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一个人的杭州游--(1)印象西湖 |
一个人的杭州游--(1)印象西湖 |
2011-06-28lvping.com |
我一直对杭州心仪已久,迷恋那传说中的那烟雨朦胧的西子湖畔。虽仰慕已久,但从未谋面,不免有些遗憾,这次我终于得偿所愿,有机会一睹西湖美丽的容颜了。 我决定一个人去杭州,23日上午在家乐福那里的长途汽车站乘坐8:10到杭州的车。车子要比想象中开的快,10:58到达杭州,3小时还不到。 杭州客运中心是新建的,很大也很漂亮,南来北往的客人很多,人流汹涌,想必都是被杭州这座旅游名城的魅力所吸引的吧。我夹杂在人流中走在车站内,忽然觉得腹中有些饥肠辘辘,便在车站的2楼的茶餐厅内就餐。因为是一个人,所以吃得也随便,点了一碗红烧牛肉面,22元有些小贵。吃过午餐后小坐片刻后,在车站小卖部买了一张地图,看了地图后才知道此地位于杭州的最东北面的郊区,离市中心的西湖很远啊,好在车站外有许多公交车站点,但可惜没有直达西湖景区的车子,我就照着地图上的标识找到离那里最近的车111路。 乘坐111路坐了1小时左右达到终点站市一医院,可离西湖景区还有一段路程呢,我向当地人打听后,才打听到乘坐8路公交车可以到那里,而且8路公交车也在这里,杭州人不但告诉我,甚至于走出几步路后还回头指着一辆公交车说这就是8路车。还这是我第一次和杭州人打交道,感觉杭州人真热情,完全不似先前听说的那么“憎恨”上海人,以后的多次向杭州人问路或打交道中也验证了我的感觉,所谓杭州人“憎恨”上海人之说纯粹是子虚乌有。 美丽的西子湖 我乘坐了8路公交车来到西湖大道,走了没多远就到了我来到西湖的第一站“涌金门”。涌金门我早有耳闻,《水浒传》中有一回是“浪里白条命丧涌金门”,话说是宋江劝降方腊不成,命令强攻,结果浪里白条张顺战死在此地。现在的涌金门已经没有当年的水寨城楼了,涌金门的广场上张顺的铜像远远就能看见,只见他怒目圆睁,手举起鱼叉作出战斗状,此时我依稀能感受得到当年的那场惨烈的激战:耳边仿佛听到战鼓隆隆,杀声阵阵;又好似看到旌旗飘扬,箭如飞蝗...... 今天杭州36度高温,但是仍然挡不住我欣赏西湖美景的热情。 我沿着西湖往南走,我准备环游西湖一圈。艳阳高照下的西湖格外炎热,好在湖边到处是郁郁葱葱,花红柳绿,远处的湖水不时地泛起涟漪,清风吹过湖水微波粼粼,感觉西湖是柔和静怡之美,果然西湖名不虚传。 天气虽热但是西湖边游客依然不少,尤其青年男女成双成对的最多。忽然看到一个外国的帅哥,使我眼前一亮,哇,帅呆了!他身穿白衬衫、牛仔裤,身高180m左右,一头黑色的卷发,高鼻梁、白皮肤,长长睫毛下那漂亮的蓝眼睛忽闪忽闪的,那五官长的标志啊!我猜想他不是演员就是模特,这种长相只有在电影里才能看到。他见周围不时地有人注视他,就热情的招呼一对年轻情侣与他拍照留念。那对男女很高兴,分别和他合影留念了。他见我盯着他看,也笑着招呼我和他一起拍照,我微笑地谢绝了。 我继续沿湖向南走,来到了西湖十景之一“柳浪闻莺”。柳浪闻莺是昔日的南宋皇家御花园,万树垂柳,轻风摇曳,宛如翠浪滔滔,而浓荫深处的黄莺啼鸣,留下今日的“柳浪闻莺”之名。 如此美景怎能不拍照留念呢!我见那里有拍照片的,10元一张,我在西湖边的杨柳下拍了2张。那个拍照片的生意人想叫我多拍几张,便指着不远处湖边凉亭说:“我们到雷峰塔里再拍张吧。”什么?这是雷峰塔!他是欺负我是外地人不懂啊,哈哈哈。他不知道我可是懂得不是少历史典故的人啊,不是我吹牛,西湖上大多数历史人物和典故我是知道的。我没有理睬他,取了照片就走。 由于天气实在是炎热,我时常走走停停。好在西湖边可供休息的场所很多,有不少石凳、木椅和凉亭。我见有几位老人在钓鱼,听说他们是离休干部,“离休干部”是什么概念?就是在1949年10月1日以前入党的才是“离休干部”。只有这个级别的人才能在西湖钓鱼,靠!看来任何地方都一样,人是分等级的。 我来到了“长桥”,这是一座细细长长、弯弯曲曲的石桥,有点象上海城隍庙的“九曲桥”。不过要比九曲桥长得多,而且它座落在风光秀丽的西湖上,站在桥上欣赏湖光山色,感觉也不一样,这是城隍庙九曲桥无法与之相比的。这又是一江南园林艺术的典范啊,它与西湖融合在一起真是“珠联璧合”。 再走几步路就到了雷峰塔了,这就是西湖十景中著名的“雷峰夕照”。