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衡山悬空寺2日游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衡山悬空寺2日游

2011-07-05lvping.com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华严寺-恒山-悬空寺2日游游记大同介绍大同最早为代京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三面临边,最号要害。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实京师之藩屏,中原之保障”。曾发生上千次大小战事。大同境东的马铺山是汉代刘邦与匈奴奋战七昼夜的战场;金沙滩(今属山西朔州市界)是杨家将血浴沙场的故址。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国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大同是民族融合的大平台,在促进中华民族大融合上功绩卓著;是都城建设的里程碑,北魏平城的城市建设独具特色;是改革创新的大舞台,北魏平城时代的重大政治、文化改革,影响深远,荫及盛唐;是佛教中国化的先行者,佛教的政治化、本土化是从平城时代开始的;是古都艺术的新模式,无论是北魏时代的云冈石窟,还是辽金时代的华严寺、善化寺等,均堪称旷世精品,开创了大同模式;大同还是军事防御的大前沿。大同是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显著的古都、艺都、佛都、军都、融合之都、改革之都。一.费用1.交通:火车K2602 99*2=198火车站-如家打车 15公交车 17路 1*2=23路 1*2=23路回1*2=24路 1*2=2如家-汽车站打车 8大同-浑源县大巴 26*2=52恒山拼车 60*2=120浑源-大同拼车 25*2=50火车站-如家打车往返 13*2=26大同-北京大巴 100*2=200大同-北京火车票 退100,反退票费22共计 680小提示:1.大巴把我们运到浑源县之后,会有小车在大巴车站等着,带我们去悬空寺,这一段还属于大巴的车费中,不用再交钱。听说小车的司机是入了大巴的股的,所以他们都是一起的。2.拼车是从上恒山开始到下恒山再运到悬空寺再回到浑源县城这一段的时间,一个人60,一共是4个人拼一辆车,我还是觉得有点小贵,希望再去的朋友可以再砍砍价,应该能比这个便宜。3.由于想在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在家休息一下,我们将晚上的火车票退了,换成了汽车票,从大同到北京汽车走了大概5个多小时,不过,那种客车还挺豪华的。如果汽车票是从汽车站买的话,是120一个人,我们是从火车站旁有个大巴的点,从那里买票是100元一个人,所以想坐汽车回北京的朋友可以考虑一下。2.住宿: 如家 180共计 1803.门票: 云冈石窟门票 150*2=300云冈石窟讲解 120华严寺 80*2=160恒山门票 55*2=110悬空寺 130*2=260总计 960 小提示:1.云冈石窟的讲解每批次120,我们想和别家拼一个,结果当老公询问别人是否要请导游时,被当做黑导游了,还要解释一下,太逗了。可能是因为导游费太高,都不想请。想蹭听那种大旅行团的吧,但发现,这里的导游不拿喇叭,人少的话,就直接讲,人多的话就发耳机,太可恶了,哈哈,导致我们只能两个人请一个导游,120大元啊,心疼死了,一咬牙,一跺脚,奢侈一把吧,一个是因为来云冈没有解说的话跟没来过一样,另一个是这里的导游从外貌到着装都像空姐一样,特漂亮,也算值了。2.来山西旅游,门票费好高啊,所以大家慎重选择景点,对于悬空寺,很多人都选择了照张照片就走,因为在外面可以看的很清楚了,不过对于一两千年的东西还保存完好,想上去感受一下,130也值了。4.带回的特产:无(已经来两次山西了,不买东西了)5.小费用:如家附近的晚餐 35如家的早餐 12*2=24超市 22共计: 81小提示:对大同人民感觉不错,很热情,别看大同的旅游门票贵,但大同的吃还是比较便宜的,我们要的2热菜一个凉菜,两碗米饭,才30多,还挺不错的。本次旅行总计:1934 二.旅行线路D1:北京——大同(K2602晚11:45——6:30),出大同火车站打车先到如家,把东西放下后,坐17路到总站,原地不动再倒3路,直接到云冈石窟。我个人感觉云冈石窟比龙门石窟漂亮,因为他的主要特点是大佛比较多,我喜欢大佛,而且窟内雕刻精美,但老公觉得龙门好,他觉得龙门的最大的那尊佛非常震撼人心,所以总结起来,龙门小佛多,但大佛震撼人心,亮点突出,偷盗的原因除外,由于是由石灰岩构成的,因此风化小,保存相对更多一些。而云冈个个漂亮,但无最大亮点,大佛显得自己好渺小,但由于是沙石岩构成的,所以风化较严重,现在保存完好的是5窟——20窟,所以有兴趣的朋友早两年去,过几年不知道是否会风化的更严重。有讲解还是觉得很不错的,所以前去观赏的朋友如果自己功课已经做足,可以不用讲解,如果功课没做足,还是请个导游吧,贵点就贵点吧,也不能妄来这一次。从云冈出来,坐3路回到市中心,再倒4路,直接到华严寺。华严寺内很多都是后来新建的,当然也有从辽、金就保存下来的经典内容,尤其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藏经殿中那“一笑”,还有那藏经阁的经典建筑,还是值得一看的。