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玉城和田与巴格其的绿

[游记]玉城和田与巴格其的绿

2008-06-27    sina.com.cn

早晨起床,拉了热依木,穿过和田市区向巴格其镇驶去。

到巴格其已经三次,但每次都记不住路,原因是巴格其的树太多了,方方正正的林间小道,让人像是钻进了绿色的迷宫。

我很佩服和田乡村的维吾尔人能在喀喇昆仑山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栽上上千万株的白杨、核桃、桑、葡萄等。正是收获的季节,在北疆一望无迹的条田在南疆却看不到,因为这里的沃野被绿树掩盖着。

一、

热依木,维吾尔族,今年22岁。我是三年前住进和田宾馆时认识他的。那次也是早起到巴格其去,他就围着我们的车,然后就主动要求给我们带路。问他为什么,他说就想接触一下汉族人,学点汉语,今后找工作、干工作方便。那时他在宾馆当保安,19岁。

从市区到巴格其有10多公里。车上就和热依木聊起这三年他的汉语成绩。明显地,这家伙的汉语有极大的提高,原先的磕巴、想了再说的语句,现在出口成章,不加思索。

他说,在他的头脑中没有什么汉族维族哈族的概念,大家都是一样的人;他说,他每个月的工资只有600元,够花了,胡大说了,钱多了不是好事;他说,三年前他谈了个女朋友,现在分手了,嫌他穷;他说,他想买个大卡车,跑运输,把和田的水果运到乌鲁木齐卖;他说他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他最小,父亲原先是客车司机,现在退休了......

上次我们是从和田到喀什,他一定要我们带他到喀什看看,因为喀什是维吾尔人心目中的世界第二大圣地。走在喀什人民广场上的砖砌路上,他自言自语地说和田再有30年也赶不上喀什的现代。等我们离开喀什他回和田时,我给他100元钱的路费,叮嘱他到了和田一定要给我一个电话,否则他阿达阿娜以为他被几个汉族人拐跑了。

热依木的文化不高,初中毕业,和他一起当保安的一个同事被召去当了交警,他说,那同事是走后门,他不喜欢。

对热依木的一些思维,我无意评价,比如钱、城市与城市的差距、走后门。这是一些仁者见仁的东西,永远没个答案。

二、

巴格其镇是我到和田最喜欢去的地方,那棵500年的核桃树、那座2000多年前的约特干古城、那些隐在维族人家的手工织造的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毯,还有乡村的宁静......

我们先去看那棵古核桃王树。其实核桃树在和田农村很多,长在树上的青皮核桃正式孕育,不久就脱壳成果。但这棵500年的核桃树却名气很大。

那是一个庄园,园主是户维族人家。核桃树树心已空,被钢筋圈围了起来,粗壮的根,茂盛的叶,一年可以挂上万只果。与往次不同的是,古树左边那枝粗枝自然老化或是被风折断了,也用一根钢筋固定着,树叶开始发黄发蔫,也许不久就会成为枯枝。

从庄园门口到古树约有200米的砖路,是条葡萄长廊。我们去时没有游客,却有两个汉族卡德尔(维语:干部)在指挥庄园主和他们8岁的巴郎在清扫卫生。那个光脚的巴郎拿了把铁锨把树沟里的树叶扫拢再挖了土坑埋了,老头老太在往葡萄架上栓那种装饰用的枯葫芦。汉族卡德尔告诉我们,呆会有某省的书记要来参观。

首长要来,我们就走。也没什么心思看树了。一般情况下,警车开道的首长的车队是不允许百姓接近的。

(对这棵古树,我只能套用《福乐智慧》里的一句话:你意欲什么,就创造什么,说一声“有”而万物具备。)

三、

也没想首长到不到约特干,反正我们是先去了那个难找的古城。

约特干古城遗址在镇上的艾拉曼村,离古核桃王树不远,大约2公里。找了半天才找到那个指示的路牌,铁制的,上面用维汉双文歪斜地写了“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约特干古城自治区人民政府1957年公布”的字样,牌子四周是密不透风的白杨林田和核桃树林。有辆拖拉机横在路上从田里装土,路很窄,我们车过不去。装土的维族男人说前面路不通,我们就弃了车步行前去。一边走着,一边就跟了七、八个巴郎和克孜。

古城只剩了几堵残垣断壁,在一片水冲沟里,四周长满茅草,远处的田地里种了棉花和玉米。

约特干遗址是古代于阗国重要的聚落遗址。

城池轮廓被四周的庄稼地包围着,人为取土开垦,沟渠冲刷使遗址已无任何古建筑痕迹。

资料上说,古城出土的历代文物是来自于距地表5米以下的文化层,文化层厚约3米左右。据说在遗址的东北角有一处裸露于地表的文化层,陶片密集分布。还说历代出土的文物有陶俑、陶器残片、古钱、玻璃片、珠子、金质铸像、画押、玉块、骨头等文物,陶俑多为人物、动物等。研究者说,出土的陶器碎片大多有刻划、压印和附加的纹饰及浮雕,题材为几何图案、植物图案、人物和动物等,波斯、希腊风格浓郁。古钱种类繁多。历代出土金泊和金器也很多,均被当地人熔铸销毁。1959年曾出土一金制小鸭和唐代“乾元重宝”钱,金鸭工艺精湛,造型与敦煌千佛洞唐代壁画中的鸭子相似。

