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2011年春天的新疆之行(班车为主的经济型,游记加小贴士)—6/5 库车 |
2011年春天的新疆之行(班车为主的经济型,游记加小贴士)—6/5 库车 |
2011-07-16lvping.com |
如不能阅读照片,请至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9051500100t5ni.html 一直很犹豫要怎么描述这一天的经历,翻看5号所拍的照片,第一次,人物的照片多过于景物的,6月5日,我们在库车这个小城里体验到了南疆人的淳朴和热情,我们对这个小县城的热爱让大家都不愿意过多地向外人渲染它的好,也许我们太自私了,我们希望不要有太多的游客去打扰这个朴实热情的小城,我们希望下次去的时候(是的,我肯定会再去),那里人的笑容还是这么真诚,心灵还是这么善良。 库车,古称龟兹国,在西游记里叫女儿国,今天,我们因为没买到火车票继续留在这里,今天是周日,在新疆的任何地方都是最热闹的巴扎日,于是大家一早就决定去逛一逛库车的大巴扎,由于库车并不是旅游地,所以游客并不多,我们觉得在这里应该可以体验到最原始的维吾尔族集市。 昨天买火车票的时候已经有当地人告诉我们怎么去大巴扎了,我们住在新城区这里,先坐6路公交去客运站,然后坐1路去团结大桥,车费都是1元。 库车地方很小,也就几条大路,如果有时间走走也到了,不一会儿,巴扎到了。团结大桥是库车市区和农村的分界,过了桥,就是农村了,也就是库车的老城区。 看来看去都没瞧见人家叫团结大桥嘛,反面明明写着龟兹古渡。难道是为了民族团结而后来起的名? 哈哈,又看到帽子店,玩了一会儿带帽子的把戏。 这巴扎什么都卖啊,好多香料,可惜不认识。 哟,吓了一跳。 猜猜看,这是啥,是用来扎出馕上面的花纹的,哈哈,有老公不听话的,可以买一个回去扎,比跪搓板管用 其实与其说我们在看别人,不如说别人都在看我们,因为这个大巴扎看起来就我们几个游客,估计当地汉人是不太来这里的,游客一般把库车当做中转,也不会来逛。 这里人喜欢坐马车多过坐出租。 看到桥下流淌的河流,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印度的恒河。 主路的两边还有好多小市场,有点像上海以前的华亭路,七浦路的小商品市场,什么都卖。 市场门口坐着一群卖自己做的酸奶的当地妇女,据说目前在库车就只有农村这边的家里还保有自家做酸奶的习惯,这些妇女看到我们拍照,有点腼腆但又有点开心,有点还稍稍整整自己的外表。 太热了,吃个冰激凌吧,这里的冰激凌口味有点淡。 舀冰激凌的勺子有点特别,是铁片弯的。(注,其实当地人大多都没有很认真的清洗餐具的习惯,当时在琼库的哈萨克族家里,看到他们洗筷子就是用热水冲一下然后擦干,哎,眼不见为净。) 关于在新疆的食物,不得不多补充一点我的观察总结,仿品牌的山寨食品是由其地多,有外表像红牛但其实是2只骆驼形象的饮料,一不小心就会中招,瞧,这种可乐你见过吗。 在市场里面,卖布巾的摊位真是好艳丽啊。 其实在市场里也不是所有维族都乐意被我们拍的,有个男子看到我拍他就一下子跳了起来,躲到别处,吓了我一跳,他跳起来的时候我还以为他要抢我的相机呢,哎,对维族人的成见还在啊。 所以有时候只能偷偷地拍。 在市场内碰到的小女孩,太口爱了。 很萌很萌啊,有木有,想抱走 我们在市场里一个卖头巾的地方停留了很久,大概是老板略懂汉语的关系吧,我,小非洲和sasa三人试戴了无数条头巾并拍照留念,路人更是加入给我们带头巾的队伍里,为我们变化出很多花样,遭来更多路人的围观,这哪是我们来旅游看别人新鲜好玩的嘛,明明是当地人看我们好玩来给他们解闷的吧。不过到最后我们没买一条丝巾,估计那个老板有点伤的,我也有点内疚,哎,老板,看在我们给你来解闷的份上别生我们的气哦。 我们还走进了库车的老城区的深处,在那里,周边一下子没有了吵杂,我们第一次能够聆听这片西域大地古老的回音。 在库车老城里的奇遇从我们问路开始,问完路后,大家刚想离开,那位男子主动问我们要不要去他家参观一下,我们犹豫着,掂量着,跟这个男子去了他家。(我想,如果只我一人,是断不会跟去的)。 到了他家后,他先问我们要不要吃东西,我猜大家心里想的大概和我当时一样,“这是不是什么收费陷阱啊,号称民居家访的旅游项目?”,于是大家推说不要,只是在他家参观了一下,拍了些照片。 这就是他家,据说主人家去过上海等大城市,看来是个家境不错的生意人。 维族家的典型摆设,葡萄架,一张露天的床和床上的桌子。 我们在主卧拍了不少照片,还替女主人和老太太拍照,sasa记下了他家的地址,应该会把照片印出来邮过去的。 玩了一段时间,其实我的戒心早就没了,看到他家桌上放的酸奶就有点馋了,正好女主人也热情地邀我们一起喝,我刚想坐下,就被sasa喝住,她说不用了,,我当时那个恨啊。。。 