华严寺转完也就3、4点,去华严寺的4路车还到九龙壁,听说和北海的差不多,就没去,华严寺的附近就是善化寺,我们找了半天,没找到,就打道回府了。这一天,时间不是很紧,可以慢慢玩,总体感觉,今天游览的两个地方人都不是很多,我觉得很好。D2:早上坐上去悬空寺的大巴经过大概1——2个小时就到悬空寺了,由于司机说先玩恒山吧,恒山上有很多像悬空寺的建筑,就是因为没做宣传,所以不出名,玩完恒山可能就不想去悬空寺了。我们听了他的建议,先去了恒山。作为北岳,我觉得恒山比中岳、西岳、东岳都稍差一些,山不是很高,气势也一般,山中最多的是庙宇群,也是一种特色吧,我觉得风景最好的是那个姑嫂崖,很像悬空寺,景色不错,拍照也很好。通往山顶的路被截断了,不知是不是因为有危险,所以我们没有爬到山顶,不过也有很多人,绕过围栏,向山顶进军,祝他们好运吧。大概玩个3个多小时,就可以转完了,坐车10几分钟就又回到悬空寺了,我们还是觉得应该去悬空寺。悬空寺不大,那个时间,人已经比较多了,我们在门外排了半个多小时才进去。所以不应该听司机的,应该先来悬空寺,那时候人还很少呢。进去之后,感觉悬空寺很窄,比较小,如果人不是那么多,慢慢的游览,估计半个多小时也就可以下来了,再加上,听说门票是刚涨的,以前才60,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不值,但我觉得还是不错的。第一,虽然现在看着悬空寺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高,那么悬,但在悬崖峭壁上,建造寺庙,作为北魏时期的古人来讲,非常不易,而且以前悬空寺前应该有水,景色应该比现在更壮观和漂亮;第二,作为北魏的建筑,历经千年,还历经了很多次地震,还能保存至今依然坚固,没有半点毁坏,是很不可思议的,所以能登上历史这样悠久的古代建筑的精华,还是很值得骄傲的,就像马未都说的“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第三,130的门票都没挡住那么多人上去,没准门票还得涨,哈哈,这是我的美好愿望。第四,不像司机所说的恒山上有很多都像悬空寺,不用去悬空寺了,确实他们都是依山而建,但恒山上的绝对无法和悬空寺相比,悬空寺要比那些建筑要悬的多,要不然为什么悬空寺成为古代建筑的精华呢,精华确实是精华,庙宇的建筑以及寺内的雕刻都非常精美,如果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我还是建议要上去看一看,感受一下。晚上我们乘坐大巴历经6个小时从大同回到了首都北京,结束了愉快旅程。本次旅行圆了我三个梦:1.看到了云冈石窟,再加上龙门石窟,虽然没有去过敦煌莫高窟,但是在中国美术馆,看过莫高窟的展览,非常漂亮,讲解也非常棒,就算去过了吧,嘿嘿,这样就对石窟艺术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感受,有比较就有收获。2.又走了一岳,到目前为止,只差南岳衡山没去过了。不过华山和嵩山有机会还想再去一次,上次没玩够。3.由于在中央十看过关于悬空寺的介绍,从那开始,我就特别向往那里,这次我终于看到了我梦寐以求的悬空寺,本次旅行的最大目标就是悬空寺圆梦,这个梦终于圆了其实这也是本次旅行的名气最大但景区最小的一个,哈哈,在年轻的时候来过了,看过了,感受过了,为年经的经历又加上了一笔。4.将“大同”这两个字或者说一个符号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三.景点介绍(一)云冈石窟: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分窟介绍:第一窟、第二窟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一窟中央雕出两层方形塔柱,后壁立像为弥勒,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窟门两侧雕维摩、文殊,东壁后下部的佛本生故事浮雕保存较完整;二窟中央为一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刻出三间楼阁式佛龛,窟内壁面还雕出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 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断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间凿出一个弥勒窟室,左右凿出一对三层方塔。后室南面西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花冠精细、衣纹流畅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约10米,两菩萨立像各高6.2米。从这三像的风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纪)时雕刻的。 第四窟,窟的中央雕一长方形立柱,南北两面各雕六佛像,东西各雕三佛像。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纪年(公元520一525年)铭记,这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六窟为一组双窟。