间。第二,湖面要有3到4级的风浪。第三,要有小船到达洞穴旁。第四,要在有月亮的晚上。他说听这声音还要靠运气,他在石钟山工作二十多年,有几年专门研究这的地质地貌,也只听到过三回较清晰的声响,由此可见苏东坡是很有耳福的人。提到这位杨赤宇先生,那又是石钟山行的一大趣事。老先生约65岁上下,戴副老花镜,头发花白,在梅花厅里办了个石钟山响石艺术馆,既展出他多年搜集的鄱阳湖奇石,又在那摆摊卖扇子,把个夕阳红产业搞得红红火火。我在厅里近四十分钟,这老头至少有半小时不停歇地在做生意,以平均每两分钟一把的频率完成一次成交,每把售价20元,仅半小时就进账300多,那一天下来可以说是赚的钵满盘满。就普通的一把布扇,为什么这么热销,那是有道理的。老先生卖的扇,正反面的石钟山图、《石钟山记》那都是他的手笔,这是其一。其二,每把扇子他都当场刻字,用篆书、隶书、金文、甲骨文、乃至象形字组合着刻上买扇人的姓名、游玩地及日期等等,如此有内涵的旅游纪念品当然是炙手可热了。第三,他让买扇客人可用小木棒槌任意敲击那些陈列的鄱阳湖石,叮叮咚咚,很是逗乐。第四,老头还会表演唱歌,当那个旅游团队集体购买完扇后,他居然能用棒槌将一排石头敲出了声调,并嘹亮高歌了一首自己作词作曲的《石钟山的石头》,令在场所有游客为之倾倒。如此多才多艺,他的扇不卖到脱销才怪了,要是郑板桥老前辈若地下得知此事,那也必会自叹不如、羡煞老杨。真的是在现实生活中遇上奇人了!最后的半小时,在山上临湖的江天一览亭休息远眺。望万里长江,观浩瀚鄱湖,双目所及,心旷神怡。鄱阳湖与长江交界处,水分两色,清浊分明,也是少见之奇景。待休息足够后,满意而归。回到九江约16:00不到,逛甘棠湖二小时。过烟水亭,进天花宫,走李公堤,还有凑热闹。整个甘棠湖周边,是九江市民休闲娱乐的聚居地,虽然今天是星期一,但依旧人山人海,喧嚣之极,男女老少,分类归群,各自占据势力范围。最庞大的队伍是在树荫下打牌打麻将的老头老太们,其次是叫卖杂货的小商小贩,依次还有跳舞唱歌的,散步的,发呆的,还有戴着小话筒、敲着小鼓沉着嗓门说书的,应有尽有。逛累了,就在附近找了家对着湖望得到远处庐山的饭庄晚餐,叫了条40元的红烧老豚,自斟自饮,彻底放松。酒毕于暮色中缓行,“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何处不销魂”,一日尽兴,咏而归。第十一天(7月27日):上午睡到自然醒,吃完早中饭,整理好行李,于11:30退房出门。晚上的火车约于20:18左右发车,整个下午应有五六小时的览游时间,安排的景点是九江市长江边的锁江楼和浔阳楼。至于市内的能仁寺、琵琶亭等景点就不再前去,连日奔波,体力上透支得厉害,该作休闲游了。出宾馆门第一件事是去火车站将背包寄存,然后坐5路车于12:30左右到达锁江楼公园。九江的盛夏午后,天热难耐,大多数人都在室内孵空调休息,此刻室外的公园内罕见游人。在锁江楼公园我呆了两小时多,除一开始逛了半小时园景,剩余大部分时间都在长廊下避暑闲坐,看江水东流。锁江楼建筑群由锁江楼、回龙塔和观鱼轩等系列建筑组成。其中建在长江边回龙矶上的回龙塔是该景区的精华所在,它是九江市少有的在战火中遗存下来的历史建筑。1938年6月,侵华日军溯江西上,连发重炮轰击九江。回龙塔中炮数处,其中两处弹洞直径达3.5米,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但依然昂立在浔阳江头,可见当时古代建塔工匠的非凡技艺,当然该塔现在早已整修一新。锁江楼景区的另一大亮点在于锁江楼内一楼大厅立着的巨幅青花瓷板壁画,壁画高7米,宽5米,据说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青花瓷壁画。画中内容为浔阳八景,以青花细现,清新高雅。约于15:00左右来到浔阳楼一览。锁江、浔阳二楼,相聚不过四、五百米,中间且无高大建筑相隔,所以站在两边楼上,望对面朱墙黛瓦、飞檐翘角,都清晰在目。名楼比翼,双临大江,这也是长江沿岸较少有的人文景观。浔阳楼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初为民间酒楼,后因施耐庵《水浒传》中关于宋江醉酒题反诗、大闹江州的精彩描写,而使浔阳楼名噪天下。