遗址存在于汉至宋时期。我不懂考古,但喜欢瞎看书。斯文.赫定来和田时,还在该遗址中发掘出基督教的金币、十字架和一块金牌。斯坦因也在和阗的巴扎上搜集到出自这里的古物。

四、

见有人从古城出来,一个二十多岁的维族小伙子死活叫我们“托合塔”(维语:停一下),然后飞也似地跑进不远处一间土屋,不过几分钟再跑回我们面前,手中、裤兜里装了一大堆的古物:佛像、钱币、泥塑、彩陶片等。

和田地区的沙漠、绿洲中埋葬了大约20多座2000年来的古城,风沙过后,会裸露在地表很多古城遗留下来的古器物,祖上的维吾尔人就有到沙漠寻宝再到巴扎上售卖的古风,斯坦因就曾在和田的巴扎上买到了不少的古老经卷和吐蕃、粟特等的残片。

我不懂这些沙漠里的器物,不懂它们的货真与假冒。从那个小伙摊在手中的物件中看着每一件佛像、钱币都似真更似假,那几枚钱币是什么袁大头之类的,还有美国制造的。

也许他们当我们是考古学家,也许他们当我们是文物贩子了。

五、

热依木就带我们到一家维族人家看手工织造地毯的作坊。

和田的地毯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出自乡村作坊的手工地毯更是珍贵。

走进那家土屋院落时,一台织机上挂了一张刚刚开始织的地毯,14个半大的克孜分坐在地毯两边,说笑着织着。见我们进来,她们立马不做声了,只是手中的梭线和砍刀在上下移动着。

这张地毯的图案极其别致,色调又很高雅,克孜们在面前摆着的那张图案结构充分体现了维吾尔族艺术特色的临仿图纸,简洁的线条透着织就后的美丽。上面的花、果、枝叶及有风趣的各类动物显示着和田人的智慧。

我就站在那里看她们织。

作坊出来的和田地毯,按图案内容和形式可分为8类:阿娜古丽(石榴花)、夏姆努斯卡(蜡花)、开力肯(波浪)、伊朗努斯卡(波斯)、卡斯曼(散点排列)、艾地亚努斯卡(洋花)、拜西其切克(五枝花)和博古式。除此8类外,还有拜垫毯及近代设计纺织的人物、花鸟和风景挂毯。

14个克孜个挨个地坐在那里,一边手法娴熟地织,一边看我们的指指画画。

一张10平米的地毯,大致要花25-30天的时间,售价约为1500元。

正是暑假期间,在巴郎子满乡村疯玩时,好静的克孜们就坐在凉爽的土屋院里干着增加家庭收入的地毯织造。

然后,我们就邀请她们和我们照相。几个克孜有点羞涩不肯站起,那个大点的克孜就喊她们站在木门前的阳光下。几个巴郎也凑了过来。

“今年的春天来得很早,冰雪早就消融了。山里草地上牧草丰盛,盛开的山花在阳光下就像火苗一样,悠然自得的羊儿在草地上吃草,吃饱了,就在地上晒太阳;牧人心中充满了喜悦之情,因为,他们今年提早一个月就迁到了夏牧场......”

六、

和田的巴扎比不上喀什的大巴扎热闹,但却更加原始。

巴格其的巴扎就在镇口的白杨树林里,多是卖农用品或供应饮食的饭馆。回程中,我就开始感受:

巴太阳照不进巴扎,树林密不透风,气温在35度以上。每个摊位都有一个数枝、树叶和草搭的顶棚,顶棚下的荫凉处坐着、站着、躺着摊主;食品摊的香味,饮食摊的孜然味,铁匠铺的火苗;还有摊主的吆喝,蒙了被纱巾的女人。

我喜欢闻乡村巴扎上的味道,即使混合了羊粪、驴粪。不管在新疆的任何地方,只要闻到烟灰和孜然味,我就会马上嗅了鼻子,认定那是一处巴扎,就要去逛逛。

我就蹲在巴格其的巴扎地上的一个火炭炉旁看那个姑娘的烤鸡蛋。

白鸡蛋埋在没火却有高温的火炭箱里,不出5分钟,她就用一根木棍拨出几个烤熟的鸡蛋递给我,剥了壳,吹凉,小心地塞进嘴里。旁边,还有一筐红鸡蛋,那是给生了小孩的人家招呼邻居准备的。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504e19010000mi.html23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