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冈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满雕佛龛、佛像。拱门两侧,刻有二佛对坐在菩提树已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两窟窟前有五间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两层方形塔柱,高约15米。塔柱下面叫层大龛,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释迎多宝对坐像,东面雕交脚弥勒像。塔柱四面大龛两侧和窟东、南、西三壁以及明窗两侧,雕出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层木构窟檐,窟内分前后两室。后室正壁上层刻有菩萨坐于狮子座上。东、西、南三面壁上,布满雕刻的佛龛造像,南壁门拱上的六个供养菩萨,形象优美逼真。窟顶浮雕飞天,生动活泼,各以莲花为中心, 盘旋飞舞,舞姿动人。 第八窟,窟内两侧有五头六臂乘孔雀的鸠摩罗天,东侧刻有三头八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这种雕像在云冈极为罕见。 第九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门拱两柱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龛、乐伎、舞伎,造像生动,动感强。 第十窟,与九窟同期开凿,分前后两室。前室有飞天,体态优美,比例协调。明窗上部,石雕群佛构图繁杂,玲珑精巧,引人注目。 第十一窟,窟中共有直达窟顶的方形塔柱,四面雕有佛像。正面,菩萨像保存完好。窟周壁上佛龛上满刻造像和小佛。 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十分珍贵,是研究我国音乐的重要资料。 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脚弥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与腿之间雕有一托臂力士像,这是云冈石窟仅有的一例。南壁门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饰精美,姿态飘逸。 第十四窟,雕像多分化,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东侧存有方形佛柱。 第十五窟,雕有一万余尊小佛坐像,人称万佛洞。 第十六窟,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业凿的五个洞窟,通称“昙曜五窟。”十六窟为平面呈椭圆形。正中主像释迦像,高13.5米,立于莲花座上,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龛。 第十七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为交弥勒坐像,高15.6米。东、西两壁各雕龛,东为坐像,西为立像。明窗东侧的北魏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佛龛,是以后补刻的。 第十八窟,正中立像高达15米多,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画细腻,生动感人。 第十九窟,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释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冈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外东西凿出两个耳洞,各雕一身8米的坐像。 第二十窟,窟前带大约在辽代以前已崩塌,造像完全露天。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释迦坐像,高13.7米,这尊佛像面部丰满,两肩宽厚,造型雄伟,气魄浑厚,为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云冈第五、六窟在云冈石窟群中部,为孝文帝迁洛前约465——494年开凿的一组双窟。庙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颇为壮观。第五窟开作椭圆形草庐形式,分前后室。后室北壁本尊为释迦牟尼坐像,高17米,为云冈最大的佛像,外部经唐代泥塑重装。窟内满雕佛龛造像。窟西侧刻有两佛对坐在菩提树下,顶部浮雕飞天,线条优美。第 6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个连接窟顶的二层方形塔往,高约14米,塔柱上雕有四方佛,上面四角各有一座九层出檐小塔,驮于象背上。窟四壁满雕佛、菩萨、罗汉、飞天等造像。窟顶有三十三诸天及各种骑乘,令人目不暇接。