雷峰塔与《白蛇传》这美丽的民间传说有关,法海和尚拆散了白娘子与许仙的美好姻缘,并将白娘子禁锢与此。听说雷峰塔在夕阳余晖下格外艳丽,故名“雷峰夕照”。雷峰塔门票是40元一张,我没有进去,倒不是心疼钱,因为我个人觉得雷峰塔只有在远处看才能品味出它的魅力,正所谓“距离产生美”。 与雷峰塔相隔不远就是苏堤了,它号称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俗称“苏公堤”,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道。苏堤全长2.8公里,是九百多年前杭州知府苏东坡动用了二十万民工用西湖的淤泥葑草堆筑成的。沿堤栽植杨柳、碧桃等观赏树木以及大批花草,还建有六座单孔石拱桥,堤上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古朴美观。 听说上海浦东有个房地产楼盘也叫“苏堤春晓”,你一个区区房地产商也敢取名“苏堤春晓”,真是搞笑,可能是苏堤春晓名字太好听了,太富有诗意了,所以现代人都喜欢冒用了,这难道不是侵权吗?如果苏老夫子地下有知的话一定打官司会维权的。 我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在苏堤上,不由想起苏东坡的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艳抹总相宜。 相比艳阳高照的西湖,我更喜欢烟雨朦胧的西湖。为什么呢?诗中已经做了最好的解释了,我不由对苏东坡这位大文豪肃然起敬。想象一下,如果在西湖边的茶室里一边品味龙井茶,一边欣赏着窗外烟雨蒙蒙的西湖,只见雨水打湿了湖中荷叶,水滴荷叶晶莹剔透,水滴在窗户上那“叮咚叮咚”的声音应该是最美妙的音乐,能欣赏到此情此景那是无上的享受啊! 苏堤真长,我走走停停,走了将近2小时终于走完了苏堤全程。此时的我已经是汗流浃背,尽管不停地擦汗,但是仍然止不住地流汗,这天气实在是太热了! 但是我还游性不减。根据路牌指示来到了岳王庙,也号称“岳墓栖霞,”是西湖边所有的名人墓里最大的一座,也是参观人数最多的名人墓地。我早已对岳飞仰慕已久了,小时候听过《岳飞传》的评书和看过连环画,知道岳飞抗金的英雄故事,也为他悲惨的结局而黯然神伤。 此处是我不得不去的地方,门票25元, 我买了张门票进去了。大殿之中高大的岳飞像威风凛凛,他身穿铠甲战袍,腰别宝剑,上方牌匾上四个大字“还我河山”,真是气吞山河!岳元帅不怒自威,我怀着对英雄的崇敬,跪下磕头跪拜。 殿外牌匾上写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精忠报国”等大字。我来到这里不由的心潮澎湃,真想在八百年前追随岳元帅麾下杀敌报国!来到这里真是上了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 大殿之外的院子里的栅栏里跪着秦桧夫妇、张俊等四大奸臣的铜像。有一个旅游团的导游正在给游客讲解,我也走了过去侧耳倾听,“其实真正杀岳飞的是皇帝,当时老百姓因为不敢公开辱骂皇帝,所以拿这些人出气.....”我听了后觉得颇为赞同,我个人以为秦桧等人只不过是替罪羊,他们只不过是顺着宋高宗的意思办事而已。岳飞的悲剧一半是他性格所致,他太倔强,不听宋高宗的话,一心想收复河山“迎回二圣”,加之岳飞手握重兵,皇帝也害怕了,所以把他除掉。自古到今这种悲剧事情还少吗?韩信、徐达、于谦、袁崇焕、年羹尧.....比比皆是!“飞鸟尽,良弓藏,走狗烹。” 走出了岳庙后,来到西湖十景之“曲院风荷”。曲院风荷原名曲院,位于金沙涧(西湖最大天然水源)流入西湖处,南宋这里辟有宫廷酒坊,湖面种养荷花。夏日清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下飘逸,游人身心俱爽,不饮亦醉。曲院最为精采处在风荷景区,宁静的湖面上,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莲叶田田,菡萏妖娆,清波照红湛碧。从水面造型各异的小桥上且行且看,人倚花姿,花映人面,人、花、水、天相融、相亲、相恋,悦目、赏心、销魂。 