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在外滩发现上海|中国上海黄浦区游记攻略 |
[游记]在外滩发现上海|中国上海黄浦区游记攻略 |
2007-07-26 blogtt.com |
详细内容: 上海溯源:聆听历史的声音 一座城市,随着岁月流逝,定会留下许多记忆。若要追溯上海的“记忆”,非从一楼的《城市记忆———上海近现代历史发展档案陈列》主题展开始。 在这里,600多件独一无二的珍贵档案文献和历史照片,展示了近200年上海城市发展的脉络轨迹。走进2楼展厅,迎面而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的巨幅照片,永不生锈的钢丝录音带,传出了历史的声音,真实而真切。 历史需要静心体味,“十里洋场”的浮光掠影,一张张黑白色调的老照片,圣约翰大学的校旗、张爱玲中学时代的旧作,循环播放的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老电影、海派文化底蕴浓郁的“越剧十姐妹”合影,点击“外滩建筑”多媒体,尽观外滩各栋老“洋楼”的来龙去脉……偶也有些颇为意外的惊喜,二楼展厅的一角,操作显示屏旁的摇杆,可以遥控顶楼的探头,将浦江两岸的美景一览无遗,把焦距调到最大值,笑看沿江大道上的游人百态,自是别有趣味。 电子阅览:老电影的“饕餮宴” 上海的怀旧与时尚,皆因老电影而起。如果你是一个老电影的发烧友,那么档案馆新馆六楼的电子阅览厅一定会让你驻足流连,面对林林总总的珍贵老电影资料,只怕视频播放用的耳机会令人拿得起却放不下。 电子阅览厅共有32台可供VOD视频点播的电脑,收纳了4万多张反映上海城市变迁的馆藏照片,通过点播系统,游人还可以观看千余部专题纪实片、历史文献片、新闻记录片、人物传记片、老电影,甚至动画片。如果平时你喜欢观看探索频道的节目,那你一定会对这些影片爱不释手,如同老鼠掉进了米缸里,若不“大快朵颐”一番着实对不起自己!以往在音像店里很难搜罗到的老电影,大都能在这儿找到,只要花上15元的门票,除了追溯上海的发展历史,还能看上好几部老电影,竟比电影院的公益场更超值呢! 观光平台:细数历史俯瞰今昔 拥有200多个座位的10楼报告厅,会定期举办“东方讲坛”、报告会、讲座和播放公益场电影。穿过略显狭长的过道,推开侧面不起眼的玻璃门,走上露天的观景平台,视线豁然开朗起来。 档案馆新馆顶楼的观景平台是许多游人的最爱,站在露天的平台上,两幅依照照片档案制作的老上海南北外滩石雕艺术品映入眼帘,同时用相机拍下外滩优美的S形曲线,开阔的视野将人们从方才沉重的黑白色调拉回到现实的斑斓多彩,让人感到沧桑巨变。极目北眺,上海大厦、和平饭店、海关大楼……每一栋建筑,都诉说着一段难忘的历史。一江之隔,是蜚声中外的“浦江第一弯”,东方明珠、金贸大厦、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等新上海的标志性景观尽收眼底,唯有近处的外滩信号台依旧泰然伫立,安静地见证着浦江两岸的今与昔。 外国人看档案馆 2006年3月,就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两周岁的生日前夕,这处集合了展览教育、查询服务、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公共档案馆,当选了上海最值得外国人去的10个地方之一。 一个并非双休日的上午,来到位于5楼的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门口隐约传来阵阵鼠标的点击声,走进去一看,散坐其中的却以外国人居多。 安陶,一位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的留学生,正在埋头查找关于他名为《中国儿童福利引进史》的论文资料。虽然他并不认为生活在上海这座城市里会如南京那般惬意,遍布的人潮让人感觉相当拥挤,但对档案馆外滩新馆仍是赞赏有加。在上海生活的2个月里,他几乎每个周一到周五都会来这里坐上整天,在他看来,上海档案馆外滩新馆最令人赞叹的是这里打破了传统档案馆原始的卡片式查询方式,数字化程度非常高,为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并且相比其他的档案馆,这里拥有更多对外开放的资料,尤其是解放以后的一些资料,在其他地方是很难看到的。 与安陶对坐的阮汉生教授,同样来自美国,面前摆放着一本繁体字的资料,一看便知他精通中文。他与安陶有目的的研究不同,只是出于爱好,才来翻阅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资料,他说自己非常喜欢档案馆的环境,除了赞赏于齐全的资料信息外,也和窗外那始终如画的风景不无关系。 实用指南 自2004年5月1日《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实施以来,先后公布了若干与百姓密切相关的重点部门公开信息,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档案利用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相比上网查询,纸质档案不仅有参考价值,还有凭证价值,因此许多市民会来复印相关文件作为凭证,如果市民能准确说出文件名或文号,查找、调阅文件只要2分钟,建议市民前来查阅前可先打电话咨询,这样能有效缩短查询时间。对于最近实施的文件,可能会由于更新的稍微滞后而无法查找到,但更新的时限不会超过1个月。5楼政府公开信息档案文件资料查阅服务中心全年365天开放,查阅者凭有效身份证件免费办理一张查阅卡后,可长期查阅。 链接 上海市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现有馆藏档案史料269万余卷,记录了上海地区近200年的发展史实。2002年1月10日,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代市长的陈良宇同志批示同意,将外滩中山东二路9号大楼改建为市档案馆外滩新馆。 这幢市级保护建筑原名法邮大楼,建于1939年,是当年法租界外滩第一座现代商业建筑,外观设计简约流畅,在当时便显露出极强的现代气息,该大楼的设计师密纽提此前曾为震旦大学作过精美的设计。外滩新馆位于外滩建筑群组成的天际线的“端点”,站在这里讲述外 |
转自:http://triplog.blogtt.com/itinerary/itine54600.html37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