环绕塔柱四面和东南西三壁的中下部,刻有33幅描写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道的佛传故事浮雕,内容连贯,构图精巧。此窟规模宏伟,雕饰富丽,内容丰富,技法精炼,是云冈石窟中有代表性的一窟,也是中期造像艺术汇集的大检阅。 云冈第七、八窟位于云冈石窟的中部,为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第二期开凿较早的石窟。七窟前现存的木构建筑,是清顺治八年(1651)修建。七、八窟平面均为长方形,窟内布局上下分层,左右分段。七窟后室北壁上层天幕龛的中央,雕一交脚弥勒菩萨像,坐于狮子座上,左右备一倚坐佛像,边为二胁侍菩萨。内容仍为三世佛,且出现了造像组合。下龛为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壁与窟顶相接处雕一排伎乐人像,各执乐器演奏。东西两壁对称开凿,壁与顶部相接处雕一排千佛。下分四层雕有八个不同的佛龛。南壁凿有一门一窗,左右两侧各雕四个佛龛。门窗间有六个供养人和伎乐天人像。明窗内雕菩萨和禅定比丘。内拱内雕力上、护法天王和飞天。顶部分格雕平棋,中为团莲,周雕飞天,把整个窟顶装饰得花团锦簇。第七、八窟与前期窟群比,在形制、内容、造像构成、题材等方面出现了诸多变化,从中折射出北魏社会变革的洪流。 昙曜五窟现编号第16——20窟,是由昙曜和尚主持开凿的第一期窟洞,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据《魏书•释老志》载:“和平初,……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雕刻五尊大像。这五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形制上共同特点是外壁满雕千佛,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无后室。造像主要是三世佛(过去、未来、现在),主佛形体高大,占窟内主要位置。 第16窟本尊释迦立像高13.5米,而相清秀,英俊潇洒。第17窟正中为菩萨装的交脚弥勒坐像,高15.6米,窟小像大,咄咄逼人。 第18窟本尊为身披千佛袈裟的释迦立像,高15.5米,气势磅礴;东壁上层的众弟子造像造型奇特,技法娴熟。第19窟本尊为释迦坐像,高16.8米,为云冈第二大造像。第20窟为露天造像,正中为释迦坐像,高13.75米,为云冈石窟的代表作,面都半圆,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雄伟,气势浑厚。 云冈五华洞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的第 9——13窟。这五窟因请代施泥彩绘 而得名。第 9、10窟为一组前后室结构的双窟,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太和十三年竣工,辽代曾在此兴建崇福寺。两窟平面近方形。前定南壁凿成八角列柱,东西壁上部雕出三间访木构建筑的佛龛,余壁满雕佛像、飞天。后室窟门上雕有明窗,北壁主佛是释迦佛。第10窟主像是弥勒。后室门拱内外两面有精雕图案花纹,结构严谨,富于变化。第11——13窟是一组,具有前后窟的第12窟为中心窟。11窟中立方塔柱,塔柱四面上下开龛造像,除南面上龛为弥勒外,均为释迦立像。东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 483)造像题记,是研究云冈开凿史的重要资料。窟东北有太和二十年( 496)铭龛和七佛立像。第12窟前正室和东西壁上部均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屋形佛龛,前列两柱,洞开三门,窟顶雕有伎乐天,手持排箫、琵琶、横笛、束腰鼓等乐器,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第13窟本尊是交脚弥勒菩萨,高约13米,右臂下雕一力士托扛,既产生了力学作用,又兼具装饰效果。南壁上层的七佛立像和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皆为窟中精品。东壁佛龛形制各异。五华洞雕饰绮丽,丰富多彩,是研究北魏历史、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和建筑的珍贵资料,为云冈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云冈东部窟群,指云冈石窟东端1——4,均为塔洞。第1、2窟为同期开的一组,凿于孝文帝迁洛前,窟内中央雕造方形塔柱,四面开龛造像。第一窟主像是弥勒,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释迦像。浮雕五层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形象资料。第二窟是释迦像,塔南面下层雕释迦多宝像,上层雕三世佛。两窟南壁窟门两侧都雕有维摩、文殊。第三窟为云冈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洞窟,前立壁高约25米,传为昙曜译经楼。窟分前后两室。前室上部左右各雕一塔,中雕方形窟室,主像为弥勒,壁面满雕千佛。后室南面两侧雕刻有面貌圆润、肌肉丰满、农纹流畅的一佛三菩萨。