我不由想起杨万里的 诗词: 《 晓出慈净寺》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诗来形容当下的曲院风荷是再贴切不过了,现如今正是六月天,是欣赏荷花的好季节。 走过曲院风荷接下来是武松墓。堂堂的大英雄武松坟头居然长满了荒草,那个坟倒是很大,坟前高大的墓碑上刻着“宋义士武松”。听说这里只是武松的衣冠冢,他的真身可能葬在六和塔那里,至于什么位置谁也说不清楚。 参拜过武松墓后,来到对面的苏小小墓。墓上覆六角攒尖顶亭,叫“慕才亭”,那可比武松墓豪华的多了。 南齐钱塘青楼才女苏小小,是传说中的名妓,曾经是男人心中的一个梦。传说她爱过一个叫阮郁的豪门公子,爱也是爱得轰轰烈烈,可是在阮郁被父亲招回,不准再与苏小小来往后,苏小小也仅难过那么一些时候,即放下了,照旧与她看得上的文人雅士来往,周旋在男人的世界里。 在一个晴朗的秋天,在湖滨她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却衣着俭朴,神情沮丧,闻讯后才知此人叫鲍仁,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她觉得此人气宇不凡,必能高中,于是主动提出为提供钱物上的帮助。鲍仁感激不尽,满怀抱负地奔赴考场。 当时的上江观察使孟浪因公事来到钱塘,身为官员不好登苏小小之门,于是派人请她来府中,没想到苏小小架子很大,催了几次方来,孟浪决定难为她一下,于是指着庭外一株梅花让她做诗,苏小小从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孟浪赞佩不已。 佳人薄命,苏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这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却赶上她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 此墓正是鲍仁出资所建,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因 苏小小生前容貌靓丽并且才华横溢,即使死后也受到后代无数文人墨客的青睐 ,她是文人心中的一个梦,即使今日来瞻仰的人也络绎不绝,远非武松墓冷冷清清的场面可比。 拜访过苏小小墓后继续沿湖而走,一路经过苏瑾墓、中山公园、浙江博物馆、楼外楼饭店。本来想参观一下浙江博物馆的,只可惜现在是五点钟了,关门了。楼外楼是西湖很著名的饭店,听说周总理对这里赞不绝口,还曾经题过词呢。我想饭菜的价格一定是贵的离谱的,即便这样,仍然生意火爆。 我从“平湖秋月”的方向走到了白堤上。原称白沙堤,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即指此堤。后人为纪念这位诗人,称为白堤。堤上桃柳成行,芳草如茵,回望群山含翠,湖水涂碧,如在画中游。白堤横亘在西湖东西向的湖面上,东从断桥起,过锦带桥,西止于平湖秋月,长1公里。宋时因此路是通往孤山的唯一的道路,故称孤山路。 走完白堤全程来到断桥,这是西湖最有名的一座桥,也属西湖十景,名曰“断桥残雪”。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称著。每当瑞雪初霁,站在宝石山上向南眺望,西湖银装素裹,白堤横亘雪柳霜桃。断桥的石桥拱面无遮无拦,在阳光下冰雪消融,露出了斑驳的桥栏,而桥的两端还在皑皑白雪的覆盖下。依稀可辩的石桥身似隐似现,而涵洞中的白雪奕奕生光,桥面灰褐形成反差,远望去似断非断,故称断桥。 走完断桥,此时已是晚上6点半了,但天色还未暗下来。哇,我居然不知不觉中在西湖走了四个半小时啦,可还仍然没有走完西湖,西湖好大啊!我已经是又累又饿了,再也走不动了,还是留在明天继续走吧。看到马路对面有一家名为“景胜青年旅舍”的旅馆,便直奔前去投宿。(未完待续)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14-r1326651-journals.html18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