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神秘国度缅甸古都-曼德勒 |
[游记]神秘国度缅甸古都-曼德勒 |
2007-09-01 ctrip.com |
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会、著名的故都、缅甸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约80多万,是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曼德勒的巴利语名称为“罗陀那崩尼插都”,意为“多宝之城”,系明东王1857年命名;又因缅甸历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故旅缅华侨称它为“瓦城”。 (曼德勒古城王宫) 曼德勒的名字来自城内最高的山丘曼德勒山(Mandalay Hill)。相传佛主释迦牟尼宣扬佛法时曾路过此地,释迦牟尼由弟子阿难(Ananda)陪伴,站在曼德勒山上指着山下广袤的土地,预言2400年后,这里将会出现一座繁华的大城。此后曼德勒果然不负所望,在敏东国王的统治下,30年的荣景在历史中点缀成不朽的一页。傍晚的夕阳,映照着古城的角楼,满天彩云,古城远山,树影婆娑,倒影在平静如镜的护城河水中生成一幅宁静致远的美景。 (曼德勒山) 从曼德勒山的东南口向下望,729座功德碑圈成一片方正。这个号称“世界最大书本”的Kuthodaw Pagoda佛塔以石碑为页,正反面都镌刻着密密麻麻的缅文及古老的Pali经文,内容为第五次世界佛教大会所通过的信条与经文。当年,敏东国王曾召集2400名和尚以接力的方式诵读经文,足足耗费6个月,才将这本浩瀚的大书念完。黄昏时,雨季带来的绵绵细雨漫出氤氲,将这里衬托出肃穆之感。赤脚行走其间,一座座白塔围住石碑,伸手触摸那透着凉意的石碑,顺着卷曲刻画的经文,感受着当时虔诚的温度。 (曼德勒学校里的小沙弥) 柚木是缅甸最珍贵的宝藏。聪明智慧的缅甸人将其广泛地用在房屋建筑或雕刻上。位于曼德勒市区南方约11公里处的百年柚木大桥(U Bein Bridge,建于1851年),更能让人亲睹柚木的不朽。长达1.2公里的柚木大桥由1086根实心柚木建造而成,以“之”字形跨越陶塔曼湖(Taungthaman),这样的设计可以减缓雨季时大水对桥的强力冲击。一百多年悠悠地过去了,湖两岸的百姓仍然靠着这座桥生息。 (曼德勒街景) 走在曼德勒的街头,看着许多当地人虽然十分贫困,但似乎也过的非常快乐,那种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久久不能忘却…..,在当地一般看上去住房较好的通常是华人所在地。许多华人在当地是非常有地位的,但由于缅甸政府多年混乱,许多华人都不参政,也导致了缅族人基本不跟华人通婚。华人只能算是经济强者,政治地位不能与泰国相比。我有幸去参观了几个当地华商的住宅,那直接就是庄园,国内都以平米计算,而在曼德勒以亩来计算的。我参观的姓杨的一位华商家,占地就有40多亩。 (中国驻曼德勒总领事馆) 夏天在曼德勒非常热,气温往往会超过40度,而当地电力非常紧张,所以通常有钱的人家都自己用发电机发电供给空调,按国内的观点这是非常奢侈。一般区分有钱人家的富裕程度只要看发电机的大小就知道了!
|
转自: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2102424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