坐像高约10米,二菩萨立像高6.2米。从风格和雕刻手法上看,很可能是初唐时的作品。第四窟风化水蚀严重,南壁窟门上方有北魏正光年间铭记,是云冈石窟现存最晚的铭记。 云冈西部窟群包括云冈石窟西部第21至45窟,以及一些未编号的小窟小龛。大多属于北魏太和十八年( 494)以后的作品。其特点是不成组的窟多,中小窟多,作为补刻的小龛多。造像多为瘦骨清相,衣纹下部褶纹重叠,神态文雅秀丽,藻井中飞天飘逸洒脱,具有浓厚的汉化风格,与“龙门期”雕刻十分接近。其中第38窟北壁“幢倒乐神”浮雕,是研究北魏杂伎的形象资料。 第39窟中心五层塔柱,塔身每面作五间,六柱,柱头上斗拱承托出檐,天平座,每层间阔高度皆小于下层,稳重隽秀,是研究早期造塔的重要资料。第40窟整体布局巧妙地运用装饰艺术,使洞窟格式、构图既有规律,又有变化,提高了石窟艺术的格调。(二)华严寺华严寺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壮观,是辽金时期我国华严宗重要寺庙之一。前院有山门、念佛堂、云水堂。后院有客室、禅堂、僧舍。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上寺)和薄伽教藏殿(下寺)。 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面宽五间,进深四,建筑结构严谨,形制稳健。殿内完整地保存着31尊辽代塑像。其中合掌露齿菩萨塑像体态袅娜,婉丽动人,艺术价值最高。四壁排列重楼式雕木藏经阁38间。殿后壁正中间悬一天宫楼阁。这些精巧玲珑的木构模型,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称其为“海内孤品”。做此攻略,一为给自己留作纪念,二为其他朋友提供一些帮助,仅供参考。希望每一个到庐山游玩的朋友都能旅游快乐!(三)恒山恒山,人称北岳,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海拔2017米,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扬名国内外。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位于浑源县城南10公里处,距大同市62公里。其中,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恒山风景区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全国第一批4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据1984年规划,全景区为4个等级的保护区和1个自然保护区。一、二级保护区面积为62.10平方公里,以双峰并峙的天峰岭和翠屏峰为中心,包括天峰岭景区、翠屏峰景区、千佛岭景区、温泉景区和浑源城景点群;龙山一带为自然保护区。恒山主峰分东西两峰,东为大峰岭西为翠屏峰,两峰对峙,风格独具,断崖绿带、层次分明。金龙峡,居于天峰岭、翠屏峰之间,峡谷幽深,峭壁侧立,石夹青天,最窄处不过三丈。这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北魏时,道武帝发兵数万人,在此劈山凿道据守,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宋代,杨业父子在此以险为凭,抵抗外族的人侵。恒山景观中,果老岭、姑嫂岩,飞石窟、还原洞、虎风日、大宇湾等处,充满了神奇色彩,还伴有优美的神话传说。悬根松、紫芝峪、苦甜井更是自然景观中的奇景。苦甜井位于恒山半腰,双井并列,相隔1米,水质迥然不同。一井水如甘露,甜美清凉、水井深数尺,取之不尽,可供万人饮用,唐玄宗李隆基赐匾“龙泉观”。另一井水苦涩难饮,成为鲜明对照。现苦井已封。恒山松,为恒山一景。“四大夫松”,古松根部悬于石外,紧抓岩石,傲然挺立,姿态雄健。在虎风门观松,或立于丹崖上,或倒挂于绝壁问,如伞如翼如亭如龙如桥,千姿百态,仪态万方。恒山云,变幻无穷。出云洞在后土夫人庙的不远处山腰,晴日郎郎,洞口寂静,阴雨来临,洞口便游出缕缕白云,引人遐思。悬空寺恒山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距大同市65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 恒山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值得称“奇”的是,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 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 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石崖上书写了“壮观”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称悬空寺为“天下巨观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275-r1327110-journals.html40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