同锁江楼一样,现在的浔阳楼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重新修建。楼高20余米,共分四层。一楼大厅陈列水浒108将艺术瓷雕。二楼保留古时酒楼样式,并在靠墙一端专门辟出一个宋江酒桌,墙上书着那首几乎要了他的命的言志诗。三楼是回廊,主要陈列字画、还有九江抗洪事迹照片。四楼是雅座,摆满了仿古桌椅,设有仿古音乐茶座,游客在此可品茗、望远,一览浔阳江上风光。如果四楼供应的是酒水菜肴,那我倒是要坐下来消费一把,好歹也要喝上一盅,亲身感受一下当年及时雨宋江在此间的壮志豪情。下得楼来,见一楼有导游小姐带着几位游客参观讲解,所以凑上去想学点东西。“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来到的是长江四大名楼之一的浔阳楼,…”“请问另外三大名楼是哪几个?” 队中一位中年女士提问到。很正常的提问,可是小导游只说了一个黄鹤楼就答不上了。她的确有些不好意思,解释说:“我是实习导游,知识还不全,请大家原谅”,然后继续讲解108将瓷雕。可是让90后的小女孩同梁山好汉搅在一起实在勉为其难,别说108个,就是十个八个好汉她都支支吾吾。有游客问她宋江是哪的人,小姑娘答不出,问她宋江为什么要杀阎婆惜,她说“因为阎婆惜一定要嫁给宋江,宋江忍无可忍…”,恐怕这也是我此行听到的几大雷人语录之一。知识是没学着,不过神经倒是得到了物理电疗,也有收获。在浔阳楼休息了一个多小时,约17:00左右到火车站吃饭,看报,候车。晚上火车晚点二十分钟,于20:40上的车,然后同众多观博大军一到,涌向上海。第十二天(7月28日):中午11:10列车准时到达上海南站,庐山之行至此顺利结束。五、后记琐琐碎碎,断断续续,终于完成了此项不轻松的记游工程,查一下全文总字数,居然达到3.5万字之多,创了自己平生码字的记录。当年在学校写的毕业论文与前几年在单位作的职称论文,几篇加起来字数也不及该篇游记的一半,看来这次的确是游出感觉了。至于文章质量,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了。心里明白如我这般独游慢行的人毕竟不属于多数,所以有同感的会心读者估计也是小众。不管了,反正我的朝圣之旅算是最后完成了。我等于是去了两遍庐山,一遍是用脚,一遍是用手,清人涨潮有言“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此言妙极!当年霞客老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那是从山川自然地貌的层面抒发的感慨。而中国的的名山之所以为世人称道,更主要因素还是其历史文化上的意义。武当山,五台山,嵩山,包括庐山等都是因人文意义而被评为世界遗产的。从文化的角度而言,每座名山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中国最值得造访的集自然风光与人文古迹于一身的优秀名山在三十座上下,如果对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山川亲自细致造访过了,那么在大旅游之山川分支上可以说一句“观止与”了。最后,还是以陶渊明的那首传颂千古的《饮酒》诗作为全文结束语: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脱稿于2010年8月18日--------------------------------------------------------------------------------------------------------1--月照松林之日照松林2--庐山小天池3--西林壁4--游方和尚5--遥望东林6--东林寺山门7--陶渊明纪念馆8--石钟山望鄱亭9--石钟山穴石10--甘棠湖天花宫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20-r1305038-journals.html22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