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茶旅系列——坦洋工夫的发祥地 |
茶旅系列——坦洋工夫的发祥地 |
2011-08-05lvping.com |
2011.07.26 8:30从宁德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终于踏上了这片神秘的声名远扬的土地上。坦洋工夫的发祥地--坦洋村。这是我下车后拍的第一张图片。公路横闯而去。见不到一个人影。 沿着公路而行,看到一片古民居。我就拐进去。历史好像在这儿开小差了。忘记跟时间飞跑.高高的夯土墙,斑斑驳驳,洒洒脱脱,大洞小洞,欲说还休。倒扣的中括号屋脊,黑魆魆的瓦片,高跷的墙角,似曾相识,在周庄?在徽都?我淌洋在历史的时光里,既怕她匆匆而逝,又担心错过了这一砖一瓦,一颦一笑。只有用手中的相机不停地贪得无厌 的抓拍。图中的阿伯,不知从何冒出,这是我碰到的第一个人。他远远地看着我 我看着他。 来不及整理好图片。独扇门,紧闭着。 土坯墙上挖出的拱门,也是紧闭着。 碉楼。巍峨高大。历经风雨,森严依旧。昔日护雕的民团,飞灰湮灭。。。 青砖白边,六角飞檐。天后宫大门紧闭,我不得而入,我只是岁月的过客,怎能破坏这历史定格的画面。 沿溪而建的手工作坊,也是大门紧闭。昔日清史民谣云:国家大兴,茶换黄金,船泊龙凤桥,白银用斗量。36家茶行,雇工3000余人,产量两万余担,远销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昔日辉煌,似乎定格在那厚重的黄土土坯墙上。 门除了紧闭着 ,还是紧闭着。我想这是历史与我对话的最好方式。 三步换景不足夸,刚取了个景,一转身,发现更是个好景。一切的描述都显得苍白无力。 木楼子 钉着木板的破洞 精雕的窗格 曲曲折折的大道,(实则1.5米宽,昔日客商云集 洋行开办,就其辉煌的历史,不能不说其大) 当年的客商是否留下匆匆的脚印,互市的喧闹。。。。 施氏宗祠。施光凌,清同治元年武科举人,积极参与红茶研制,创办丰泰隆茶庄,是坦洋工夫的传承人之一。 一副厚重的水墨画。 精美的窗雕。许多小偷半夜而来,撬了就跑。 台阶 小门 阳光 谢谢观赏。还有下篇,期待。 |
转自:http://www.lvping.com/showjournal-d490-r1329782-journals.html14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