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人在西宁 |
人在西宁 |
2011-07-21lvping.com |
下午,得了小半天假,便笑眯眯地出去行走,在西宁清凉而灿烂的阳光底下。 对这座城市的印象,一直停滞在两次来此地所住的同一条小街——不宽的沿山势起伏的街面,如绿绒花般相间开放的清真食馆,蛇曲的土路小巷,有着大面积玻璃外围的平民小院,来来往往的裹着黑色或果色镶花头巾的伊斯兰女子,不绝于鼻的混着菜籽油、青稞与小麦的烤馍香气。隐隐读到一点民族融合的意思,却淡化在了极度生活化的场景里。这样的西宁,在我看来很日常,很原味,却也有些寂寥。 对我来说,西宁始终只会是中途稍事歇脚的驿站;即便如此,也不愿误解(一座城市,尤其省会,若被认定为平淡如水,想来是悲哀的事),便决心好好看看它的全貌。西宁的旅游名片是塔尔寺和青海湖。对于前者,因已见大昭哲蚌等等而没有兴趣;对于后者,因见过纳木错且时间不足而没有动力。所以,看看城市本身就好。稍微翻了下攻略,决定奔了水井巷和莫家街去,主要是关于美食。 一路上,从人们的步履和公交的龟速都可鲜明得知西宁是个慢城,非常悠然自得。可能是这样的城市气息使得人们的时空观也有所改变——大家都告诉我,5路车发车间隔短,很快就会来;随后我明白,“间隔短”指15分钟以上。笑笑,无所谓,今天口袋里有叮叮当当的大把时间奉陪。 西宁的市中心也还是高楼鳞次车水马龙,远远看到王府井百货像得了巨人症的孩子痴痴兀立在前方。只是一低头看见自己所在的公交拥挤而老旧,这使得市中心的鲜亮多少有些牵强。 水井巷其实是个长得像巷子的市场,前半段卖些蔬果和熟食,后半段是藏饰聚集区。熟食区鱼龙混杂,为数不多的本地食物店子也没有我看得上的几家,遂在一家老铺买了个酥饼——无非是简单至极的甜烤馍,却因面饼层次异常匀薄分明,又用了上好的赤砂糖,且菜籽油的独特香气恰到好处,口感很不错。越发简单的食物往往因做法用心和用料实诚而更显可贵。藏饰区原本就没抱希望,那些没有脾气的死板店子。 莫家街最有得逛的是街巷深处的当地市场。本土、应季的果蔬很是诱人——土产的小红莓非常甜美,新削去绿色果肉的核桃水灵灵地放着。伊斯兰大叔在小小的手推车上贩白水羊肝,五块钱一斤,帮你细细切好再用孜然和盐甩拌,鲜甜和美。香料多得出奇(猜想是秉承了丝路商货的老传统),盛在一个个小格子里卖,那样缤纷鲜亮的色彩实在让人欢喜。在雷雨中挑有塑蓬的地方跳着走,当街要一碗青稞酿的甜醅喝,连雨丝都似乎荡着酒香和甜气。至于街面上,哪怕招牌再响的马忠食店,在我看来也无非是玩弄游客的速食店。 其实在两条街都没有寻到当地最出彩的面食和羊食,猛然想起自己住的小街反而更符合自己所想要的食店感觉。返回,到一家低矮的烤羊肉店吃串,羊肉很实,羊腰很鲜。在暖橙色夕阳下拎着满手果蔬回去,不经意间瞥见辽阔清和的天,呼出一口长气。用当地人脚步慢慢走着,摇摇晃晃,也自得其乐。 坦白说,无论是自己的感受还是回来后又查找的资料,西宁都实在算不上是个有亮点的城市。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也许我最初就不该认为它略显寂寥的面貌有什么不好,毕竟城市是由居住者而非旅行者来评价,这样看来,它亲切、温和而宜居。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237-r1328389-journals.html15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