于是我们就告辞出来,没有收费,没有强卖什么东东,就像是一次平常的好客的邀请,我们这时候那个后悔啊,反省自己已经被形形色色的欺诈手段包括sasa那次在赛湖的遭遇蒙上了大大的阴影,对人的不信任和怀疑,先假定人家是坏人的心理,让我们错失了一次好意,做了一次小人。 后来小非洲回忆起在书上看到的提示,只要维族的家门是一扇门开的一扇门闭的就是欢迎来访的意思,看来维族人的好客是真的呀。这下大家来劲了,决定再拜访一个人家,可惜路过几户人家都没人来邀请我们,又或是没看到人家桌上放吃的,(我这是什么心理啊),而且我们之前的那家看来是这条巷子里最富的了,别家都显得比较简陋,我们不好意思去白吃啊,于是一路找一路后悔,终于给我们又找到一家,主人刚出来探头,我们就死皮赖脸地站在人家门口跟人家攀谈,终于主人邀请我们进去了,还端出了自家做的点心(麻油撒子和另一种糕点),于是我们就喝茶,吃点心,顺便散散一路上的暑气,女主人还翻出亲戚结婚的录像给我们看,我们一边聊天一边休息,很舒服啊。 告辞了这家后,大家心情好好地继续逛小巷,如果说在特克斯逛巴扎让我们对维族人初添好感的话,到这里为止我们算是把对新疆的恐惧完全抛在脑后了,这里完全就是温暖祥和的乐土嘛。 又路过一家,不过人家没请我们吃东西,主人大方地把门帘拉开让我们拍漂亮的房门。 一般维族的房子内部都挂有色彩艳丽的布帘。 门外跳橡皮筋的小孩,走进了,也大方的任由我们拍照。 这个东西好像N年前在内地流行过,看来小孩都喜欢玩呢。 如果只是维族家访,库车绝对不会成为我们此行的最爱,精彩的还在后面,老城里的小巷两边都种着桑葚树,现在正是桑葚结果的时候,看着两边大树上成熟的果实,大家都跃跃欲试地跳起来摘,我们这样玩闹着引起了傍边一个维族大妈的兴趣,于是只见她挥手让我们去她家坐,我们不知道有什么好事等着我们呢。 原来她从家里拿出冰镇过的桑葚果给我们吃,泪奔啊,库车人个个都是活雷锋啊。 到了南疆才知道桑葚还有白色的,比紫色的甜很多,加之冰镇过,比我们路边采的好吃太多。我们贪婪地吃着,和维族大妈合影,哎,可惜我们不能用语言交流,只能用眼神表示我们的感谢之情了,我突然在这时候有个想法,如果是葡萄成熟的时候,我不是也能这样赖在人家家里白吃一天呢,,吐鲁番是不想去了,那里的民居都很商业,还是在库车做白吃的好。 依依不舍地告别大妈,大家继续瞎逛,路过清真寺一座。 普通的一个家。 维族理发店,凡不注明的都是服务男士的,女士的理发店会专门注明。 发觉新疆街头牙病诊所最多,估计是他们羊肉吃太多的关系吧。 无名禽类一群,这种东西在内地应该养在动物园吧,这能吃吗。 这里是库车王府,可惜门票要55元,太贵了,没进,外面看看。 饿了,去当地的维族餐厅坐坐,和老板完全不能交流,只能靠比划。他家的羊肉串好大个,至少80厘米长的铁条串着。 如果这就是库车之行的全部那还够不成难忘二字,在大家走在市场里的时候,听到不远处的音乐传来,赶过去看,原来是有3对新人在举行婚礼,维族人都是中午举行婚礼,我们在伊宁错过的,在这里给补上了。刚到门口就被欢乐的人们热情地接了进去,看来他们真是来着不拒啊。 在乐队的伴奏下,祝贺的人群翩翩起舞,我们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有个维族人热情地教我哦,可惜我不会不动脖子的摇头哦。 注意,这里都是男人跟男人跳,女人跟女人跳的,除非是新郎新娘可以一起跳舞。 连吃饭的桌子也是男女分开的,大家只喝茶不喝酒。 我们学了一句恭贺的话,到新人面前祝贺,趁机提出和新人合影,哈哈,帅新郎。 给婚礼上的小孩拍照,就像炸开了锅,孩子们一群又一群地围过来,拍好了,还争相过来看,太热闹了。 瞧这哥俩多会摆pose 维族的小孩真的很喜欢拍照哦,补上街边的一组。 在婚礼上人们一只曲子接一只的跳着。 最后,新人也上场了,新娘的衣服很漂亮,白色的婚纱外披有民族特色的缎子。 大家在婚礼上疯了很久,据说还有人问小非洲我们是否吃过中饭,估计要请我们吃吧,不好意思了,怎能白吃呢,于是大家就偷偷溜走了。 马上要离开热闹的巴扎了,一天下来看了不少,吃的也不少,西瓜(早熟品种的瓜比较一般),酸奶(人家家里的没吃的实在不甘心的我去街上买了一杯),烤包子(太肥太油,不合口味),烤鸡(原以为他们只吃烤羊肉呢,烤鸡也不错)。。。要离开了,好留念。 跟花开他们约好在德克士碰面,大家在德克士又利用他家的免费资源休息,洗水果,吃东西,有些不好意思的我还买了他家的快餐当晚饭吃,因为我们是凌晨1:58的火车,所以今天晚上就到处游荡等上火车啦。 小贴士: 去老城或巴扎就坐车去团结大桥,很多公交都到的。 6月不算是瓜果成熟的季节,少见的几个水果中除了桑葚,库车的小白杏也很甜,5元一公斤,推荐尝一下,还有一种小哈密瓜,甜度适中。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1345-r1328040-journals.html16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