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布尔津 难忘的吉娜老太太 (新疆行随感录系列之八) |
布尔津 难忘的吉娜老太太 (新疆行随感录系列之八) |
2010-08-17lvping.com |
落日在慢慢收敛它橘红色的余辉,河畔茂密的白桦林渐次褪去斑斓的金光,在布尔津河码头静静的溪流边,几个年轻的钓鱼人或立或蹲,暮色中的剪影在水面泛光映衬下有一种雕刻的韵味。布尔津县,位于共和国版图“鸡尾”最高点,西北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接壤,东部毗邻蒙古,人口6.8万人。 随处可见美丽精致的俄式尖顶屋宇,随处可见浓郁的异国情调。作为大批游客进出喀纳斯湖景区的门户,从四五年前起,布尔津的河堤夜市就异常红火。我在冒着腾腾的热气、飘荡着孜然和烤肉的香味小吃摊子里穿行,灯光朦胧,人声鼎沸。“记住,是9号摊位,其它的招牌都不是真的。”在一个十字路口,两位好心的哈族大婶再三叮嘱。 来新疆之前,在网上读过小资们的种种攻略,知道布尔津三大特产:冷水鱼、甜瓜与俄罗斯老太太吉娜的“格瓦斯”和酸奶。这自酿的格瓦斯,是装在新疆啤酒的空瓶子里,然后瓶颈上贴一片窄小的白色胶布,上面是用黑色油性笔手书的“俄罗斯老太太”六个大字。“俄罗斯老太太”,这似乎是本地人所共知的吉娜的昵称,又是她自制啤酒的重要品牌。它是一种气体酒,口感清淡,酒精度低且略显香甜,是老少咸宜的饮料。许多外地客人来布尔津,一定要慕名见见俄罗斯老太太,再亲口尝尝地道手酿的格瓦斯酒。正如阿Q与绍兴鲁镇,沈万山与周庄,吉娜老太太已成为布尔津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一个颇具号召力的旅游品牌。满头银发,高高胖胖的吉娜老太太独自坐在堆满行行色色的烤狗鱼、烤黑水鱼、烤羊肉串的摊档的一角,默默地低着头包装小纸筒装的酸奶。我好奇地走近问,“为什么夜市里有这么多‘俄罗斯老太太’的招牌?”“他们都是假的。”她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又埋下头去做手里的活计。西伯利亚的风从北面的友谊峰吹来,裹着几分寒意。额尔齐斯河缓缓地向更北面的荒野流过去,涛声中有低徊的幽怨。 当眼花缭乱的如画风景飘过,当五彩缤纷的西域风情走过,重新坐回自己的办公桌前,我才有时间在网上仔细搜寻,对吉娜老太太的身世进行更深层的探讨------场景一:吉娜家族是沙皇俄国末期的贵族,老家在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国的斋桑县。1937年,在大肃反运动的狂潮威迫下,5岁的小女孩吉娜随家人逃到阿勒泰地区的哈巴河县,一起来的还有90多个俄罗斯人。1956年国内三反、五反时期,亲戚都迁到国外了,而吉娜和家人还是留了下来,现在只剩下为数不多的七八户人家。场景二:在中苏关系的蜜月期,布尔津曾作为中国重要航运口岸与苏联通过商,额尔齐斯河就是两国通商的航道。留着长麻花辫的妙龄姑娘吉娜,在领事馆附近的一家商铺当营业员。那时,她的心上人戈里高里就在领事馆所属的一家有色金属公司开车。这家公司常年负责从可可托海往布尔津运输矿石。场景三:中苏关系破裂后,领事馆的人都撤离了,金属公司也关闭了。额尔齐斯河上从此也再没有出现过那种热闹的场面。吉娜的爱人戈里高里去世后,吉娜除了经常会自己一个人到码头上走走,剩下的时间,就是靠制作格瓦斯来寄托对过去、也是对老伴的思念。有人说,这酒里有情分。每年的俄罗斯族传统节日里,吉娜总要和县城里的大部分俄罗斯人欢聚,那一刻,尘封在回忆中的手风琴声伴着歌声又回荡在一排排白色的尖顶小平房上空,回荡在额尔齐斯河的码头上,回荡在久远的记忆里。场景四:“你在过去的生活中有没有难过的时候?”有人这样问了她一句,以为她会说起“文化大革命”遭遇的那些事儿,想藉此搜寻吉娜身上的创伤,发现她曾备受折磨的身躯里隐藏的痛苦……可是她的微笑似乎包含着歉意:“我是一个幸存者……”5岁随父母来到中国后再也没有回去过的吉娜轻轻回应说。 感谢散文《额尔齐斯:大河上下》的那位不相识的作者,使我们认识了一位完整的、有血有肉的吉娜,认识了一位20世纪在两个大国曾经成为主流的大规模对人的尊严和权利的粗暴践踏和扭曲的倒行逆施的见证者。当黄面孔的背包和冲锋衣们开始充斥祖国的名山大川甚至世界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时,见物不见人的劣质文化基因在随风飘散。一群又一群兴致勃勃的食客在布尔津大快朵颐,又有谁人曾经留意这美食背后并不美妙的往事。去过彼得堡对彼得大帝一无所知,进过卢浮宫也不知道蒙娜丽莎。。。。。。也许,在崇尚金钱美色美酒美食的当下,讲对一个普通的异国流亡者的曲折命运、对那并不遥远的荒谬时代的关注显得不合时宜。但是我坚信,在奔腾咆哮、惊涛裂岸的时代激流中,每一片随波逐流的落叶都是无奈的、渺小的,又是值得同情和尊重的。 史料记载,就在吉娜和家人逃离故国的1937年,苏联公安和安全机关总共枪决了“各类犯罪分子”三十五万三千零七十四人。而从1922至1928年,6年的总数仅一万一千二百七十一名。至于在流放和苦役中死去的人们,为数更多。如果不是选择逃亡,她们的命运可想而知。拜改革开放所赐,在80年代末,我才看到英国著名导演大卫·里恩于一九六五年执导的电影《日瓦戈医生》。它的主题曲《拉娜之歌》(又名情归何处)是我听到的最凄美动人的音乐。一把俄罗斯的民间乐器三角琴,把这首如泣如诉的曲子永远留在我的心底。我愿意把这首歌献给吉娜老人和所有和吉娜、日瓦戈们有共同命运的好人,愿他们一生平安。愿他们所经历的故事不再演出。 情归何处 Somewhere My Love亲爱的,你在何方有你在的地方就有婉转歌声尽管白雪覆盖了春天的希望在这山上的某处仍有盛开的鲜花甜美的梦想在你的心中珍藏只要春天冲破严冬我们必会再次相见历经漫长岁月你终来我身旁像春风般温暖像雪花般轻柔到那个时候你会时刻想念着我上帝助我突破阻碍直到你重回我身旁请为我守候时刻想念着我上帝助我突破阻碍直到你重回我身旁 |
转自:http://www.lvping.com/journals/AllSingleJournals.aspx?Writing=130491022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