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浪即景 刚从码头上来已经看到前方黑压压一片的人群,谁叫今天是五一的第一天呐。码头旁有个海豚雕像,满好看的,可能大家一下码头就直奔岛上而忽视了身后吧。 图——海豚雕像 雕像和海水以及对岸的厦门市融合得很美,只是可惜后面竖起得一块“码头重地”牌子大煞风景。我们照了几张,后面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人开始排队。真是服了他们,“人来疯”看来到处都有。 出了码头就有环岛路和山坡的鹿礁路。山坡下也有寄包处。这里人头攒动,好不热闹。我们找了个地方休息了一下,准备开始沿着环岛路游览。 图——环岛路边 我们刚走了一段,就在一个下坡口遇到一群导游,说要提供导游服务,10元1位,虽然不贵,但是我们本来就自由自在地玩,不想有人跟着,就婉言拒绝了。一开始她还坚持说如果不请导游,玩不出鼓浪屿的味道。见我们确实不需要,也就不多纠缠,还给我们指路,告诉我们去福建路看老别墅。这算是我在中国大地上见到为数不多的素质高的旅游从业者了。下图这幢老别墅据导游当时买下来1000万,属于当地一个富豪,这种一线海景别墅现在更加不得了了。 图——1000万 老别墅对面就是琴岛酒店。个人感觉这里不是很好,附近小商贩、海鲜店太多,特嘈杂。 图——琴岛酒店 我们没有走导游推荐的福建路,而是沿着海边慢慢走,沿海那些老房子虽然外观有些破落,但是风景一级棒。 图——老宅 图——老宅2 走累了找块空地休息一下。很多人都在树荫下乘凉,今天的天气也很热。大家席地而坐,喝喝水,吹吹风,也挺痛快。 图——绿地乘凉 对面的一块无名大石下很多人在戏水。 图——海边人潮 放眼望去,海水不算湛蓝,沙子不算细滑,但是挡不住人们对海的热爱。 休息完后,继续沿着环岛路走。小巷中的几处居民住宅倒是吸引了我的注意。 图——巷间老宅 图——巷间老宅2 图——小巷 走出巷子,靠海的一边有整理的痕迹,不知这些绿树、草地是自己打理嘛。 图——东升拱照 经过孔雀园,前方就是郑成功像和皓园,听说还能住在里面。我们对这些没有什么感觉,况且时间有限,在远处眺望一下,门口张望一下,就匆匆赶路了。 图——郑成功像 图——皓园 经过皓园就是大德记浴场,老妈怪我没有提醒她带好泳衣。我们下去一看,游的人不多,估计海水还挺冷。不过在大德记这里感受到下面吹来的凉风。从上岛之后一直没有吹过那么舒服的风,不知道是什么挡住了海上吹来的风。而此刻站在这个风口上一阵凉意,困意全消。继续上路。 图——大德记浴场 图——浴场旁的山景小屋 走到上坡的尽头,拐弯处就是原英国领事馆,现金泉币博物馆,可惜大门紧锁,被告知,暂不开放。 博物馆对面放着林巧稚的一些铭言。后面亭子假山,很多小孩,在假山上嬉戏。对于他们来说名人和他的手迹都不重要。而我们也和很多路人一样,一眼带过。希望下次来的时候应该有了这个人的介绍。 图——林巧稚 前方的三岔口就是著名的厦门市音乐学校。假期门里静悄悄,门外大家也是保持安静。 图——“班门弄斧”校前拉琴 我们顺着路标,寻觅菽庄花园,这是琴岛最为人称赞的景区,而我更多的是冲着园里的钢琴博物馆而去。 途中经过一处“房山石头”恰巧没有其他人,难得在高密度景区找到如此清幽的地方。但当我们在此留影的时候,后面又排起了长队,唉,国人轧“闹猛”的情结。其实鼓浪屿上有很多美丽的“景”,它们不是人为刻意制造出来,而又是人造,有时候它们只是一些景点周围的陪衬,而在不同的人眼中会出现不同的景象。 图——房山石头 就像下图,那是途中经过一棵大树,抬头望去,上面层层叠叠的建筑,像突然穿越了一个世纪。 图——抬头远望 我们在一大片围墙旁的一个石亭中找了个位子休息。居高临下,可以看见围墙内的景色很棒,假山重叠,鲜花绽放,而围墙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却无法一睹芳荣,一道矮墙隔出了了两个世界。我隐约觉得围墙内的世界就是大名鼎鼎的菽庄花园。 图——菽庄前的一片绿地 正值樱花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