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宣城即景 |
宣城即景 |
2011-07-12lvping.com |
宣城是安徽省东南面的一个地级市,与浙江和江苏交界。提起宣城,直接的反应就是文房四宝中的宣纸和徽墨。这次九华山自驾游的返程途中路过宣城,对她又有了新的了解。敬亭山 对敬亭山,除了依稀地想起了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之外,几乎没有知道更多的了。敬亭山就在宣城城市的西北面离城不远,新造的牌坊很显目。题词的是名人楚图南,一首诗就是李白的著名诗句,另外一首却看不出个头绪,且拍下再说。(回家后才知道,这是陈毅的《由宣州泛湖东下》,“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寺梦游。李谢诗魂今安在,湖光照破万年愁。) 牌坊可以说是皖南的一个特点,新的旧的,大的小的,无处不在。绕过牌坊,车行两公里,就看到敬亭山风景区的大门了。生活在宣城的人是幸福的,这么大的风景区居然不收一分钱的门票,空有着一个标准的大门。停车场停车不多,等了许久也没有等到拿着票据本本,带着醒目袖标的收取停车费的老人,看来也是免费的。 进得山门,才知道,所谓敬亭山,原来真的是有一个叫作昭亭的亭子,只是亭子早就坍塌了,现在的这个亭子是后人新造的。然而,亭子虽新,牌坊却是原版的。 山景不错,游人不多,可惜刚从九华山上下来,身心疲惫,总想着还有接近300公里的路要行,辜负了山青水秀,曲径通幽。 下面的刻石就是李白的那首著名的《独坐敬亭山》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林子深处,矗立着一尊白色的塑像,上前一看,原来是“玉真公主”,右面的墓志刻着,玉真公主系唐皇李旦之第十女,后受武则天害,遁入道家。安史之乱中,追寻诗人李白又到了敬亭山,香消玉殒于此。未及考证,且记之。 哎呀,原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就落实到了这里。想着太白诗仙风流倜傥,流落到皖南荒野山脚,还有美女千里追随,羡慕不已。 广教寺双塔 步出寺门,返回的路上造访了古广教寺的双塔,这是两座唐代结构的宋建古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院门紧锁,只好勉强拍了几张照片。看过太原双塔寺(永祚寺)的双塔,也看过泉州开元寺的双塔,这里的双塔实在是小巧玲珑,朴实无华。可惜塔顶损坏了,美中不足。然而,宣城的文物保护真的是名副其实,留着损坏的塔尖不修,只是加装了避雷装置,实在令人佩服。不像无锡,连全国文保单位寄畅园都要去新造好多亭廊,狗尾续貂。谢朓楼 离开广教寺双塔,宣城城里还有一个值得一看的所在,那就是有着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谢朓楼”。谢朓是南齐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出任宣城太守,号称谢宣城。他为官清廉,劝民教士,为邑人所怀念。这个谢朓楼,是市政府在原来的基础上复建的,原来的那楼毁于抗日战火中日军的轰炸。不由地呐喊一声“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大凡好官,诗文都多有传世,谢朓也不例外,楼内多有陈列,且录一首《高斋视事》:“余雪映青山,寒霁开白日。暖暖江村见,离离海树出。披衣就清盥,凭轩方秉笔。列俎归单味,连驾止容膝。空为大国忧,纷诡谅非一。安得扫荒径,销吾愁与疾”。 不过,谢朓的诗文应该多工于山水田园,政府复建,自然就找了一首带有政论味道的了。 倒是李白的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风光无限:“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可惜,昔日高楼早已淹没在日新月异的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之中。登斯楼也,当年景物不再。 另有一首宋时宣城人梅询的《叠嶂楼》,和李白的《凤凰台》着相似的韵味:“谢公城上谢公楼,百尺栏杆挂斗牛。碧瓦玩家烟树密,苍崖一槛瀑泉流。波光滟滟前溪满,刹影亭亭古寺幽。此地尽除新太守,绿窗明月为君留”。 宣纸和宣砚 宣城的名气和纸砚是分不开的,不过楼前的两处塑像并不引人注目。那张工匠的桌子还成了年轻恋人的座椅,实在有辱斯文。不过年轻人还好说话,上前低声请了一下,让我拍了两张照片。 天将午,又到了用餐时间,上车找地方吃饭,回家去了。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504-r1327612-journals.html14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